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让-雅克·卢梭著李兴业、熊剑秋译的《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中,卢梭通过爱弥儿及其家庭教师的故事,来说明如何教育出一个理想的公民,同时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提出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也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内容推荐

让-雅克·卢梭著李兴业、熊剑秋译的《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它全方面的体现了卢梭的关于教育的观点,他的观点虽然是立足在法国18世纪的社会和教育教育环境,但是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当今社会也不乏可取之处,比如他书中说的“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

目录

译者的话

序言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附录

卢梭生平大事记

译名对照表

试读章节

有人对我们说,自然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不是有些被迫养成的习惯是不能扼杀天性的吗?可以举例说明,那些被人强行阻止垂直向上生长的植物,就有着这样的习性。那些自由生长的植物,尽管有人强迫它形成弯曲的形状,但其中的营养液丝毫不会为此而改变它原来输送营养的方向;而且,如果让植物继续这样生长,它仍然会向着原先垂直向上的方向生长。这就好比人的习性一样。只要人处于同样的状况,他仍旧能保持由习惯所养成的习性,尽管这些习性对我们来说是最不正常的;然而,一旦外界情况发生改变,习惯便随之消失,人又回归到他的本性。的确,教育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否则,有些人不是会忘记他们曾经受过的教育,而另外有些人却能够记住他们曾经受过的教育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如果一定要把“自然”这个名词限定为“天性相同的习惯”,人们就可以省去这种混淆不清的说法。

,我们生来就有感觉,人一出生就会感受到身边各种各样事物的影响。可以说,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有了感觉,就会寻找或者避免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首先,我们要判断这些感觉对我们来说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其次,我们要看它们合适还是不合适;最后,还要按照理性给予我们对于幸福或完美的看法加以判断。随着我们的感觉越来越敏锐,眼光越来越开阔,这些倾向都会得以扩展和增强;然而,我们的感觉受到习惯的限制,它们也会因为我们的观念和见解或多或少地产生变化。在产生变化之前,它们就是我所说的内在的自然。

因此,必须把这一切都归结于那些最初的状态。如果我们所说的这三种教育仅仅是有所不同的话,那倒是可以的。但是,当这三种教育相互产生冲突时,当这种培养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时,又当如何呢?显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协调一致是办不到的。由于不得不与大自然或是与社会制度进行抗争,就必须在培养人或培养公民之间做出选择;因为我们不能同时将他培养成这样的两种人。

每个小的社会,尽管它的圈子非常狭小,但圈内极为和谐融洽,在这种情况下,它就会疏远那个大的社会。通常,爱国者都会表现出对外国人的冷酷;因为在爱国者的眼中,外国人仅仅就是一个人,也可以说他们什么都不是。出现这样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也应该是有限的。重要的是,应该对那些共同生活的人表现出友善。拿斯巴达人来说,在国外,他们雄心勃勃、贪婪吝啬、极不公正,然而在国内,他们处处表现得慷慨大方、公平正直、和谐融洽。切不可轻信那些世界主义者,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长期征战那些遥远的地方,寻求他们不屑于在他们周围履行的义务。这样的一群哲学家喜欢鞑靼人,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去爱他们的邻居了。

对自然人来说,他自己就是他的一切;他只是个数字单位,一个完完全全的独立体,他只同自己或者与他的同胞有关系。而公民是一个分数单位,要依据分母而定,他的价值在于和整体的关系,即跟整个社会的关系而定。好的社会制度就是这样的:它最懂得如何去改变人的天性,最懂得如何去掉他的绝对存在,以便使他成为相对存在,并把“我”融人到整个共同体之中,以至于每个人都不再自以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把自己当作整个共同体当中的一分子。对于一个罗马公民来说,他既不是凯乌斯,也不是卢西乌斯,而就是一一个罗马人,他热爱他独有的国家。雷古卢斯①自认为是迦太基人,就因为他成了主人的财产。作为一个外来者,他拒绝拥有罗马元老院的席位,除非一个迦太基人命令他这样做,他才会接受。他对于有人想挽救他的生命而感到愤怒。他打了胜仗,回来后却愿受折磨而死。在我看来,对于我们所了解的那些人,这样做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P10-11

序言

开始写这个集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一位母亲看了之后高兴,这是一位为人善良、善于思考的母亲。因此,集子里提出的那些思考和观察,可以说既没有什么顺序,似乎也不怎么连贯。起初,我只打算写一篇几页纸的短文;然而,因为所要论述的主题,我不由自主地使之变成了一本大部头的书。毫无疑问,就书中所涉及的内容而言,本书的分量太小了一点儿,而它自身又太大了一点儿。至于这本书是否要公开发表,我是犹豫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常感到,自己虽然写过几本小册子,但还不能说懂得写书。为了把这件事做好,我曾几度努力,却未见成效。不过,要是能引起公众对这方面关注的话,这无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确信应该像现在这样做,将这部书出版;况且,即使我的观点不正确,如果因此能使别人提出更好的办法来,也算没有白白浪费我的时间。一个深居简出之人,在将自己的文章展示给世人时,既没有为他造势的鼓吹者,也没有替他的作品说话的辩护人,甚至都不知道别人对他的文章会有些什么想法,或者会说些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的文章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他也就不必担心别人会不假思索就接受他的这些错误。

