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表弟(梁晓声获奖作品选)
内容
编辑推荐

《今夜有暴风雨》1984年获全国最佳中篇小说奖,是几十万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个缩影,曾感动了无数读者;《表弟》获中篇小说选刊奖。性格和命运定律的诠释,是了解当代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一个窗口;《民选》获中篇小说选刊奖。描写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正义与邪恶两种势力的较量,惊心动魄而又忠实于生活,是反映“三农”问题的力作。

目录

1/今夜有暴风雨

181/表弟

329/民选

试读章节

我打开门,见是他,不由得一愣。依我想来。在这大千世界中,我们二人的一次遭遇,已经是一个结束了的事情。他怎么又来了呢?瞧他的样子,我断定他准又是来收复尊严的。我当他的一位表兄,我暗想,也不见得怎么玷污了他呀,又要问的什么罪呢?他那样子,完完全全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样子。

A大学,我是永远不想再去了。

什么“文学与人生”的对话之类,于我。其实是不善拒绝的性格之弱点的自蹈罢了。文学的确曾养育过我的灵魂。大着点儿胆子说也的确养育过“我们”的灵魂。“我们”——一小撮?这是一种历史的事实。倘彻底地否认,细想想,总有些负心于时代的内疚。但却是当年的文学。当年的“我们”。和那种样的.小学生即使捡到了一分钱,都很虔诚地交给警察叔叔的当年。如今人民币贬值,“一分钱精神”怎么着似乎都“精神”不起来了.

如今文学和人生又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要说有关系.也不过就是和作家的人生有关系。或者包括些个仍向往当作家的人。如今普遍的人们,还未到思考人生的年龄。大抵都已将人生思考明白了。一十七八清华北大,二十七八电大夜大.三十七八要啥没啥,四十七八等待提拔,五十七八准备回家.六十七八玩鸟养花,七十七八魂系中华,八十七八……这规律,昭示着上等的人生的程序。下等的呢,自十七八岁起,若高考落榜,十之五P183六加入“披头散发”的行列,于是一味儿地破罐子破摔。挣扎或日“奋斗”,固然可嘉,但对于仍咄咄逼人的现实,~两个回合下来,往往遍体鳞伤,甚至终生“残疾”。所以中国人都有几分怵于“奋斗”。故作潇洒的说法是“懒得奋斗”。何况现实于人生的较量,从来都是现实稳操胜券。人生偶胜一把,那也不是人生的能耐。不过是现实故意露个破绽,让人生一把。人生每战必败.终于不战自败,连现实也会觉得索然,没情绪再充当现实的。更何况,什么就叫作人生的胜负呢?思考明白了也罢,思考不明白也罢,除非你当到部长以上,五十七八,不是一样的都得准备回家吗?熬过一段人生与社会的“断乳期”,习惯了回家之后的寂寞.愿意玩鸟的,不都一样地可以玩只鸟吗?愿意养花的,不都一样地可以养盆花吗?其不同,无非是所玩之鸟或所养之花名贵与不名贵而已……P184

序言

《梁晓声青少年文学读本》系列马上就要和读者见面了。

这套丛书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学生和广大爱好文学的青少年读者以及对知青文学情有独钟的“梁迷”朋友们。

许多年纪稍大的读者,熟悉梁晓声的名字是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开始的。这些轰动一时的力作,曾被改编成电视连续 剧,甚至其插曲也是万口传唱,雅俗共赏。梁晓声因而成为公认的“知青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从那时开始.梁晓声成为当代文坛一个十分活跃、惊人高产的著名作家——不足二十年的时间他竟写出了六十余部中篇小说,多部中篇获得了中篇小说选刊奖;他的长篇、短篇及杂 体文也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他的作品还被美国、日本等国家选为教育青少年和学习中文的高级范本,如《喷壶》、《父亲》等。

在中国。他的作品还被选为教育部指定的中学课外读物,如《普通人》,很多文章《读者》等优秀杂志也多次转载……

梁晓声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及对 平民小人物的关注。在他笔下,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虽然终日为生计奔波,但他们却有令人尊敬的精神世界,如《父亲》、《不速之客》、《母亲》、《玻璃匠和他的儿子》、《看自行车的 女人》等等;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一些短篇小说或散文成为中苏边界趣闻轶事少有的见证,如《鹿心血》、《非礼节性访问》、《边境村记实》等;他的反映校园生活的《毕业生》、《婉的大学》、 《表弟》、《老师》等深受大中学生们的喜爱。

