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开国将军轶事(续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开国将军,都是经历了多年战争的人。战场上的滚滚硝烟,血雨腥风环境,塑造了他们的理想和精神,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性格,每一个人都会有许多的传奇和故事。可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

本书通过对50余名开国将军的直接采访,敏感地捕捉住那些最能够集中分明地表现出人物精神、品格和行为作风的典型细节给予简洁文学描述的文字,使人在一种愉快的接受阅读中,得到感染和触动,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这些篇幅短小、简洁精练、文字韵致、生活奇异的笔记性作品,虽然没有那些正传作品的威严、全面系统表现,可是它在细节上的真实生动和形象,却能有画龙点睛、以小显大,豪光闪露、鲜活深刻等风格特点,在普通中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来。它挖掘出许多将军的真实逸闻趣事,同时又匡正了某些民间的不实传说。

内容推荐

跻身于开国将军的这些人物,无疑是具有强劲的生命活力和灿烂人生历史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和存在,既是他们自己生命的构成部分同时也会是社会历史的某些篇章。本书作者以短小、明快、韵味的表现方式,将一个个将军的轶事进行了精妙的点击,非常具体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精神和性格的闪光。用最真实,最生活化和最典型的细节表达,彻底地打破了制式、范式化的约束,创造了一种新的记人记事的方法,深为将军们和广大读者满意与接受。

《开国将军轶事》里的作品,是一种集纳式的概括表达。作者不追求全面和完整,但却努力把握真实准确和典型生动。所以,作品给予读者的基本是将军们的思想、作风、境遇、行动、语言等的特写镜头排列,但表现和诠释的却是他们本质的人生和性格。

目录

我读《开国将军轶事》(序)

纪实笔记51:倔强王树声

纪实笔记52:谦恭许光达

纪实笔记53:风雅肖劲光

纪实笔记54:淳厚谭政

纪实笔记55:“胡子”王震

纪实笔记56:清廉王建安

纪实笔记57:百岁上将吕正操

纪实笔记58:“白袍小将”杨成武

纪实笔记59:黑发杨得志

纪实笔记60:才子萧华

纪实笔记61:军人学者萧克

纪实笔记62:忠良陈锡联

纪实笔记63:铁甲骑士周士第

纪实笔记64:淡泊洪学智

纪实笔记65:好学秦基伟

纪实笔记66:稳健郭林祥

纪实笔记67:无欲卢胜

纪实笔记68:谨慎杜平

纪实笔记69:“坚决”杜义德

纪实笔记70:清正肖望东

纪实笔记71:塔山主将吴克华

纪实笔记72:球迷吴信泉

纪实笔记73:“一把手”余秋里

纪实笔记74:“丛林猛虎”陈康

纪实笔记75:壮志罗元发

纪实笔记76:傲骨周希汉

纪实笔记77:公道周贯五

纪实笔记78:打鱼郎黄新廷

纪实笔记79:“卫戍司令”温玉成

纪实笔记80:机敏曾思玉

纪实笔记81:“菩萨司令”廖容标

纪实笔记82:铁叟车敏瞧

纪实笔记83:质朴韦祖珍

纪实笔记84:神目龙飞虎

纪实笔记85:机断叶建民

纪实笔记86:节俭朱家胜

纪实笔记87:文雅刘光涛

纪实笔记88:果敢李水清

纪实笔记89:“电脑”吴岱

纪实笔记90:劲节宋维拭

纪实笔记91:风范张玉华

纪实笔记92:“核司令”张蕴钰

纪实笔记93:“胡老大”胡炳云

纪实笔记94:神炮赵章成

纪实笔记95:“毛猴子”贺东生

纪实笔记96:“竹痴”贺晋年

纪实笔记97:霹雳唐金龙

纪实笔记98:“天山雄鹰”曹达诺夫

纪实笔记99:“双料少将”解方

纪实笔记100:“猛张飞”颜文斌

纪实笔记101:笃实魏佑铸

个性飞扬的将星群像

试读章节

倔强王树声

王树声将军敦实剽悍,胡须丛密,双唇前突,脸上酒刺如麻。钱钧将军告余红军时期初见王树声将军印象:坐草地脱衣捉虱子,虎背熊腰,浑身横肉,如怒目金刚,吓得我不敢近前。杜义德将军告余,西路军失败后,与王树声将军一路乞讨寻生,其时虽手无寸铁,衣衫褴褛,人见王皆大惧。故每至一地,必由杜义德将军前行,好言慰民,而王树声将军则不得不低首藏之后。