以往,我很少谈论一种良好的教育有多么重要,也不会不厌其烦地证明现行教育这不好,那不对;因为在这之前已经有很多人这样做过了,我实在不愿把那些尽人皆知的东西堆到我的书中去。我注意到,很久以来,对于现有的教法早已有不满的反对声,只是还没有人敢于无所顾虑地提出一种更好的。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似乎文学和科学更趋向于破坏,而不是建设。还有人往往总以那种祖师爷的口吻加以责难;至于建议,他们则是另外一番口吻,不过,若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加以审视,这种口吻显然不会令人满意。尽管以往已有许多论著问世,有人会说,它们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公众,然而,其中最重要的,即有关培养人的事业,却被遗忘掉了。在洛克的著作问世之后,我现在所论述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全新的;然而,让人甚为担心的是,在我这本书问世之后,以往那种情况还是会依然如旧。

有关儿童的事,我们一点儿都不了解:由于这方面的错误观念,我们会对这个问题愈来愈感到迷茫。就连最圣明的人也只热衷于研究大人们想要知道什么,而不重视正处在学习成长阶段的儿童应该学习什么。人们总是把儿童当作成人看待,殊不知他们还没有长大成人呢。这才是我最关注的问题,即使我所提出的方法是幻想,甚至是错误的,我也希望人们能从鄙人的见解中有所获益。我的这些看法对于应该如何做的方面也许有不周之处,但是,我确信我已经看到了人们应该着手解决的问题。既然如此,就开始好好研究你们的学生吧。很显然,你对于他们一点儿都不了解;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带着这种看法来读这本书的话,我不相信它对你一点儿帮助都没有。  关于人们称为分步骤进行的那部分,在这里,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不过是自然的演进而已,这也是最能误导读者的地方;毫无疑问,有人将因此而攻击我,他们这样做也许并没有什么不对。人们将会相信,哪怕他们少读一位空想家有关教育的幻想,也不会去读一篇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这样一来,该怎么办呢?因为我所要论述的不是别人的思想,而是我自己有关这方面的见解。我的见解和别人的见解毫不相同;很久以来,就有人指责过我这一点。难道还想让我屈从于别人的看法,接受别人的观点吗?不,我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这些人可以要求我不要固执己见,不要以为自己比其他所有的人都更聪明,也可以挑战我的观点,但是最好不要要求我改变观点:我所能做的就是这些,再说我已经这样做了。如果说有时我采用了断然的口吻,那也不是我非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而只是想把我所思考的这些问题告诉他们,如此而已。至于我自己,为什么会采用这种怀疑的方式去看待我本人并不怀疑的事呢?那是因为我想更准确地说出我头脑中的所思所想。

在毫无顾忌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时,我当然知道我并不是什么权威,只不过是想把我的理由加以说明,以便让别人去衡量,同时对我做出评价。尽管我并不固守自己的观点,然而,我还是要将它们表达出来;因为我提出这些观点的准则和别人的是不同的,而且这些准则也绝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这些准则对于辨别真伪,对于给人类造福还是带来灾难,都有着重要意义。

“还是多提些可行的办法吧。”有人不断地对我这样说。同样,还有人说:提些大家都能实施的办法吧;或者,至少能让好办法和现有的坏办法结合起来。殊不知对于有些事情而言,这种办法比我的想法要荒唐得多,因为在这种混合体中,原本好的东西都会变坏,而坏的东西却不会变好。所以我宁愿完全遵循原有的办法,而不采用哪怕仅仅一半是好的那种办法,这样也许还会使得表现在人身上的矛盾更少一些,让它不能同时趋向两个相反的目标。为人父母者呀,你们要是看到可行的办法,那就是你们喜欢采用的办法。我是不是应该表明你们的这种愿望呢?

在任何计划中,有两件事是值得考虑的:第一,计划要表现出绝对的善意;第二,要便于执行和实施。

就第一点而言,为了使计划本身切实可行,需要使计划中好的东西符合事物特征。这里举例加以说明,我们提出的教育计划,要适合于人,并且容易被人心所接受就行了。

至于第二点,应该考虑到,在某些情况下应取决于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事物来说如果是偶然的,就意味着不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可以不断变化的。一种教育在瑞士可以实行,在法国也许就不能实行;这种教育适合于有产阶级,而那种教育则适用于有权势的人群。无论是哪一种教育,实行起来究竟是容易还是不容易,取决于各种条件。因此,在应用方法的时候,只有依据这样或那样的国家,这样或那样的条件,才能看出其特殊性。然而,所有这些特殊的应用,在我所论述的主题中还不是最重要的东西,而且也没有纳入我的写作计划之列。要是别的什么人愿意的话,完全可以研究他们心中所关注的地区或国家。至于本人,不管人们生在何地,只要他们接受我所提出的建议,成为我所希望的那种人,并使他们自己和其他的人都能好起来,这样就足够了。如果我不能履行这一诺言,那无疑就是我的错;但是,如果我已经这样做了,人们还要对我提出更多的要求,那就是他们的错,因为我只承诺了这件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爱弥儿(论教育上下)/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让-雅克·卢梭
译者 李兴业//熊剑秋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07313325
开本 32开
页数 7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00
出版时间 2017-05-01
首版时间 2017-05-01
印刷时间 2017-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92
CIP核字 2017111255
中图分类号 G40-095.65
丛书名
印张 23.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50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