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家教批判
内容
编辑推荐

家庭文明的建设水平取决于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文明建设的水平对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又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书从家教的重要性开始论述了家长在家教中的困惑、家教理念、家教内容、家教秩序、家教市场、家教方式、家教环境、家教新实践、家教误区、如舸请家教、中国家教经典、外国家教借鉴等方面做了一一论述,文中有深入浅出的家教理论,也有精彩典型的案例;有对我国古代家教的总结,也有对外国家教的借鉴;有失败的案例,也有成功的例子,为天下父母及研究家教的人士尽一点绵薄之力。

目录

第一章 家教:成功的支柱/1

第二章 家长:想说爱你不容易/23

第三章 家教不败的理念/42

第四章 家教内容:怎一个愁字了得/70

第五章 家教方式:刚柔失当/96

第六章 家教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115

第七章 家教新实践喜忧参半/134

第八章 走出家教误区/150

第九章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173

第十章 家教秩序:鱼龙混杂/199

第十一章 家教市场:被税收遗忘的角落 /227

第十二章 外国家教一窥/242

主要参考文献/262

试读章节

家教

1953年到“文革”10年的中国教育事业,公办学校一统天下,私塾消失了,家学也形同绝迹,有的只是纯属辅导性质的零星义务家教。随着全国改革开放力度的逐年增大,教育体制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表现之一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民办学校即传统所说的私学的迅速恢复、发展。私学中又不能不正视家教,家教的再现,是教育改革不期自至的副产品,不过其内涵和存在形态已今非昔比了。这里有必要作一点说明:本文将现代学校(不管公办、民办)正规教学就是说纳入规范管理的教学简称为“校教”,与之相对的就是当今“家教”。

按年龄段观察,我国现在儿童家教最为兴盛。以幼儿为对象的家教中心遍地开花,绘画班、书法班、舞蹈班、器乐班(又分二胡、钢琴、提琴、电子琴之类)、英语班、电脑班、乒乓球班等等。论目的,有些家庭意在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身体素质,增进必要的知识技能,以弥补学校应试教学之不足,也不排除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期待子女有一艺之精、一技之通,日后能登峰造极,获得冠军亚军、金奖银奖什么的,为此而不惜工本,购置器材、支付学费动辄千计乃至累万,比如学钢琴,每每是师生一对一进行的,据说一小时就要收取上百元酬金。以初中高中学生为对象的少年家教最受关注,是现阶段的家教主体,教学内容几乎全部集中在中考和高考所必考的几门课程,不能不说它是畸形的,是应试教育的“产儿”,初中生为了应付中考,高中生为了应付高考。少年家教的参加者,学习优异想锦上添花即提优的,实属凤毛麟角,多数是学习有危机感、家庭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家长又催逼得紧的学生,家教办成了校外补差班(补习班)。20年来,这样的家教长盛不衰。最惶急的是家长们,辗转打听哪里P7有合适的家教老师,宁可家里省吃俭用,也要想方设法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争取考上重点学校,或者作为正式生而不是借读、生、自费生被录取。从事家教的,有高校在读学生,更受欢迎的是中学任课教师,原因是他们更了解中教实际,更熟悉中考或高考规律,更切合受教学生的需求。即使教育管理机关和有关学校都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去“打牙祭”,称之为“不务正业”,但总是禁而不止,于是眼开眼闭听之任之,有的也临渊垂钓,或者随俗送自己的子女去接受免费家教。而今少年阶段家教出现的问题大约可归纳为三点:一是放任自流,中学生的补差家教处于半地下状态,好比私生子,家长通过私下介绍或中介公司为子女聘请教师,教师也犹抱琵琶半遮面,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干“钟点工”,这一涉及千百万师生的大工程至今名分不正,缺乏必要的研讨和管理;二是无视全面的素质教育,惟中考、高考的马首是瞻;三是部分家教实施者把增收创利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注重实际的教育质量,其甚者还妨碍了本人的校内教育。这都不利于家教的有序开展。然而,在未能大力扭转应试教育的时期内,这种补差家教是无法遏制的,有它存在的必然性,与其堵,不如导,与其闭目阻拦,不如公开组织,为之正名,列入教育科研计划,并制定必要的管理措施。现在少年家教的不正常状态,其咎不在本身,应试教育大大改变面貌之日,便是少年家教走入正途之时。近年来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是高等学校入学易而毕业生求职难的趋势已见苗头,其二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狭长幽深的低谷以后正在迅速“爬坡”,高等职技院校的开办也方兴未艾,有理由预言,中学生“华山一条路”——考入高校为唯一出路的局面之改变当指日可待了,中学一切围绕应试的教学模式不会久长了,这对于少年家教的影响力是可以预见的。

