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阐述中国建筑文化的著作,系统地追溯了上古、先秦及以后历代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与近代中国建筑发展的历程。作者除了详尽地介绍每个时期的独特建筑样式和风格,还重点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建筑放在特定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美学、民族等背景下来诠释其样式、风格的变化与发展。书中还附有大量插图,使读者可较直观地体验中华建筑的文化精神。
图书 |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东方独特的大地文化)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阐述中国建筑文化的著作,系统地追溯了上古、先秦及以后历代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与近代中国建筑发展的历程。作者除了详尽地介绍每个时期的独特建筑样式和风格,还重点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将建筑放在特定的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美学、民族等背景下来诠释其样式、风格的变化与发展。书中还附有大量插图,使读者可较直观地体验中华建筑的文化精神。 目录 导言 东方独特的大地文化与大地哲学/1 第一章 上古穴居与巢居/1 第一节 穴居而野处/3 第二节 构木为巢/8 第三节 “风水”初始/12 第四节 起源意识/16 第二章 先秦营国制度/22 第一节 殷周帝都/22 第二节 易文化与先秦“营国”/32 第三章 秦汉伟构/42 第一节 秦代气度/44 第二节 大汉风范/51 第三节 “宇宙”精神/54 第四章 文脉变调:魏晋六朝之宫室/61 第一节 乱世与营构/62 第二节 招提栉比:时代新格/68 第三节 玄学与园林建构/82 第五章 隋唐:大气磅礴/93 第一节 大唐气概/94 第二节 “中国”意象/114 第六章 宋元营造:清逸而严谨/120 第一节 宋型文化及其理学品格/121 第二节 宋型建筑/126 第三节 《营造法式》:建筑的“文法课本”/139 第七章 明清:古典终结与近代趋新/145 第一节 文化背景/145 第二节 宫殿、坛庙与帝陵的精神、传统/153 第三节 品类齐备与趋新因素/168 第八章 近现代:欧风美雨与“海派”建筑/214 第一节 新型城市崛起/215 第二节 “海派”风流/222 第九章 综论:中华建筑技术的文化之路/237 后记/268 修订本后记/270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建筑的文化历程(东方独特的大地文化)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振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625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4 |
出版时间 | 2006-07-01 |
首版时间 | 2006-07-01 |
印刷时间 | 2006-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092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0 |
宽 | 151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