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方水土(A卷珍藏版)/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众多有关乡土文化的书籍涌现市场,然而涉足的不过是一个个具体的乡村部落,而本书吸取的则是一个个不同群体部落文化的乡土情以及特有的乡土景,更为广泛而入情。

许多关于“一方水土”的书籍介绍的都是当地的风情和景物特色,而《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之一方水土》却以风物为依托,介绍了那方水土养育出来的人对当时情景的深刻感悟。

目前市场上很多的乡土文化书旨在提供旅游知识或是描写风貌,而本书却是在回味,在沉淀,在追忆。这是创新之所在。

内容推荐

这套丛书选编的是《读者·乡土人文版》自2000年创刊至今,8大精品栏目10年来刊发的经典美文。《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之一方水土》辑录《一方水土》栏目设立10年来前5年中所刊登的精华文章,带领读者畅行万里山河,用行云流水的文字记录旅途,以细腻精妙的情感体悟风情,关注一方百姓生活,采撷一地人文风貌,为您呈现乡土中国的丰富世态、万种风情。

目录

南人和北人/赵无眠

比南方更南/李骏虎

四合院:中国的盒子/洪烛

都市大小观/言理

住在城市边缘/徐少康

沂蒙山的花朵/芦苇泉

现在的城镇/龚静

城市漫画/张文彪

湖南人/李少君

武汉人的性格/易中天

各地恋爱对白/李伟川

大东北/蒋巍

向往北方/泉澜

“大”北京/王建平

云南十八怪/胡文康

温州老板/蔡恩泽

东北女人的风情/程黧眉

乡村女人/何必秀

弯弯的慈河/马建中

城市的性别/老猫

漫画成都人的生活/莫江富

北方趣事/王崇尧

半岛渔姑/李舟

趣话老北京歇后语/周简段

哦。农家汉/黄丽

西北汉子/畅岸

天津卫的“五独”/君子

俺们东北老娘们/杨洪范

陕北牧羊人/翟天禄

北京的杂驳/邱华栋

西安的河南人/郑长春

广州趣巷/程刚

关东女人/雨桦

胡同文化/汪曾祺

广东人:有钱大家赚/叶曙明

南音北渐小记/章 明

我的黄土高坡/柏原

南方的米北方的面/小吴

南京男人/叶兆言

说话/小茶

北京的地名/若盐

咸菜和文化/汪曾祺

如西女人/王嘉祥

岐山小吃/李西岐

镇山村:半边山畔水边寨/余雨阳

热辣辣的东北语言/程黧眉

高邮湖水乡/王文忠

我爱大别山/远洋

漫说口味/曹广文

西北土炕/叶梓

鲁南品秋/刘琪瑞

走不出家门的东北人/石钟山

陕南说吃/张红钢

戏说各地倒插门女婿/阿森

家在周至/王崇熹

沈阳男人/鲍尔吉·原野

中国古民居/康轩

吕梁女子/高若虹

广州的煲/萧萧

生活在峡谷中的民族/郑诺华

下城子风情/董纯

关中大汉“彪彪面”/刘茵

说西北/荆淑英

上海:富人与穷人/范海辛

老北京的吆喝/戎文佐

语音的活化石/雷抒雁

不同的都市与生活/李蔚红

江南的冬景/郁达夫

京西土炕/凸凹

湘女/肖剑英

东北菜/施晓宇

东北的“老窗户纸”/志宇

江南市镇水文化/田 峰

潮汕人的发财观/匡贤玲

桃花汛,桃花鱼/谢文艳

东北大酱/阿成

乡关/林野

北方的秋天/梁陆涛

京油子/韦明铧

台湾人说话挺斯文/吴亚明

秦腔/高亚平

城市·地域与它的子民们/殷恕龚玉

东方歪语/东方雷雨

话说天津卫/蒋子龙

网船/金曾豪

东北的二人转/秋思

关中人不会说“谢谢你”/许石林

一样的嘴不一样的吃——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杨乃济

中国最具魅力的城市/秋玲

剽悍的土酒/李智红

惊奇陇东/武国荣

顶天立地的海南女人/云飘飘