王树声将军,湖北麻城乘马岗区项家冲人。乳名王国荫,小名王宏信。祖父王德成,中医兼私塾教师;父亲王泽香,小地主,有田四十余亩,房屋十余间,兼做粉房生意。将军六岁丧父,九岁丧母。

1923年春,王树声将军考入麻城县公立高等小学读书。将军言,该校建于前清科举试场,虽为新学,时人仍称其为“考棚”。既教“子曰”、“诗云”,又教史地、英文,新旧合璧,不伦不类。全校七位老师,五位是前清举人、拔贡、秀才,校长为老翰林。1925年,将军高小毕业后,回家乡教私塾。

某日,军阀吴佩孚派军队进驻麻城。王树声将军与同学围观:长官戎装革履,马弁簇拥,威风凛凛,鼓乐齐鸣。将军击掌呼日:“好男儿当如此!”遂自称长官以破伞骨做文明棍,领同学仿效之。

王树声将军1926年参加革命,任乘马岚区农民协会组织部长。某日,有人告将军,农民协会被捣毁。将军问:“谁干的?”答:“你舅公。”将军大怒,挥手日:“谁反对农会,就是亲娘老子,也要跟他斗!”即率众活捉其舅公,戴高帽游乡,公审枪毙。乡里人皆日:“这崽是铁了心干革命。”

王树声将军家先后有十三人参加革命:大哥王宏忠、二哥王宏恕、弟弟王宏义、妹妹王贵玉;及堂兄妹王宏文、王宏学、王宏儒、王娇玉、王春玉等,建国后独留将军一人也。

1927年,王树声将军率家乡赤卫队参加黄麻起义,二十一天后,黄麻起义兵败。将军率部退至木兰山,部队损失和逃亡甚多,仅余七十二人,四十二条长枪,九枝驳壳枪,两枝手枪;继余十八人;后仅余九人。1929年夏,将军所率游击队发展至三百余人。

1937年2月,西路军兵败倪家营。时任西路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将军所部——九军仅余三百余人。为保存实力,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分散突围。王率部转战祁连山,历尽艰险,由三百余人而十一人,由十一人而八人,由八人而四人,由四人而孤身一人。将军一路乞讨终至延安。据云,毛泽东见将军日:“树声同志,你吃苦了。西路军的失败,责任不能由你负。”

1944年,王树声将军被中央派往豫西,继率豫西军区南下,与由湘、粤北返之王震八路军南下支队、李先念新四军五师会合于桐柏地区,组建中原军区。李先念任军区司令员、王震与王树声任副司令员。将军于延安出发时,毛泽东作临别赠言:“放下包袱,开动机器,预祝你们胜利。”

P1-3

序言

我读《开国将军轶事》(序)

王贵忱

2002年1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吴东峰的《开国将军轶事》一书。此书收录了五十位将军的纪实笔记,当时读之就颇受感动。三年后的今天,作者又完成了此书的续集,这次是五十一位将军,欣然读之,依然深受感动。写将军达百位者,东峰同志当为第一人也。

