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墨淡书香/校园书香阅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笔尖寒树瘦,墨淡野云轻。”作为一个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墨淡书香》分为“开卷有思”、“书人书事”和“读写漫谈”三辑。作者马红亚在图书馆从业之余,好读书,爱看画,勤于练笔,日渐练就了善于表情而达意的流畅作文能力,在清新的文字中,时见散淡闲野的画意,间或流露出浓浓的书香,印证了“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的古训。

内容推荐

《墨淡书香》是作者马红亚近年来在《图书馆报》、《藏书报》、《图书馆杂志》、《山东图书馆学刊》、《当代人》等报刊上发表的读书随笔和师友间往来文章的结集。全书分为“开卷有思”、“书人书话”、“读写漫谈”三辑,皆为作者在书山学海中的人文思索和求知心得。清丽流畅的文笔,体现了作者立足于图书馆工作,与书为友、知行合一的专业精神和进取心态。在世事纷扰的当下,开卷这本富含正能量的小书,将带给读者清新愉悦的精神享受。

目录

第一辑 开卷有思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好德好色:吴宓的坎坷人生》读后

 好书须得合体妆:范用《叶雨书衣》读后

 为求知治学而读书藏书:读时永乐的《墨香书影》

 情理兼备,开卷有益:《书来话多》读后

 诗书滋味长:读徐雁论文集《阅读的人文和人文的阅读》

 书画情寄缘缘堂:《我在缘缘堂》读后

 无主青春也动人:读刘海的《青春无主》

 有根文字,甜蜜回忆:读《逝去的甜甜根——早年印象》

 在心性自由间畅意行走:读郝颉宇画集《凝视》

 中学图书馆如何导读和推广孙犁作品

 滋养心灵的芳草地:《阅读疗法工作通讯》读后

 《图书馆报》引领我专业成长

第二辑 书人书话

 是真名士自风流:张伯驹纪念

 再说胡兰成与张爱玲

 一本纸质图书的旅程:以《鲁彦散文集》为例

 令人唏嘘的结局:陆侃如、冯沅君夫妇晚年藏书的离散

 现实版《泰坦尼克号》男主人公是位藏书家

 菡萏成花书香远:基于孙犁书缘的启示

 老骥伏枥:芸斋故里识马嘶

 奋斗的人生不言悔:追忆时永乐教授

 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雨季的花瓣:忆琼瑶

 《春天,别走》:忆三毛

 寻木心的《哥伦比亚的倒影》的经过

 文章是有调子的:听韩石山谈读书

 曹书杰的读书生涯

 由旧书摊前的签名本想到的

 读一个时代:由民国文人传记说开去

 从《书衣百影》观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

 当“用书主义”遭遇“完美情结”

 书外又生三两枝

 旧书聚散录:一本两次签名的书

 每人都有自己的“森林”

