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用头行走/思想库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很有思想重量的书。书中文章都可谓是“奇文”,充满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和新语言。针砭时弊、评点时政,是本书的主要宗旨。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在书中也有高论。

目录

主编者言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周瑞金(001)

热点聚焦

甲申二零零四:宏观调控的“诸神之争” 博迅思(003)

吴敬琏与季卫东对话:改革不能徘徊 吴敬琏季卫东(019)

生命的呼唤:中国农村医卫事业的呻吟和曙光 张德元(036)

2004,中国教育不平等状况蓝皮书 张玉林(054)

十年炼狱说忧思:一个民办教育者的自述 任靖玺(065)

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难点热点问题 韩钢(087)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联合国改革给中国出了两道难题 王蔚(106)

全球老龄化与中国的应对 薛涌(112)

 中国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综述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123)

文化产业与中国现代化 何传启(136)

造成农民贫困的不合理制度设计 李昌平(150)

辉煌下的隐忧:我看中国经济 魏雪义(166)

市场化战略: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 赵晓(175)

环境危机被夸大了 水寒(178)

 睁眼看世界

从精神文化层面看:美国强盛之道 资中筠(189)

“郎旋风”中看东欧的经济社会转轨 秦晖(229)

中日经济差距有多大:难以置信的事实 黑魅爵士(246)

国外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与影响 中国法制调查(256)

 文化的反思

《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杨振宁(263)

对“《易经》文化”的反思 何祚庥(269)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宗教观 潘岳(274)

阿Q新传:《汉武大帝》是一种什么病 凡是(281)

中医文化与养生之道:中国人可以活得更长寿 樊正伦(284)

试读章节

新传:《汉武大帝》是一种什么病

凡是

中国当初据说也当过几天世界革命的中心,现在据说就变成了全球化的外围。这当然很叫人沮丧,不过阿Q同志有一句格言,“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从前阔气的想复古,未曾阔气的想革新。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大抵都是如此。古虽然是复不了,还是可以翻翻祖宗的牌位。一翻发现,我们从前也很牛逼,也有“帝国”也有“王朝”,也有“大帝”也有“天骄”。把“大帝”当成伟哥服用,未必不能有雄起的效果。最近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广告词里不是说么?——“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年的自信。”一不留神我就差点把它当成壮阳药的广告了。

当然当然,追忆祖国和祖先的辉煌历史,这绝对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是我们所有的“大型历史剧”中几乎无一例外的充满了那种对权术,对阴谋阳谋,对这种所谓的“雄才大略”、不知羞耻的炫耀和津津乐P281道。充满了各种法西斯主义的美学,充满了对权力奴气十足的崇拜。仿佛这些权术,这些勾心斗角,就是我们祖先伟大的文化和智慧。刚刚热播的《汉武大帝》无非又是这一类的品种。央视的历史大戏里,只有《成 吉思汗》没有大力渲染这种权术文化,大概因为描述的是蒙古人的历史,人家没多少文化,于是毕竟有一份不可腐蚀的草原男儿的胸襟,要决斗要征服也是明刀明枪的来,没咱们这般龌龊下作的雄才伟略。

可是我们的祖先就真那么下作?我们的祖先不也讲浩然正气么,不也说过正大光明么?不也说过匹夫不可夺志么?这些祖训我们怎么就忘了?看书店里到处是什么《慈禧太后掌权术》、《袁世凯为官之道》《希特勒的谋略》一类畅销书,我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这样大力地四处兜售权术和阴谋,还命名为“智慧”!我真不知道几千年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状态到底有多大改善。余世存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过:在中国,说一个人有能力,就意味着他善于和大大小小的权力结亲。其实,我也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无权无势的中国人,生存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往往不得不去学会那些“生存之道”。但是,就不要把这种“生存之道”这种所谓的智慧拿出来炫耀好不好。这有什么可炫耀的?是啊,阿Q先生和王胡先生也曾经在一起搞竞赛。他们比什么呢?就是相互炫耀自己身上的虱子。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 它是否也给了阿Q和王胡“挺立千年的自信”?

有时候我想,我们的祖先倒不一定都是这样,“变了奴隶以后,还觉得万分欢喜”。我倒怀念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的,那种“士”的精神状态,或许他们生在乱世欲行王道,也面临着要与大大小小的权力结亲的问题,但是他们毕竟有着一份不可折辱的正气与尊严。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所谓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所谓匹夫不可夺志,士可杀不可辱,说的无非就是这种高贵的气质。《汉武大帝》号称是根据《史记》改编的,可是《史记》是什么?《史记》不是别的,就是司马迁满腔悲愤沉吟心血,为古代中国“士”的精神留下的一曲不朽绝唱和挽歌。恰恰这种高贵的精神,我们在《汉武大帝》里一点也看不到。剧中暗示周亚夫有政治野心,连李广都被描绘得那么圆滑和猥琐,它倒是推崇鹰犬一样的郅都,倒是处处为大汉两代皇帝的残忍和冷酷辩护,这与《史记》作者的态度截然相反。 它的媚权的奴才气,它对权术的渲染和炫耀,更与《史记》的境界相去万里。它和先前的什么《康熙帝国》《雍正王朝》一类没有什么区别。P282

