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鸿章传(经典图文版)/20世纪四大传记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天的中国,再次面临千年未遇之大变局。重读晚清变革总设计师李鸿章,看他如何突破政治、经济、外交的困局!梁启超的文言文汪洋恣肆,雾满拦江的白话文翻译通达流畅,堪称合璧!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内容推荐

本书从李鸿章的早年落拓,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军、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死去的一生。

李鸿章从镇压太平天国发迹,创办洋务运动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在甲午海战中他苦心经营的海陆军全军覆没。梁启超深刻地分析了李鸿章在甲午海战中的种种失误,指出即使没有这些失误,李鸿章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为世界的竞争是国民智力和创造力的竞争。彼时日本各国已经开化。民众在世界眼光和参政热情上已经大大领先。而满清政府仍然禁锢民智民力,失败也就难免了。

洋务运动的失败宣告了李鸿章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官僚资本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官僚既不懂工商业的技术和管理,反而把它当作渔利的工具,不仅企业没有效率,更压制了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限制了他们的参与热情,窒息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

作者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总之他的失败也就是晚清政府的失败,是晚清政府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民主政治的必然结局。

最后作者忧虑地说,在晚清政府中李鸿章是最具有世界眼光、最有能力和品格的一个人,尚且不能避免失败的命运。今后内忧外患的风潮,将要比李鸿章时代还要严重数倍,但要想再找一个像李鸿章这样的人,也几乎不可能了。想到中国未来的前途,不禁毛骨悚然,不知道最终是什么局面。

目录

重读《李鸿章传》/1

李鸿章传(白话文)

序例/003

第一章 绪论/005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011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019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027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049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059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071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085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097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111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131

第十二章 结论/147

李鸿章传(文言文)

序例/167

第一章 绪论/169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173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180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185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202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209

第七章 中日战事时代之李鸿章/217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229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238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249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264

第十二章 结论/276

试读章节

秦朝末年大乱,天下纷纷扰扰,起事的豪杰如云,等到项羽奠定霸业后,韩信才出现;东汉末年大乱,天下纷纷扰扰,起事的豪杰如云,等到曹操奠定霸业后,诸葛亮才出现。自古以来的大伟人,在进退升降这些问题上,老天都像有意控制一样,一定要等到机会成熟,像弓箭拉满弦才发射。没有力量主宰他们这么做,似乎又有力量支配着他们这么行动。谢灵运曾经说过:“你们这些人升天虽然在我之前,成佛一定在我后面。”在我看来,同光中兴的诸大臣里,李鸿章是最晚成名的,但他的名气最大,掌权也最久。行事的时机布满天下,时势造就英雄,李鸿章实在称得上时代骄子。

在咸丰六七年之交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声势达到了极点,而官军越发衰败。国家军事决策动摇不定,各地方实力派都互相猜忌,加上军饷缺乏,各项开支的维持都要靠各省自行筹集钱款,拼拼凑凑,挖东墙补西墙,以救当前之急。在那样的情况下,尽管有忠臣和杰出的人才,但他们也没法迅速取得成效,这个道理是明摆着的。于是有人出了万不得已的主意,即用欧美雇佣军帮助剿灭太平天国。

起先洪秀全、杨秀清占领南京,派兵四处进攻,十八个省份找不到一块安宁的地方,政府经过十年的努力,也没能平定叛乱。北京政府的无能与乏力,已经有目共睹了。因此英国领事和在上海的英国大商人,不但不把洪秀全看成乱贼,还把他当成是欧洲各国倡导民权的革命党一样,用文明人交往的礼仪对待他们,偶尔还供给他们枪械、弹药和粮食。后来洪秀全骄奢到了极致,太平天国内部自相残杀,内政一天比一天松弛荒废。欧美国家中的有识之士,琢磨这些事情,才明白他们所说的太平天国,所说的四海皆兄弟,所说的和睦博爱,所说的平等自由,都不过是用来伪装的假面具,实际上跟中国自古以来的那些流寇毫无差别,并据此判断这些人不可能成就大业。于是英法美各国,都改变了他们的既定方针,全都愿意借给北京政府军队,以帮助其平叛。正式把这个意向向政府请示,是咸丰十年的事情。而俄罗斯也想派遣一支小型海军舰队,运载若干部队,逆长江而上帮助清政府作战,俄罗斯公使伊格还曾经与恭亲王奕诉面谈此事。

按语:欧美各国,那个时候刚刚和中国通商,都不希望中国处于战乱之中。因此在双方交战、数年对峙不分胜负的时候,他们必定想要帮助一方,以从速安定局面。而北京政府的腐败,长久以来都令西方国家感到讨厌和害怕,因此他们必定对太平天国多一分希望,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时的欧美各国帮助哪一方,哪一方就会获得胜利,胜败的机会转瞬即逝。假如洪秀全有雄才大略,具备长远眼光,能对内整顿政务,对外熟练地运用外交手段,尽早与各国通商并订立条约,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平定中原,形势的发展就不可估计了。这个小子不明白这个道理,太平天国内部先腐败了,在外交上也出现失误,树立了新的敌人,最终被消灭不也是很正常的吗?而李鸿章等人的功业名望,也正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