 雨天修书记

 买书归来衣袖香

 偷得浮生半日闲之钤章小记

 敬惜字纸,人爱书欢

 我的旧书情缘

 想家的时候就读书

 我是如何开始阅读漫画的

 半张报纸擦玻璃

 卧房里的书桌

 读书随笔两则

 浅读书中趣、味、道

 书性·书话·书评·馆员书评

第三辑 读写漫谈

 读书去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瑜伽

 读书,给自己一双隐形的翅膀

 生活在别处:一位读书女子的心灵告白

 吴浩然读书题材漫画赏析

 吴浩然生活题材漫画赏析

 餐桌上的阅读推广

 对书目推荐工作的一点思考

 但得诗书喜欲狂

 “得其所哉”:答河北靳逊先生

 阅读,从心所欲不逾矩

 书卷多情似故人:我的阅读观

 你是飞逝的流星,我记住了你耀眼的一瞬:致《大方》

 秋雨敲窗夜读书

 边读边悟

 阅读史决定一个人的文艺气质和作品性情

 阅读伴我成长:一位阅读教师的体悟手记

 无处可逃:我与文字的不解之缘

 读写漫谈:“山河”是一种慢

 纸质阅读相对更闲适一些

 分享阅读体验,追忆似水年华:在河北省大学生青春原创征文大

 赛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净化网络环境系列访谈第二期:如何戒除网瘾访谈实录

后记

试读章节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好德好色:吴宓的坎坷人生》读后

读完史元明先生写的《好德好色:吴宓的坎坷人生》,心头有千言万语,都汇成一句话: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唉!这个情痴,让人爱恨不得!他的一生中与无数的女人纠缠不休,不论是在和哪一位女人热恋阶段,他都会一厢情愿、天真无邪地向对方讲起自己的罗曼史。他理想地认为,如果爱,就该爱自己的一切,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他自以为对对方一片真诚,却不料因为“真诚过了头”,把不少好女人吓跑了!(如毛彦文、卢宝华、张尔琼等)读到这里,我开始不再为他着急到手心出汗了,甚至觉得这位老人率真得愈发可爱起来。这位在爱情之路上探寻了一生的哲人,至死维护着心目中爱的圣洁和纯真。不能不说吴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他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为情所苦了,辛辛苦苦付出了很多,到头来却落得晚景凄凉,令人唏嘘。倒也真应了他一直信奉的那句话:“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唉!这是造化对老实人的嘲弄,还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使然呢?

话又说回来,吴宓的爱情观,其实也是古往今来很多书生的共同悲剧。因为书生们往往都生活在才子佳人的幻象中,硬是把一个毫不相关的女性,幻想成自己心中佳人的化身。他只能把她当作圣洁的女神膜拜,却难以接受俗世生活中带有“人间烟火味儿”的真人。就像李敖之与胡因梦,他爱的也只是心目中那个“完美的女神”。一旦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忍不住要“失望和逃走”。由是想起了世情小说作家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大概理想主义的男人永不满足,总是在追逐他的“白玫瑰”或“红玫瑰”吧!

可怜吴宓之爱毛彦文,也是因为他爱上了自己在内心塑造的那个毛彦文。他苦苦追求了她一辈子,却到死都没有读懂她。他们完全是两个世界里的人,感性的他是一团炽热的火,理性的她则是一块现实的冰。当烈火遇上冰块,冰坚持不被融化,火又奈何?!

读到这里,心中不免为之悲悯。这个自号“雨僧”的哲人,俗世的幸福已经不能成为他的归宿。他所追求的爱情,并不是将自己的精神和灵魂投射到一个个具体的追求对象上,而是将追求爱情本身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信念来膜拜。究其一生,他似乎在用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折磨自己,同时又能在这折磨之中找到快感。他爱的,只是追寻爱情的过程,一旦得到,爱情就对他失去了吸引力。大概“提灯寻影,灯至影灭”这句话,就是吴老先生寻爱一生的写照吧。试想,对这样一个超出世俗生活的精神异常者,哪位女子有飞蛾扑火的勇气敢嫁给他呢?

“哀其不幸,怒气不争。”此刻,用鲁迅先生的话来形容我读这本书的心情,真是恰如其分。

但是我亦有感动:比如书中写他与陈寅恪、王国维、徐志摩、林文铮、汤用彤等人的友谊,写陈寅恪晚年双目失明,家境贫寒,他在自己不富裕的情况下还拿出一部分钱来资助陈,陈不肯要,又悄悄给他退回去。他不为报酬,只为事业,自己垫钱办《学衡》,帮助学生钱锺书,对得意弟子钱锺书的“无礼顶撞”能宽容谅解,仍一如既往提携他……他对师友的情谊,从来都是不计个人得失的。甚至对追求对象高棣华,明知没有结合的可能,他还是一往情深地帮之助之,并且毫无怨言。这是一种怎样坦荡的心胸、磊落的人格啊!

