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元史解读(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各部的?宋元之间的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忙哥撒儿为什么能专宠数朝?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的创建有过什么贡献?朱元璋是怎样起家并削平群雄的?元朝在机械制造方面有什么成就?元朝统治时期的中外科技交流情况如何?什么叫南戏?为什么说元代的海运业非常发达?元朝版图到底有多大?元朝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元代的寺院经济为什么比较发达?元朝与欧洲、非洲是如何交往的?马可·波罗的旅游及其《游记》是怎么回事?……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典籍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元代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元代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内容推荐

元朝是我国古代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统一中国,1368年为朱明王朝取代。

《元史》是在明朝初年修成的。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就下诏编修《元史》。第二年二月,正式开局编修,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等十六人参加纂修。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1310—1381)为主要负责人。这次修史,以大将徐达从元大都缴获的元代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经世大典》为基础,由于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无实录可据,没能完稿。明太祖为了弥补元顺帝一朝历史,派欧阳佑等到北平(今北京)、山东等地,搜集史料,以备续编。1370年,明太祖再次下诏重修《元史》,仍以宋濂、王袆为总裁,以朱右、贝琼等十五人为纂修官。二次成书,全部编撰工作仅用时三百三十一天。

《元史》是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共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载了从1206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到元顺帝卒年,即1370年,共一百六十五年的历史。《元史》依据的原始史料丰富,虽编修时间很短,但史料价值极高。

《元史》的本纪,以记载忽必烈事迹的《世祖本纪》最为详尽,有十四卷之多,占本纪篇幅的三分之一;其次是《顺帝本纪》,有十卷之多。这是因为元世祖和元顺帝在位时间都长达三十多年,原始史料丰富,所以对他们的记述就比较详细。而蒙古建国前的史料不多,故太祖成吉思汗和宪宗蒙哥的本纪均为一卷。这虽然使得本纪篇幅长短悬殊,但也体现了《元史》编纂中实事求是的精神。

《元史》的志书,对元朝的典章制度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保存了大批珍贵的史料。其中以《天文》、《历志》、《地理》、《河渠》的史料最为珍贵。《天文志》吸取了杰出科学家郭守敬的研究成果。《历志》根据元代历算家李谦的《授时历议》和郭守敬的《授时历经》编撰。《地理志》根据《大元一统志》,《河渠志》根据《海运纪原》、《河防通议》等书编撰。现《大元一统志》等书已散佚,《元史》志书中保存了这些书的内容,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元史》的列传中有类传十四种,大多沿袭以往的史书。《释老传》记载宗教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了解宗教在元朝的地位以及发展情况。类传中以《儒学》、《列女》、《孝友》、《忠义》四种所记人物最多。《元史》列传叙事都有详细的年、月、日记载,增加了其参考价值。

《元史》的体例整齐,文字浅显,叙事明白易懂,还保留了当时的不少方言土语。宋濂修《元史》时,遵照朱元璋的意图,强调“文词勿致于艰深,事迹务令于明白”,因此《元史》称得上是一部较好的正史。

然而由于《元史》的编纂距元朝灭亡时间极短,且用时不长,所以很多史料没有能够引用。又因当时编纂人不懂蒙古文,考订的功夫也不够,造成《元史》中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应立传而无传,有的一人立有两传或两人合一;至于史实错乱,译音不一等等,更是不胜枚举。明清以来,不断有人重修《元史》,而以柯劭态《新元史》为较优,但在史料价值上仍不能取代《元史》。

目录

1.蒙古族的起源情况如何?

2.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如何?

3.蒙古族早期的社会组织与结构如何?

4.蒙古族的文化习俗情况如何?

5.成吉思汗早年的生活情况如何?

6.成吉思汗是怎样统一蒙古各部的?

7.成吉思汗是如何统一畏兀儿和西辽的?

8.蒙古国是如何灭亡西夏的?

9.蒙古国是如何灭亡金国的?

10.蒙古国是如何统一吐蕃、大理的?

11.成吉思汗西征取得了什么战果?

12.“四大汗国”是怎么回事? 

13.蒙古与高丽的战争情况如何?

14.宋元之间的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15.宋元战争初期的巴蜀战场情况如何?

16.宋元战争初期的荆襄战场情况如何?

17.宋元战争初期江淮战场的情况如何?

18.元军为什么在钓鱼城之战中惨败?

