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童年的终结/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阿瑟·克拉克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获得三次雨果奖,三次星云奖,于1986年被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SFWA)授予了终生成就奖——大师奖。在世界科幻史中,他是与罗伯特·海因菜因、艾萨克·阿西莫夫齐名的三巨头之一。

本书是克拉克第一部堪称经典的科幻小说。小说开始的场面,即外星人的太空飞船突然降临人类各大主要城市,曾先后被多部影视剧借鉴,比如著名的《独立日》。而在风靡世界的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中,虫族(Zerg)也与小说中的外星人颇为相似:它们都拥有“母巢”(hive mind)式的集群意志,而虫族的宿主的名字“overlord”甚至就是直接照搬小说中外星人的称谓。在1988年《轨迹》(Locus)杂志读者投票奖中,《童年的终结》位列“永恒经典”(All Time Best)排行榜第三位,其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内容推荐

外星人来到地球,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文明。最初的全球恐慌之后,人类欣喜地接受了来自外星文明的厚赠。战争消失了,瘟疫消失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切灾难都不复存在。

但是,人类的社会、国家、民族等诸般价值观念也被彻底颠覆。几个世纪之后,人类已经和过去截然不同。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人类”。

是福是祸?外星人的目的何在?人类这一物种是否已经走到尽头?

人类也许仍将延续。但是,它的童年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目录

第一章 地球及其统治者

第二章 黄金岁月

第三章 末代人类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地球及其统治者

第一节

马上就要去发射场了。海伦娜·莉亚克弗离开行政大楼,穿过松林,来到尤里·加加林的塑像前。许多宇航员都有这样的习惯,出发前来这里看看,只是他们很少说而已。

夜幕降临了,天空如水晶般剔透,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海伦娜不由自主地把视线投向月球上那片阴暗区,脑海中闪过几个星期来在被称为“小火星”的阿姆斯特朗基地接受训练的情形。

“尤里,我出生时您早已去世了。如果您不是生活在冷战时期斯大林统治下,而是在今天,当您听到空间站中的不同语言时,会有何感想?一定会很高兴吧……

“今天的一切,我想,您会满意的。如果您还活着——这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当然,岁数肯定很大了。没有看到人类在月球上行走,对您这位第一个进人太空的人来说,实在太遗憾!您一定也想过到火星上去吧……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就绪,就要出发去那里了,又一个新时代即将开始。等我回来,就可以告诉您火星上的一切了。”

她正走在回办公室的途中。一辆满载游客的汽车突然一个急刹车,停在她身边。车门刚打开,兴奋的游客便手持相机蜂拥而出。海伦娜,这位火星探险计划的副总指挥,只得向他们露出专门用于应对公众的笑容。

照片还没来得及拍,人们就指着月亮惊叫起来。海伦娜一抬头,正好看到月亮被夜空中一大片阴霾所吞噬。平生第一次,她心中涌起了对上帝的敬畏!

总指挥莫安·卡利尔博士站在火山坑边放眼远眺。凝固的熔岩像浩瀚的大海,一直延伸到火山坑的另一头。当初,这些潮水般沸腾的熔岩不断地喷涌出来,形成了面前这种状如梯田的地貌。真难以想像那种自然的伟力,是何等壮观!然而,和自己未来一年中必须面对的火星火山比起来,眼前的雄伟壮观根本不算什么。基拉韦厄火山充其量只能算奥林匹斯火山的微缩模型而已。要应付火星上的情况,人们受到的专门训练可能还远远不够。

2001年,美国总统在宣誓就职时说,这个世纪将是“太阳系的世纪”。就像四十年前肯尼迪总统宣布的“我们一定要到月球上去”的誓言如期实现了一样,到2100年来临之际,这个新的誓言也完全可能实现,人类可以到达太阳系的各大行星,而且在其中一颗上长期居住下来。

初升的几缕阳光映出岩缝问袅袅腾起的蒸汽,晨雾正在升起。此情此景,使卡利尔博士觉得自己和同伴们已经身在火星!这些同伴分别来自六个不同的国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完成火星登陆。

莫安正要转身朝自己的直升机走去,眼角的余光突然瞥到什么东西一晃而过。他不由得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火山口,又抬头望了望天空。

同海伦娜一样,他马上意识到人类熟悉的历史已经走到尽头。高高的云层之上,一群熠熠生辉的怪东西正在飞翔。有多少呢?莫安想都不敢想。相形之下,拉格朗日发射场的那艘飞船不过是只原始的独木舟。这一刻显得格外漫长,莫安在看,所有的人都在看一那些君临万物的庞大飞船缓缓下降!