这个有“哈佛三杰”之称、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师白碧德的高足,自幼天资聪敏、才华横溢,惜乎终生为情所困,分散了太多精力,致使他为自己一生创作长篇的夙愿终未实现而抱憾终身时,我的心头亦涌起深深的哀叹。吴宓的晚年,在学术上也没有什么大的起色,究其原因还是他在事业上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认准方向,导致他的人生失去了重心,郁郁寡欢,终生不得志。吴宓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抱憾终身的惨痛教训,是值得后人深思且引以为戒的。

从吴宓的成长经历来看,幼年丧母,在祖母的庇护下长大的他,因了性格阴鸷暴躁的祖母,从小在其内心投下了阴影。童年的印记,对吴宓的影响是一生的。晚年的吴宓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道:“宓一生感情冲动甚强……往往固执己见,孤立独行,不辨是非,不计利害。又自己勤奋疾苦,而不知寻欢作乐……对人,则太过计较与责难。”他的这种性格,不能不说有祖母的影子。而这番自省则切中了他性格中的要害,吴宓一生中爱情总是不顺,和他的喜怒无常的性格摆脱不了干系。

读着读着,自己竟也不由自主陷进去了。唉!这正是“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一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P3-5

序言

去年5月上旬,我与红亚女士相识于在保定举办的“2013年华夏阅读论坛”上。那是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及孙犁先生(1913-2002)家乡的所在地河北省安平县政府,共同发起举办的以“孙犁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暨校园纯文学阅读推广研讨会”为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我和她以及其他与会者都提交了有关文章,并应邀前往安平参加“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孙犁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见证了“孙犁故里,书香安平”的授牌仪式,并实地走访了孙犁当年出生的村落以及位于安平中学内的“孙犁图书馆”。

在会议间隙的交谈中获悉,我俩都是纯文学作品的爱好者。我最早读的书,就是“五四”以来新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名篇,正是它们开启了我的文学爱好。在三十多年前一篇题为《书香》的散文中,我是这样写的:

“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并且比所有的动物伟大,是因为人创造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书,就是人类最美好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有了书,人会变得愈来愈聪明;有了书,世界会变得愈来愈美好;有了书,人类创造的文明就永远不会毁灭。”

“花的香虽然馥郁、浓烈,但只能作用于感官,并且稍纵即逝,难以留下长久的余韵。书的香则更深邃,更幽远,它比那君子兰的清幽高雅之香更要迷人心窍。它不是作用于感官,而是沁入人的灵魂;它给人的不止是感官上的满足,而是使灵魂变得更纯净,更高尚,因而使人变得更庄严,更完美。花的香是有尽的,等花残蕊枯,那香气便自然消退;而书的香是无穷的,甚至历时愈久,香气愈浓。”

“书之香来源于生活之香,写书的人就像采花酿蜜的蜜蜂一样,从生活中撷取芳香,经过一番精心的酿造,酿出醇厚香甜的知识之蜜。这些蜜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美好情感的提炼,它滋养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起来。这大概就是‘书香’的含义了。”

红亚女士是河北深泽人,20世纪90年代初在河北大学学习了图书馆学专业,现供职于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图书馆。记得去年散会后回到保定,我就应约将自己已出版的《燕园师友记》《负笈燕园》《学人藏书聚散录》《紫骝斋日记》等书(有的还是“毛边本”)签名后寄赠她留为纪念。

日前,红亚女士将她大学毕业以来的读书随笔文章结为一集,分为“开卷有思”“书人书话”“读写漫谈”三辑,共十余万字,嘱我作一篇序言。这是她多年来与书相伴、勤奋作文的记录,文笔流畅而清新,通篇洋溢着“书之香”。我虽年逾八旬,但还是欣然命笔,写下这篇姑且称之为“序”的文字。期待她今后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文学水平和阅读推广专长,为“书香校园”建设尽心竭力,为读者奉献出更多的文艺才华。

后记

攀条摘香花,言是欢气息:我的读写之路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晃生命已经过去四十一个春秋。回首这些年走过的道路,贯穿人生主线的似乎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书。

