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代王朝反贪录/木鱼石书屋
内容
编辑推荐

当前,我国当前贪污行贿犯罪的局部现象,在局部范围内已达经到了一定的严重性,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贪污思想,打击贪污行贿犯罪行为。本书作者精选了我国古代的反贪论、反贪诗、反贪法、反贪事,以古鉴今,防贪反贪。

目录

第一篇 反贪论

一 先秦时期名人反贪论

孔子 /3

老子 /5

优孟 /6

庄子 /7

芮良夫 /7

李悝 /8

张仪 /8

孟子 /9

苟子 /10

晏婴 /11

商鞅 /1l

淳于髡 /11

曾子 /12

韩非 /12

慎到 /14

管仲 /14

墨子 /15

二 两汉时期名人反贪论

王充 /16

王符 /17

公孙弘 /19

司马迁 /19

司马季主 /19

刘安 /20

刘询 /21

刘向 /22

匡衡 /23

贡禹 /23

张衡 /23

枚乘 /24

欧阳地余 /24

苟悦 /25

贾谊 /25

桓宽 /25

班彪 /27

班固 /28

董仲舒 /28

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名人反贪论

王昶 /29

刘义庆 /29

诸葛亮一29

常景 /31

崔浩 /31

葛洪 /31

谯周 /32

慕容魔 /32

潘尼 /32

颜之推 /34

魏收 /34

魏太祖(拓跋琏)  /35

四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名人反贪论

田锡 /35

包拯 /36

声革 /36

司马光 /36

札忽儿歹 /37

刘允章 /38

刘 啕 /38

刘斌 /39

刘敏中 /39

朱熹 /39

危昭德 /40

陈子昂 /40

陆贽 /4l

陆九渊 /41

宋太祖 /42

宋真宗 /42

武则天 /42

岳飞 /43

耶律楚材 /43

郑介夫 /44

范仲淹 /44

欧阳修 /45

柳宗元 /45

赵景玮 /46

姚崇 /46

唐太宗 /46

章谊 /49

褚遂良 /49

薛登 /49

魏征 /50

五 明清时期名人反贪论

丁日昌 /51

方孝孺 /51

王翱 /52

王廷相 /52

王夫之 /53

王命岳 /54

冯梦龙 /55

左宗棠 /55

朱元璋 /56

朱棣 /58

朱柏庐 /58

华允诚 /59

张居正 /59

邹缉 /60

林起龙 /60

杨秀清 /62

钟羽正 /63

顺治帝 /63

赵翼 /63

洪应明 /64

洪亮吉 /65

洪秀全 /65

洪仁开 /65

海瑞 /66

顾炎武 /66

黄宗羲 /67

康熙帝 /67

乾隆帝 /68

章学诚 /68

谢杰 /69

曾国藩 /69

路振扬 /70

薛碹 /71

第二篇 反贪诗

一 先秦至两晋时期反贪诗

相鼠(《诗经》) /75

伐檀(《诗经》) /75

硕鼠(《诗经》) /76

七月(《诗经》) /77

节南山(《诗经》) /79

民劳(《诗经》) /80

荡 (《诗经》) /80

桑柔(《诗经》) /8l

离骚(节选)(屈原)81

橘颂(屈原)  /83

疾邪诗(赵壹)  /84

轻薄篇(张华)  /84

桃花源诗(陶渊明)  /85

二 唐宋时期反贪诗

兵车行(杜甫)  /87

岁晏行(杜甫)  /88

舂陵行(元结)  /88

杂体(韦应物)  /89

观田家(韦应物)  /90

茶山诗(袁高)  /90

野老歌(张籍)  /91

猛虎行(张籍)  /92

水夫谣(王建)  /92

雪车(刘叉) /93

插田歌(刘禹锡)  /94

田家(柳宗元)  /95

悯农二首(李绅)  /96

观刈麦(自居易)  /96

宿紫阁山北村(白居易) /97

卖炭翁(白居易) /97

重赋(白居易) /98

轻肥(白居易)  /99

买花(白居易)  /99

诉豺狼(坎曼尔) /100

庄居野行(姚合) /100

估客乐(元稹) /101

感讽(李贺) /102

官仓鼠(曹邺) /103

锄草怨(司马札) /103

橡媪叹(皮日休) /104

伤田家(聂夷中) /105

田家(聂夷中) /105

采桑女(唐彦谦) /106

贫女(秦韬玉) /106

山中寡妇(杜苟鹤) /107

再经胡城县(杜荀鹤)107

蚕妇(杜苟鹤) /108

田家语(梅尧臣) /108

织妇怨(文同) /109