19.忽必烈渡江攻鄂之战的情况如何?

20.元军为什么一定要攻取襄樊?

21.襄樊之战的失败对南宋有什么影响?

22.郢州、沙洋之战的胜负情况如何?

23.阳罗堡渡江之役的情况如何?

24.芜湖丁家洲之战的胜负情况如何?

25.荆湖南北之役的情况如何?

26.元军为什么要夺取四川沿江诸城?

27.元军是如何攻下临安的?

28.元军是怎样平定东南地区的?

29.南宋残余势力是如何抗击元军的?

30.崖山之战的结束是否标志着南宋政权的彻底覆灭?

31.窝阔台为蒙古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32.蒙哥是怎样即位的?有什么作为?

33.忽必烈即位前有些什么作为?

34.忽必烈与谁争夺大汗之位?

35.忽必烈为什么要推行汉法?

36.元成宗铁穆耳的统治情况如何?

37.元朝为什么与察合台、窝阔台汗国发生战争?

38.元武宗是怎样登上皇帝之位的?

39.元仁宗时期的统治情况如何?

40.元英宗时期的统治情况如何?

41.元泰定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42.元文宗是如何即皇帝位的?

43.元顺帝时期的统治情况如何?

44.《元史·后妃传》记载了哪些后妃的情况? 

45.拖雷一生有哪些事迹传世?

46.真金为什么被称为裕宗皇帝?

47.所谓显宗皇帝是指谁?

48.木华黎有什么传世功勋?

49.察罕有哪些事迹传世?

50.札八儿火者为什么能得到成吉思汗的重用?

51.速不台一生有哪些战功?

52.按竺迩在蒙古灭金的战争中建立过什么军功?

53.博罗欢是什么人?

54.巴而术阿而忒的斤是什么人?

55.忙哥撒儿为什么能专宠数朝?

56.赛典赤·赡思丁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57.忽辛是怎样登上高位的?

58.布鲁海牙是什么人?

59.安童为什么在少年时代就得到元世祖的重用?

60.阿合马专权擅政却为什么被诛杀?

61.廉希宪为什么被称为文武全才?

62.伯颜在灭亡南宋的战争中建立过什么功劳?

63.阿术建立过哪些著名的军功?

64.阿里海牙在征服江南的战争中有哪些突出的战功?

65.土土哈有什么突出的事迹传世?

66.李恒本为西夏人为什么却能得宠于元朝?

67.彻里有什么突出的事迹?

68.不忽木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69.阿鲁浑萨理是什么人?

70.李璮为什么要起兵反对蒙古统治?

71.速哥出身低微为什么能够跻身于高级将领的行列?

72.和尚父子是怎样的人?

73.哈剌哈孙有什么政治作为?

74.阿沙不花是怎样在元朝跻身于高位的?

75.拜住在元朝中期的政坛上具有什么地位?

76.阿礼海牙在平定靖安王之乱中有什么贡献?

77.康里脱脱在武宗、仁宗朝有什么政治作为?

78.燕铁木儿是怎样获得高位的?

79.脱脱在修史方面有什么贡献?

80.太平是什么人?

81.察罕帖木儿在维护元朝统治方面有什么贡献?

82.答失八都鲁是什么人?

83.彻里帖木儿在政治方面有什么作为?

84.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的创建有过什么贡献?

85.张柔建立过什么军功?

86.史天倪在元初的军事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87.董俊是汉人为什么却能被封寿国公?

88.董文用在元世祖时期为什么受到重用?

89.耶律留哥是契丹人为什么却效忠于蒙古?

90.郭宝玉及其子孙有什么事迹传世?

91.石天应父子建立过什么功勋?

92.何伯祥父子是什么人?

93.邸顺是怎样成为元朝大将的?

94.王善父子是如何成为元朝高官的? 

95.张晋亨父子是怎样为元朝政府卖命的? 

96.王珍世为农家为什么却能身居高位? 

97.张子良父子在灭亡金宋的战争中立有什么功劳?

98.洪福源家族本为高丽高官为什么会人仕于元朝?

99.汪世显父子建立过哪些功勋? 

100.史天泽为什么能在元朝始终贵宠如一?

101.为什么说董文炳是元朝的重要大臣?

102.张弘范在灭宋战争中有什么作为?

103.刘秉忠给元世祖的上疏提出了什么主张?

104.张文谦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105.郝经向元宪宗提出了哪些建议?