提起读书,我首先要感谢母亲。一是她的言传身教给了我幼学的启蒙,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农村物质条件还不很富裕的时代,母亲节衣缩食,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给我订了《中国少年报》《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学科学、爱科学》等报刊,这些优秀的儿童读物给我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天窗。那时父母所在单位工会图书馆经常处理旧书刊,他们总会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购买。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对书也产生了特别的偏爱。但是那时,适合孩子们的课外书很少,我就开始饥不择食地从父母手中抢书来读。

大概在小学四年级吧,我阅读了《第二次握手》《收获》《解放军文艺》等“大人的书”,懵懵懂懂地读了,虽不能完全理解书的含义,但我觉得,只要有书读就很开心。从那时起,凡是有字的书,我都拿来如饥似渴地读,在书中我获得了知识,也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早期的阅读虽然盲目,却在少年的心底埋下了一颗读书的种子。记得那时能找到的书都是《岳飞传》《三侠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和《包公传》这样的侠义小说,章回体的,当时记忆力好,不少章节篇首末尾的诗句,读一两遍就能记住。我便时常在同学中间津津乐道,作为炫耀的资本。因为读书较多,我的作文总是得到语文老师的青睐。

上初中时,作为课代表的我去给英语老师交作业,无意间看到她办公桌上有本琼瑶的《风里百合》,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琼瑶的作品。但是老师怕影响我学习,不肯借给我看。中考后的那年暑假,我骑车到县城的租书屋,找到了琼瑶全集,趁着假期把琼瑶的作品整个看了一遍。当时觉得琼瑶的小说写得细腻感人,她文笔优美,古典诗词功底也不错。小说中那引用或改写得恰到好处的古典名句,以及像《碧云天》《独上西楼》《却上心头》《几度夕阳红》这样的书名,很能打动情窦初开的少年心。那个假期我摘抄了厚厚一大本琼瑶小说里的古典诗词名句,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人比黄花瘦”,一颗心沉浸在那无尽的凄惶和哀怨里,过足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瘾。但也许就是在那时,热爱古典诗词的种子在我心头扎下了根。我对古典文学的偏爱,琼瑶女士可以算作一个引路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初一时我的第一篇作文《我的老师》,被语文老师推荐到了山西省主办的《小小作家报》。13岁,我的名字第一次变成铅字。随后又有《一个珍贵的日记本》《我爱矿山》等习作陆续登在《小小作家报》《红杏文学社》等中学生读物上。初三那年,作为学校派出的两名选手之一,我到县城参加石家庄地区中学生作文竞赛,我的现场作文《我的家乡》荣获石家庄地区中学生作文竞赛(初中组)二等奖(此文后来被收入《石家庄地区中学生优秀作文选》),那是我第一次享受到从校长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和奖品的殊荣,心里美得不行。拿回家里,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姥爷,脸上也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上了高中功课紧了,同学们都面色凝重地沉浸在备战高考的题海中,学校的图书馆形同虚设,阅览室的大门,只有搞卫生时才能进去偷偷张望一下。到了高三,除了跑步缓解压力,我还会趁周末悄悄溜出去,在校门口附近的报刊亭买一本《读者》或《青年文摘》,苍白的日子里,是那些情感励志美文,给了我精神的慰藉和奋发的力量。

出于对书的渴望,高中毕业我报考了河北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去河大报到那天,刚拿到借阅证,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图书馆。面对河大丰富的馆藏,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无知和渺小。当我还沉浸在进入大学的新奇和喜悦之中时,班里一些同学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开始蜂拥着到外系听课,辅修经济、法律等专业的课程,摩拳擦掌地去考证,预备着将来转行。我当时并不觉得在图书馆工作不好,所以就不为所动。尤其是后来学到《古代汉语》《文学文献学》《目录学》等文史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古典文学作品部分,我都喜欢,一边感叹中国图书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边享受专业学习的乐趣。因为有中学阶段发表作品的“前科”,我被选为班级宣传委员,后来又担任系学生会宣传部长,除了办墙报、出展板,还给校报写过一阵通讯稿。但是后来发的最多的还是散文和反映人生思考的睿智小语,不时会在系里的邮件箱里收到校报寄来的5元、10元的稿费通知单,虽然不多,但因为是劳动所得,心里也就多了一份被人肯定的喜悦和自豪。