大武汉小市民/杨娜

苏州女人/车前子

北京的大杂院民风/冯力力

北方人与南方人/张琦

杀猪菜/尹成

热干面精神/李建纲

米脂村姑/张平治

京城人·省城人·县城人/飞云

江南女子/汪建中

注重实干的福建人/吴柏鸿

吃在成都/林文询

东部西部:各一方水土/西北平原

辽西的春天/谢子安

非“老碗”不行/雷抒雁

故乡的吃食/迟子建

泪蛋蛋的力量/冯苓植

津沽旧事/由国庆

感悟徽州/三者

成都的茶馆/张新民

我所看到的上海人/李纯

米脂婆姨/沈国凡

试读章节

南人和北人

赵无眠

南人为什么打不赢北人

南人和北人,都是中国人,都是汉族(咱们主要讨论汉族),骨子里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语言就不一样。所谓“南腔北调”,其差异大概跟德语和法语之间的差别差不多。要是仅凭这一条来分民族,就可以将汉族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民族了。事实上,就有人这么分过,元朝时人分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即西域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他们的“汉人”,是中国北方的汉族,或汉化的外族;“南人”则是指前朝南宋的遗民,虽说也是汉族,却又低了一等,属于人下人。

南人为什么这么吃亏?因为打不赢北人。历史上无数次南征北伐。南征胜于北伐要多得多。并非南方经济落后,并非文化差一大截。中国的情况跟美国南北战争时的情况不一样。美国的确北方比南方发达,重工业、商业都在北方,南方只种植棉花、花生。中国是农业社会,地理、气候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南方因而往往较之北方发达、富庶。

北人打赢南人的重要原因,我想是马。古时候打仗,马是不可或缺的战斗员。所谓“兵强马壮”、“粮草先行”、“天下兵马大元帅”、“马上得天下”。都是这个道理。

南人因为缺马,就要从北方引进。如果南边和北边是一个国家的时候还好说,南粮北运,北马南调,只是国内资源调剂,或者就叫国内贸易。如果不幸分成南北两家,就不好办了,等于是核武器出口,不光国际贸易,还牵涉国家利益与安全。我把好马都给你了,你不是好来打我吗?所以,不给。你要,你到那堆老弱病残中挑去。当然老马也并非一点用也没有,你被人家打败了,它可以带你走出荒漠,这叫老马识途。老马为什么识途?它是人家那儿养大的,门路熟。

南北饮食风格的不同

不论什么原因,北人的赢多输少,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大大咧咧、满不在乎、昂首阔步的气势。他们认为这就是男子气概,他们认为应该自称“汉子”。你经常听人说“北方汉子”,没听说过“南方汉子”。经常听说关东汉子、山东汉子、西北汉子、河北汉子、天津汉子,没听说过广东汉子、湖南汉子、福建汉子、江苏汉子、上海汉子。上海那地方娇滴滴的,还出什么汉子呢。鲁迅一头扎在上海住那许多年,结果也才住出来“四条汉子”。北人叫汉子还有一个原因,是北人身材比南人高大。北人为什么高大?据说是吃面吃出来的。南人吃米。西方人吃面,因而高大;同属一个种族的印度人吃米,相对就矮一些。南人与日本、东南亚一带吃米的民族相近,而北人则与西方欧美人相近。北人跑到国外,天天吃面包不会觉得有什么腻歪;南人就不行,非弄点米吃吃不可。以前北方供应大米有限,到北边的南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吃不惯。南人认为面只能拿来做点心,永远吃不饱。北人则认为吃大米既奢侈,也不顶饿,有“三十里糕,四十里面”之说。北方的糕是米糕,吃了跑三十里就没劲了;吃面才跑得远,要跑四十里才蔫。

