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看中国体育(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一本20万字的作品,收录210篇文章,篇幅短小,却像是一部教科书,教你认识奥运会、奥运产业、中国体育事业、中国体育产业以及国际体育的风云变幻。这便是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魏纪中的新书《我看中国体育》,该书讲述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并揭示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者集40年体育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育产业理论,他在书中写到:“体育事业的单位是以组织发展和提供服务为主要宗旨的,而体育产业的企业则应以兼顾社会效益和赢利为主要目标。”

内容推荐

作为资深的体育外交家,魏纪中可以说是新中国奥林匹克事业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同时他又是中国体育产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本书汇集了他的一些精彩体育评论,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作者透过北京申办奥运会、奥运会改革、体育赛事中的志愿服务人员、奥运会建筑、体育商业市场化等一系列问题,解读了我国体育事业及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体育未来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目录

无愧家国无愧心——我所了解的魏纪中  毕熙东

卷一

 1 奥运会给北京和中国带来的机会 /7

 2 奥林匹克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 /13

 3 为什么中国对奥运会那么重视 /14

 4 中国体育的国际化问题 /16

 5 奥运申办对外宣传如何更有效 /18

 6 北京申奥的文化优势 /23

 7 北京此次申奥和上次有何不同 /25

 8 以申办促发展的伊斯坦布尔 /27

 9 重视运动员的权利和意见 /29

 10 我对中国奥委会的几点认识 /30

 11 全民参与,全国受益 /32

 12 人文奥运与文化交流 /34

 13 科技奥运的内涵和外延 /36

 14 世博会和奥运会的协同作用 /38

 15 与各项社会因素相结合不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专利 /4l

 16 奥运会也要与时俱进 /42

 17 奥运会的评价标准 /44

 18 “好”的奥运会不是“克隆”出来的 /46

 19 奥运会改革改什么 /48

 20 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应采用何种体制和机制 /50

 21 赛事效率 /52

 22 奥运会举办时间有了硬性规定 /54

 23 夏季办奥运会的特殊考虑 /55

 24 体育赛事中的志愿服务人员 /57

 25 老年人是办好奥运会的资源 /59

 26 各尽其才 /61

 27 从九运会开幕式展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63

 28 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一 /65

 29 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二 /67

 30 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三 /69

 31 雅典奥运会反思之四 /71

 32 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五 /73

 33 雅典奥运会反思之六 /75

 34 雅典奥运会反思之七 /77

 35 雅典奥运会反思之八 /79

 36 奥运冠军也可用“风险投资”培养 /81

 37 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刻不容缓 /82

 38 奥运建筑中应有中国一席之地 /83

 39 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 /84

 40 “网巢状”方案之我见 /86

 41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鸟巢” /88

 42 办好奥运会要解决的交通问题 /89

 43 如何解决奥运滞留问题 /9l

 44 武术能成为奥运会项目吗 /92

 45 棒球,垒球会远离奥运会吗 /93

 46 职业拳击不宜进入奥运会 /94

 47 不歧视“性别变更者”参加奥运会 /96

 48 客观看待哈尔滨申办2010年冬季奥运会 /98

 49 欧洲人主导了国际奥委会 /99

 50 伊拉克奥委会将被重建 /100

卷二

 51 从宏观经济分析举办奥运会的作用 /107

 52 奥运开发要维护奥林匹克崇高形象 /110

 53 奥运会市场开发要坚持两大原则 /113

 54 奥运组委会的市场开发如何充分考虑我国企业的利益 /115

 55 奥运经济与就业问题 /119

 56 信誉和品牌在奥运市场开发中的价值 /122

 57 奥运会商机有多大 /125

 58 奥运市场开发中的垄断问题 /127

 59 奥运会正在被奥运行业所垄断 /129

 60 北京奥运会的账怎么算 /130

 61 算一算世界杯与奥运会的经济账 /132

