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施特劳斯,多少年来,跟在这个名字后面的赞誉可谓数不胜数:圆舞曲之王、奥地利小提琴家、指挥家、圆舞曲及其它维也纳轻音乐的作曲家……这位传奇人物从十九岁开始便自己组织乐队,到各国演出自己创作的作品……仅一首《蓝色的多瑙河》就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带来多少的感动!对于喜爱音乐的人来说,这个伟大的名字只意味着一件事:缓缓流过心头的优美的旋律,轻轻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低吟浅唱,有讲述那维也纳森林里的故事、有歌唱那蓝色多瑙河上的泛波、有细数那些关于春天的挥之不去的记忆……
图书 |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传) |
内容 | 编辑推荐 约翰·施特劳斯,多少年来,跟在这个名字后面的赞誉可谓数不胜数:圆舞曲之王、奥地利小提琴家、指挥家、圆舞曲及其它维也纳轻音乐的作曲家……这位传奇人物从十九岁开始便自己组织乐队,到各国演出自己创作的作品……仅一首《蓝色的多瑙河》就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带来多少的感动!对于喜爱音乐的人来说,这个伟大的名字只意味着一件事:缓缓流过心头的优美的旋律,轻轻在你人生的不同阶段低吟浅唱,有讲述那维也纳森林里的故事、有歌唱那蓝色多瑙河上的泛波、有细数那些关于春天的挥之不去的记忆…… 内容推荐 作者以历史的观点来观察和评价约翰·施特劳斯的一生,并且巧妙地将施特劳斯的个人生活、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同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读者不仅可以读到对这位音乐大师的成长过程、事业追求、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深入而生动的描述,还可以了解形成他那独特的性格和艺术风格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精神。 目录 请随同我们一起走进回忆的天国 圆舞曲之王和圆舞曲经理:老约翰·施特劳斯 “一位新的圆舞曲演奏者——一段世界历史”:小约翰·施特劳斯 三月革命夕照中的圆舞曲之战 老维也纳的舞厅——资产阶级的行业 娱乐业的家庭托拉斯:约翰和他的两个弟弟 巴夫洛夫斯克火车站音乐厅:约翰·施特劳斯在俄国 施特劳斯和瓦格纳——瓦格纳和施特劳斯 准歌星和准交际花:亨丽艾特·施特劳斯 《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与世界政治 爱与死的圆舞 违愿为耶蒂写轻歌剧 四百把提琴演奏维也纳圆舞曲:约翰施特劳斯在美国 一只蓝鸟变成了《蝙蝠》:一部杰作的诞生 同耶蒂生活的最后几年 约翰·施特劳斯是如何指挥的? 重返青春:不顾同莉莉的不合仍创作轻歌剧 为创作帝国圆舞曲歌剧而奋斗!阿黛勒大力参与 约翰施特劳斯喜爱伊施尔温泉 奇特的小市民:约翰·施特劳斯的私生活 大调和小调的余音 后记 译者后记 扉页后图版 约翰施特劳斯像(1825-1899) 矗立在维也纳的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试读章节 小约翰从童年时起就下定决心步他所崇拜的父亲的后尘。他父亲练琴时他总是偷听;他也想成为一位职业音乐家。可是他父亲对他的这一愿望根本不予理睬。自1836年起小约翰就读于著名的苏格兰教会中学(他在圣利奥波德当合唱队员,因而免付学费),自1841年起就读于综合技术学校商科(商业帐目、商品学和贸易),因为父亲希望他在银行中就业。不幸的是小约翰被综合技术学校开除了,理由是他在上课时作曲并唱歌。 一次山尼和佩皮(这是约翰和约瑟夫在家里的爱称)到父亲那里,两人同时用钢琴演奏了他的作品。这引起了父亲的思虑。可是直到他发现他的儿子约翰偷偷地练习小提琴,家中才发生大争吵。小约翰完全象一个职业琴师那样,心里想着他未来的观众,对着镜子摆出优雅的风度和漂亮的拉琴姿式,因为一个真正的“首席小提琴师”是每一个女性观众的潜在的诱惑者。小约翰给一位住在金鹿大楼的女孩子上钢琴课,可赚60个十字币,他再用这些钱来支付他自己学拉小提琴的费用。表面上看,老施特劳斯禁止儿子们成为职业乐师的理由是很有说服力的:当职业乐师是一种很不稳定,无社会地位、很辛苦和充满忧虑的职业;大多数乐师需靠当招待员和家庭佣人的额外收入才能维持生活。老施特劳斯甚至徒然地企图阻止他的妹妹艾内丝蒂娜同他乐团的一位乐师结婚。可是同时也很清楚,他很怕自己的家里出现竞争者;也许他已本能地意识到小约翰的惊人的天才。因此他把儿子的小提琴夺走了,可是母亲又给儿子买了一把新的。 P38-39 后记 不论你走到哪个国家,你都会发现,每当响起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在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畔》时,人们就心潮激荡,情不自禁地想翩翩起舞。这首最富有魅力的圆舞曲使约翰·施特劳斯誉满全球,流芳百世。 译者在奥地利工作期间,曾怀着对这位圆舞曲之王崇敬的心情,利用节假日多次瞻仰约翰·施特劳斯的故居、陵墓和纪念碑及其生前从事艺术活动的场所。在这些地方,无论是盛夏,还是严冬,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络绎不绝。人们在施特劳斯的墓前和纪念碑旁置放的鲜花常年不断。在施特劳斯的故居里,成群结队的参观者虔诚地听取义务讲解员对这位音乐大师的生平事迹和遗物的介绍。一年一度专门演奏施特劳斯父子作品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过电视向各国播放,吸引着亿万听众和观众。约翰·施特劳斯是属于全世界的。 译者认为,在众多的约翰·施特劳斯传记中,普拉维教授的这部书是较好的一部。作者是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学家和戏剧学家,就教于维也纳大学和维也纳音乐学院,并兼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为写此书,作者曾遍访约翰·施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的国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因此材料新颖丰富,内容翔实可靠,构成了本书一大特色。作者的祖父母与施特劳斯有过交往,作者本人听到过许多施特劳斯亲友的有关讲述,为本书增色不少。 作者试图以历史的观点来观察和评价约翰·施特劳斯的一生,巧妙地将施特劳斯的个人生活、音乐创作和演出活动同重大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是本书的另一突出特点。读者不仅可以读到对这位音乐大师的成长过程、事业追求、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的深入而生动的描述,而且还可以了解形成他那独特的性格和艺术风格的历史环境和时代精神。作者将《圆舞曲节奏中的世界历史》作为原书的副题,是不无道理的。作者反复强调反对将历史名人偶像化。他虽对约翰·一施特劳斯十分崇敬,但在书中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这位大师的性格上、艺术上、乃至知识上的一些弱点和缺欠。当然,作者的某些论点亦有偏颇之处,尤其是《爱与死的圆舞》一章颇有宿命论的味道。 此书主要是在业余时间移译的,特别是译者缺乏音乐和戏剧修养,译文误谬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1985年12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传)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塞尔·普拉维 |
译者 | 潘海峰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0820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3 |
出版时间 | 1987-07-01 |
首版时间 | 1987-07-01 |
印刷时间 | 200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9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80 |
宽 | 128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