《史记》是值得读的,是真的可以给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的。自杀的李广,叛国的李陵,他们这些血性汉子以生命和历史毁誉为代价,在国家的无道强权面前誓死捍卫个人尊严的高贵精神,让我见贤思齐,让我对于做一个自尊的中国人,有了信心。《汉武大帝》里那种媚气和奴性,则不会让我有任何自豪感,只让我觉得恶心。以前什么《康熙帝国》《雍正王朝》倒也罢了,满清毕竟是中国人的精神被严重奴化的时代。但是《汉武大帝》却歪曲一段我们祖先充满了血性和尊严的历史。我不能认为这样的电视剧对中国历史有着丝毫的敬意。如果这样的东西大行其道,也只能证明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贫血病。

在这一点上,批判“逆向种族主义”的民族主义者同样南辕北辙了,我了解他们沉痛于中国人精神的委靡,他们试图唤起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唤起血性和大道。但是只有一个个中国人个人的自信和自尊,才能支撑起我们整个民族的自信和自尊。这样毫无理性可言的民族主义煽情,能够给予我们什么自尊呢?一个名字,仅仅是一个名字,什么大帝的名字,什么旗帜的名字,就让我们的生命毫无价值可言,这是什么样的自尊自信啊!他满怀激情吹响号角,他燃烧生命照亮大地,他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天地旋转,他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我们呢?挺立千年的是他,匍匐下去的是我们。他是伟大的,我们是卑微的。我们看着他伟岸的身影,我们觉得自信了,就像阿Q非说自己是赵老太爷的本家,然后因此觉得自信。可是赵老太爷一点面子都不给,还给他两耳光呢! 这样的伟哥,还是少服用一点吧。P283

序言

一千五百九十五年前,中国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著名诗人,拂袖离开官场,归隐田园,躬耕自资,时与乡邻士子品评文章,叙谈时事,写下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千古名句。

想不到的是,在近半个世纪前,这千古名句竟被一位伟人用来当作"棍子"和"帽子",把一大批针砭时弊、评点时政的知识分子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从此,"奇文"与毒草等同,"疑义"与异端株连,千古名句异化为"毒草共批判,异端相打击"。从而开始了长达20年的"左"的禁锢,使国家陷入"一道同风,万喙息响"的局面。

直到真理标准讨论一声春雷,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这种局面才开始有了变化。时代已经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名句正名,还其本来面目。所谓"奇文"者,即是有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新语言之新奇文章也。奇文对人们有启迪,对社会有借鉴,对国家有裨益,是时代的思想精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人们共同欣赏,共同品评,共同探讨。 而"疑义相与析",便是提倡独立思考,自由思想,百家争鸣,相互切磋。显然,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名句,今天仍具有普世价值,那就是:追求真理,必须用头行走,砥砺思想,言所欲言,大胆创新。

纵观人类历史,大凡走向富强、文明、民主的国家,都必定十分珍惜其民族的思想宝库。无论是富国强兵之论,还是针砭时弊之言,只要于国于民有益,便是多多益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力士多德等一代贤哲造就了希腊文明的昌盛,十五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又开启了人类近代文明,而卢梭、狄德罗、伏尔泰等百科全书派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思想基石。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也带来秦的大一统和汉唐的煌煌盛世吗?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断言:支配一个社会运转的主要力量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思想是文明的先锋,创新是时代的足印。一个社会,进发的新思想越多,包容的新学说越多,开掘的新知识越多,则其除旧布新就越快,创新力涌现就越快,社会进步也就越快,其文明演进必定如长江黄河奔腾不息,一日千里。

放眼21世纪,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伟大的世纪。其思想理论创新、 制度科技创新突飞猛进,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而21世纪的中国,东方文化必将实现伟大复兴,中华民族必将再次走到世界前列。然而,我们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27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国家带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翻天覆地变化,但同时也积累了体制转轨中数不清的错综复杂矛盾,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困扰人们的严重社会问题。我们还面临着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转变、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转变、从臣民社会到公民社会转变、从一元社会到多元社会转变这"四大转变"的许多难题。这恰似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描述资本主义工业化早期遇到的各种矛盾时写的一段绝妙文字:"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曲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 们正在直下地狱"......