当时英法联军刚刚攻破北京,咸丰皇帝远在热河。虽然已经谈判定下和约,但对洋人的顾虑和猜忌依然存在。因此恭亲王对于借兵助剿这件事情,不敢一个人做决定,一面向咸丰皇帝申请,一面向江南江北钦差大臣曾国藩、袁甲三以及江苏巡抚薛焕、浙江巡抚王有龄等人咨询,让他们各抒己见。当时极力反对这个主意,说这件事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人,只有江北钦差大臣袁甲三(袁世凯的父亲)一个人。江苏巡抚薛焕虽然不认为借欧美军队可行,但他还是建议雇用印度兵,用来防御上海及其周边地区,并请求以美国军官华尔、白齐文做队长。曾国藩的意见和薛焕差不多,他说眼下的中国陷入极度的困境,不宜拒绝外国友人的好意,因此应当一方面用好话回复他们助剿的热切心态,在出兵日期上尽量拖延;另一方面要利用外国军官,在剿灭反贼上起作用。于是,朝廷同意了这一建议,谢绝各国派兵助剿,并任命曾国藩负责聘请西洋教官训练新兵,这实际上是“常胜军”的开始,而李鸿章开始建立功名,跟这件事情有很大关系。

华尔是美国纽约人,毕业于美国陆军学校,在担任军官的时候,因为犯了轻微罪行而逃出美国,跑到上海躲了起来。咸丰十年的时候,洪秀全的太平军横行江苏,苏州、常州都被太平军占领。上海候补道杨坊知道华尔是个沉着而富有才干的人,便向布政使吴煦推荐了他。吴煦便向美国领事申请赦免华尔的罪行,让他招募了几十个愿意当兵的欧美人,又加上几百名中国志愿者,令华尔训练这些人以保卫苏州、上海。后来这支武装多次对太平军作战,常常能以少对多,所向披靡,因此无论是官军还是敌军,都把这支部队称为“常胜军”。常胜军的建立,发生在李鸿章到达上海之前。

在开始叙述李鸿章的战绩之前,请先让我介绍一下李鸿章立功之地的概况、形势。

江苏、浙江两省,向来是中国税赋收入最重要的省份,可以说没有江浙两省的钱,国家就要崩溃。因此争夺兵家必争之地,哪里也不如武汉;争夺军饷财物,则哪里也不如苏杭,只要稍微懂一些兵法,就懂得这个道理。洪秀全看到最近各地的政府军士气旺盛,不像从前可以不放在眼里,而且安庆刚刚被官军收复(咸丰十一年八月被曾国荃收复),南京周边的形势越来越不好,便派遣手下将官李秀成、李世贤等人分兵进犯江苏、浙江,以便牵制政府军的兵力。李秀成的部队进展顺利,一连攻占萧山、绍兴、宁波、诸暨、杭州等地,浙江巡抚王有龄战死,江苏的城市也被李秀成的军队全部攻陷,避难的人都集中在上海。

P28-31

序言

一、本书完全仿照西方人的传记文体,记载并叙述了李鸿章一生的事迹,且加以评论,以使读者了解这个人。

二、中国的旧式文体,凡是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要么用传,要么用年谱,要么用行状,这些都是记载生平经历的,不加以评论褒贬。如果有,也只是附在文章末尾。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是由司马迁首创的,在司马迁的《史记》里,《伯夷列传》、《屈原列传》、《货殖列传》等篇章都是很好的范例。后世人缺乏历史见解,不敢跟他学。我的智识愚钝,只能偷偷地把司马迁的写法拿来一用。

三、四十年以来,中国的重大事件,几乎没有一件不与李鸿章有关系。因此为李鸿章写传记,不能不用写近代史的笔法和态度来写。我对时局稍微有些见解,不敢隐讳,目的不是给前人看,而是给后人看。只可惜时问仓促,身边没有一本书可以做参考,因此在这本书里出现错误,自知是不可避免的,希望来日有机会再进行修正。

四、江南之战,记述湘军的事迹相当多,看上去像是跑题;但淮军和湘军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不这么写就不能充分了解当时的形势,还希望读者原谅。

五、《中东铁路和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都将其全文转载出来。因为李鸿章许多生平事迹的原因和结果,和这些公文关系很深,因此宁可令文章拖沓,也尽量把它们选录进来。

六、李鸿章在中国的负面评价相当多,我和他在政治上是公敌,私人交情也很一般,肯定不会有心为他辩护。书中之所以出现大量为他脱责辩护的言语,甚至许多都和公认看法不一致,那是因为写史的人一定要凭一颗公平心来写,不然就是对他人不负责,会引起谤议!英国著名的首相格林威尔曾经对为他画像的画家发火道:“画出我的真面目,不要让我的本相失真!”我写的这本书,相信一定不会被格林威尔呵斥,李鸿章如果知道这本书,一定会含笑于地下道:“你这小子了解我。”

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既望

著者自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鸿章传(经典图文版)/20世纪四大传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启超
译者 雾满拦江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345108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7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