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演变与制度变迁)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以1872年作为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研究的时间起点,按时间顺序总结评价了晚清时期(1872-1911)、民初及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8-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以及抗战胜利后(1945-1949)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演变与制度变迁过程,归纳了各时期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的特色,揭示了不同时期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制度之间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的逻辑关系。

内容推荐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之起点,创立和发展公司制度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也反映着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特殊性。今天,公司制度改革仍然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虽然在时间上二者已相距甚远,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却仍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就我国公司制度变迁的推动性力量而言,过去和现在均带有政府主导和推动的痕迹,政府行为对公司制度演变有巨大的影响。因此,研究近代中国公司制度演变的历史无疑对当今国有企业改革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尤其是作为中国工业化阶段早期主导性形式的“官督商办”公司制度模式,既是中国官本位传统在社会转型时期延伸的产物,也是在社会化生产方面迈进过程中摹仿西方现代公司制度产生的新型经济主体。借助于这面“镜子”,我们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公司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得失,并为当今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减少改革的成本,达到少走弯路、提高改革效率的目的。

出于上述目的,本书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总结评价了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演变与制度变迁过程,即以1872年作为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研究的时间起点,将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演变和制度变迁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时期:晚清时期(1872~1911)、民初及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8~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以及抗战胜利后(1945~1949),归纳了各时期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的特色,揭示了不同时期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制度之间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的逻辑关系。

本书的另一重要线索是近代中国公司法的演变过程,作为界定、规范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的制度性规范,本书先后考察了1904年《公司律》、1914年《公司条例》、1929年《公司法》以及1946年《公司法》中所体现出来的主要公司治理思想及治理制度的演变过程。就论述的着力点而言,本书重点考察了各时期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中的官商关系,指出了各阶段官商关系的特点,显示了近代中国在市场、法制规范不健全情况下公司治理机制中官商之间的博弈过程,并阐明了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失误、成就以及发展的方向。

目录

序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理论研究框架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实质

二、公司治理中的资本力量

三、政府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本书框架

 第四节 文献检索

 第五节 本书创新

一、研究领域上的创新

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三、观点上的创新

四、内容上的创新

第一章 晚清时期(1872~1911)的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

 第一节 《公司律》颁行以前的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机制

一、晚清社会会对“公司”制度的初步认识

二、晚清社会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初步认识

三、1904年前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公司律》: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法制规范的起步

一、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的新阶段

二、《公司律》环境下政府与经理人博弈关系的再考察

 第三节 《公司律》框架下的经理人选择机制

一、近代中国公司治理的新起点

二、经理人遴选过程中的法律虚化

三、个人利益对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机制的冲撞

第二章 民初及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的公司治理思想和

治理制度

 第一节 公司法人地位的确立

一、公司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的区分

二、法人治理机制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家族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机制

一、近代中国家族公司的出现及壮大

二、经理人遴选的家族本位化

三、经营决策权的家族内部化

四、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机制中的家族纬度

 第三节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企业家素质

一、企业家活动和近代中国公司的“黄金时期”

二、民初及北洋政府时期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企业家素质

 第四节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推”“导”结构

一、“推”:公司治理机制对政府力量的抵制

二、“导”:公司治理机制中对政府力量的利用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1928~1937)的公司治理思想和

治理制度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南京政府对国民经济的统制

二、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统制经济形成的思想和实现

渊源

三、南京国民政府当权者对“节制资本”思想的歪曲和

利用

 第二节 公司治理准则主义的发展

一、近代中国公司“营利”目标的确立

二、公司准则主义的发展

 第三节 公司治理机制中政府角色选择与定位

一、政府角色的选择

二、公司治理思想中对政府的角色定位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的公司治理思想和

治理制度

 第一节 经济统制体制下的近代中国公司

一、统制经济体制的形成

二、经济统制下的近代中国公司

 第二节 公司治理机制中行政力量的重新强化

一、公司治理思想中的国家资本定位

二、公司治理机制中的行政超强控制

 第三节 对国营公司治理的分析和批评

一、国营事业的定位

二、公司治理机制中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三、对公司治理机制弊端的认识和分析

 第四节 公司治理机制中的商界自主性力量

一、“参股”:政府对民营公司治理机制的控制

二、公司治理机制中商界力量的能动性

第五章  抗战以后(1945~1949)的公司治理思想和治理制度

 第一节 战后国家资本的膨胀

一、未如理想的经济恢复与重建

二、国家资本的膨胀

 第二节 战后近代中国公司的发展

一、民营公司发展的艰难困境

二、国营大公司的兴起

三、国家资本向官僚资本的变异

 第三节 国营大公司治理机制的官僚化

一、1946年《公司法》中的官僚利益倾向

二、公司治理机制的内在官僚化

 第四节  民营公司治理机制中产权的弱化

一、民营公司生存空间的缩小

二、民营公司产权的弱化

结束语:艰难的博弈与弱化的资本权利

一、行政力量与资本力量的博弈

二、行政支配下弱化的资本权利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演变与制度变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73654
开本 16开
页数 3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07-12-01
首版时间 2007-12-01
印刷时间 2007-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95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