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中的天堂
内容
编辑推荐

有这样一群人,为了追求心中的梦想,用最虔诚的方式,行走于纯净的雪域高原。

神山圣湖映衬着白云蓝天,手持着转经筒的康巴人告诉你,这里就是天堂。

——董琲

本书是董琲三次入藏徒步游历的日记,书中图文并茂,感情纯净真挚,按时间顺序分三个部分记叙了西藏的壮美、神秘、丰富和积淀,直至在圣湖措嘎湖畔不幸遇难。她以她的生命把西藏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带着纯洁笑容的人们带给她的震撼、感动带给每一个人。

内容推荐

热爱西藏的董琲,她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人。在藏历马年到木猴年这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她一直用她的执拗开朗和行走验证着这个简短有力的评价。

缘于之前的西藏之行,董琲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最近几年的西藏游历写成一本书。她就像一个天真而勇敢的大孩子,急于把自己最美好最自豪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书名都想好了,就叫《心中的天堂》。她要把西藏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带着纯洁笑容的人们带给她的震撼、感动带给每一个人。

目录

第一部分

西宁的雨

迈上青藏公路

在拉萨

前往珠峰大本营

回到拉萨

转山路上

穿越雅鲁藏布江

再见,西藏

第二部分

又到西宁

惊魂唐古拉山口

纳木措的12日

第三部分

西藏,我又回来了

与拉萨的朋友们

扎日,我来了

沉醉措拉山

网友跟贴

其它

后记

试读章节

2002年9月3日星期二农历七月廿六日西宁晴27—28℃海拔2275米

包出租车去青海湖,来回约300公里。

途经垃圾山、湟源峡谷、日月山、倒淌河到青海湖。

垃圾山海拔3820米,高原风景,为何叫垃圾山?我们一致认为名字不好听,一打听才知道尕垃圾是一种禽类,类似我们认识的鹞子,山上原本有很多这种鸟,故此得名。到了垃圾山最高点,几乎没有什么高原反应,这让我们增加了进藏的信心,在此之前我们从未跨越过这个海拔高度。湟源峡谷风光秀丽,时阴时晴,但我们被青海湖吸引并未在此停留。日月山海拔3547米,山上修日、月二亭,当年文成公主从此经过,因此出名。在那里遇见了高原反应厉害的北京女孩,头晕得站立不稳,非常痛苦,她也是进藏的,我们为她感到担忧。倒淌河顾名思义便知水是倒着流的,起初以为是一条比较大的河,谁知看见才知道仅比田间麦垅的沟宽些,小溪潺潺,没有人指点是不会留意的,据说是文成公主的眼泪所致,水的流向不是向东,而是向着她去的方向西方。终于到了距西宁15 l公里的青海湖。湖很大,海拔32()0米,天气很好,偏凉,湖水清澈,想必是当地非常重视环保,远看水很蓝,湖面辽阔,湖边的山,因距离远而朦胧模糊成为深蓝色。到湖边感受一下,湖面上吹过来的风很大,湖水像海浪一样拍打着岸边,一眼望不到对岸。湖中有快艇载着游人兜风,有很多类似海鸥的鸟类,呜叫着在湖面上飞翔,周围没有人工建筑的败景之处,自然景象和谐,至此已感到不虚青海一行。

中午在青海湖附近品尝了一下湖中特产湟鱼,据说已经是数量很少,不许打捞了,从前是很多的,由于不注意保护导致今天的结局。我们吃的是冻鱼,是青海湖边上的扎陵湖里的,价格较贵鱼也较小,菜价比西宁要贵一倍左右,酒水也贵一些,青稞酒味正好喝。手心从昨日起有些发热,像感冒,可能是高原反应。饭后到青海湖转了一圈,感受着湖的壮观美丽。

我们从青海湖回到西宁市时,已经18:OO。P8-9

序言

致董琲

她是一个勇敢、非凡、骄傲的女人。

她善良,乐观,有理想,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深爱着自己的亲人……她走了,很突然,但她的人格魅力却永远感召着我们每一个人。