题灯(陈烈) /110

催租行(范成大) /110

淮民谣(尤袤) /111

利州(汪元量) /112

三 元明清时期反贪诗

踏水车谣(张羽) 、112

石灰吟(于谦) /113

田家(黄淳耀) /114

田稼荒(方以智) /114

马草行(朱彝尊) /115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115

第三篇反贪法

一 唐代的反贪律与反贪诏令

反贪律例 /120

反贪诏令 /128

二 宋代的反贪律与反贪诏令

反贪律例 /13l

反贪诏令 /135

三元代的反贪律与反贪诏令

反贪律例 /143

反贪诏令 /145

四 明代的反贪律与反贪诏令

反贪律例 /147

反贪诏令 /154

五 清代的反贪律与反贪诏令

反贪律例 /155

反贪诏令 /161

第四篇 反贪事

一 两汉时期反贪事例

杨恽反贪,誓绝贿端 /167

薛宣正廉,巧治贪官 /168

方进惩贪,不畏强权 /171

延年贪赃,畏法自戕 /173

苏章严明,不徇私情 /174

羊续清廉,杜绝礼钱 /175

梁冀贿敛,贪得无厌 /177

第五兴先,反贪受冤 /179

桥玄除贿,无惧权贵 /181

杨震斗贪,宁折不弯 /183

虞诩廉洁,冒危劾邪 /186

张俭少欲,轻名弃利 /188

阳球廉正,遇贪必惩 /189

张让贪鄙,豪夺巧取 /191

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反贪事例

毛玢选官,坚持清廉 /194

是仪守清,拒收馈赠 /196

祖埏多欲,嗜贪成癖 /198

士开选官,以贿为准 /201

弘微清白,不受外财 /204

高遵好利,贪心不弃 /206

赦提在位,纵妻纳贿 /208

三 隋唐五代时期反贪事例

宇文贪多,人恨其恶 /209

厍狄士文,恶贪守贫 /212

魏征尚廉,忠直敢言 /214

姚崇为官,深恶奢贪 /217

怀慎忠清,正道始终 /220

杨炎理财,闭塞贪源 /222

陆贽正刚,力谏除赃 /22s

僧孺惩贪,执法明严 /228

义府暴贪,受贿卖官 /230

林甫败类,以贿窃位 /234

逢吉奢贪,罪恶滔天 /236

四 宋元时期反贪事例

太祖重廉,轻奢疾贪 /239

温叟虽贫,不用馈金 /240

陈恕反贪,不怕高官 /243

寇准正廉,无畏强权 /245

钦若索贿,邪曲相位 /248

包拯清官,反贪除奸 /251

赵抻治奸,威震群贪 /254

唐介惩贪,敢犯强权 /257

欧阳清廉,力反贪官 /260

师成主考,营私中饱 /263

继先多贪,索贿卖官 /265

朱勐善媚,借机索贿 /266

王黼为官,恃权狂贪 /269

蔡京奢贪,结党为奸 /27l

阿沙不花,贪官皆怕 /274

耶律楚材,力反贪财 /277

赵璧崇廉,严惩贪官 /28l

雄飞自律,惩贪无虑 /283

王恽惩贪,明察不偏 /286

敬俨正洁,不容贪邪 /289

铁木贪鄙,恃权夺利 /292

五 明清时期反贪事例

周新查贪,微服私探 /294

况钟明严,除贪解冤 /296

于谦清廉,除弊惩贪 /299

林俊除贪,力惩内官 /302

沈炼治贪,不惧强权 /305

继盛直忠,敢反严嵩 /308

海瑞清官,除弊反贪 /311

王振专擅,贪婪无厌 /314

刘瑾窃权,无财不贪 /316

忠贤乱政,以贪为重 /320

刘宇善贿,连得好位 /323

呈秀无德,贪淫奸恶 /324

纪纲贪淫,名裂身分 /327

严嵩奢贪,媚上为奸 /328

文华贪赃,子孙遭殃 /331

世英邪奸,乘乱暴贪 /333

伯行官清,除弊有功 /336

明珠贪婪,以权卖官 /339

成龙清廉,拒贿反贪 /342

噶礼暴贪,诬陷忠廉 /345

蔡埏嗜贪,受贿保奸 /348

和坤佞奸,古今巨贪 /351

光鼐遭诬,贪者终输 /353

锡宝反贪,终雪其冤 /356

智勇钱沣,反贪成功 /358

侍尧善贪,手段多端 /360

高恒世贪,同遭严办 /363

宜望为奸,结伙行贪 /365

良卿自保,恶人先告 /368

试读章节

马士英,贵阳人。万历四十四年,与怀宁阮大铖同中会试。又三年,士英成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天启时,迁郎中,历知严州、河南、大同三府。崇祯三年,迁山西阳和道副使。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官甫一月,檄取公帑数千金,馈遗朝贵,为镇守太监王坤所发,坐遣戍。寻流寓南京。时大铖名挂逆案,失职久废,以避流贼至,与士英相结甚欢。