 62 谁是奥运经济的实质性受益者 /134

 63 奥运与品牌 /135

 64 “节约办奥运” /137

 65 奥运建设中的市场学 /139

 66 如何参办体育赛事 /141

 67 奥运会、全运会体育设施建设要避免过度投资 /143

 68 2008奥运村 /145

 69 奥运会的“人力资本”战略 /147

 70 快速介入奥运经济的旅游业 /151

 71 北京奥运旅游资源的开发 /152

 72 了解一下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销售 /155

 73 北京奥运会赛期要考虑电视转播因素 /157

 74 奥运会的“电视化”和“互联网化” /158

 75 奥运会轿车赞助商 /160

 76 冬奥会期间美国的商业利益 /162

卷三

 77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171

 78 如何让体育赛事“火”起来 /173

 79 体育资源的价值如何体现和衡量 /174

 80 中国人喜欢体育吗 /175

 81 不成熟的中国体育市场充满机会 /176

 82 成功的赛事应是赞助商与组织者双赢 /177

 83 球迷创造的市场 /178

 84 困境中必有亮点 复苏时商机无限 /180

 85 谨防体育竞赛市场中的“泡沫” /182

 86 体育商业市场竞争要“量力而行” /184

 87 直面“危机” /186

 88 ISL破产值得体育界反思 /188

 89 财政拨款应有约束和制衡的机制 /190

 90 加速中国传统体育强项的商业化 /191

 91 弱势项目的观赏性和市场开发 /192

 92 发展冬季项目商机无限 /193

 93 赛事产品也需要“包装” /194

 94 我国体育明星的商业化潜力亟待挖掘 /195

 95 昔住体育产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 /197

 96 看国际足联如何运作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198

 97 承办大型国际赛事确有风险 /199

 98 看世界杯足球赛收入如何分成 /200

 99 “隐性广告”: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 /201

 100 从甲A电视转播权纷争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销售 /202

 101 中国足协世界杯网站授权争端暴露了什么 /203

 102 传统优势媒体如何应对优势贬值 /204

 103 体育广告的特点 /205

 104 电视转播对体育赛事的影响 /207

 105 体育网站的广告前景如何 /208

 106 德国小城莱莎的体育场馆利用模式 /209

 107 九运会后再提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 /210

 108 体育产业与利用体育运动创收的区别 /212

 109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区别 /214

 110 中国的体育彩票不是体育产业 /216

 111 赛事活动中的强制保险 /217

 112 正确认识体育中介机构 /219

 113体育经纪人要有资格认证 /220

卷四

 114 深化体育改革把中国体育运动推向新阶段 /229

 115 政府体育机构应是改革的先动者 /231

 116 政府在国家体育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233

 117 反对官僚主义 /235

 118 体育领域的“政治文明” /237

 119 “自上而下”的改革也有失灵的时候 /238

 120 透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39

 121 跟上“游戏规则”的变化速度 /240

 122 买来的奥运冠军不是公共产品 /242

 123 体育管理的成本与效率 /244

 124 官场文化 /245

 125 体育行业要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 /24"7

 126 职业运动员的价值与国家利益 /249

 127 对“掌门人”的否定 /251

 128 “举国体制”与“协会制” /255

 129 再论“举国体制”与“协会制” /256

 130 优秀运动员的“陪练”机制 /257

 131 别把好事办糟 /259

 132 “竞赛饱和”的困境 /261

 133 亟需完善体育运动方面的法律规定 /262

 134 假球为何屡禁不止 /264

 135 为运动场上的暴力行为定罪 /265

 136 现阶段运动协会的职能与作用 /267

 137 协会对运动员所担负的责任 /268

 138 健全体育经纪人制度保护运动员合法权益 /270

 139 我国职业运动员的流动还有障碍 /271

 140 体育界要保持信息畅通的渠道 /272

 141 防止体育宣传中的“泡沫” /274

 142 体育媒体应建立“行规” /275

 143 国际体育组织领导亟待年轻化 /277

 144 国际体育组织委员的零花钱 /278

卷五

 145 体育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85

 146 体育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286

 147 应重视中国的体育理论 /287

 148 当前我国体育事业的管理模式 /288

 149 时尚而尴尬的体育管理 /289

 150 健身养身应并举 /291

 151 健身将成为现代人生活之必需 /293

 152 健身俱乐部的健康 /295

