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淮出师--新四军初创与征战/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你想知道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的内情吗?你想了解蒋介石为何先于共产党任命叶挺吗?你想明白周恩来、刘少奇在江淮大地上所起的作用吗?你想看到毛泽东怎样对叶挺,项英耳提面命吗?你想一睹新四军名将陈毅、粟裕、徐海东、谭震林、张鼎丞、彭雪枫、叶飞,陶勇,王必成等人的风采吗?请你认真读读此书,肯定会使你得到各方面的满足。

目录

总序 张震

第一章 新四军初创与江南一叶/1

第二章 红军走出山林/23

第三章 挺进江南,苦战皖南/64

第四章 周恩来亲赴云岭/108

第五章 站稳茅山、北上东进/120

第六章 铁军"活佛"--胡服/169

第七章 激战江北,声震鄂豫皖/190

第八章 战地浪漫曲/237

第九章 摩擦,摩擦,反摩擦/266

第十章 皖南壮士血/326

试读章节

原来,新四军在岩寺集中以后,本应稍事整顿,就迅速向江南敌后挺进。此时的江南,大中城市虽然已被日军占领,但广大的乡村,并没有被日本人所控制,因而正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大好时机。

但是,这大好时机被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南分局书记项英耽误了。在新四军到达皖南以后,他过分强调平原水网地区行动困难,使部队滞留在皖南。

相反国民党却抓住了这一时机,布置了一批反共顽固势力,给新四军挺进敌后造成了更加困难的局面。

为此,延安方面一次又一次给项英发电,要他迅速挺进敌后,直到1938年4月,才派粟裕率先遣部队向苏南方向挺进。随后,陈毅、张鼎丞所率领的第1、第2支队也进入苏南敌后。

在全国这盘棋上,华中地区和华北、山东所开创的局面相比,显出很大的差距。一年多来,华北敌后的八路军已增长了五倍,而新四军却增长不到一倍。创建抗日根据地则差得更多。中共中央认为必须迅速改变这种局面。

殊不知,此时在新四军的高层领导内,却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之间的"磨擦"闹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地步。

如果说一个单位的一二把手不能配合默契,那个单位的工作怎么能有大的开展?P109

陈毅心里总算踏实了,回到江南指挥部后,立即着手准备, 欢迎军部机关及新四军主力东移,同时布置江南部队北渡。他还专门命令作战科长吴肃组建一个侦察小组,军部也组成了由作战科长李志高带领的调查组,双方在军部东移的160公里地段上周密勘察,设想可能发生的种种不测,相互约定了电台和联络办法,制定出应急方案,以确保军部安全。

可谁知,不久项英就变卦了。

细想起来,项英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国民党的反共气焰越来越嚣张,这对庞大的军部机关来说,的确构成很大的威胁,如果在移动过程中遭敌突袭,医院、工厂、服务团、家眷、电台……这些毫无战斗力的附属机关怎么办?这种担心使项英犹犹豫豫,一直下不了开拔的决心。

1940年3月,项英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去苏南传达中央2 月1日发布的《关于目前时局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同时向陈毅解释军部一直迟迟未动的缘由。

陈毅一听说军部东移计划搁浅,自己的一片苦心付诸流水,顿时火冒三丈,哪里容得进去袁国平的解释。当场发起了脾气。

袁国平招架不住陈毅的"政治脾气"。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如坐针毡。

"军部突然开拔,我派三个团去接应,两头对开,只要一天多时间就能汇合,为什么不动啊,坐在那里等死啊!"

"项英怕发生大的摩擦,军部机关吃不消。"袁国平解释说。

"现在军部陷在虎狼之窝,顾祝同、冷欣,李品仙,韩德勤号称四大"摩擦专家",固守在那里能吃得消吗?"