106.姚枢作为汉人为什么能得到元朝皇帝的重用?.

107.许衡为什么能得到元世祖的器重?

108.窦默是怎样获得元世祖的重用的?

109.宋子贞是什么人?

110.商挺晚年为什么屡遭囚禁?

111.赵良弼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112.王磐一生有什么突出事迹传世?

113.杨大渊家族有什么事迹见于记载?

114.刘整为什么要归附元朝?

115.李忽兰吉为元朝的统一做过什么贡献?

116.李庭作为女真人为什么却被元朝重用?

117.史弼在征讨南宋、爪哇的战争中有哪些战功?

118.高兴一生有哪些主要战功?

119.刘国杰一生立过哪些军功?

120.李德辉有什么事迹见于记载?

121.张雄飞一生有什么作为?

122.乌古孙泽一生有哪些主要经历?

123.赵炳在关中取得了哪些治绩?

124.杨恭懿在历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125.王恂在学术方面有什么贡献?

126.张禧在征伐南宋的战争中立有什么战功?

127.张立道的生平情况如何?

128.张庭珍、张庭瑞兄弟是怎样的人?

129.陈祜、陈天祥兄弟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130.贺仁杰有什么事迹传世?

131.贾昔剌父子有哪些事迹传世?

132.尚文任官期间有什么作为?

133.刘因为什么不愿入朝做官?

134.邓文原一生有哪些主要事迹?

135.齐履谦在学术方面有哪些主要贡献?

136.崔斌有什么事迹见于记载?

137.崔或在政治上有哪些作为?

138.叶李本为宋人为什么会得到元世祖的信任?

139.张畦的生平情况如何?

140.姚燧有什么才名?

141.李孟一生有哪些主要事迹?

142.张养浩在关中有什么德政?

143.为什么说敬俨为官清正?

144.刘正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145.谢让有什么突出事迹见于记载?

146.张思明是什么人?

147.梁曾为什么要出使安南?

148.王约任官期间实施了哪些有益百姓的举措?

149.王结的生平情况如何?

150.杨朵儿只为什么能得到仁宗的器重?

151.耶律希亮的生平情况如何?

152.元明善有哪些逸事传世?

153.虞集为什么能够声名远播?

154.揭侯斯在修定礼、乐、史籍方面有什么贡献?

155.黄溍一生有哪些著述?

156.张起岩生平情况如何?

157.欧阳玄有什么事迹见于记载?

158.许有壬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

159.宋本一生有哪些主要业绩?

160.王思诚在整顿地方吏治方面有什么作为?

161.李好文有什么著述见于记载?

162.苏天爵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

163.王都中在任地方官时有什么政绩?

164.王克敬有哪些主要政绩?

165.崔敬是怎样向皇帝进谏的?

166.吕思诚一生有哪些业绩见于记载?

167.盖苗在政治上有什么建树?

168.陈祖仁的生平情况如何?

169.董抟霄在镇压农民起义方面有哪些作为?

170.八思巴为什么被封为帝师?

171.卢世荣为什么被写入《奸臣传》? 

172.桑哥对当时政治造成了什么不良影响?

173.铁木迭儿是如何专权擅政的?

174.哈麻是怎样引诱皇帝享乐而荒废政事的?

175.搠思监是如何玩弄权术的?

176.铁失为什么被列入《逆臣传》? 

177.孛罗帖木儿为什么被皇帝派人暗杀?

178.韩山童、彭莹玉是怎样组织人民起义反抗官府的?

179.刘福通对农民起义做出了哪些贡献?

180.徐寿辉建立过什么政权?

181.方国珍是如何反元的?

182.张士诚是如何失败的?

183.明玉珍起义是怎么回事?

184.朱元璋是怎样起家并削平群雄的?

185.明军是如何取得北伐胜利的?

186.郭守敬在科学上取得了什么成就?

187.王祯在农学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188.黄道婆在纺织技术方面做出了什么贡献?

189.元朝在医学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190.元朝在机械制造方面有什么成就?

191.元朝在水利工程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192.元朝在数学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193.元朝统治时期的中外科技交流情况如何?

194.少数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有什么贡献?

195.元朝取得了哪些修史成就?

196.什么叫元曲?

197.关汉卿对杂剧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

198.什么叫南戏?

199.西域诗人萨都剌在文学方面有什么贡献?

200.赵孟頫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

201.理学在元代有什么发展?