毫无疑问,梁晓声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梁晓声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和平民代言人。因而。他被称为“平民作家”、“中国的巴尔扎克”;某报公开评选“感动中国的十 位作家”,梁晓声榜上有名。

用平易的文写出最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是梁晓声的另一特色。读着他笔下的凡人小事,你可能会不知不觉间已泪流满面.在他看来,文学是国家、民族的史外史,是政治史、经济史的副 本。因为,正史对细节是忽略不计的,而文学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细节。字里行间,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善良、坦荡和矢志不渝的追求,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才感 动了千千万万人。

我国正处于社会迅速发展期,梁晓声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和平民情结,对于渴望成功、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和文学爱好者来说,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更需要 人生的导师,更需要心灵的滋润。鉴于此,我们决定从作家大量作品中遴选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部分,集成《青少年文学读本》、《校园文学精品选》和《获奖小说选》系列,呈献给学生和广 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但愿能有益于你们。

2005年5月1日

后记

去年五月,南海文化出版公司为我出版了五卷本的中篇小说集,遂按要求到桂林签名售书。

记得那一天的上午,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偶抬头时.总见一位中年女同志站在队伍旁,向队列中的中学生、大学生问些问题:“你们以前看过梁晓声的书吗?”

“读过他哪些作品?”

“如果他不坐在那儿签名,你们会买他的书吗?”

诸如此类。

便以为她是记者。

却又不免疑惑——打从十年前.我在记者们的身影中.几乎没见着过中年女性。

我的“任务”完成以后,她走上前来,自我介绍是中国画报出版社的编辑,并给我一张名片。她希望我能与中国画报出版社有合作;而那时我已调到大学,自忖将少付精力写作了.喏喏连声而已,其实是很敷衍的。

几分钟后,她走了。

她也没带把伞,双手举着报纸遮着头顶;幸好是细雨,且时下时停。否则,她那么举着报纸到宾馆,衣服会淋透的。

我不禁心生敬意,对于她的敬业。

在北京,她一年里给我打过四五次电话,还是谈她的初衷——从我的作品中,进言之,打算从我这一代作家的作品中.也编出几本书来给中学生及爱好文学的青年人看。

而我,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可能不合当下青少年的阅读口味的,故一次次在电话里委婉地表示:那又何必?再者,旧作新出,恐被说三道四,仅成议柄。

然于胭梅主任锲而不舍,希望我能当面听听她的具体想法。

我们第二次见面时,已是今年的三月底了。距这一套书与青少年读者见面,仅一个多月的目子了。

这一套书是于胭梅主任和她的同事们赶编出来的。是从我几百万字的作品中挑选的。

她的具体的想法那就是——她十分重视我这一代作家作品中那一份历史成份和人文含量。她说,那历史距今尚且未远.实在是今天的青少年们想了解也应该了解的。只有了解了不远的过去,才会对中国今天的发展变化有感性的对比,因而才可能会更加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她还说,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越是充满人性美的东西越能打动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因为他们太需要心灵的滋养,需要鼓励了。所以,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含量,放在特殊时代背景之下,自有特殊的意义,更何况,那一个个故事还那么新颖好看.还那么打动人心……

于是,我什么犹豫的话都不再言了。

于是,我完完全全被她的执著所感动了。

并且,因了她那一种与出版利润无涉的想法而感动。

我最后的表态乃是,一切只管按她的想法去做。一切。

不消说,合同还是要签一份的。

后来,我又接到她的电话,问我对印数的要求.对版税的要

我打断她的话说——那些都包含在一切之中。

既然她的想法那么纯粹,若再令出版社承担经济上压力.不公也。因为良好的想法需要以良好的态度来配合之,来支持。

倘若青少年们有一读的兴趣,倘若其中的一些文字能使你们受益,对中国画报出版社及于编辑将是莫大的欣慰。

梁晓声

2005年4月24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表弟(梁晓声获奖作品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梁晓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249310
开本 32开
页数 3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194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6: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