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青春学”立场和视角出发来评论“青春主题”,从主题角度对20世纪中国小说进行研究,注重青春“题材史”和青春“主题思想史”的梳理,探索青春主题丰富的民族、社会、文化、文学内涵及其在百年文学史上发展流变的规律、原因。
图书 | 百年青春档案--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青春主题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从“青春学”立场和视角出发来评论“青春主题”,从主题角度对20世纪中国小说进行研究,注重青春“题材史”和青春“主题思想史”的梳理,探索青春主题丰富的民族、社会、文化、文学内涵及其在百年文学史上发展流变的规律、原因。 内容推荐 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与“青春”有着不解之缘。百年中国文学史与百年中国青春史相辅相成,交相辉映。笔者认为,“通过青春史认识文学史,通过文学史认识青春史”是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具有某种方法论意义。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在绪论部分尝试提出“青春学批评”构想。绪论“走近青春档案馆”不仅为本论部分提供有关“青春”的背景材料,而且对20世纪中国社会丰富的“青春文化”进行初步总结和反思。由于百年来中国家庭的小型化趋势,家庭中的代际关系随之发生变化,由“老年本位”向“青年本位”转变成为普遍趋势。笔者认为不应把“老年文化”与“青年文化”对立起来。青春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既有美丽的一面,也有可怕的一面。 本论“青春档案主题内涵”这一部分,从主题学角度对20世纪中国小说进行研究,注重青春“题材史”和青春“主题思想史”的梳理,探索青春主题丰富的民族、社会、文化、文学内涵及其在百年文学史上发展流变的规律、原因。笔者把青春定义为一种“在路上”不断成长的生命状态。成长包括身体和精神两方面内容,精神成长尤其重要也格外艰难,也正是精神成长最终使人经历真正意义上的“成年礼”。通过对成年礼仪式的原型考察和心理分析得知,“少年一考验一成人”是青春成长的原型模式,而“服从一压抑一解脱”则是青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轨迹。在成长的路上,少年历经种种磨难而成熟,具有可喜可贺的一面;而成长过程中失落的美质加上成人世界的缺憾,又总是令人神往少年时代,甚至后悔过早地成熟,从而构成深刻的“成长悖论”。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少有严格意义上的“成长小说”,但是青春“成长主题”却在众多小说中大量存在。本论部分围绕“成长”这一青春“总主题”分别对“青春理想”、“青春崇拜”、“青春反叛”、“青春流浪”、“青春病态”、“青春情爱”这些跟“青春成长”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主题研究。(由于篇幅所限,各章具体研究结论不在这里一一列出。)余论部分集中论述有关“精神成长”的内容。余论“‘成长’的精神向度”可以当作是对青春主题的一个小结。狭义的“精神成长”可以在青春阶段完成,而广义的“精神成长”不仅是青年人的问题,而且是成人社会所面临的“人的发展”方向问题,因此极富哲理内涵。 20世纪中国文学不断探索改造民族性格和重塑“民族灵魂”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文学中的“百年青春档案”记录了不同时期“青年的性格”,并且创造出一些理想的“青春形象”,当然,作为反例也留下一些令人痛心的“病态”青春形象。文学世界中的这些“青春性格”和“青春形象”对于改造民族性格和重塑“民族灵魂”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恩格斯曾深刻地指出:“时代的性格,主要是青年的性格。”对某一时代“青春”主题的研究,往往是把握这个阶段“时代性格”的有效途径。而某一时代“青春”主题的文学表现,既受制于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环境,又离不开文学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百年文学流变,几代青春动荡。中华民族“青春人格”的精神建构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一历史重任同改造国民性、重铸“民族灵魂”的文化大业紧密相连,因此,对20世纪中国小说中“青春”主题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化意义。 目录 绪 论 走近青春档案馆 /1 一 人的发现与青春的觉醒 /3 二 家庭变革与青年本位的确立 /8 三 青春文化反思 /21 本 论 青春档案主题内涵 /40 第一章 “在路上”成长一一青春主题总论 /42 一 从“成年礼”看成长的文化内涵 /43 二 “成长主题”探源溯流 /54 第二章 青春理想主题 /63 一 梦醒了,无路可走 /63 二 走向大革命 /66 三 在血与火的战争中 /69 四 在理想王国里 /72 五 敢问路在何方 /74 第三章 青春崇拜主题 /79 一 异性崇拜 /79 二英雄崇拜 /91 第四章 青春反叛主题 /103 一 反叛专制父亲,争取个性解放 /104) 二 在“狂人”、“疯子”们反抗的背后 /07 三 “逆子”现象透视 /111 四 由反叛“生身之父”到崇拜“阶级之父” /114 五 重新“审父”和青春反叛的困惑 /119 六 青春反叛原因分析 /123 第五章 青春流浪主题 /132 一 流浪主题探源 /132 二 青春流浪原因 /136 三 青春流浪模式 /144 第六章 青春病态主题 /157 一 世界性的“病态青春”文学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158 二 二三十年代“病态青春”形象类型和病症分析 /162 三 八九十年代“病态青春”形象类型和病症分析 /170 第七章 青春情爱主题 /179 一 “五四”时期:“个性解放”呼声中的青春情爱 /181 二 “红色激流”50年:青春情爱主题的多重变奏 /190 三 八九十年代:回归本位的青春情爱 /208 四 尾声或序曲:网络时代的青春情爱 /221 余 论 “成长”的精神向度——青春主题小结 /224 一 生命阶段与精神成长 /224 二 “新人”形象与精神成长 /231 三 精神成长:永远的探索之路 /244 参考文献 /255 后记 /26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百年青春档案--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青春主题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广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5134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0 |
出版时间 | 2005-02-01 |
首版时间 | 2005-02-01 |
印刷时间 | 2005-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
丛书名 | |
印张 | 8.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