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938-1941重庆大轰炸
内容
编辑推荐

血腥轰炸,惨烈惊世。政要、平民,空中搏杀、外交风云……四个家庭演绎血与火中的人生命运、民族命运。周恩来运筹帷幄,蒋介石“以拖待变”,汪精卫无耻叛国……本书披露个中情景。中国脊梁,抗战史诗。把日本法西斯永远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序言

1937年11月5日,侵华日军两个9币团共计五万余人在杭州湾一线登陆,沿沪杭铁路推进,兵分三路直逼战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大军压境,南京岌岌可危。

这是11月中旬的一个黄昏。

灿烂的夕阳照射在外表仍然庄严的总统府灰色建筑物上。不过此时的总统府内,却已经陷入撤退前的混乱之中。宽大的走廊上,弥漫着焚烧文件的烟雾,地面上到处都是散乱的纸张。大小官员们在各个办公室与通道之间匆忙地进进出出,怀抱大摞的文件档案,扛着大大小小的纸箱皮箱。走廊的一端,两个横挎冲锋枪的军官出现在混乱之中,其中一人手里拎着一个深褐色的皮箱。两人目不斜视地匆匆穿越过道,拐弯上了楼梯。

总统府楼上的一个大会议室的窗户被厚厚的窗帘遮挡着,有些昏暗。从窗帘的缝隙处透进一缕残阳,无数的细微尘埃在阳光形成的光柱中轻飚翻飞。光柱投射到地板上的反光仿佛一团晃动的火焰。墙壁正中,悬挂着孙中山的画像,两边是国民政府与国民党的旗帜。

房间中央的巨大沙发上,坐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蒋介石一身戎装,呢制军服的草黄色显得有些刺眼。年已七旬的林森则穿着一件深灰色的长袍,脸色和他的长袍颜色一样,灰暗而低沉。二人无语,气氛也有些凝重。蒋介石目光有些凝滞地看着那缕光柱和未必能看得见的漂浮尘埃。林森双目微闭,一只手缓缓地捋理着白色长髯。他们都在等待着。

房间的门被卫兵从外面轻轻推开了,随即,两名军官步伐整齐地走了进来。蒋介石轻轻动了动手指,一名军官将手里的皮箱郑重地放在长条会议桌上,然后转身离去。房门无声地关闭了。

蒋介石和林森几乎同时起身,来到会议桌前。

蒋介石努力轻松地对林森做出一个微笑,然后打开了皮箱。里面是一面崭新的国民政府的旗帜和用金黄色的绸缎包裹的东西。蒋介石轻轻揭开那层绸缎,现出了一方国民政府的大印。老迈的林森看着,不由得深深呼出一口气,听起来很像是一声叹息。

蒋介石看着林森,语气悠悠地说:中华民国的印信旗幡,就此便托付于子超先生了。

林森正色道:中正放心,老朽会把它们视为自己的生命。

南京危急,国民政府正式作出了把政府迁往重庆的决定:林森率政府先行西迁,海军部调派内河装甲运兵船“永绥号”供其专用。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政府决定在林森一行进入川江以后,再正式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此时,蒋介石把政府大印交付林森,就算是迁都行动的开始了。

远处,有隆隆的炮声隐约传来。

蒋介石下意识地抬头看向窗外,目光却被厚厚的窗帘挡住了。他尽力保持着镇静,端起玻璃杯,喝了一口白开水,愤愤道:日本人暴戾无度,得寸进尺。松沪一战失利之后,我军已全线退却,他们竟然还以五万军队登陆杭州湾,对南京形成合围之势,其意图是要逼我们签城下之盟啊!

林森有些试探的意思:听说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一直在中目间斡旋议和?

蒋介石“哼”了一声,摆摆手:议和?日本人的胃口太大了。他们不仅要东北,要满蒙,还要整个华北!

林森道:日德两国原本就是沆瀣一气。更何况,自古以来劣势一方从未有在谈判桌上占到丝毫便宜的先例。

蒋介石认真地看看他,似乎是在揣摩这话里的真正含义。随即说:只是日军围城在即,时间紧迫,不知道先生的私人事务是否来得及安排妥当?

林森有些自嘲地一笑,摆手道:老朽已经七十,此生恐怕不能再回南京了。中国历史上为抵御外族,数次迁都,衣冠南渡,至今民族繁衍不息。这次老朽倒开了“衣冠西渡”之先河。此番高龄犯险人蜀,义无反顾!只望你们能抗战到底。

蒋介石的目光中,隐约有了些感动。但他也没有再说什么。

林森把大印和旗帜重新包了起来,放进皮箱中:中正还有什么要叮嘱的?

蒋介石:我会给子超先生饯行的。

林森乘坐的“永绥号”运兵船艰难地驶入了三峡水域。

沉沉夜幕中,轮船逆流而上。昏暗的长江两岸是壁立万仞的瞿塘峡。凄迷月光下,看不清荒芜枯萎的草木,却难掩萧瑟凛冽的江风。林森拄着手杖独自站在船首,任凭江风吹拂着长袍和长髯,面目肃然,凝视着眼前缓慢移动的无尽黑暗。一个全副武装的警卫在甲板上巡逻,寒风使他显得有些瑟缩。他看了看前面的江水,没敢去惊动独立船头的林森,悄无声息地绕向了船尾的避风处。

万籁俱寂中,轮船上的收音机里突然传出了电台广播的《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播音员略显低沉的声音,平添了几分悲壮:……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此后,将以最大之规模,从事持久之战斗。以中华人民之众、土地之广,人人抱必死之决心,以其热血与土地凝结为…

越来越急的江风,最终吹散了电台的广播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938-1941重庆大轰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易丹//钱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23672
开本 16开
页数 3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8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30
164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