当王监国时,廷推阁臣,刘孔昭攘臂欲得之,可法折以勋臣无人阁例。孔昭乃讼言:“我不可,士英何不可?”于是进士英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可法及户部尚书高弘图并命,士英仍督师凤阳。士英大愠,令高杰、刘泽清等疏趣可法督师淮、扬,而士英留辅政,仍掌兵部,权震中外。寻论定策功,加太子太师,荫锦衣卫指挥佥事。九月,叙江北历年战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荫子如前。十二月。进少师。明年,进太保。当是时,中原郡县尽失,高杰死睢州,诸镇权侔无统。左良玉拥兵上流,跋扈有异志。而士英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

先是,左基玉接监国诏书,不肯拜,袁继咸强之,乃开读如礼。而属承天守备何志孑L、巡按御史黄澍人贺,阴伺朝廷动静。澍挟良玉势,当陛见,面数士英奸贪不法,且言尝受张献忠伪兵部尚书周文江重贿,为题授参将,罪当斩。志孔亦论士英罔上行私诸罪。司礼太监韩赞周叱志孔退,士英跪乞处分,澍举笏直击其背日:“愿与奸臣同死。”土英大号呼,王摇首不畜者久之,赞周郧执志孔候命。王因澍言意颇动,夜谕赞周,欲令±英避位。士英佯弓l疾,而赂福邸旧奄田成等向王泣日:“上非马公不得立,逐马公,天下将议上背恩矣。且马公去,谁念上者?”王默然,即慰留士英。士英亦畏良玉,请释志孔,而命澍速还湖广。故都督掌锦衣卫刘侨者,尝遣戍,则周文江贿张献忠,受伪命,为锦衣指挥使。及良玉复蕲、黄,侨削发逃去,澍持之急。丽士英纳侨贿,令讦澍,遂复侨官,削澍职。寻以楚府中尉言,逮澍。良玉令部将群哗,欲下南京索饷,因保救澍。袁继成为上疏代澍申理,士英不得已,乃免逮。澍遂匿良玉军中,良玉与士英由此有隙。及伪太子狱起,良玉遂假为兵端。

太子之来也,识者指其伪,而都下士民哗然是之。时又有童氏者,自称王妃,亦下狱。督抚、镇将交章争太子及童妃事。王亟出狱词,遍示中外,众论益籍籍,谓士英等朗奸,导王灭绝伦理。澍在良玉军中,日夜言太子冤状,请引兵除君侧恶。良玉亦上疏请全太子,斥士英等为奸臣。又以士英裁其饷,大憾,移檄远近,声士英罪。复上疏言:“自先帝之变,士英利灾擅权,事事为难。逆案先帝手定,士英首翻之。《要典》先帝手焚,士英复修之。越其杰贪婪遣戍,滥授节钺。张孙振赃污绞犯,骤畀京卿。他如袁弘勋、杨文骢、刘泌、王燧、黄鼎等,或行同狗彘,或罪等叛逆,皆用之当路。已为首辅,用腹心阮大铖为添注尚书。又募死士伏皇城,诡名禁军,动日废立由我。陛下即位之初,恭俭明仁,士英百计诳惑,进优童艳女,伤损盛德。复引用大铖,睚眦杀人。如雷缜祚、周镳等,锻炼周内,株连蔓引。尤其甚者,借三案为题,凡生平不快意之人,一网打尽。

P334-335

序言

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其所撰《说文解字》中言:-“贪,欲物也。”意思是:贪,是对物类占有的欲望。贪,诚然是欲望,但是不能说欲望就是贪。自古以来,贪的含义,多从贬义而言,所以贪字的定义应当是:“贪,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超限占有欲望与行为。”欲望,是入之常情,入只要活着,除植物入或昏迷者外,谁个没有欲望?因此不能说欲望不对,但是如何满足欲望,则是应有限度的。所谓限度,当是指道德与法制范畴的限格。越限,则为贪。自古以来,在历史上能恪守限度者,大有人在;超越限度者,亦大有人在。因为有了贪与不贪的差异,于是就产生了贪与不贪的矛盾,进而就出现了贪与反贪的斗争。

