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想在教室里跳舞/深圳市中学生原创文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深圳本土青春文化形象的展示,深圳校园写手实力的检阅。全情记录这座移民城市的细节感动,艺术表现一代文化新人的成长经历。引领青春写作,凸显深圳特点,凸显深圳包容和开放文化背景下的一代文化新人的思维方式和内在特质。本书“故事、人物、细节、真情”兼备,又不乏青春、动感、阳光、可读,堪称“移民后一代人的情感实录和成长笔记”。适合广大青少年读者。

内容推荐

第四部《想在教室里跳舞》——本书展示的是深圳中学文学社的个案。育才中学春韵文学社系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学社之一,获广东省十佳文学社第一名、全国99佳文学社第一名,所收录的作品均系该校写手几年来发表在《春韵》原创文学网站的优秀作品,如《梁山好汉的银子》《哭泣的情人花束》《我的海外乡愁》等不少篇章已在广大网友中传诵。全国校园文学社团可以本书作为典型个案予以解读,定会在网站建设等方面获得真经。

目录

想在教室里跳舞

樱花雨/邵天颖

可爱,可不可以/周 舟

作文记险/鞠青

“文”不断, “理”还乱/昊梦醒

想在教室里跳舞/王卉子

摇曳在烟火的季节/许丽华

乌,兔子和尺蠖事件簿/陈 滢

十班风云回忆录/胡任斯

当寇志僻容

童话般美好

追忆疯狂的童年/周若黎

童话般美好/邵天颖

我要我们一起开花/陈 乐

同桌:无可奈何/李卉

伤心故事·混乱/黄天潇

青草刨冰/陈滢

浮生/李欣桐

流光穿梭穿梭/陈君萍

我的黑白世界

我的黑白世界/董毅翔

黑义甲/孙文奇

我和小提琴/杨丹

树,我在画你/何水

我练跆拳道的酸甜苦辣/林 维

我们的“情人节”