此外还有青年、壮年、老年三个年龄段的家教。现在我国的大学生,有自己去搞家教挣钱的,似乎没有谁去接受家教的;在职公务员和单位职工请家教,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开始,学电脑、学英语、练习写作、进修技能,虽说人数有限,却是一种可喜的新气象。“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众多老年人大半辈子劳碌奔忙,早先各自对旅游、书法、绘画、文学兴趣浓厚却无暇顾及,离退休以后有时间“补课”了,且是为了充实精P8神生活,为了掌握保健方法,他们对学习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受财力的限制,现今老人们舍得给第三代请家教而自己去上廉价的老年大学聊解“饥渴”,若干年后,老年家教前途宽广那是无可怀疑的,美国的家庭保健教师便是先例。P9

序言

根据世界家庭峰会的数字统计,中国家庭总数已达到3.74亿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家庭成员的社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水平,是整个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家庭文明的程度决定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就明确地把“齐家”作为“治国”的重要前提条件。《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反过来又说:“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家庭文明的建设水平取决于家庭教育水平;家庭文明建设的水平对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又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家庭教育又不完全是一家一户的私事,事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雷洁琼曾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亦即社会最小的体制。只有每个细胞都健康,作为肌体的社会才能蓬勃发展。”

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特别是少年儿童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有缺失的家庭教育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孩子性格上出现缺陷。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青一代才能茁壮成长起来”。这就是说,家庭教育是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成为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三大支柱之一。

然而目前,三大支柱之一的家教却陷入了一些误区与矛盾之中。

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过程中,本来家庭教育应侧重于孩子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学校则应侧重于学生知识的传授、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智力因素的培养,但现在却本末倒置,家教处于一种舍本求末的状态中...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们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由父母所构建的没有风雨的“温室”里,是“抱大的一代”,他们在生活中,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也不需要构思。自己的未魁很多父母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来塑造自己的孩子……

在教育观上,现在的孩子处在“穷教”和“富教”的矛盾中。今天的绝大多数家长在成长期都承受过物质上的贫乏,许多人把它视作成长经历中的财富。于是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一方面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要孩子节俭、吃苦;另一方面又与别人的孩子比,唯恐孩子吃得不如人、穿得不如意……

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上公共汽车为孩子抢座位;一边给孩子讲“洁身自好”,一边却在孩子面前做一些不检点的事;一边给孩子讲“助人是美德”,一边却让孩子“油瓶倒了也不要扶”……

在学习上,家长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件刻苦的事,只有刻苦才能学得好,所以用“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来告诫孩子。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将学校比喻成监狱:“校长是监狱长,老师是看守,学生是囚犯,刑期有的是6年,有的是9年,有的是12年。所不同的是,这些囚犯没有犯罪。”

在志趣上,现在的孩子处在“发展”与“限制”的矛盾中。家长渴望孩子成才,却对成就什么样的才缺少科学的把握。搞音乐时髦了,就强迫孩子练琴;搞美术时兴了,就叫孩子放弃写作爱好,架起画板……家长一方面巴望孩子发展,另一方面却又拼命用绳索去“捆绑”孩子的“发展点”,很多孩子就生长在这种“发展”与“限制”的矛盾中,要么萎缩,要么扭曲,大多数变得趋利和平庸了……

该向何处“突围”?一位老教育家的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他说对孩子要坚持六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头脑,让他们自己去想;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自己去干;解放他们的眼睛,让他们自己去看;解放他们的嘴巴,让他们自己去说;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学习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让他们干他们自己喜欢干的事情。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是处于对我国家教的忧思,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从家教的重要性开始论述了家长在家教中的困惑、家教理念、家教内容、家教秩序、家教市场、家教方式、家教环境、家教新实践、家教误区、如舸请家教、中国家教经典、外国家教借鉴等方面做了一一论述,文中有深入浅出的家教理论,也有精彩典型的案例;有对我国古代家教的总结,也有对外国家教的借鉴;有失败的案例,也有成功的例子,愿本书能够为天下父母及研究家教的人士尽一点绵薄之力。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朋友批判指正。

参与本书部分资料收集及写作的还有王强、文言、李平、林子、曾莺。

高尔基说得好:“爱孩子,这是母鸡都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你爱你的孩子吗?如何爱,那么就从阅读这本书开始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家教批判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向前//曾莺//杨佼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697455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5: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