主食的不同,造成了整个饮食结构以及吃法的巨大差异.。总的来说,北方饮食粗糙,而南方做工精细。你要听到一个北人会做菜,那才奇怪,就跟听到一个南人吃得随随便便一样。南人一吃得随随便便,多半是不想活了。北人相反,只有不想活了,才去好好吃一餐。八大菜系,南边占了绝大部分,流派纷呈,只给北边剩下京菜、鲁菜两个系,严格说来,还是为了保留北人的粗犷风格才给划出来的,根本不能与川菜、湘菜、粤菜、淮扬菜相匹敌。南人到北方开餐馆,是丰富和弘扬民族的饮食文化;北人到南方开餐馆,不过是让鲜活玩意儿吃腻了的乡亲们别忘了家常口味,有点像开忆苦餐厅。

北人喜欢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南人要把肉切得细细的,煨得烂烂的,炒得嫩嫩的,把酒烫得温温的。北人喜欢吃饺子,这是他们对中国饮食的最大贡献。南人喜欢吃馄饨。饺子用醋蘸蘸就行了,一口一个;馄饨要汤碗、调料齐全,一口只咬半个。

北人吃得简单,与地域物产有直接关系。北方崇尚简朴,南方追求华美,很大程度上也是地域特点造成的。北方冷而干燥,把毛毯、彩染挂在墙上,·显得温馨暖和。南方则挂不出这种效果,看了会浑身燥热,还老去闻是不是有一股可疑的霉味。北人喜欢毛皮,耐寒。南人不喜欢;灰扑扑的见了就打喷嚏,容易生虫。南人喜欢竹制品,又凉快又经得起沤。北人洗澡叫搓泥,要积出泥一样的肥垢来了才去搓一次。南人洗澡叫冲凉,一冒汗就去冲。南人睡床,北人睡炕。北人来客都往炕上请,客人留宿与主人一大家子济济一炕。南方不兴这样睡觉。睡不踏实。最后南床统一了北炕,至少城市是如此。现在北人来客,也不是动不动就请人家上“炕”。

南北的音乐区别

北方唱戏热闹喧天,有些剧种干脆是“吼”出来的,如秦腔;南方唱戏抑扬顿挫、一唱三叹,许多剧种近似于民间小调,如黄梅戏、花鼓戏。北剧讲究真功夫,适合演帝王将相,演历史剧;南剧玩弄小情调,更适合才子佳人、民间传奇。北剧艺术的代表是京剧,特点是男人扮女人;南剧艺术的代表是越剧,特点是女人扮男人。北方的女人唱京韵大鼓,也能唱出一股英雄豪气;南方的男人唱评弹,居然咿咿呀呀嗲嗲的仿佛是小鸟依人。所谓北人比南人更具男子气.除了吃出来,还有很大一部。分程度是唱出来的。北人唱歌是轻快、玲珑、婉转、亲切、凄恻。中国人可以根据不同的情绪分量唱南戏或北戏,唱南歌或北歌,哼南调或北调。

乐器也分南北。北人吹唢呐,唢呐是在天上跑的,吹的时候头往上扬,扭脖耸肩,直抒胸臆,造成把曲调送上去的动势。所以唢呐声音可以跨过黄河。飞越崇山,黄土地黑土地的,有辐射力穿透力。南人吹箫,箫是游走的,吹的时候要静如处子,低头眯眼,缓吐长音,隐隐约约,如泣如诉,似有似无,余音绕梁而三日不绝,有一种底蕴。南人不适合吹唢呐,住得紧密,一吹难免噪邻聒舍.便显得轻薄、浮躁。北人也不适合吹箫,北人吹箫干脆没声,别人以为你跟他一样是“沉默的大多数”。北人拉板胡,一来可以就地取材,二来也跟唢呐一样。音色明亮。南人拉二胡,二胡在制材上取南北之所长;南方的蛇皮、竹子。北方的马尾、松香。因而表现力比板胡要丰富,也流行得多,既可以拉《良宵》、《病中吟》、《二泉映月》、《空山鸟语》这样典型的江南名曲,也可以拉一拉《赛马》、《江河水》。

南北方亩的差异

南人往往各自为政,不像北边喜欢搞大一统,各自为阵容易被人各个击破。光是从语言的角度就能看出其差异。

P1-3

序言

《<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是《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社在杂志创刊10年之际推出的一套系列丛书,该丛书根据杂志的8个经典栏目编选,共两辑14卷。