董琲,我的挚爱,虽然生命终止在2004年9月9日,但是你永远活在爱你、关心你的人的心中。

你勇敢,不畏艰险,你做到很多人不能做到的。你使人们敬仰,赢得人们的尊重,你的为人使人们称道。你是生活的强者,你有着坚强的性格,铁一般的意志,以及崇高的信仰。生活中平易近人,工作上吃苦耐劳。你有一颗对人真诚善良的心。你的笑容永远是那么的灿烂,对生活永远是那么的乐观。遥远的西藏,是你心中的天堂,神山圣湖是你的向往。岗仁波齐的山路,那木措的冰水都曾留下你的足迹,那里有你用心换来的朋友。在人迹罕至的边陲,有你坚定的脚步。这是一种意志,一种精神,一种召唤,你心中充满着对亲人,朋友的爱。你付出的艰辛给他们带来过祈福,加持,你用行动证明了人在自然面前的那种无畏。现在你虽然不能如生者般的再次行走了,但你的灵魂却已在雪域高原、神山、圣湖问自由的飞翔着。扎日的座座神山,措嘎湖的清清碧水,茂密的原始森林,神秘的修行洞都在为你而骄傲。你是非凡的,你的勇气将永远激励着生者,敢于超越自我,超越极限。

你没有离我们而去。只是另一种生命的延续,你活着,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你的笑容,你的美丽如从前般的清晰。我们在此怀念你,只觉得此时你只是想稍稍的休息,不久我们就会看到你,再次收拾起行囊,听到你坚实的脚步声,为了心中的梦想,你一定会继续。董琲,我深爱着你,我会永远跟随着你。

愿神山、圣湖与你同在,我们大家的爱与你同在。愿你的精神与我们同在。你的笑容,美丽与我们同在。

深情的拥抱你。

徐磊

2004年9月28日

后记

2004年的岁末,习惯了缓慢节奏的成都人终于穿上了御寒的冬衣。深夜11点52分,写完关于西藏山南的游记后我打开窗户,深深地吸了一口窗外清冷的空气,眼里却不禁湿润起来。这两个月来,我潜意识地告诉自己不要去想,董姐阳光般的笑容在我的脑海里却愈发地清晰。于是不停地想起,2004年9月初那几个晚上,董姐、老哥在吉日旅馆同样清冷的长廊里把香烟抽得忽暗忽明。

曾经数不清次数地在高原的路上碰到磕长头虔心朝圣的藏族人。我也曾经无数次地面对雪山,面对寺庙深邃静穆的经堂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来?直到碰到董琲,在这个让我一看到就亲切得想喊姐的女人身上我找到了答案。董琲是万千西藏迷中的普通的一人,却又区别于其他人。在她眼里,西藏蕴涵了某种宿命和坚韧的信仰。在同董琲和她爱人(大家都叫他老哥)短短几天的交往里,我明白了什么叫虔诚。在他们眼里我找到了诸如缘分。诸如因果,甚至前世今生足够的存在理由。

热爱西藏的董琲,用老哥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人。在藏历马年到木猴年这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她一直用她的执拗开朗和行走验证着这个简短有力的评价。

2002年,藏历马年,董啡和老哥第一次到西藏。他们徒步走完了神山冈仁波齐60公里的转山路。初识西藏的董琲对西藏的一切都满怀热情。在繁华都市疲于应对的她,在这里却有了心灵上的震荡。阿里稀薄的空气和灌铅般沉重的双腿已经不再是前进的障碍。面对空旷粗砺的雪山、大地,她仿佛融化在四周清冷稀薄的空气里。更因为西藏纯朴的民风,使她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也因为这个原因,她开始写日记,并准备用今后几年的时间把西藏走遍。

她曾经在日记里这样写到,我不能阻止自己对西藏和这些淳朴的藏族老乡的留恋。在这里,每天我遇到的都是善良友爱的朋友。我的心每天都被他们温暖着唤醒着。我是多么渴望能够生活在他们中间啊!在我看来,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旅游者,她更像是一个豪放不羁的斗士,挥舞着大旗,要用身体力行的体验去告诉所有的人,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我一直把董琲对西藏的这种爱恋 解释成她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关怀。也许在董琲心里,西藏有着她宿命里许多无法摆脱的症结。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无所畏惧地来到西藏,并用她的善良和豪爽去帮助并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