面对今日中国现代化的行进,我们高兴地看到,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经济基础的多元带来社会舆论的多样化,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近年来,新思想、新学说、新知识在我国目益呈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的勃然兴起,更加快激发了我国思想界精英们的思想激荡、融汇和创新。我国目前互联网站有66万9千多个,上网用户已达9400万。在这个巨大的虚拟空间,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更加多元的价值观念,更加包容的承受心态,操练思想,参与传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每天在互联网上"冲浪"的主力军,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而且超过50%网民拥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他们是当代中国思维最活跃的人群,也是即将成为或正在成为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纵横驰骋在各式各样的网络论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一批和着时代节拍前进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材料、新建议喷薄而出、异彩纷呈。有人建议"制度反腐",有人高喊反对日本"入常";有人提倡高速发展,有人呼吁"环境保育";有人主张"和平崛起",有人力陈"走出海洋";有人颂扬"狼图腾"讨论民族精神,有人抒写"遗情书"引文艺进入身体写作年代;有人大书"平民的总理",有人缅怀"最后的贵族";有人为古代汉武帝歌功颂德,有人对当下中国农民慷慨悲歌……总之,我们今天在网络媒体上难得看到会有这么多不同的价值观念,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利益诉求。新"左"派举起批判新自由主义的旗子,民族主义发出干预外交事务的呼 声;蒋彦永出其不意揭穿卫生部长的谎言,孙志刚血案讨回多少进城打工者的基本人权;杨振宁"易经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资中筠《美国强盛之道》引来网友热评如潮。显而易见,虚拟世界并不虚无,电脑和光缆背后,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网络媒体的丰富与多样就像大海,蕴含着无穷的宝藏也杂着不少泥沙,足以掀起影响社会事务的巨浪,可以说是自由思想的天地,创新智慧的舞台,表达民意的渠道,宣染情绪的广场。关键在于政府和主管者要有正确的识别和应对,善于理解,善于利用,善于引导,善于依法规范管理。

我们有志于当一名"淘金工",到网上捡掇思想金片。在"冲浪"中我们捡得一篇篇闪着思想金光的奇文,试图编织一个对社会有利、对读者有益、对政府有助的思想库。思想库,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科学民主决策离不开思想库,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改革也需要借助思想库的特殊作用。因此,我们致力于搜罗、整理、汇集时代的思想精华,以科学、严肃和 实用的思想警示社会、指导实践,为我们的管理阶层和文化精英,以及一切好学慎思者,不管身处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提供一餐丰美的思想盛宴。让大家享受一下思想的魅力和精神的淳美,以便在当下金欲遍地、物欲横流、肉欲熏天中,让您保持一分清醒和悟力,在繁忙的事务和应酬之余,也能潜心思考一点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未来。这就是这套"思想库文丛"的由来,也是我们编辑这套丛书的指导思想、宗旨和目的。

限于我们的水平、眼界和能力,在浩瀚的信息大海中捡掇思想金片,也许捡到的并不是最精彩的那一片,但我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保证奉献给大家的这一片,无论在提出问题上,在材料运用上,或在研究方法和论述方式上,尽量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奇之处。我们力求入选文章:一要具备世界眼光,以宽广的眼界提问题作分析,合乎世界潮流;二要揭示积弊和隐忧,解决思路要有的放矢,尖锐泼辣,不钝刀子割肉;三要包容不同思想观点,提倡多元思维,展开不同意见争论;四要有可读性,议论风生,反对套话大话党八股、形式主义。我们遵循"理论探索无禁区、宣传纪律有边界"的原则,秉公直论,与人为善,有益社会,服务人民。文丛所涉领域不限,文章长短不限,表达形式不限。决不打棍子,戴帽子,抓辫子,也决不揭隐私,损人格,传流言。

当然,入选文章立论是否完全正确,建议是否切实可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我们不打保票,不作定论,提倡文责自负,读者独立判断,允许批评反批评,允许修正错误。我们的基本态度是"三容":对作者宽容,不求全责备;对思想包容,不搞垄断武断;对工作从容,不自以为是。

只要读者需要,"思想库文丛"要一辑一辑不定期不间断地编下去,出下去。我们真诚期盼读者的支持和关爱,欢迎推荐奇文,提出改进意见。 我们尊重作者的版权,凡能联系上的我们事先都征询过意见。由于文章采撷自各方面资源,有些作品在网上经多家转发,对最初制作者难免认定不清,敬请鉴谅。欢迎来信联系,我们一定负责在下一辑予以补正。

最后,"思想库文丛"得以顺利出版,应向文丛的积极推动者支持者文汇出版社社长、总编辑肖关鸿先生致以诚挚感谢!应向文汇出版社责任编辑梅文革先生的激情投入致以诚挚感谢!应向大力协助编选工作的年轻才俊马宏达、黄嵘先生以及复旦大学在学的博士生周亭、朱春霞小姐、硕士生陈泉小姐、叶苗先生致以诚挚感谢!

周瑞金

2005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用头行走/思想库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瑞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768174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7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4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6
155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