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孔子地位根本动摇,西方社会思潮纷至沓来,荀学作为儒家异端其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荀子思想学说唯物辩证法因素,被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发现,本书据此展开的研究,促进了荀学研究的继续深入。
图书 | 20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孔子地位根本动摇,西方社会思潮纷至沓来,荀学作为儒家异端其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荀子思想学说唯物辩证法因素,被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发现,本书据此展开的研究,促进了荀学研究的继续深入。 内容推荐 20世纪初,一批知识分子倡导“中体西用”,荀学由于既具有类似于西方科学的见解,又有接近西方社会学说的“人能群”主张,因此受到他们的青睐,荀学的复兴和更新理所当然。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孔子地位根本动摇,西方社会思潮纷至沓来,荀学作为儒家异端其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荀子思想学说唯物辩证法因素,被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发现,为此展开的研究,促进了荀学研究的继续深入。 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的意义/(1) 二、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基本的文献资料/(4)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及研究方法的选择/(7) 四、研究的目标和基本的框架/(10) 五、研究的几点初步认识及重要结论/(13) 第一章二十世纪初的荀学/(15) 第一节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对荀子的点评/(16) 一、康有为定位“小康之学”的认知/(16) 二、谭嗣同抨击“荀学也,皆乡愿也” /(23) 三、梁启超“绌荀申孟”的荀学研究/(29) 第二节刘师培立足整理的荀学研究/(42) 一、《周末学术史序》中对荀子的认识/(42) 二、注意发掘《荀子》奥义隐词的《荀子补释》/(46) 三、《荀子词例举要》关于《荀子》文法的探讨/(52) 四、力图恢复《荀子》一书原貌的《荀子斟补》/(57) 第三节章太炎力主尊荀的荀学研究/(64) 一、尊荀思想的缘起及倾向/(65) 二、立足于“后圣”尊荀与传统荀学研究的延续/(70) 三、将荀学与西方思想理论融和的尝试/(74) 四、尊荀主张与荀学研究的演进/(81) 第二章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荀学研究/(87) 第一节胡适荀学研究的新视角/(88) 一、胡适著述中的荀学研究/(88) 二、引进科学方法考察荀子的自然与社会理论/(94) 三、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荀子的人生观念/(101) 四、结合心理学讨论荀子的名学/(107) 五、中西兼容的治荀方法/(117) 第二节二十世纪前期的荀学义理研究/(121) 一、二十年代的荀学义理研究/(122) 二、三四十年代的荀学义理研究/(131) 三、一些沦文中的荀学义理研究/(148) 第三节二十世纪前期《荀子》整理的成就/(162) 一、精而能约,简而不陋的《荀子柬释》/(163) 二、考之于文,揆之于理的《苟注订补》/(166) 三、杂引旧籍,旁征古籀,以证成己说的《双剑谚(荀子)新证》/(170) 四、录荀书至精者二十三篇,附以浅释的《白话译解(荀子)》/(174) 五、刘念亲的《(荀子·正名篇)诂释》/(177)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学者与荀学的现代诠释/(181) 第一节郭沫若对荀子思想的批判/(182) 一、郭沫若著述中的荀学研究/(183) 二、对荀子循环论宇宙观的剖析/(188) 三、揭示荀子人生观中“人性恶”理论的内在矛盾/(193) 四、关于荀子“阶级的社会观”的界定及讨论/(197) 五、批评荀子帝王本位、贵族本位的政治主张/(204) 六、批判地研究荀学的方法论启示/(208) 第二节杜国庠关于儒家荀子的研究/(211) 一、杜国库著述中的荀学研究/(211) 二、结合唯物主义考察荀子的宇宙观和认识论/(216) 三、从中国礼学的发展看荀子的礼论/(221) 四、作为政治哲学的《成相篇》的法术思想析论/(227) 第三节侯外庐开拓荀学研究的新路径/(234) 一、侯外庐著述中的荀学研究/(234) 二、考察荀学的社会和理论渊源/(239) 三、挖掘荀子方法论中的唯物主义因素/(244) 四、肯定荀子历史先王观的进步作用/(249) 五、开拓荀学研究的新路径/(254) 结语二十世纪前期荀学研究的历程、成就及启示/(260) 一、二十世纪前期荀学研究的历程和成就/(260) 二、二十世纪前期荀学研究的启示/(267) 附录/(275) 参考文献/(275) 后记/(28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江心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131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05-02-01 |
首版时间 | 2005-02-01 |
印刷时间 | 2005-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65 |
丛书名 | |
印张 | 9.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