毕生的心血顷刻间化为泡影,莫安却没有感到丝毫惋惜,他一直苦苦追求的目标就是把人类送到其他星球上去。而现在,那些星球,那些遥远而陌生的星球上的生命自己来了。

这是历史为之屏息的一刻!从此,现实与过去断开,犹如冰山中分,分裂的一块撇下母体,向海洋开始了自己孤独的航程。过去成就的一切已经不值一提了。莫安的脑海里只剩下一个念头不住地回荡着:

人类从此不再孤独。

P1-3

序言

世界斜幻三巨头之一——阿瑟·克拉克

阿瑟·克拉克是英国当代最著名的科幻作家,获得三次雨果奖,三次星云奖,于1986年被美国科幻与奇幻作家协会(SFWA)授予了终生成就奖——大师奖。在世界科幻史中,他是与罗伯特·海因菜因、艾萨克·阿西莫夫齐名的三巨头之一。

1917年12月16日,克拉克出生在英国萨默塞特郡的迈困赫德镇。他从小就喜欢阅读美国科幻杂志,沉溺于对未来的神奇幻想之中。但是在中学毕业后,由于无法支付上大学的费用,他只好在伦敦教育委员会负责养老金的部门中担任审计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英国皇家空军服役,从事与雷达技术相关的工作。

在克拉克服役的最后一年,即1945年,他在《无线电世界》(Wireless World)杂志十月号上发表了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卫星通信的科学设想论文:《地球外的中继——卫星能提供全球范围的无线电覆盖吗?》(Extra—Terrestrial Relays,Can Rocket Stations Give World-wide Radio Goverage?)。该论文详细论述了卫星通信的可行性,为日后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战后,克拉克到伦敦的国王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48年获物理学学士学位。

1946年,克拉克在《惊奇科幻故事》(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援救队》(Rescue Party)。在进行写作的同时,他还担任了《科学文摘》(Science Abstracts)杂志的助理编辑。1951年,克拉克成了一名全职作家。他曾经为科幻系列漫画《大胆阿丹》(Dan Dare)创作过剧本,而他出版的头三本小说都是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克拉克的早期小说深受英国旱期科幻代表人物奥拉夫·斯特普尔顿的影响,充满了利用科学知识探索开发太阳系的乐观主义情绪。

1951年,克拉克为BBC(英国广播公司)创作了短篇小说《岗哨》(The Sentinel)。尽管该作品最后并没有被采用,但它却深刻地改变了克拉克的作家生涯。因为克拉克最出名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8)便是以《岗哨》为蓝本写成的,而且从此之后,克拉克的小说中开始出现了神秘主义元素,并将背景放在了宏大的宇宙之中,讲述的大都是技术高度发达却又充满偏见的人类在遭遇了更高级的外星智慧生物后的故事。在这类小说的代袁作《童年的终结》(Childhood’s End,1953)、《城市与群星》(The City and theStars,1956),以及“太空漫游系列”(2001 Series)中,这种不同文明之间的遭遇最终促使人类“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童年的终结》是克拉克第一部堪称经典的科幻小说。小说开始的场面,即外星人的太空飞船突然降临人类各大主要城市,曾先后被多部影视剧借鉴,比如著名的《独立日》。而在风靡世界的即时战略游戏《星际争霸》中,虫族(Zerg)也与小说中的外星人颇为相似:它们都拥有“母巢”(hive mind)式的集群意志,而虫族的宿主的名字“overlord”甚至就是直接照搬小说中外星人的称谓。在1988年《轨迹》(Locus)杂志读者投票奖中,《童年的终结》位列“永恒经典”(All Time Best)排行榜第三位,其深远影响可见一斑。

