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花鸟风月的绝唱(日本汉诗中的四季歌咏)/人文日本新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根据不同的季节,吟唱出不同的诗作,这是东亚汉诗的共同特色之一。本书从多方汇集和系统分析了日本汉诗中的四季歌咏之作,其中有春之烂漫颂歌、夏之幽静低吟、秋之咏叹伤悲和冬之孤寒情怀。这些诗作表现出了日本山川风光的鲜明特色,也凸现了日本岛国季节变化的丰富色彩,还细腻展现出了日本民族文化中的风俗人情以及独特的审美意识,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堪称东亚汉诗宝库中的艺术珍品。本书系中国学者首次对日本汉诗中的大量四时节序诗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揭示了日本汉诗史上许多有趣的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见解。

内容推荐

日本汉诗作为中日两国交流和文化联姻的宁馨儿,经过近一千五百年的磨练,已经与日本民族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艺娱乐活动融为一体。尤其是到了江户时代的三百年问,欣赏、评论和创作汉诗的风气极盛,汉诗渗透进日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成为日本文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书从分析日本汉诗中吟诵四季景物花鸟风月的代表性作品入手,对日本汉诗的描写内容及写作特征进行了广角鸟瞰式的整体观赏和深入浅出的艺术分析,并通过与中国诗歌的逐一对照比较,细腻展现日本汉诗特有的景观风貌与抒情特色,揭示出日本文化精髓的奥秘。

目录

【前言】

春之烂漫颂歌

【樱梅之恋】

【春景色彩】

【惜舂情怀】

【春日之哀】

【春光灿烂】

夏之幽静低吟

【夏日风物】

【夏居悠情】

【静观幽思】

【禅门感悟】

【庭院闲趣】

秋之咏叹伤悲

【秋思情怀】

【秋季咏物】

【秋景绚烂】

【典故化用】

【秋境清幽】

冬之孤寒情怀

【冬日景物】

【诗情蛰居】

【年暮习俗】

【唱酬雅趣】

【冬日咏怀】

【慷慨悲歌】

结束语

参考书目

出版者的话

试读章节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美丽的樱花与高耸挺拔的富士山早已成为日本的形象代表而为全世界所熟悉。每年从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曰本的樱花从南到北依次盛开,主要品种有山樱、彼岸樱、里樱等。江户前期著名学者本居宜长曾有“樱花树中王、武士人中杰”的赞叹,数百年来一直传诵人口。尤其是洁白的山樱,在日本早已成为纯洁、爱国、忠勇义烈的象征。日本汉诗中对樱花的赞颂数不胜数,比如江户后期的草场廉(1821—1889)有《樱花》诗写道:

西土牡丹徒自夸,不知东海有名葩。

徐生当日求仙处,看作祥云是此花。

西土指中国,牡丹原本是从西域引进的花种,在中国的丹州、延州、越州都有种植,从唐武则天时代开始广为流行,最著名的就是“洛阳牡丹”了。洛阳种植的牡丹经过了改良,花形变大,花瓣愈加饱满,品种也增多,其中有名的就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叶李等等,真可谓是国色天香,天下无双。“东海名葩”就是指日本的樱花。传说秦始皇时徐福为了寻找海中仙人所居的仙境,带着数千童男女东渡日本,在熊野滩附近登陆,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和开发日本的始祖。徐福的墓现在仍在日本新宫市车站的附近。这首诗把樱花与中国的国花相比,并突发奇想地说当年徐福看到的仙界祥云就是樱花,从樱花开花时的色彩、形状和气势来看,确实可以作这样神奇的想象。长期以来,樱花和富士山、曰本刀一起已成为大和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之物。在今天的日本,每到春天赏樱季节,就会出现全国性的观赏活动。由于气候的关系,日本的樱花是从南到北次第开放的,因而全国性的赏樱活动,也会由南到北一站接着一站地掀起高潮,形成充满着大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全民狂欢活动。江户汉诗中吟咏樱花的佳作很多,江源高朗有咏《樱》诗云:“托得芳根东海边,琼英开遍养花天。轻云罩日喧尤好,飞雪翻风霁更妍。万朵婵娟含露重,一林烂漫映霞鲜。倘教此树在西土,当入赵昌图里传。”中间四句对樱花盛开时的姿态神韵描述得极为出色,诗人对日本独有山樱的自豪感油然而出。像这样的自豪感在江户汉诗中经常可见,比如广濑旭窗有《樱花》诗:

嫣然一顾乃倾城,薄晕摩空冉冉轻。

李杜韩苏谁识面,梨桃梅杏总虚名。

此花飞后春无色,何处吹来风有情。

寄语啼莺须自惜,垂杨树杪莫劳声。P7-8

序言

从中国到日本,在诗歌中咏唱四季的传统可以说是代代相传。早在《诗经》中,就有《周南茉莒》《十亩之间》《唐风采苓》等诗作,都是描写在不同的季节中的劳动生活,尤其是《七月》诗,详细记载了西周时代的农民一年四季劳作与日常生活的情况,开启了中国诗歌按照季节顺序纪事抒情的写法。汉魏乐府及南北朝的吴声歌曲中,已经有不少按照四季顺序来咏唱的篇章,比如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四记载的《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其中包括《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还有梁武帝的《子夜四时歌七首》,王金珠的《子夜四时歌八首》等。到了唐代,李白和陆龟蒙等诗人都写过《子夜四时歌》。宋代的蒲积中又广泛收罗古今岁时吟咏诗作,成《岁时杂咏》46卷,选录从元旦到除夕的吟咏诗作2749首,蔚成大观。

