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1)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1)。

小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学知识、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就是一个知道的过程。小孩子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成人有一个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帮他自动检索,做出对他来说的正确判断。而少年儿童不行,少年儿童就像一块海绵,他在接受新事物时是没法做出判断的,他会一古脑地全盘接收,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帮他分解。小孩子知道了,不代表就能按照知道的去做。小孩子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小孩子自己不承认,从他们的角度看去,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得很多了!这是作者写“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的初衷。

内容推荐

本书是快乐少年第四辑之整蛊校园——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1)。全书幽默搞笑,记录了三个小孩子:花朵、贝西西、米小丽的快乐生活。

顶嘴很hign呀……真像大白啊…班级上空徘徊着一个幽灵…每一个人都是知道分子…花朵正在苦恼中……看不惯别人,是你自己的错…那里还发生了什么事呢?竟会惹得同学们如此高兴?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吗?赶快打开本书去瞧个究竟吧!

目录

1 哇!梅超风的BB啊!

2 顶嘴很hign呀

3 我还没怎么活呢,怎么就老了?

4 妈呀,我见到真正的鬼了

5 猛兽多是懒汉,我要做猛兽

6 真像大白啊

7 班级上空徘徊着一个幽灵

8 花朵正在烦恼中

9 花朵正在苦恼中

10 班上来了个怪姓同学

11 打小报告是我的习惯

12 每一个人都是知道分子

13 老爸,我是不是你亲生的?

14 看不惯别人,是你自己的错

15 我烦死你

试读章节

1 哇!梅超风的BB啊!

“……”

“知道啦,知道啦!”花朵一边答一边走出家门,等走过走廊的窗子时,她敲了敲305的房间,房门开了,跳出来一个圆头圆恼的小男孩,他是贝西西。贝西西冲着花朵作了个鬼脸,转身锁上房门。将钥匙挂在脖子上,与花朵一起下楼。

楼下,米小丽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又磨磨蹭蹭的,要迟到了!”

“没办法,爸爸妈妈的教导不听完怎么能下楼呢?”花朵无可奈何地说

一旁的贝西西笑出了声:“哈——就你爸妈的那个教导,我背都背出来了,天天就那几句话,不如放录音了。”

“不许你说我爸妈的坏话,否则我打爆你的头!”花朵气势汹汹地威胁道。

“好好好,我不说行了吧?天下狠人到你为止!”

三个小朋友急急忙忙地出了他们住的城中村,向学校走去。

所谓的城中村大概是深圳的一大特色——在繁华喧闹高楼林立的市区,突然就会出现一片挤挤挨挨的握手楼(农民房)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一夜之间突然变成了特区,土地不断地被开发被租用,使得原住民们一个村上子一个村子地被规划集中到一个一个地方,形成了城市里东一个西一个的城中村。

花朵的爸妈在其中一个城巾村当二房东,贝西西家和米小丽家是花朵家的房客,他们俩是这学期才转学过来的。

学校不远,很快就到了。还有十分钟就要打预备铃,可是,校门口却聚集了很多同学没进去,这是怎么回事?二三个人到跟前一看,原来有四个值日的同学在检查红领巾。花朵一见.急了,早晨走得慌张,红领巾没戴。这下完了,回家取肯定来不及了,唉!等着挨批吧。

也就惊慌了那么一小下下子,花朵的主意就出来了,只见她转过身来坏坏地冲贝西西一笑:“贝——西西,你热不热啊?”

“干什么?我不热,戴红领巾很舒服,你别想打我的主意!”贝西西用手攥住自己的红领巾。

“小米粒——”花朵从第一次见到米小丽开始,就没有叫过她米小丽,而坚持叫她小米粒,弄得班上很多同学也跟着她一起叫小米粒,好在米小丽并不在意。此刻,当花朵把脸转过来时,她的网网的眼睛顿时大了起来,原来米小丽手里拿着一条红领巾!

哇噻!小米粒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

“就知道你会抢人家的,喏,早就给你预备好了。”米小丽不满地说。看来,花朵抢他们的红领巾不是第一次啦。

“米小丽,天下善良人到你为止!”贝西西由衷地说。

花朵接过红领巾,来不及道谢。赶快系到脖子上,拉着米小丽跑进教室,早读已经开始了。

老师还没到,班上乱糟糟的,见他们三个人匆匆跑进来,捣蛋大王周畅怪叫一声:“哈,拖油瓶,一拖俩!”

嘻嘻,拖油瓶!嘿嘿,一拖俩!班上有同学跟着起哄。

花朵听了很生气,她把圆眼睛一瞪,不去理任何人的茬,就直奔坐中间位置的周畅而去——周畅看到来者不善,站起身来往教室后面跑,花朵见状上前一步,将手中的书包扔了出去,正好砸到周畅的后背。

书包里的义具盒还有七七八八的东西顿时洒了一地,而周畅呢,被砸得一个踉跄扑到从教室后门进来的郝老师脚下。郝老师拉起了周畅.说: “大清早的,干吗行这么大礼?”