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一所新建的中职学校图书馆工作。近水楼台的环境给我提供了读书的便利。定居都市生活的我,从此不再担心学生宿舍里那强制性的熄灯铃,本以为可以尽情享受读书之乐了。然则好书琳琅却遭遇琐事缠身,心静不下来,书读不进去,有时不免焦虑,感叹时位之移人也。

孩子的出世让我重新回归了阅读。伴随着女儿的成长,我和她一起度过了一段温馨而美好的“亲子共读”时光。渐渐地,我又能沉下心来读书写字,又有一些文字开始在《燕赵晚报》《廊坊日报》《图书馆报》《藏书报》《当代人》等报刊上发表:《唤春》《与自己相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森林》《雨天修书记》《卧房里的书桌》《文章是有调子的——听韩石山先生谈读书》《但得书香人不老:(叶雨书衣)读后》《芸斋故里识马嘶》……这些饱含真情、以手写心的文字,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2008年,在河北省教育厅图书装备科科长康敏老师的引荐下,我加入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得以结识当代阅读文化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先生。徐教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对书评书话写作、中国图书文化史和阅读文化学都有独到深入的研究。大概是基于相同的学科背景,惺惺相惜的缘故吧,他对于图书馆馆员们在阅读推广的业务方面努力引领、无私提携,而我只是其中受教得益者之一,于是私淑徐教授为专业导师,日常信去讯来,便以“老师”相称。

记得参加学会的头几年,我的读写依然停留在随意挥洒的状态,多年一贯散漫为文的旧习总是得不到纠正。徐老师便于百忙之中,不厌其烦地随笔修改我的文章发回,有时还给推荐到《图书馆杂志》《山东图书馆学刊》等专业刊物上发表,引导我走上专业写作的学理之路。他还十分耐心地纠正我通信或习作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乃至旧识偏见,有时甚至连一个笔误键误、基本的字词含义都不轻轻放过。我在电脑的这一头看见老师发回的批改评点,总有一种内心不可言说的感激。

自从我在读写这条路上蹒跚学步以来,徐老师多次教导我要“文风质朴,言之有物”,要“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要“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要“读有字书,识无字理”,还鼓励我多次参与“华夏阅读论坛”,行走河北安平、浙江金华、江苏无锡等地,与同道一起,身体力行“读无字书,悟有字理”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老哲理。这一系列读书做人的朴素道理,让我在学校图书馆工作的职业之外,得以开辟一个新的无比广阔的读写天地。

正是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我的文字才开始逐渐走出虚无的文艺状态,把心开始安放在自己的专业和岗位工作的对象——书本上。那一篇篇散发着墨香的具有阅读推广内涵的书评作品和读书随笔,凝聚着徐老师的期望,也让我在平淡的职业岗位上,看到了窗前馆外的那条人文大道,仿佛有我自己的身影,仿佛前途还有华光。

这本名为《墨淡书香》的小集子,是我自河北大学本科毕业以来,与书本相伴,与读书人为伍的部分文章的第一次结集。开卷有思,落笔成文,编印出一本具有个人气质和文风的随笔集,是我执笔作文以来一直魂牵梦绕的心愿。这一回,在徐老师的鼓励下,回顾并整理旧作的过程中,真有“攀条摘香花,言是欢气息”的淡淡心悦。当篇目基本编定之时,正值寒露将临的时节,我的心头犹如挂着一轮朗月,清辉而静寂,如水般清凉。古人讲“学然后知不足”,其实写了更知道自己的“不足”。想来这便是激发自己今后沉醉书林,潜心作文的动力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墨淡书香/校园书香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红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523435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2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5-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201514463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41
15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