"中央对此有什么指示?"陈毅余怒未消地问。

"中央的指示与你思考大致相同,已经批评了军部的做法。" 袁国平如实相告。没想到这下更捅开马蜂窝,陈毅腾地站起来。P329

序言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已经50年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组织出版了《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把人们的记忆又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威武悲壮的年代。我们这些经历过这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老战士,更是抚今思昔,心潮难平,壮心不已。

半个世纪以前结束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正义战争。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我党推动和领导下的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算起,实际上中国的抗日战争持续了14年之久。当时,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与寄赖国际联盟调停,而我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 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正式发布《对日战争宣言》,动员全国军民保卫自己的国家。1937年"七· 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在共产党 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坚持了八年全民族抗战。在如此漫长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日战争改写了近代中国抵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历史记录,第一次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年间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光荣一页,而且是揭开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光荣一页。在日、 德、意法西斯势力崛起,世界和平受到空前严重威胁的形势下,中国人民最先举起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对世 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无疑起到了鼓舞作用和先导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长期吸引和抗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要国家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主战场,在战略上掩 护并支持了苏、美、英等盟国,配合了欧洲战场及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中国人民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的尊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此,中国人民付出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巨大的牺牲,有三千五百多万军民负伤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当今的中国与世界,同5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国人民不仅早已站起来了,而且正朝着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使中国跻身世界先进的现代化国家之列的宏伟目标前进。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国家怎么发展,历史永远是教科书, 历史的经验总是为后来的人们提供启示和告诫。正因为这样,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同志反复教导我们,不要忘记历史,要用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树立振兴中华、发展中国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这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图大业不可 缺少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抗日救亡"、"不作亡国奴"的共同心声,曾经把千千万万的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结成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激励着全体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不屈不挠、气吞山河的伟大斗争。抗日 战争胜利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自存自立、奋发进取、兴盛发达的永恒的历史主旋律。

在现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在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上,经过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 族的振兴和中国的繁荣富强,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我们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 会进步的象征。离开了社会主义,也就离开了今天中国的最大实际,也就谈不上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失去了灵魂。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从来 都要体现整个民族和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愿望和追求。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要求,搞好爱国奉献教育,就 是要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热爱祖国, 有理想、有道德、讲文明、守纪律,以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己任,殚精竭虑,牺牲奉献。这都是爱国主义在今天的具体体现。

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同过去的胜利包括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历史地联系在一 起的。回顾过去的奋斗和胜利,总结历史的基本经验,牢记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可以指导和鼓舞我们更加 坚定崇高的理想,更加奋发图强地走向光辉的未来。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的人民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坚持持久抗战、夺取抗 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从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就及时提出了动员全国民众,实行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东北、华南等地的人民抗日武装,深入敌人后方,与广大 人民群众相结合,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敌后抗日军民坚持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 群众相结合,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广泛的群众性游击战争,粉碎了敌人的大规模"扫荡"、"清乡",战胜了敌人的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体,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积累的丰富的人民战争经验,是人民军队反对侵略战争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作战条件的变化,人民战争的具体样式当然也会发生变化,不可也不能固定于一个模式。但是,人民战争的思想和战略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只有这样的战争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会具有广泛的进步性和人民性。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华南游击队等等人民武装力量,之所以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军,赢得了人民战争的辉煌胜利,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始终不渝地坚持了党的绝对领导。这段历史再一次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建军的一条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在党的领导下,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得到充分发展并卓见成效的关于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与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的 基本经验和优良传统,对于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对于维护和平、夺取未来可能发生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我国人民先是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独立和人民的社会解放,从而开创了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新纪元。从新中国成立到 现在,我国人民又用了将近五十年时间,不仅成功地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而且经过艰辛曲折的探索,终于找 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从现在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 人民将再用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伟大腾飞。回顾过去, 我们应该感到光荣;展望未来,我们更应该充满必胜的 信心。全国各族人民和全军指战员要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和革命传统,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而努力奋斗。

  

 张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淮出师--新四军初创与征战/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常敬竹//董保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06433
开本 32开
页数 39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