《读者·乡土人文版》是一本以“乡土中国”为表现对象的综合性文化月刊,创刊于2000年,原名《读者》(乡村版),最先面向农村发行;2006年《读者》(乡村版)更名为《读者·乡土人文版》,并进行了扩版增容,由原来的48页单色印刷调整为64页全彩印刷,同时面向全国城乡发行;2009年杂志再次扩版至72页,成为一本展示乡土中国的大开本杂志,内容更丰富、视野更广阔、角度更全面。杂志从创刊至今,已有10年。10年来,《读者·乡土人文版》杂志一直以独特的视角聚焦乡土中国,关注平凡百姓的生活和命运,采撷中国大地上的人文遗韵,发掘平凡人身上的人性光辉。10年间,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对刊物的关心和爱护,激励着我们在工作中永怀感恩之心,勤勉、谨慎,力求编辑的每一期杂志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读者·乡土人文版》从当初的一株小苗,经过10年的雨露风霜,如今虽未参天,但也健康挺拔,风骨独具,秀于刊林。

回顾十年风雨路,采得香茗献知音。适逢杂志创刊10年之际,为记录10年来的编刊历史,总结编刊过程中的得失,感谢读者朋友多年来对杂志的厚爱和支持,我们将杂志创刊10年来汇集的美文精华,按照杂志栏目选编成《<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回馈广大读者。

在丛书的编辑过程中,由于佳作众多,虽经多次删减,但仍有一些文章不忍割舍,因而,除《旅食天下》和《行走乡土》单独成卷外,《百味人生》、《一方水土》、《百姓生活》、《亲情驿站》、《心灵家园》和《风俗民情》大致按杂志前5年和后5年的时间顺序分为A、B两卷。整套丛书将分两辑出版:第一辑于2011年年初出版,包括《百味人生》(A卷)、《百姓生活》(A卷)、《亲情驿站》(A卷)、《心灵家园》(A卷)、《风俗民情》(A卷)、《一方水土》(A卷)和《旅食天下》(全一卷);第二辑将于2011年年底出版,包括各书的B卷和《行走乡土》(全一卷)。另外,应广大读者朋友的要求,编委会正在筹划编辑4本视觉主题图书,分别为《中国民居》、《乡土映象》、《民间艺术欣赏》和《中国人文地理》,预计将于2012年出版。

一本好书是一生的财富,它会为你开启一扇了解时代和世界的窗口,让你的眼界更开阔,让你的思想更充实,让你的生活更有趣。我们坚信《<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就是这样的书。它会让你了解到乡土中国的魅力和神韵,体味到那感动人心的亲情故事和充满情趣的百姓生活,欣赏到那独具特色的人文风貌和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会成为你的朋友,相信它最后也会成为你的老朋友。

鉴于编辑该套丛书时间紧促,加之经验不足,书中瑕疵在所难免,望读者朋友见谅。另外,本杂志原副主编李一郎同志在选编这部书稿的过程中付出不少心血。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长城、副总经理陈泽奎和第一任主编胡亚权等在书稿的编辑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编委会

2010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感谢你们,让我的灵魂、情感又一次回到生我养我的土地,拉近了我和故乡的距离,并让我时时无法忘怀自己来自哪一片土地。

——陕西 严晓霞

不管你是出身于南方还是北方,她的每一篇反映乡土的文章,都会把读者与乡土之间的距离拉近。我认为,对家乡和故土的眷恋是人生永恒不变的主题,正是这个相同的情结,让热爱乡土的读者都紧紧地围绕在了《读者·乡土人文版》的周围。生活在大都市的我,并未因拥有霓虹灯而自豪,相反,却为拥有《读者·乡土人文版》这位知心朋友而自豪高兴。

——北京 纪红建

她以淳朴、温馨的笔调描绘的乡村田园生活和那些苦尽甜来的美好人生氛围,让人心中充满无限幽思与遐想。

——内蒙古 孔令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方水土(A卷珍藏版)/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6040157
开本 16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7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Z8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36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