作为一个曾跟随开国将军们征战的老兵,我对他们怀有特殊的感情。书中的开国将军们,有的我在战争年代就已闻知其人其事,如粟裕、徐海东、罗瑞卿等十大将和“三杨”(杨得志、杨成武、杨勇)等;有的是我少时参军的上级首长或兄弟部队的领导,间接地了解他们的一些传说和故事,如吕正操、刘亚楼、谭政、黄克诚、刘震、李天佑等等;还有的将军则是我熟悉的直接领导,或在以后的岁月中有不同程度的交往,如邓华、韩先楚、龙书金、宋维拭等将军。书中所述邓华将军爱好京戏的故事,我是亲见亲闻。记得当时除了邓华外,还有谭政、吴富善、谭甫仁和高体乾等将军也是京戏迷。1988年6月间,侯西斌同志(国家公安部前边防局长)和我,应老首长曾志同志之召,依时到沈阳参加《烽火三年——解放战争时期的辽吉五地委》一书的定稿会议。曾任七纵参谋长的高老体乾也来参加这次盛会。我参军后不久,就跟曾、高、侯等老领导在一起,其时我还是小孩子。如今在沈阳聚会一堂,他们均已寿-登高年,我也渐至老境,话旧谈新,一股孺念之思油然而生,不胜今昔之感。在我阅读了《开国将军轶事》中,遇到我所熟悉的一些人和事,时有类似的感情不期然而生。

我之所以很喜欢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所体现出的史料价值。文史不分家,是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唐以前史家所撰史书,多有传神生动、文情并茂之作,无论是史传体纪实模式(如司马迁的《史记》),还是论赞式叙述模式(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写入记事,声貌毕现。宋以后此道中落,若有人为,已被归入“小说家者流”一类,可喟也。东峰同志的《开国将军轶事》无疑深受传统史学著作的影响,所述百位将军事迹取法《史记》、《世说新语》及明清笔记,不但资料翔实,而且文辞典雅,在当下千篇一律的回忆录模式中给人以一枝独秀的印象。

本书的另一特色是,凡书中所记的解放军将领的史实,有相当数量者为作者直接采访,或亲身接触所得。由于作者长期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有机会直接采访当事人,故不少轶事细节描写,读来更觉亲切可信,洵为史料性笔札之佳品。是书所记将军虽仅百人,而涉及国共两党名流达五百余人,不但传述人物言行,兼及由辛亥革命后至今的许多重要史实。不少已故将军的资料,由于作者的及时采访和不懈努力,赖此得以保存。作者的这一努力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文学范畴,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史资料。时人而写时人之事,至非易易。通观全书, “为尊者贤者讳”的写作框框依然未能尽免。这似乎是一切时文的通病,读者自有明鉴焉。

《开国将军轶事》还有一处难能可贵的特点,就是每一位将军的“轶事”之后,都附有一定篇幅的注释。这些注释除了介绍主人公军衔、职务外,大多注明的是资料来源。主要是作者直接采访传主的;其次是作者间接采访的资料,如传主的部属或亲属;再者则是引用回忆录等的出版物。作者在使用有关材料时,无一遗漏地注明材料提供人的姓名、职务,以及与传主的关系及采访时间,对有些取诸出版物的情节,则分别详述其作者、书名和出版单位。由以见作者写作严肃认真的态度,言必有本,几无一事无来历。

吴东峰同志用白描手法,文言句式,向我们铺叙开国将军们的珍闻轶事,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文体,读来饶有兴味。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文体不伦不类、文字半文半白、文法似通非通的作品。我不以为然。文言是以秦汉书面语为标本脱离口语而写成的文字,白话是参照当时口语而写成的文字。文言和白话长期并存,难免互有影响。加之文言与白话本身就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天然联系。我国古籍中文而不文、白而不白、忽文忽白、亦文亦白的文章不胜枚举。明末清初间,袁宏道和金圣叹、李渔等人的文言中就夹杂许多白话。关键在于能否看懂,能否为大众所接受。 《开国将军轶事》一经发表,即不胫而走,先后为上千家报刊转载,并流传海外,还有许多大学将其作为语文教材,说明了这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是成功的。当然本书中也有一些文言与白话交融的句法并不自然,亦有一些生硬、拗口之词,希望作者能于校对时予以修改,以免影响可读性。

如前所述,我是2002年版《开国将军轶事》一书的最早读者之一。如今一百篇将军轶事的书稿已完成,索序甚急。窃喜友人东峰挖掘史料之丰功又告一段落,只好将拙文交上。并希望续有所成,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见到更多的开国将军轶事面世,届时我还愿意写第二篇小序。

2005年10月8日,王贵忱谨识于广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开国将军轶事(续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东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18825
开本 32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06-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2
丛书名
印张 12.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