 153 体育人口变化也和妇女社会地位相关 /297

 154 重视对在校青少年的体育教育 /298

 155 学校的体育课是教什么的 /299

 156 体育界要过语言关 /300

 157 “足球的发展光靠钱是不行的” /302

 158 推荐一种健康时尚的运动——沙滩排球 /303

 159 高尔夫是高消费吗 /305

 160 高尔夫球正在走向平民化 /307

 161 电脑游戏与体育 /309

 162 我国也需要有些公众的体育设施 /311

 163 中国需要名副其实的体育博物馆 /313

 164 “创造中国现代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的责任” /314

 165 邓小平与中国奥林匹克运动 /315

 166 萨马兰奇和奥林匹克精神 /319

 167 马启伟博士是中国体育界的骄傲 /321

 168 中国运动职业化敢吃螃蟹第一人 /323

 169 请记住他:宋中 /325

 170 管中窥豹 /从金云龙的宦海沉浮看体育的政治舞台 /326

 171 体育无国界和爱国主义 /327

 172 王治郅去NBA是增值了还是贬值了 /328

卷六

 173 好规则是简明易行的 /335

 174 裁判问题由来已久 /336

 175 变规则易 撼实力难 /338

 176 国际足联矫枉过TF /339

 177 呼吁设立独立的体育纠纷仲裁机构 /

 178 呼吁建立运动员个人教练制度 /341

 179 体育竞赛应给竞赛者以更多的机会 /343

 180 亮出我们乒乓大国的风度 /344

 181 国际体育竞赛中的不平等现象 /345

 182 我对健美运动的几点疑问 /347

 183 主教练是CEO还是总经理 /348

 184 体育组织主席难当 /350

 185 运动员的国籍问题 /351

 186 如何看待黑哨问题 /353

 187 足球黑哨问题不能光打雷不下雨 /355

 188 司法介入足球黑哨问题之我 /356

 189 不要在运动场上重演苏格拉底的悲剧 /358

 190 体育竞赛是一种精神产品 /360

 191 运动场上的行为心理学 /362

 192 状态只是浮出水面的现象 /363

 193 体育竞赛中的“强者逻辑” /365

 194 金牌战略与奖牌分散战略的辩证法 /367

 195 金牌的“含金量” /368

 196 第一与第二的区别 /3的

 197 竞技场上不要有恩仇 /371

 198 球迷是中国足球事业的一部分 /373

 199 中国三大球的“恐韩症” /374

 200 切莫为局部利益偏离全运会的宗旨 /376

 201 九运会这池水干净吗 /378

 202 “皇马”现象 /379

 203 “皇马”在京的商业价值 /381

 204 盐湖城冬奥会“令人难忘” /382

 205 坦诚原则让我们坦然面对“麻烦” /383

 206 究竟谁是体育的耻辱 /385

 207 兴奋剂,越反越“兴奋” /386

 208 中国申办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为时尚早 /388

试读章节

中国上至政府下至民众,中层是体育界,对各届奥运会的重视程度是世界少有的。从历史上看,由于中国人被西方贬成“东亚病夫”,因此要把这顶帽子甩到太平洋中去一直是众多有正义感的中国人的梦想。我记得在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有人查了20世纪20年代出版于天津的报纸,报载有人投书报纸提了3个问题:中国人什么时候想参加奥运会,中国人什么时候在奥运会上能拿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办奥运会。这3个问题确实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今年3个愿望都实现了。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其名著《生活经济学》中曾讲到,在其他行业中很少见的现象是运动竞赛几乎总是与国家和城市联系在一起,球迷们坚信自己的呐喊助威有助于自己所支持的球队在场上表现更佳。真正的信仰并不需要总是有预期的效果,弗里德曼是从人的理性出发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

我个人认为,中国对奥运会那么重视可以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分析。

第一是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无论是暂时的分,还是稳定的合,我们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感始终是如一的。我们只要听听场外侨胞和华人的叙述心怀就会被这种血浓于水的情绪所感动。这在今天的世界趋向一体化的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难能可贵的。这种情结在我国体育健儿在绿茵场上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代表的和平竞赛之中,会起到强化的作用。

第二,参加奥运会也好,组办奥运会也好,在我们国家重要是政府根据人民的意愿所组织的政府行动,它已经形成一种公共产品,群众在其中有所获。这就是我国运动队训练的“举国体制”,中国公民每—个人都以各种形式程度不同地做出了贡献。因此,政府、人民、社会各界对其“收益”的关注是必然的。

第三,“振兴中华”的赶超愿望。“振兴中华”这个激励全国奋发图强的口号是从运动竞赛中我国获得胜利引发的。我国领导人马上抓住这句高度概括民族复兴强烈要求的话,来具体组织在奋发图强之下全民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行动。我国在综合实力方面在世界经济中排名第六第七,但是在奥运会比赛中本世纪初已经跃居第三,中国人为此感到骄傲。