三亿年前的一场爱情/周 舟

短短一分钟/邓丽珠

十四岁的爱情/王依然

我们的“情人节”/秦漪

谈情说爱/林倪羽

想化石猴的日子/王 溯

夏天逃亡计划

数学卷/刘畅

夏天逃亡计划/田谓辰

下雨的街/王卉子

抽屉/钟桦

“出轨计划”在行动/洪 薇

减肥/傅倩倩

我不温柔/张木子

上岗下岗/廉洁伟

可以不走吗/王溯

信骚扰/张雅醍

别了李树,别了故乡/钟 颖

我在中国学汉语/林美妍

妈妈的核桃,爸爸的汤

兔子,你好/王依然

碎尘里的微光/王依然

哭泣的情人花束/Nicesylvia

聚散仍是家/杨丹

我有好家我怕谁/赵一夔

我家的“孤家寡人” /李珊珊

47与16之间/李梁

妈妈的核桃,爸爸的汤/陈 珊

一场唯美主义的叙事

黄梅调/侯隽子

心城/余樊

剑桥:雨雾中的梦境/杜伊乔

茶序/李莹娜

构筑精神家园/程羽博

一场唯美主义的叙事/杜伊乔

走过四季/刘李依

乘着文字飞翔

光/佘樊

秦风·无衣/郭乃嘉

杳杳寒山道/张木子

有一座山叫蜀山/陈 容

雪下得浓/林维

午后,凛香盈袖/陈 滢

青春作伴好读书

《红楼》梦/黄菡

《西游》三奇/严 影

梁山好汉的银子/陈君萍

写在巴黎圣母院的边上/陈 漾

在沉寂中盛放/王溯

马原没有第三次/徐柳溪

网络很浅,孤独很深

春韵网管的一天/王场

外婆的千年虫论/孙 兰

黑话西游/蔡紫恒

网络很浅,孤独很深/周 舟

吹笛人把孩子们带出城外……

我的“格格”老师/鲍尚琦

医院里,谁的眼泪在飞/唐 尧

永恒的微笑/于 萌

我们心中的百合花/张倩陈珊

吹笛人把孩子们带出城外……/青青子衿

永远的春韵,永远的读书课/杨建梁

我的海外乡愁

北欧留学寄语/戴琳

13种语言唱同一首歌/何莉莎

在英国的肯德基打工/赵真

求学英国/韩彦冰

泰晤士河畔的呢喃/林倪羽

南太平洋边的感叹/杨建梁

我的海外乡愁/孙怀煜

初来乍到的学子/蒋维松

后记

试读章节

        想在教室里跳舞

窗外是树,是楼。窗里是教室。教室里是我。

我在教室里安静地写着字,似乎隐约还可以听到外边的鸟叫声,这是写作课。教室里有无数个我在平静地低着头,写作。然而我可以清楚听见在我手上的静脉里,脖子上的动脉里,在身上突突地跳动着的血管里,每时每刻都有另一个歇斯底里的我在叫着,放我出去。

可是这里是教室。我轻声对自己说。血管里的我越来越按捺不住。我知道放她出来的结果会是怎样。她要在教室里跳舞。

在教室里跳舞,你和我不都是这样想的吗?

然而一个人的求救声可以如此渺小。血管里的我在求救,声嘶力竭让我快崩溃。于是教室里的我也开始求救,写到纸上的字终于也跳起舞来。我头晕脑涨,眼前一片五颜六色杂乱无章,慌忙躲避间瞥向窗外,发现还有一个小小的我,就坐在那,坐在树上,冷冷地看着一切。

她也想让我们在教室里跳舞。一个我在谋杀精神的寂静里挣扎,一个我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平静地低头写作,还有一个小小的自由的我,躲在窗外,就躲在那片薄薄的玻璃片外边,就在我能清楚看到她的地方,我仿佛听见她在说:我们都想在教室堕跳舞。再没有古文,没有函数,没有定语从句。教室里只有我们在跳舞。

在教室里跳舞,这是我们想象中的一餐盛宴,我们永远不可能将它实现。因为想象之所以是想象,是因为它总是离我们很遥远,就好像幸福一样,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离它很近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要失去它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把自由放在窗外,我却始终看不出,隔着一片薄薄的玻璃,里外能有什么不同。

然而她终究是在窗外。一片薄薄的玻璃,就决定了我自由与否。决定了我们跳舞与否。

叹完口气,接着写。记得以前看过部电影,讲一个精神病院的女孩的故事,临近结尾有一幕女孩大叫着“I am free”。我想我忘不掉这一幕了,自由得令人心碎,就像朵枯萎的玫瑰,挣脱了泥土却也失去了花瓣,最后,就只剩下剌了。哦,还有自由。

我想我不会愿意做那支只剩下刺的花儿,所以我只能努力克制自己想在教室里跳舞的欲望。窗外的树开始沙沙地响了起来,夹杂着属于窗外的各种声响传到了我的耳里,血管里的我更加歇斯底里了起来,我蜷缩在自己的座位上,生怕教室里其他安静写作的我听到她的吵闹。恨不得自己把自己打包起来扔到窗外去。风过无痕,树终于安静了。我又看到窗外的小小的我,我们相视而笑。

如果真的可以在教室里跳舞就好了,我会努力为我们这支舞配乐,布置场景。一定很有意思。

我们真的可以吗?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

013-014

序言

       文学:创造情调人生

                曹文轩

今日之人类与昔日之人类相比,其区别在于今日之人类有了一种叫做“情调”的东西。而在情调养成中间,文学是有头等功劳的。

人类有情调,使人类超越了一般动物,而成为高贵的物种。情调使人类摆脱了猫狗一样的纯粹的生物生存状态,而进入一种境界。在这一境界之中,人类不再是仅仅有一种吃喝以及其他种种官能得以满足的快乐,而有了精神上的享受。人类一有情调,这个物质的、生物的世界从此似乎变了,变得有说不尽或不可言传的妙处。人类领略到了种种令身心愉悦的快意。天长日久,人类终于找到了若干表达这一切感受的单词:静谧、恬淡、散淡、优雅、忧郁、肃穆、飞扬、升腾、圣洁、素朴、高贵、典雅、舒坦、柔和……

