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鬼谷子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斗争谋略与权术的经典之作,从政经商、为人处世的“旷世奇书”,谋略权术、纵横捭阖的“智慧禁果”。你有四大理由典藏本书,一是重要的地位:两千年的谋略学巨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二实用的口才: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精深的智慧: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谋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用。四精美的收藏:内容精辟独到,插图精美,版式新颖,实为收藏品读之首选。

内容推荐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乃先秦诸子之一,有《鬼谷子》一书传世。据传,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庞涓,外交家苏秦、张仪等皆出自鬼谷子门下。

《鬼谷子》内容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所推崇,此书崇尚谋略权术、言谈辩论的技巧、察明人心的策略,被人们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处世哲学。

目录

前言/1

鬼谷子传/1

第一章/2

第二章/4

第三章/7

第四章/ll

第一篇茧自缚 捭阖术/15

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22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27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33

第二篇反 应术/37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42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49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56

第三篇 内楗术/61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66

方来应时,以合其谋,详思来楗,往应事当也/70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74

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77

第四篇 抵嵫术/81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84

可抵而匿,可抵而得/88

圣人见萌芽嵫罅,则抵之以法/94

第五篇 飞箝术/101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104

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109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114

第六篇 忤合术/119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124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127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131

第七篇 揣术/137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14l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146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150

故观蜗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154

第八篇 摩术/159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163

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168

故谋莫难于周密/171

第九篇权术/175

佞言者,谀言者;博而干智/179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187

帮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190

第十篇 谋术/197

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202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205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208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214

第十一篇 决术/221

善其用福,恶其有患/224

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229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237

第十二篇 符言术/243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247

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252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258

第十三篇 转丸(佚)/263

第十四篇 肤箧(佚)/263

本经阴符七篇/263

持枢/274

在经/277

试读章节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时代的最后一抹余华被消磨殆尽,战国兼并的硝烟就此开始弥漫。

晋国被分之后,魏国得到了横跨今之山西及河南、河北的大量土地。魏文侯本就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得此中原大地更是如虎添翼,于是率先实行变法改革,大举兴国之事。

鬼谷子就出生在诸侯争霸时期,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强国——魏国。

鬼谷子,姓王,名诩,后因隐居于泰山脚下的鬼儿峪(即鬼谷)而被尊称“鬼谷先生”。

公元前390年,人到中年的魏国大夫王错喜得贵子,便请来一位相师给儿子看相。相师出言:“非常相,非常事,非常得,非常失。”王错问相师何意,相师道:“此子相貌非常,必成非常之事;主人早年无子,40方得,故谓非常之得;非常之得,便为过孝;喜之太过,必有大失,此谓中和。”

王诩3岁时,其母因病不治而亡,这便是相师所说的大得之后的大失吧。自此,王错便更加爱怜这幼年丧母的儿子。

王错是魏国重臣,经常伴君左右,因此练就了一套巧妙的进退之策,而且经常请大臣们到府中谈诗论文、商议国政,共同研讨敬上驭下的计策。幼时的王诩经受父亲的熏陶,自少年时代起就对政治勾斗、智谋权术兴趣颇浓。

一天,王错又邀请同朝的官员把酒议事,这次议的焦点是一个叫吴起的人,王诩听出父亲与此人政见不和。

待宾客离去之后,王诩问父亲:“吴起何许人也?”

父亲说道:“吴起乃卫国的富家子弟,爱好兵法,曾跟曾参学习儒术。此人无情无义,不忠不孝,为人飞扬跋扈,盛气凌人。若留在魏国,必生祸患。”

聪明的王诩看出父亲对吴起成见很深。后来,王诩逐渐得知,吴起是一个通晓兵法的军事奇才。魏文侯见吴起文才武略,便用他协助李悝变法。吴起加大变法力度,威胁到一些世袭贵族大夫的利益,所以才会引起王错等人的排挤。

公元前385年,魏文侯、李悝相继辞世,武侯选任新相,谁知选中的恰恰是吴起认为无德无能的商文。商文得到王错等人的支持,夺取了相权。自此,吴起与王错之间的派别之争愈加白热化。

王诩当时年纪虽小,但对于这些政事却是十分关注,他明白父亲与吴起已经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他们的分歧永远也难以弥合了。

15岁之前的王诩,就在这样的政治纵横、权势之争下成长。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不管天文地理、占卜星象,他都已经涉猎其中,其中最感兴趣的是当时儒家承传的《周易》,因而事物阴阳变化、五行交替的道理他都烂熟于心,并试着用这些道理察人谈吐,为人卜卦。《巫咸星经》、《春秋》、《黄帝内经》、《孙子兵法》这些书籍中的知识他也化为己用,不断充实自己的学识涵养,尤其在谋略权术方面最为精深。以他当时的学识,早已不仅仅是同龄人的佼佼者,甚至连他博学的父亲有时也自叹弗如了。于是王错提笔给在洛邑的妹妹写了一封信。就这样,刚满15岁的王诩,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无限向往,踏上了洛邑求学之路。P2-3

