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粤商模式/中国财富模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粤商素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也有“顺世而为”的驾驭商才。粤商以“春笋之速”引领改革开放之潮头,以“红袖善舞”的模范身型运筹帷幄于资本市场,以“以大吞小”、“强强联合”等手段在资本市场跑马圈地,显现出粤商的资本魔方高深莫测。粤商善于“借鸡生蛋”,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而终身就生出了广东经济高速发展这只蛋。

内容推荐

一位商界研究学家认为:本丛书可视为中国商界当代五大财富模式地图,读此书不仅能读出智慧,更重要的是能读来财富!

掌控中国商团动态布势,谋划商机最佳行动方案;数千个当代成功经营实例,为企业决策提供“先见之明”;

粵商模式特色:加工贸易式经济。

目录

粤商模式/1

第一章 创业模式

一、顺势有为的创业模式/2

二、“误人莲花深处”的创业模式/8

三、敢为天下先的创业模式/15

四、勤劳务实的创业模式/21

五、“给点阳光就灿烂”的创业模式/28

六、抢占商机 平步青云/34

七、自强不息 开拓进取/40

八、劈开瓶颈向前行的创业模式/48

第二章 经营模式

一、引导消费者需求的经营模式/56

二、以快制胜的经营模式/63

三、求同存异的经营模式/70

四、审时度势的经营模式/74

五、出奇制胜的经营模式/80

六、不断创新的经营模式/86

七、侧翼战略/93

八、放长线钓大鱼的经营模式/100

第三章 管理模式

一、于细微处见真情的管理模式/108

二、借才发挥的管理模式/113

三、一主多辅 多元文化管理模式/120

四、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126

五、品牌效应的管理模式/133

六、独树一帜的管理模式/139

第四章 资本运作模式

一、攻城拔寨 征伐未了/148

二、二龙夺“珠”开创资运天河/160

三、巧用“借”技的资本运作模式/166

四、龙凤相携 嬉戏群雄/173

五、红袖善舞的资本运作模式/178

六、左手倒右手的资本运作模式/185

七、狙击式的资本运作模式/193 

八、优势互补的资本运作模式/198

九、战略联盟式的资本运作模式/203

十、资本魔力的深处……/207

十一、移花接木的资本运作模式/215

第五章 产业模式

一、家电产业模式/220

二、石化产业模式/228

三、医产业模式/238

四、建材产业模式/246

五、汽车产业模式/253

六、电子产业模式/26l

七、纺织服装产业模式/269

八、旅游产业模式/278

九、农业产业模式/287

试读章节

1.政策就是机遇

在以前,有着这般“轻商”现象,甚至连商人的人格也大为贬低,好像天下万事万物,惟商人最恶,于是便有了如此说法“无商不奸”。一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便将商人贬进了地狱十八层,商人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野孩子。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商人总在战战兢兢中生活,虽富而不贵。所谓“贫不与富斗,富不与官斗”。商人在这样苛刻的环境生存,必不能成大气,即便有经商者,也只不过将它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已。

然而地处岭南的广东人则不然。

岭南山地多平原少,而在平原地区河川交错,交通便利,且面向海洋,还有丰富的海产品与林果产品。因此商品交换的经商利润,诱使广东人纷纷从土地中游离出来,而投入商海中,经商队伍日益壮大,农业人口日见减少。

20世纪80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广东人的重商精神再度勃发。最早从事第二职业的是广东人,将跳槽、炒鱿鱼视为平常的也是广东人。广东人言必称商,人人皆商,全民皆商。在广东、在商海,你很难辨别出谁是商人,谁不是商人。广东人一世奋斗在商海里。

可以说政策是各级政府意志的一种体现,它还带有强有力的“势能”,用活一项政策可以求活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用足一项政策可以迅速发展壮大一个企业。