文学似乎比其他任何精神形式都更有力量帮助人类养成情调。“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文学能用最简练的文字,在一刹那间,把情调的因素输入人的血液与灵魂。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泰戈尔、海明威、屠格涅夫、鲁迅、沈从文、川端康成……一代一代优秀的文学家,用他们格调高贵的文字,将我们的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从而使苍白的生活、平庸的物象一跃成为可供我们审美的东西。

情调改变了人性,使人性在质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情调大概属于审美范畴。我愿意将情调看成是一个美学概念。

这个世界上,除了思想,还有审美。作为完美的人性,这两者同等重要。

在我的意识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

当有人问我:“在这个强大的实用的物质社会,您如何看待美感对这个社会及人心的救赎力量的有限性?”我答道:如果连美都显苍白,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才有力量?是金钱?是海洛因?一个人如果堕落了,连美也不能挽救他,那么也只有让他劳动改造,让他替牛耕地去,让他做苦役去了。还剩下一个叫“思想”的东西。思想确实很强大,但思想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强大的。思想有时间性,过了这个时间,它的力量就开始衰减。伟大的思想总要变成常识。只有美是永恒的,这一点大概是无法否认的。当然,美不是万能的。希特勒不是不知欣赏美,然而这并没有使他放下屠刀,一种卑贱的欲望使他那一点可怜的美感不堪一击。但美还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力量。

中国教育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美育的空缺。

这是共和国教育的一大失误。这一失误后患无穷。当年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时,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提出五育(德、智、体、世界观教育、美育)并举的思想,其中就有美育。但美育的问题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几乎被否定掉了。后来仅仅是作为中小学的方针而不是作为全国的教育方针被肯定下来的。再后来,对美育的理解日趋狭窄,到了最后,仅仅将它与美术、音乐等同了起来。在蔡看来,五育为一个优质人性培养的完美系统,德智体为下半截,世界观、美育为上半截。然而,这上半截被腰斩了。中国的教育系统成了一个残缺的系统。

我以为文学可以在这一方面做一点弥补。基于这一点理由,我一向十分推崇青少年亲近文学,甚至大力鼓励他们进行文学创作实践。

深圳是一座现代性很强的年轻城市。这个城市的经济发达,曾给国人一个误解:这可能是一座文化稀薄的城市。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书多少颠覆了我们这个错觉。这些由这座城市的孩子们写就的优美文字,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教养,也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格调。

20O5年11月6日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后记

        写作是每一个少年的梦想

青春本是多话的年纪。就像满树繁花在宣告着什么,满河波浪在争论着什么,满天星光在昭示着什么,满腹心事的少年总爱说点什么。写作,原本就是每一个少年的梦想。用文字表达自我、沟通世界,原本就是青春的权力。

1999年,深圳育才中学创办春韵文学网站(www.chunyun.net),将传统形式的校园文学社推上信息高速公路,将一片自留地拓展作青春文学广场。在当时,这可能是全国第一家由一所中学创办的面向全国学子服务的文学公益网站。网站的创办者、维护者、管理者一直是深圳育才中学在校就读的学生(后来邀请了校外网友加盟),老师只是指导者和策划者,而她的用户(作者)却遍及全国乃至海外留学生以及华语地区。在网络混杂的时代,建设一座高品质的学生网站,让学生健康有效地享受信息时代的好处,这是我们的初衷。数年来,春韵网站得到来自教育界(中国教育学会)、文学界(中国作家协会)、学术界(北京大学)、网络界(中国教育网站评选)的肯定和鼓励,香港《大公报》也曾专版报道过春韵网站吸引香港学子热情参与的新闻。而我们的目标,是发挥特区窗口学校的优势,联盟海内外中文名校,将春韵网站打造成大中华区中文学生的汉语家园。

现在你手上拿着的这本书,是春韵网站创站六年来的小部分文字,属于深圳育才中学学生十年原创文学作品的选集。他们或许是稚气的,但一定是真诚的;或许是精炼的,却不是简单的;或许只是心情故事,却长着梦的翅膀;或许是青杏枝头,却已然华枝春满。

每一个能够在学生时代留下文字为青春存证的同学有福了。愿你们的青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深圳育才中学

春韵文学网站

2005-10-3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想在教室里跳舞/深圳市中学生原创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衷敬高//宫瑞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976432
开本 16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5-11-01
首版时间 2005-11-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1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4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