202.蒙古人是怎样营建大都的?

203.为什么说元代的海运业非常发达?

204.元朝统治时期南北大运河的情况如何?

205.元朝的行省制度是怎么回事?

206.元朝版图到底有多大?

207.蒙古早期国家制度有什么特点?

208.元朝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

209.忽里台是一种什么制度?

210.分封投下制度有什么特点?

211.斡耳朵制度是怎么回事?

212.怯薛制度有什么特点?

213.元朝的中央官制有什么特点?

214.元朝的地方官制有什么特点?

215.元朝的科举制度有什么特点?

216.元朝实行了什么户籍制度?

217.元朝的赋税差役制度有什么特点?

218.元朝实行了什么货币政策?

219.元朝的军事制度有什么特点?

220.为什么说元代的交通非常发达?

221.元朝的司法制度有什么特点?

222.元朝编制了哪些主要法典?

223.元朝实行了什么宗教政策?

224.元朝政府是如何利用儒学的?

225.元朝的手工业发展情况如何?

226.元朝农业发展情况如何?

227.元朝商业发展情况如何?

228.元朝的海外贸易情况如何?

229.元代的寺院经济为什么比较发达?

230.元代的婚姻状态有什么特点?

231.元朝与高丽的关系如何?

232.耽罗是什么国家?

233.元朝与日本的关系如何?

234.元朝与安南的关系如何?

235.缅国是什么国家?

236.占城与元朝的关系如何?

237.爪哇与元朝的关系如何?

238.元朝与欧洲、非洲是如何交往的?

239.马可·波罗的旅游及其《游记》是怎么回事?

试读章节

9.蒙古国是如何灭亡金国的?

蒙古诸部本来一直臣服于金,甚至成吉思汗本人也在早年接受过金国的官职。但到了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之后,力量已十分强大,便不愿再臣服于金国。为此金国曾设计想诱杀成吉思汗,但成吉思汗提前知道了这个计划,便决定先发制人,率大军进攻金国。

成吉思汗亲自指挥,分别于1211、1212、1213年,三次攻入金国,基本上肃清了金国在黄河以北的势力。1214年,金宣宗献公主乞和,1215年五月,蒙古军又攻克了金国的中都。

1217年秋,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把攻击金国的任务完全委托给他,自己则积极准备率军西征。与前一时期成吉思汗攻金只重杀掠的政策不同,木华黎开始注意拉拢利用汉族地主武装,并派人驻守所占城邑。1217~1223年,木华黎率军进攻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各地。他利用各地割据武装的力量屡屡击败金军。至1223年木华黎死时,蒙古军已控制了金国的大片领土。木华黎死后,其子孛鲁继父职,继续率军攻金。1227年,金国在河北、山东的势力已基本被肃清。

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于秦州清水县,临死定下联宋灭金的策略。

1229年,窝阔台即汗位,次年便亲率大军攻金。蒙古军由山西入,西渡黄河入陕西,围攻凤翔,金援军被击溃。1231年春,凤翔失守,金国放弃京北,金潼关以西国土尽失。

1231年秋,蒙古军分三路向金国发起总攻。窝阔台率中路军,渡过黄河,取洛阳东进;斡赤斤率左路军从济南西进;右路军由拖雷率领,从宝鸡南下,沿汉水取河南唐(今河南唐河县)、邓(今河南邓县)二州,然后北上。三路军出发时约好在次年正月会师于汴京。

拖雷右路军向南宋借道不允,遂攻入宋境,抵金州(今陕西安康),由此东下,渡汉江,攻人邓州境。金将合达率兵二十万据险迎击,蒙古军绕过金兵主力,北上直趋汴京,金兵全力追击,1232年春,合达军追至钧州(今河南禹州)三峰山,拖雷率军回击,金兵大溃,残部入据钧州,蒙古军复陷之,合达战死。三峰山之役不仅使金国精锐尽失,而且还丢失了大片河南土地,金国的灭亡已是注定了的。

三路蒙古军会师后猛攻汴京,汴京军民拼死守御。至1233年初,金哀宗从汴京出逃。不久,金汴京守将崔立以城降。

1233年夏,金哀宗辗转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被蒙古军包围。同时,蒙古派使入宋,约宋出兵共同攻金。十一月,宋将孟珙率军二万与蒙古军同攻蔡州。1234一年春,蔡州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