对于善用政策的广东人来说:“政策里面有黄金。”就看你会不会挖掘;政策里面有机会,就看你会不会“投机”,这其中的奥秘颇值得研究。

如果企业能够明白这个道理,时时刻刻关注政策的调整与变动,注重研究政策规定,寻找政策规定中珍贵而稀缺的“矛盾”和“空隙”,加以利用,尤其是善加利用鼓励性支持性优惠政策,就会获得许多商业机会,就会抢得经营发展的先机。

广东福海集团总裁罗忠福之所以总能敏锐地发现商业机会,和他平时关注大事又留心小事是有着关联的。对于商业高手而言,生活中根本不分什么是大事、什么是小事,关键在于找出每件事中所蕴含的大小商机。

当然发现机遇还必须有勇气去行动。这一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显得十分关键的。信心是产生勇气的根源,而信心则是在大量了解时事政治、熟悉中国政治形势走势的过程中获得的。

商人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具备政治头脑。国家的政策决定了哪些经营活动是可以去做的,哪些经营活动是不能去做的,哪些经营活动会产生利润,哪些经营活动无利可图,这就在大环境上指明和限定了商家的经营活动的范围。从另一方面说,商家要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护,则必须要求得到国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因此,经济与政治一直都是鱼水关系,掌握了其中微妙的互动机制,便会在商场上如鱼得水一般畅游无阻。

中国出现第一代亿万富豪,与其称之为经济奇迹,还不如说是一个政策奇迹。自从国家确立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以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逐步放开,不少的自由空间也相应出现。这就为具备良好政策头脑的人提供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迅速达到致富的目的。P28-29

序言

粤商模式

可能有人会说,广东的经济成就得益于政策优势和地理优势。的确,广东有发展经济的天时和地利。中央将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实验田,允许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是难得的“天时”,这意味着广东比别的省份有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获利空间。广东毗邻港澳,港澳同胞与广东人血脉相连,又适逢中国香港产业结构升级,这是天生的地利,这意味着广东比别的省份有了更多的“造血”机会。这话不错,却不完全对。在中国国门刚刚打开,左倾思想还相当有市场的环境里,广东如果没有一批深谙变通策略的改革家、企业家,只靠有限的“优惠政策”也是难以“点石成金”发挥效用的。广东人言必称商,人人皆商,全民皆商。他们的经商之天才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到了“给点阳光就灿烂”之势。即使在草莽年代,在呼唤英雄的乱世,广东商人仍会成为中国经济天空中的星群,虽不太耀眼,但不失光芒。我们不得不惊叹,粤人经商生命力之旺盛,有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味道。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富了,但富得自然,富得有道。他们以其吃苦耐劳、锲而不舍、马不停蹄的干劲换来了生活的富裕;他们以诚信、刚直的特质塑造了商族的形象。于是他们跨越了时代的天堑,以令人惊叹的步伐引领了时代的潮头。粤商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造了“粤商模式”,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纵现改革开放20余年间的经验,我们喜欢用“红绿灯理论”来解释广东人的发展。其理论就是:“看见红灯绕着走,见到绿灯赶快走,没有灯摸着走。”他所隐喻的是一种政治策略,讲的是用好中央给的政策。其理论可用两字来概括就是“变通”。擅打擦边球、有冒险精神是粤商这一族群最为突出的特性。

如果说采用一种意象来描述广东商人的话,“风中之火”应该是不错的表达。广东商人以“贩”作为自己的看家本事,以“流行”作为商业文化的主要特征。贩的流动性与流行文化的易变都如风中之火,摇摇曳曳,似燃非燃,似熄非熄。几千年风中的旅程,粤商承受着无数人间的沧桑。顺风时,船顺火旺;风头不对时,便立刻失去生气。这就是粤商行为的最为深层次的原因。

广东商人尤其是第一代广东商人读书少,文化素质低,几乎成了一种共识。由于深知粤地人才匮乏,广东以令国人称道的气魄,采取灵活的政策令“孔雀东南飞”,吸引大批人才入粤。一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的顺口溜道出了人们对广东的多少期望与梦想! 百万雄师下广东是20世纪80年代人才流动最为激动的景观,它创造了洗脚上田的农民领导着一群博士硕士的“羊统领着狮虎群”的奇迹。