日本岛国四季分明,季节感强,四季天象气温及自然景观变化明显,差异很大,这种自然生存环境,经过数千年的沉淀,造成了日本人对四季温差及景观变化相当敏感和细腻的心理。至今日本人见面互相打招呼时,仍然喜欢说“今天真冷啊”或者“今天真热啊”这两句话。尽管有时候气温实际上并不是太冷或太热,但是日本人还是习惯于用这两句话来互相打招呼,因为这两句话在日本人听起来最能体现出关心,最能引起情感的共鸣。这种情况,大概可以算是“日本之心”的独特表现之_吧。日本诗歌作为大和民族精神灵魂的写照,同样显示出对季节变迁和景观变化的描写极为丰富、极为细腻的特点,这在和歌及俳句中表现得非常突出。日本汉诗作为大和民族诗歌的一部分,同时又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结晶,其对四季节候中花鸟风月(汉语中习惯说“风花雪月”)的特别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早在奈良朝时代,《万叶集》卷五中的《梅花歌序》中就这样写道: “天平二年正月十三日萃于帅老之宅,申宴会也。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梅披镜前之粉,兰薰佩後之香。加以曙岭移云,松挂萝而倾盖;夕岫结雾,鸟封毂而迷林。庭舞新蝶,空归故雁。于是盖天坐地,促膝费觞。忘言一室之里,开衿烟霞之外。淡然自放,快然自足。若非翰苑,何以摅情。诗纪落梅之篇,古今夫何异哉。宜赋园梅,聊成短咏。”可以看出当时贵族社会中已经很重视结合季节时令的赋歌吟唱活动。吟唱日本和歌如此,吟诵日本汉诗也一样,奈良朝诗集《怀风藻》中所收117首汉诗中,吟诵四季花鸟风月的不在少数。平安时代的“敕撰三诗集”(《凌云集》《文华秀丽集》《经国集》)和《和汉朗咏集》中的汉诗,对节序景观的描写内容大增。《和汉朗咏集》卷上的目录就直接按照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排列,其中对春秋两季的题咏对象尤为丰富,这是根据日本季节气候及自然景观的特色而形成的。

中国诗歌很早就传到了日本,中国诗歌中四季咏唱的内容对日本汉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是通过日本汉诗人的主动选择而形成的。比如中国的晋朝诗人陶渊明、唐朝诗人白居易、宋朝诗人苏轼,都是描写四季景观较多的诗人,而恰恰就是他们的诗作,被日本汉诗人吸收模仿得最多。举例来说,《和汉朗咏集》共收录中日诗589首,其中自居易一人的诗句就占据了141首,而其他中日诗人的诗都没有超过50首的。这其中的缘故,是很值得探讨研究的。本书也就是从分析日本汉诗中吟诵四季景物花鸟风月的代表性作品人手,通过与中国诗歌的对照比较,展现日本汉诗特有的景观风貌及抒情特色,进而揭示日本之心的奥秘。

后记

日本汉诗作为中目两国交流和文化联姻的宁馨儿,在日本历史上曾经有过十分崇高的地位和长时期的创作辉煌。如果从现存最早的大友皇子(648—672)的两首汉诗算起(诗载《怀风藻》中),其经历的时间已有近一千五百年之久。至今在日本列岛上,仍有不少能够写古体汉诗的学者诗人存在。至于喜欢阅读和吟诵汉诗的民众,则还保留着相当大的数量,这从日本每年出版的数量不小的汉诗读物中,可以看出基本的状况。

经过近一千五百年的磨练和融会,汉诗已经与日本人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文艺娱乐活动密切结合,融为一体。尤其是到了江户时期的三百年间,欣赏汉诗、评论汉诗和创作汉诗的风气极盛,汉诗活动关涉到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汉诗作品描写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汉诗真正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换言之,汉诗早已不仅仅是专属于中国的诗歌,而是属于汉字文化圈国度中的共同诗歌,日本汉诗是属于使用汉字时间悠久的大和民族自己的诗歌。本书仅从四季节序的角度,对日本汉诗的描写内容及写作特征进行了鸟瞰式的整体观赏和分析,其中的论述有些还可以说是达到了较为深入的程度,但在不少方面则难免会挂一漏万。更详尽的论述分析,还有待于今后对东亚汉诗进行综合研究的深入开展。目前中日两国学术界对日本汉诗的研究现状,应该说还不能尽如人意。由于种种的原因,汉诗研究仍然处于一种被逐步边缘化的低潮期。无论这一状况能否改变,长期或短期,日本汉诗作为一种历史的辉煌存在,是永远不会也不可能会被历史遗忘的。江户后期著名诗人赖山阳有一首《舟发大垣赴桑名》诗写道:

苏水遥遥入海流,橹声雁语带乡愁。

独在天涯年欲暮,一篷风雪下浓州。

这首诗在形式上明显还带有借鉴唐诗的痕迹,比如王之涣《登鹳鹊楼》诗句有“白曰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李白《峨嵋山月歌》诗句有“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但是此诗中所描写的地点、景观、人物和情感已经全然都是日本的,是赖山阳冬日旅途生涯中的一幅形象生动的写照。日本汉诗中的许多精彩的描写和感人的意境,就如同赖山阳的这首诗中所描写的那样“一篷风雪下浓州”,已经深深地刻印在日本人的历史记忆之中,成为大和民族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花鸟风月的绝唱(日本汉诗中的四季歌咏)/人文日本新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严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7031505
开本 24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07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宁夏
212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15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