P8-10

序言

中国的历史记载从先秦时代萌芽、发展,此后历代不绝,犹如一条长河,奔流不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文字记载历史的国家,“唐虞三代,《诗》、《书》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历史记录逐渐发展。西周共和(前841)开始,我国历史有了明确的纪年。春秋以后,不仅周王朝有史官史书,各诸侯国也有自己的史官史书。《春秋》、《左传》、《国语》等历史著作相继问世。《春秋》一字褒贬,寓意深刻,对后来的史书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的出现,无论从史学意识、史学目的、史学编纂,还是史学规模、史学语言等,都是对先秦史学的一次系统总结,同时又开辟了史学的新道路,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而后来的史学,基本都是沿着司马迁开创的史学道路继续前进,所谓“二十四史”、“二十五史”,就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形式的不断发展。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阅读史书,以史为鉴,可以鉴往知来。司马迁曾指出历史的“自镜”作用:“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唐太宗李世民更是重视历史著作的认识作用,曾提出著名的“三镜”说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生活在当代的人们,不可能割断与历史的联系。在认识历史的同时,提高自己认识社会的能力。从自己民族的早期经典中寻找可依靠的东西,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故而史籍中记载的先民的生活智慧、精神信仰、价值原则就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凭借。

历史具有劝善惩恶的榜样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唐代史学理论家刘知几在《史通·史官建置篇》论述历史的作用时说:“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史书中记载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他们所体现出的人性的善恶、美丑,无疑成为后人的警示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我们民族人性的精华所在。这是一种根植于现实人生社会、却又超越一般生命意义的道义精神。

历史具有重要的人生教育价值。李大钊说:“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认识出来这一班所谓英雄所谓豪杰的人物,并非有与常人有何殊异,只是他们感觉到这社会的要求敏锐些,想要满足这社会的要求的情绪热烈些,所以挺身而起为社会献身,在历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剧、壮剧。我们后世读史者不觉对之感奋兴起,自然而然的发生一种敬仰心,引起‘有为者亦若是’的情绪,愿为社会先驱的决心亦于是乎油然而起了。”历史如同一部百科全书,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一个具有丰厚历史知识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智者。

阅读史书,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大变革、大转型时期,同时又受到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意义更显深远而重大。我们要从史籍中汲取精华,建设和谐社会。“修己以敬”,实现个人身心和谐;“亲亲”,实现家庭和谐;“仁者爱人”,实现群体和谐;“天下为公”,实现社会和谐;“不违农时,……斧厅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湾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阅读史书,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尽管有时出现曲折乃至于暂时的分裂,但它的总趋势是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尽管有时有外敌入侵,但志士仁人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经历了许多磨难的中华民族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的史书浩如烟海,有正史、杂史、野史等,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等。如何去读史书?我们认为首先读正史,从纪传体入手。它们是中国历史记载的主体和主流,可以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脉络,认识古今之变的基本规律。第二,读史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思想的觉醒和提高、精神的陶冶和升华。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第三,读史要有史学意识。我们应把它们放到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认识,以历史的眼光去挖掘历史典籍的思想意义,去认识历史典籍的作用和价值。第四,读史要有现代意识。历史已经过去,成为一种传统,但它并没有凝固,而是一个继续流淌着的跨时间的文化流程,对今天和未来发生重要作用。读史就是要立足现实,审视历史,继承优秀的传统,以史为鉴,为今天的现实服务,把握好历史传统与现实社会的关联。开卷有益,我们都能从丰富的历史典籍中得到教益,得到启迪。

本丛书首先从“二十五史”入手,因为它们是中国历史著作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明进程的直接记录。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采用答问的形式,从典籍中提炼出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并用原典中所载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回答,以期达到“原汤化原食”的目的,赋予死的冷冰冰的资料以活的热乎乎的生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语言上,采用明了易读的白话文,既避免了一般史书的枯燥,又无随意发挥“戏说”之嫌。真实的故事、精彩的解读将把你带进中华历史的悠悠长河,让你感受朝代交替的残酷无情,领略帝王将相的雄才大略,惊叹古代文化的灿烂不息,使你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略,深刻体会读史的乐趣。

坐观千年风云之变幻,笑谈古今世事之沉浮!

编 者

2006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元史解读(读史观天下廿五史解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玉林//曾志华//张新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83820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2006-07-01
首版时间 2006-07-01
印刷时间 2006-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7.04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4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