广东人善于借鸡生蛋,善于借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赚自己的钱,而终就生出了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只“金蛋”。其高明之处不仅在于:善于识别机会,更重要的是善于抓住机会,果断行动、实现机会。

他们以“春笋之速”引领改革开放之潮头,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地开拓进取。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再以“红袖善舞”的魔幻身形运筹帷幄于资本市场,运用“以小吞大”“强强联合”“兄弟结盟”等手段在资本市场跑马圈地、南征北战,显现了广东商人资本魔方之高深莫测,商业头脑之绝顶灵活聪明。他们以此实现其迅速的低成本扩张,从而达到了一种时尚“多赢”,既有“一石二鸟”“事半功倍”“皆大欢喜”“优劣互补”等含义,又有无可尽言的妙效!

广东外向型经济是从搞“三来一补”开始的。中国香港经济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的发展,到80年代前后进入繁荣。但也遇到了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地价提高等问题;导致工业成本上涨,产品竞争力削弱。投资者急需寻找低成本投资地。这时,广东正处于改革初期,双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需求。于是,中国香港厂商利用在粤的亲戚朋友关系,手拿订单,带着原料、图纸进入珠江三角洲,在当地政府、外贸专业公司、社队企业的支持下,开展“三来一补”。经过几年的发展,港商投资由最初的简单形式发展成为兴办“三资企业”等更高级的形式。港商不仅带订单、资金,还带技术、设备,自己开厂办店。尤其是进入90年代,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大量工业园区兴办起来,从市、县到乡镇甚至一些村都有自己的工业小区,外商投资发展更为迅猛。

于是广东人的出现照亮了中国人致富的梦想。它在很长时间內靠制造业成为其主要竞争优势,成为其对话国际经济,融入全球化经济的主要特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广东的制造业是广东经济的立足之本。而且,广东经济要想在全国、乃至全球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必须拥有强大的、先进的现代化制造能力。同时,在与东南亚(特别是中国香港)的区域经济协作中,也必须维护好自身的制造业优势,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的贸易与服务,广东一时还难以与之抗衡。 因此广东制造业优势不仅不能丟,而且还需要强化。如果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很难获得持续发展。只有制造业获得大发展,才能带动其他众多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强大,为第三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反过来又可以反哺第一产业。如何巩固和发挥优势,提升广东整个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优势,应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广东是一个以富有商业精神、对市场运作熟练且敏感而著称的省份。但是,广东要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要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必须在继续发扬其商业精神的同时,培育“工业精神”,并把工业精神作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取向和共同价值观念。与“商业精神”相比,“工业精神”的特点是:重视理性,重视实学,重视科学;重视“合理谋利精神”和艰苦奋斗,把“暴富心理”、“浮躁心态”、“贪图财富”的个人谋利行为转化为“目标”合理的社会行动;重视“人力资本”,强调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统一的完整资本概念,形成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成熟的资本投资机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

广东省产业布局比较完整,轻工业、制造业比较发达,工业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广东在着力壮大电子通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的同时,努力改造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三大传统产业,并积极发展造纸、医药、汽车三大有潜力的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具竞争力的九大产业。新兴服务产业也迅速崛起,教育、科技、咨询和信息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行业和旅游、文化休闲等服务业更是发展十分迅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广东商人在改革实践中形成的“粤商模式”已成为中国商人的智慧,“粤商模式”并非一咸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延伸。这表现在广东省的各产业在加快发展、率先发展中体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式,使广东在新一轮高速发展期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产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与运行机制在自主增长活力驱动下进一步优化,呈现出“快”、“重”、“强”、“活”、“聚”、“优”的运行特点,为广东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粤商模式”同时促进广东产业经济迈上了新台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粤商模式/中国财富模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俊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67434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05-09-01
首版时间 2005-09-01
印刷时间 2005-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7.65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