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论语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你有四大理由典藏本书,一是四书之首:妇孺皆知的国学经典,曾是每个中国人的必读之书。二是为人之道:正心修身就能为人师、为世范。三是处世良方:和为贵,不偏不倚善于把握处世之度。四是通俗易懂:准确通俗的阐述,适合大众阅读的完全读本。本书编者对原著进行了详细地解析,引用了历代学者对《论语》的评论和研究成果,并用现代的眼光进行有实际意义的阐释,相信定能给读者以警醒和启迪。

内容推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为了便于广大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研究,凭借长期对《论语》的研究认识,编者对原著进行了详细地解析,引用了历代学者对《论语》的评论和研究成果,并用现代的眼光进行有实际意义的阐释,相信定能给读者以警醒和启迪。

目录

从《论语》开始

前言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日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原文】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夫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领悟了困扰自己的疑难,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喜悦的呢?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快的呢?别人不理解自己,既不生气也不迁怒,这样坦荡雍容的胸襟又有谁能不敬其为君子呢?”

【历代论引】朱子日:“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又日:“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日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

程子日:“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又日:“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又日:“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日:“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又日:“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谢氏日:“时习者,无时而不习。”

尹氏日:“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

【札记】学贵养德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期,单纯稚真,以学为乐,重在“学”与“习”;中年时期,任重道远,求其友声,“悦”其“来”;老年时期:饱经沧桑,平和中正,宠辱不惊,“喜”与“愠”不形于色。固知需学,德也需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

经历了岁月的砥砺,会得到岁月很多珍贵的馈赠,只是在于自己善于学习。“学而时习之”,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学无止境,人不可一日无学,也不可能一日无惑。有惑必须求得解答,释疑解惑在于学习。运用自己的学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求得进境,会情不自禁地感到高兴,这就是学习乐趣之所在。

人之为学,既有同道,也必有异趣,有朋自远方来,慕其名敬其德,自然喜形于色。

君子就在于胸襟、气度。有德之人,别人是否知道或理解,无损于其德行的修养。之所以“人不知”,也反衬出其德行修养未能达到一定的境界,更需要进一步的修持,自然不能迁怒于他人。反躬自省,求诸于己,更显其谦谦君子形象。不因为他人的好恶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以自己的喜怨迁怒于他人;不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生气、苦恼,也不因别人对自己存有误解而迁怒于人、产生怨恨之心,始终以宽厚仁义之心,容纳百川的雅量和胸襟对待他人。P2-3

序言

《伦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有关i论语i章句的注疏也累代不绝。注解、研究;论语;的专著,卷帙浩繁,各领千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论语》文化,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

《论语》的哲思博大精深,所阐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富含着先哲睿智的光芒。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了《论语》的思想宝库,大至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深含着精警的启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后世人们在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出于狭隘利益及意识的需要,画地为牢,囿于一己之门户、学派或政见,互为攻讦,武断地将《论语》划归某一学派,甚至有意无意地把《论语》导入一种神秘的、宗教式的文化。这种做法将《论语》对于大众文化的建设功能曲意掩盖或抹杀,实有损其思想的弘扬,有悖于圣哲之初衷。一些通俗的解读,又流于表面的注解,对于《论语》思想精神的把握有所偏离。还有一些人带着某种政治偏见,对《论语》肆意菲薄,进行牵强附会式的批判,以彰显自己的深刻。其实,《论语》就是论语,它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一种历史的文化,决不是哪一个人能随意否定了的。人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体悟自然有所差异。不同的人品读i论语i自有不同的体会,不同职业的人读论语有不同的心得。但是不容否认,开卷总是有益的,《论语》经久而弥新,这也就是其传承千古的内在品质。对于《论语》我就是如此理解的,也尽力依照着去做,当然,我知道这样的境界虽穷其毕生也不易达到,但我愿不懈地努力去实践。《论语》的真谛也就在于力行,反躬求诸己。对于本书的编撰,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力求有自己的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终于完成了这个工作。由于编写者学识所限,必然存在种种疵斑,恳请大家指正,疑义相与析,学问共相长。心怀忐忑,因而感到有写几句话的必要。

本书的编撰体例包括原文、人物简介、译文、历代论引、札记等五个部分。旨在方便普通读者阅读,达到联系现实、学以致用、提高修养的目的。既注重可读性,又力求具有时代性。书中特设“历代论引”,以期起到经史互为佐证,帮助理解的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札记”部分,这是我们至为着力处,旨在用一句话切入主题,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以随笔式抒写,阐发述析,融编撰者的研读心得、感想及辨析于一体,以一得之见为引玉,既起到阐释的作用,又意在开启、激发读者的思考,从而达变动交流的目的,这是我们的初衷。对于《论语》的解读,历来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解读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需要服务。同时,我们也力求不背离《论语》的思想精神。国学之海,浩瀚无边。对于《论语》文化而言,《论语》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受益,永远也没有明确的终点。

刘强

2005年9月9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论语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春秋)孔丘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588166
开本 16开
页数 3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
丛书名
印张 25.375
印次 12
出版地 北京
240
156
2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