第四,目前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都仍然把运动成绩看成政绩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上面讲的三方面原因,这也是公众的要求,不能简单地视为金牌第一的锦标主义。政府部门不就是要做人民喜欢的事情吗?P14-15

序言

无愧家国无愧心——我所了解的魏纪中  

毕熙东

当了7年的董事长,写了一本书——《我看中国体育》。许多人争着给他的书作序,大魏一一婉谢,却点名道姓让我写一篇“魏纪中其人”,权当作序。

“从1981年我带中国女排时小毕就和我打交道,二十多年来一直没断了联系,他了解我,我也了解他,对脾气,谈得来,请他写合适。”大魏快人快语,却把我弄了个诚惶诚恐。我说:“写完了之后请你审阅、定稿。”

“不用,我不用看!”这便是大魏的回答。性情中人,淡泊名利。

魏纪中2004年从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上退下来之后,面对总局领导的执意挽留,大魏坦言:“我能干点什么就干点儿什么,不能干什么了我就不干了,但我还会读书,或与媒体合作写点什么。总之,还得继续尽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应尽的责任。”这便是大魏的心思。无愧于人,宁静致远。

魏纪中出生在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殷实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5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人长得高,又有运动天赋,是南京大学排球队的主力,继而成为南京市代表队、江苏省代表队的队员。他所学的专业是法国文学,因打球、训练,缺课较多,怕毕不了业,选修课时,他便选修了法国古典文学、戏剧。大魏想得很简单,因为这是冷门,一共没几个人选,毕业问题不大。大魏这一选,让著名的何茹教授特高兴,因为很少有学生选他的课。于是老师主动上门找学生。这一来,大魏还真钻进去,学出来了。

大学毕业,魏纪中便到了国家体委工作。和所学的专业挨不上,只是因法语的优势,到了国际司尚可一展其长。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只要学了,就肯定用得上。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萨特的书,请大魏翻译,并担任总校订。在翻译过程中,大魏发现法国一位院士著的参考书中有几处错误,便给那位院士写了封信,一一指出。不料,获得了那位院士的首肯,他在回信中说,没想到中国还有如此精通法国古文的人才。当时正赶上评职称,魏纪中就凭着一部萨特作品的总校和法国院士的一封信,评上了高级职称。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看起来是运气、巧合,但却印证了“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大魏治学之严谨,办事之认真。

严谨、认真并不一定非得绷着、架着。大魏人很随和。他是被中国排球前辈钱家祥发现带回体委的。1981年,魏纪中任中国女排领队,和袁伟民搭档。他当领队从不搞什么宣誓之类的形式主义,而是从疼爱关心入手,想方设法让女排姑娘们高兴、放松。在日本打世界杯,每次开会袁头儿让领队讲话,大魏总是三言两语,便起身离去,外出采购。孙晋芳爱吃鱿鱼丝,陈招娣爱吃大樱桃,毛毛、曹慧英爱吃花生米……他都一一记在心上。等姑娘们开完会,便到大魏那去领好吃的。“女孩子们嘴闲不住,比赛那么紧张,训练一天,开完准备会,吃点可口的零食,对她们是种放松,上场打比赛也不紧张了。”

有人说大魏是福将,在体委40年可算是一帆风顺。您瞧,他抓排球,女排就拿了个五连冠,至今他还是国际排联第一副主席。他抓跆拳道,跆拳道就连获奥运会冠军,现在他仍是世界跆拳道联合会执委。

再看他那差事,到体委不久就在国际司,吃着西餐,说着洋文,飞着外国,讲着排场,所以大魏什么时候见他,都笑在脸上。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事儿。其实大魏并不那么顺当,他也曾备受坎坷,让他心灵受到撞击最重的有两件事,一生都难忘。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末,年终部门总结,当时的负责人当着国际司全体同事的面批评他说:“魏纪中这个人自解放以来思想就没进步过,总是表现出一种没落的资产阶级的悲情……”当时就是那么一种极左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

大魏当时一言不发,心中坚信同事们不会同意这种评价。从那之后,他发愤学习业务,除了法语之外,他自学了英语、西班牙语、罗马尼亚语。因有语言优势,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很快,他成了体委离不开的能人。正所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