2003年,董琲和老哥第二次到西藏。天湖纳木错12天的跋涉他们历经了太多生死的考验。在最艰难的时候董啡的脸都已经浮肿。甚至在过一条浑浊河流的时候他们差点被急流卷走。即便如此,她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在筋疲力尽的时候她咬紧牙没让自己倒下。自始至终,她都体现出一个女人应该有的隐忍坚韧和男人般的豪迈果敢。

33天后董琲回到了北京,也把圣湖装在心中带回了北京。

缘于之前的西藏之行,董琲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把最近几年的西藏游历写成一本书。她就像一个天真而勇敢的大孩子,急于把自己最美好最自豪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书名都想好了,就叫《心中的天堂》。她要把西藏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永远带着纯洁笑容的人们带给她的震撼、感动带给每一个人。

所以,2004年8月,董啡和老哥又来到西藏。这次他们来西藏有几个目的:徒步雅鲁藏布大拐弯,其次就是转山南的扎日神山和圣湖拉姆拉错。

由于去拉姆拉错的路断了,他们决定去转位于山南隆子县扎日乡的扎日神山和措嘎湖。

离开拉萨后,董琲和老哥踏上了前往扎日朝圣的路。

经过2天车程,他们到达了位于中印边境的扎曰乡。  他们投宿的是乡政府招待所。虽然在北京,董琲有着相对稳定的生活,但是在西藏,住帐篷和简陋的藏式小旅馆对她来说是家常便饭,她更喜欢用这种方式来亲近西藏。

扎曰神山、措嘎湖、莲花生修行洞是藏传佛教最具神力的圣地。在扎日,他们首先去了莲花生犬师的修行洞。由于扎日神山不允许女人转山,他们决定去转措嘎湖。

清晨4点,他们和藏族司机多吉、向导一行四人上路了。

从乡里到措嘎湖要翻越3500米的那拉山,4500米的错拉山,5000米的杂拉雪山,需要两天时间。

第一天下午5点,翻越了3500米的那拉山,4500f米的错拉山,他们早早在在杂拉雪山前的一个招待点歇息下来,准备养好精神第二天转圣湖。董诽和往常一样,拿出本子写她的西藏日记。这天是2004年9月8日,她留下了最后的一篇日记。她记录了一天的经历和感受。她写道:我曾经如此亲近你们,付出艰辛,放弃安逸,面对危险,为什么呢?这一刻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是执着和坚强。此时海拔大约3500米,双脚每往前迈进心肺都剧烈地反应。的确,已经40岁了,年龄在提醒我,但意志是没有年龄的。我来了,我面带微笑看着眼前的群山以及山垭口的经幡,感觉到他们同样在微笑的迎接我。

第二天他们向错嘎湖进发。在翻越5000米的杂拉雪山时,体力渐弱的董琲落在了后面。老哥和两个同伴爬上杂拉山的垭口时,早已经看不到董:非的身影了。山路很险,老哥考虑到董琲的身体,在山垭口等候的时候多次叮嘱路上遇见的转湖返回的藏族老乡,让他们带话给后面的董琲,让她不要再上山了,返回山脚的营地休息。

当老哥他们转完圣湖在下午5点返回招待点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现董琲没在营地。老哥立刻叫向导返回措嘎湖去找人,向导晚上10点回来带回的依然是坏消息,没有找到董琲。心急如焚的老哥立刻和司机向导连夜返回寻找。打听到有当地老乡下午远远看见措嘎湖畔的山顶瀑布有一黄色衣服——而董徘穿的正是黄色的冲锋衣!

清晨6点,一夜未眠心急如焚的老哥和同伴终于绕到山顶的瀑布,当看到眼前的情景时,老哥惊呆了

从水里将爱人的遗体抱上来,老哥不相信这是事实,只是不停地包扎着爱人的伤口。

一位措嘎湖的尼姑帮着老哥把董徘的遗体用哈达包裹起来。他强忍着悲痛,拒绝了当地人要把董琲安葬在扎日神山的善意建议,只将董琲的冲锋衣、登山杖和一缕青丝埋在了湖边。他说,就是爬也要把董琲带回北京。

大家都说,董琲还在继续走着,她勇敢的灵魂还在雪域高原上自由地飞翔。

2004年9月22E9,董琲遗体经拉萨空运至北京。

2004年9月28日,北京八宝山公墓,众多董琲生前朋友前来为她送行。

左手

200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中的天堂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3019767
开本 其他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西藏
203
161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7: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