序言

春秋战国时期,风云四起,群雄争霸,苏秦、张仪、庞涓、孙膑、茅蒙、徐福,在当时都是响当当的、不可或缺的人物,是一面面引领各路英豪的旗帜,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些风云人物的背后,有一个隐居遁世的旷世奇人——鬼谷子,还有一本被称为“智慧禁果”的旷世奇书——《鬼谷子》。

身处乱世之中,群雄之下,若要生存,必要有求生之道:若要建功立业,更要有谋略回旋之术,迎合辩论之法。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出身名门,又曾拜在名师门下,演习权谋方略之道,之后在各国担任要职,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居山林。从此,道家的仙风。隐者的逸气,策士的权谋,学者的方木,豪士的旷达,便集中在这样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身上。明代著名小说家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曾这样评价鬼谷子:“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一日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日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莫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日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引导,祛病延年,:中突可俟。”

如此颇具仙风道骨之人,其作品当然不会是一部等闲之作。鬼谷子其人本就极具争议性,因此,这本书也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鬼谷子》的问世,曾对社会尤其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理论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此书产生于战国中期,是一部集纵横家、兵家、道家、仙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

《鬼谷子》一书共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包括“捭阖”、“反应”、“内捷”、“抵蛾”四篇:中卷包括—匕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转丸”、“膀箧”十篇:下卷包括“本经阴符七篇”、“持枢”、“中经”三篇。由于中卷的“转丸”和“膀箧”两篇已经失传,后人无法知晓其中具体内容,所以在此只能提及篇名。

从内容上看,前两卷第一篇《捭阖》,是全书的总纲,是纵横学说的主要理论依据:《反应》、《内提》、《抵虚》、《飞箝》、《忤合》是让谋臣策士对组织进行分析,着重从外部环境着手进行:《揣》、《摩》、《权》、《谋》、《决》则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思路,讲述说服对方各个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策略:最后一篇《符言》是作为国君或者利于上位的统治者言行修养的标准,也是对前面十一篇的总结。下卷《本经阴符七篇》探讨的是如何正心修身、决策转圆、趋吉避凶等等;《持枢》探讨的是君主治国要遵循自然规律、顺应民意:《中经》讲述的是如何立身处世、争取人心的七种方法。

此书虽独具精深的游说之道、权谋之术,但历代人对此书却有着天差地别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一本经世之作:“其智谋,其变谲。其辞谈。盖出于战国诸人之表。夫一闭一阖,易之神也。一翕一张,老氏之几也”:有人则认为此书过于功利:“捭阖、飞箝、揣、摩等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则家亡。国用之则国偾,天下用之则失天下”。书中的观点表明,只要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手段去说服别人。这种功利主义明显的思想与传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相:中突。这正是历史上对此书褒贬不一的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但是却无法遮掩其他学派的光芒。《鬼谷子》一书的主导思想是以游说的谋略和技巧取胜,认为一个成功的谋臣策士在游说之前必须“定计”,“定计”前必须”知情”。书中所阐述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夕卜交以及诸侯间的关系、民心的向背和政治家本人的心性、能力、品质、憎恶、喜怒等,为谋臣策士们游说君主、建功立业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对《鬼谷子》一书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有不可小视的价值。  《鬼谷子》其实是一部研究社会政治斗争与谋略的智慧奇书。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极具实用价值,其中游说术的成功运用,直接会影响到一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最有力的证据便是鬼谷子先生的几位高徒:张仪、苏秦、范雎。都对战国七雄的实力格局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鬼谷子》一书历来有“智慧禁果、旷世奇书”的美称。富含处世进取、发迹的哲学之道。其中顺应时势、揣情摩意、知微见著、审时度势等理论,对我们现代人小到为人处世、经商致富,大到治理国家、消除战争摩擦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自问世以来,历经过许多朝代学者的详细研析与注解,可见此书对后世影响之巨大。在各家的注解中。陶弘景、皇甫谧、乐壹和尹知章四家注最为有名。书本就是智慧之作,再加上后世的详绳注解,其中的权变谋略的法术便成为历代乃至各国政治权谋家的枕边之作。

书评(媒体评论)

变辞利口,倾危变诈。

——唐·长孙无忌

险戾峭薄,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

——唐·柳宗元

因时适变,权事制宜,有足取者。

——宋·欧阳修

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合纵连横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德·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鬼谷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佚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588142
开本 16开
页数 2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6-08-01
首版时间 2006-08-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8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6
出版地 北京
241
156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