哈哈哈哈——教室四周响起了笑声。

“老师,花朵打人!”周畅赶快告状。  “花朵打人?花朵为什么打人?”郝老师问。

“我没打人,我扔书包呢!”花朵说。

“她根本不是扔书包,老师,她骗人!”周畅进一步向老帅揭发。

“我不喜欢我的包包了,扔一下不行啊?你管得着吗?”说着,花朵若无其事地收拾掉在地下的东西.

嗬嗬嗬——扔书包,班上同学又笑起来了,郝老师也笑了。小学生们玩的这些把戏,估计郝老师也是司空见惯的了,大家笑,他也笑,事情也就过去了,哪里能件件事都追究呢?而周畅见大家都笑了,赶紧同到自己的位子上,忍不住也跟着笑起来。 “老师,周畅讲粗几”一直都没有发威的贝两西站起来突然发声。

“对,他说两个转学的同学是油瓶。”李宁的同桌梅小风跟着举报。 “还说花朵是一拖俩!”李宁同学加了一句。

“多嘴鸦,不说话没人把你们当哑巴!”周畅小声嘀咕着。P3-6

后记

2000年的时候,我刚读高三,忽闻我所崇拜的作家王朔写了一篇文章叫《知道分子》,找来一读,感觉是满纸刻薄语,不过,倒也十分有趣。但我没料到的后果是,这篇文章严重地颠覆了我的思想观念,使我从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在上了大学以后变得桀骜不驯。

因为王朔在他的文章里把那些为古籍校订注释的、写伟人传记的、丛书主编、红学家……统统列为“知道分子”,他甚至把那些读了很多书、认识很多名人的人也列为“知道分子”,他还列出了“知道分子”的代表刊物和代表作:“读书”和“管锥篇”,“管锥篇”我没看过。“读书”我们家是长期订阅。但毫无疑问,“知道分子”在王朔那里是贬义的!

令人气结的是,我父母身边都是以上列出的那些类似的人,包括我的父母!过去我是多么崇敬他们啊,看着他们著作等身的成就,我常常望其项背而自卑。可现在有人告诉我,他们没什么了不起的,他们也就是知道而已。

我,如释重负!

2002年之后,“知道分子”一经媒体征用,词义遂大改,词性也大变。报刊上专门有一个“向知道分子致敬”的专栏,据说还有一个“知道分子”工作室。

2003年,新周刊评出“知道分子”的年度代表人物,他们是:主持《华山论剑》电视直播的清华大学美学教授王鲁湘;海湾战争期间在央视分析评论战争的张召忠:担任IBM形象代言人的复旦大学教授顾晓呜;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的杨锦麟;《时事开讲》的曹景。

2004年是吴思。

2005年是王受之。

2006年是李银河。

新周刊进一步为“知道分子”重修庙堂,再塑金身,它说:“知道分子”是对一个新的社会精英群体的指称,他们无所不知,到处发表高见,把自己的名声当作品牌经营,把知识当作资本投向市场,既向社会发挥他们的影响力,也从社会获得回报。 “知道分子”是从知识分子分化出来的,但没有知识分子那些迂气、酸气。他们通达灵活,善于合作,特别懂得如何处理头脑中的知识。

显然,这个解释又颠覆了王朔的释义,令我混沌的脑瓜豁然开朗。

此时,我已读大学,上的国际新闻专业。我继而思考:大众传媒和视觉文化也应该是“知道分子”,他们也是从知识分子阵营中分化出来的产物——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大众、告诉权势,这是新闻的良心。

我继而又想,新周刊把“知道分子”束之高阁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知道分子,只是知道的多少而已。能把自己所知道的进行经营、换取回报那就不仅仅是知道了,那是升华,是另一个层次的,俗称“专家”。普通的老百姓能真正懂得“知道”,就很了不起了!

再说到少年儿童。小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学知识、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就是一个知道的过程。小孩子与成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成人有一个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会帮他自动检索,做出对他来说的正确判断。而少年儿童不行,少年儿童就像一块海绵,他在接受新事物时是没法做出判断的,他会一古脑地全盘接收,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帮他分解。

小孩子知道了,不代表就能按照知道的去做。小孩子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尽管小孩子自己不承认(我也是从小孩子过来,而且至今似乎还没长大),从他们的角度看去,他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得很多了!

这是我写“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的初衷。

刘艺于2007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每个小孩都是知道分子(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471301
开本 32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0
出版时间 2008-02-01
首版时间 2008-02-01
印刷时间 2008-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195
15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