还有一次,是1993年在蒙特卡洛,北京申奥失败。随团去的中国少女合唱团的小姑娘哭成了泪人。大魏心痛了,不觉潸然泪下。他感到自己工作没做好,伤了国人的感情。在他看来,再没有比伤国人的心更严重的事情了。从此他心中压上了一块大石头。直到2001年莫斯科,北京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大魏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心痛才变成了欣慰,有一种还了债的感觉。

与魏纪中接触过的人都会得出一个结论:大魏能侃,只要打开话匣子,想拦都拦不住。但却有一样,很少扯闲篇儿,说起正事儿,说起工作,滔滔不绝,却绝不是口无遮拦。这人还特讲原则,不该说的绝不乱说;不该早说的,绝不事先透露。2001年在莫斯科申奥时,大魏在列宁运河边上的一个演播点,顶着太阳,淋着雨,一说就是七八个小时。其实他对北京申奥成功心中早有底数,但正式结果没出来前,他绝不透露一个字儿。任凭记者如何点拨,他就是不见真佛不烧香,而且还说得风趣、充实,绝不让你烦。这是本事,也是城府,更是经验。

大魏也有几天不说话的时候。记得1997年他刚担任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第一次开董事会,他事先默默准备了三天,闭门谢客。用他自己的话说:“咱学的是法文,干的是体育,从没想过会去做生意,而且当总裁。董事们不光是体委总局的人,要是当着外人的面说露了怯,丢的可不是我魏纪中一个人的脸。”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老总必须在两年内通过证监会的业务考核,才能获得资格认证。为了能进入角色,真正担起这么一大摊责任,64岁的大魏,硬是咬牙苦读了一年多的书,用他的话说,这一年把一辈子的书都读完了。结果他考核成绩门门在90分以上。正应了天道酬勤这句话,大魏凭着这股狠劲儿,在两届任期内,使中体产业开发了房地产、赛事、健身、广告、保险等多项产业,不仅使原有的9000万资本升值翻了两番,而且大魏本人也学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产业专家学者,也才成就了今天这本《我看中国体育》的书。

说到这本书,大魏谦虚地评价道:“我这本书算不上什么理论,只谈观点。用经济的观点、法律的观点去说明体育的问题。改变体育界以往那种只会用行政的观点去面对体育问题的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的观点属非主流,但不反主流。”

可别小看了这些观点,大魏是用了8年的市场经济的实践,刻苦学习、钻研,结合了他40年的体育实践,梳理、凝聚出来的,形成了中国体育界扭转观念、解放思想、跟上全国宏观改革大环境的新思路,既有理论依据,叉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为中国的体育改革铺垫了一条生路。正因为如此,何振梁才用“中国体育产业第一人”的称谓来评价他。这是很高的赞誉,也是中肯的评价。

尽管到目前为止,魏纪中的这些心血、观点、思路,在中国体育圈内,尚未被大多数人认可,甚至还不时会被歪曲,甚至抵制。但它毕竟闪烁着涅柴的光,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必修课。将来,中国体育改革,中国的体育市场的开发、成长,一定会证实大魏的价值。正所谓:“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这便是一个老知识分子对自己国家的责任感,对自己事业的使命感。

攻书敬业、活到老学到老,并未丝毫减少魏纪中的生活情趣。熬夜攻关时,一大盘牛肉、两瓶啤酒挥洒着他天生的豪放;读书思考时,欧洲古典音乐的旋律弥漫在他的四周,反衬着他的品格和修养;一闲对百忙时,浸染在老伴儿的琴声里,感受着诗情画意,默默地端上一杯热茶,释放着对老伴儿会心的关爱。

就这样,大魏念着家,爱着家。他喜欢京剧,却绝不到剧场去看,只在电视机前,打开戏剧频道过过瘾。夫人是学音乐的,大魏每次出国,都要带回不少经典音乐的CD碟来。一架钢琴,一曲梁祝;一台电视,两段西皮;几多CD,百首经典;一壶热茶,对坐品茗。两位老人品不够生活的情趣,享不尽恩爱温馨……

这便是我眼中的魏纪中,68年的风雨历程,他生活得踏实、坦诚,儒雅而潇洒。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忙,无愧家国,无愧于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看中国体育(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纪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22882
开本 32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图书小类
重量 0.56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12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8
15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