当然,克拉克最为辉煌的成就当推《2001:太空漫游》,这部史诗般的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与另一位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1984》分享硬、软科幻最佳作品的宝座。这部作品首先是以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的,由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影片一经公映便引起巨大反响,使科幻电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它吸引、激励、启发了整整一代人的思考,而库布里克也凭这部影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剧本、最佳艺术指导等多项提名,并赢得了最佳视觉效果奖。  凭《2001:太空漫游》名声大噪之后,克拉克经常以评论家的身份出现,讲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前景。1968~1970年,克拉克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部主持了关于“阿波罗”11号、12号和15号的节目:1980年,克拉克开始写作并主持十三集国际电视系列片《A·G·克拉克的神秘世界》和《A·G·克拉克的奇异力量》,这两部电视系列片分别于1981年和1984年在世界各国播出。

1972年,他的小说《与拉玛相会》(aendezvouswithRama)一经出版,便将几乎所有的科幻奖项收入囊中,随后被扩展为一个独立的系列,与“太空漫游系列”并驾齐驱,成为克拉克晚年创作的核心。

1979年,克拉克创作了另一部代表作《天堂的喷泉》(TheFountains of Paradise)。在这部小说中,他构想出了一种新技术一“太空升降机”(space elevator)。克拉克预言,这一技术将来必定会取代航天飞机,从而超越他以前做出的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设想,成为新的传奇。

1986年,克拉克出资创建了“阿瑟·G·克拉克奖”,每年评奖一次,以奖励前一年出版的最佳英国科幻小说。

从1956年起,克拉克便移居到了斯里兰卡居住。1988年,克拉克不幸罹患后小儿麻痹症候群,从此只能靠轮椅生活,但他仍然笔耕不辍。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步入耄耋之年的克拉克又与英国新锐科幻领军人物斯蒂芬·巴克斯特合写了三部小说。

总的来说,克拉克的科幻小说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以及海明威式的硬汉笔法而著称,光明的前景和成就往往同怀疑和自我反省并存,具有深刻的哲理性,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

除科幻小说外,克拉克在科学写作方面也硕果累累。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表彰克拉克在科普方面的贡献,授予了他卡林加奖。1969年,克拉克荣获华盛顿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科学作品奖。1994年,克拉克因其在1945年提出的有关全球卫星通讯的贡献而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2000年5月26日,克拉克在获得英国皇家授予的爵士爵位两年之后,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被授予“爵士奖”。克拉克的名字甚至还被用来命名了一颗小行星和一种在澳大利亚发现的角龙。此外,克拉克还是多个国家的科学和文学协会的会员,并被多所大学授予科学和文学博士学位。

克拉克在数十年的科幻创作和科技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以“定律”的形式加以总结,这就是所谓的“克拉克定律”。

定律一: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科学家,如果他说某件事是可能的,那他几乎肯定是正确的;如果他说某件事是不可能的,那他非常可能是错误的。

定律二:只有一个方法能够弄清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就是:稍稍突破两者的分界线,进入不可能的领域。

定律三:任何技术,只要足够高深,都无法与魔法区分开来。

这三条定律虽带有一定的诙谐成分,但其中包含着很强的真理成分,成为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难以忘坏的规范和准则。

纵观阿瑟·克拉克的一生,他当之无愧地是世界科幻史上最伟大的作家,而他的作品也将永远是所有科幻爱好者所必读的绝对经典。

书评(媒体评论)

许多年来,没有一部作品能与本书匹敌。它的出众,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极富创意;更重要的是,通过此书,我们得以认识一位引领思想潮流的作者,他懂得科幻作品不仅要探讨人类自身的生死存续,更要弘扬人性本身。

——“纳尼亚系列”作者C·S·路易斯

令人敬畏的逻辑,无懈可击的情节,对未来的惊人预见性——《童年的终结》便是这样一部作品。克拉克不愧为大师。

——美国《洛杉矶时报》

硬科幻的那条崎岖山路上挤满了探索者,而克拉克无疑是其中攀登得最高的一位。

——美国《华盛顿邮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童年的终结/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阿瑟·克拉克
译者 陈喜荣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459489
开本 32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6-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5.8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03
13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