贪,是私有的产物。贪与反贪现象,早在奴隶社会就已存在了,不过随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演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形式与程度。

早在奴隶社会前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尚处初级阶段,在人类群体里从经济发展中所分化出来的两大阶层,存在着严重的隶属关系。奴隶主握有财富,并掌握生杀予夺的大权;奴隶一无所有,如同被使用的工具。所以,此时有条件贪者,则可毫无顾忌地公然作贪。甚至有人尚把贪看成人之常情,未认识到贪是物质分配上的越限行为。所以,春秋时的大政治家管仲在其所著《管子’霸言篇》中说:“故贵为天y-,富有天下,而伐(当作世)不为贪者,其大计存也。”这就是说,之所以不把~:-T-的侵夺行为看作贪,是由其在当时隶属关系下所处的地位和权力决定的。其隶属情形正如同《诗经》所说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把天下的一切都看作天子的私有财产,那么天子不论动用什/z,都可看作动用自已的私财,岂能称贪呢!不仅天子如此,诸侯、大夫、士等,在权势所属的范围内,亦然。这样就构成了社会上一个自上而下的庞大贪层。当时,身居上位却能仁而不贪者,则是社会上难得的少数。但是,贪,毕竟是建立在对他人利益侵害的基础上,一定会引起被侵害者的不满或反抗,所以有贪就必然有反贪斗争。《诗经·硕鼠》篇所描述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就是奴隶或平民,把贪得无厌的统治者比作大老鼠,由于忍受不了贪者的侵夺,只好逃往他方。也有被逼得公然造反的,如周厉王,就是因为他贪暴好利,而遭到国人驱逐。

当到奴隶社会后期、封建社会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利益分配的变化,隶属关系的减弱,以及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所酿成的贪情不断扩大,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贪是德、法上的越限行为,是对国家、对他人的严重损害。所以贪者、贪事,不仅遭到道德上的谴责,也逐步受到法令的干预。如春秋后期孔子所说的“欲而不贪”、“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战国初期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孟子》)等,这就是当时所表现的反贪道德观。此时,人们多从道德范畴谴责贪暴的龌龊,而以法惩贪,则显得淡薄。

迨至封建社会中后期,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供物质享受的内容日益丰富,人们的享受欲不断扩大,所以这一时期,贪事明显增多,手段更加复杂。而与之相应的反贪思想、反贪行为,也产生了新的飞跃。在观念上,人们已深刻认识到“贪”之损害社会的严重性。有很多人,从修身、齐家、治国角度,论述了戒贪、反贪的重要。甚至封建皇帝唐太宗也认识到“赋繁役重,官吏贪求”,是“民之所以为盗”的根本原因。铁面无私的包公,更道出了“贪者,民之贼也”的名言。更涌现出很多人利用歌谣的形式反贪。早在《诗经》中,只是隐晦地把贪暴者比作“硕鼠”;而在唐诗中,则直呼“官仓老鼠大如斗”。先秦时期,民众多以逃亡形式反贪;秦汉隋唐以后,民众则多以造反形式反贪。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的大小数百次农民起义,无不与反贪有关。更可贵者,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已在法律上明显体现出反贪内容,无论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唐律疏义》,以及其后的《宋刑统》、《元典章》、《大明律》、《大清律》,无不包括若干反贪条例。在反贪中也曾涌现出如魏征、包拯、海瑞、于谦等有名的大清官,他们疾贪如仇,廉洁奉公,甚至“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也出了如同严嵩、梁师成、王黼、和坤等臭名昭著的巨贪,他们不要名声,只要钱。清官,名垂青史,成为人们效法的榜样;贪官,遗臭万年,世世代代遭到唾骂。

今日中国社会已非昔比,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已经跨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但是作为贪污行贿这一早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就已存在的社会现象,现在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甚至在未来的一定历史时期内,也必然存在着。特别是当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进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阶段,贪污现象就显得更突出一些。据2000年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的工作报告中说:“截至2000年11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已查结案件134 69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6 161人,其中县(处)级干部4146人,地(厅)级干部331人,省(部)级以上干部(不含军队)21人。全国检察机关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42 933件,其中大案17 312件,立案侦查县(处)级以上干部2747人。全国法院系统审结经济犯罪案件34 761件,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15724件;渎职案件1017件。”(2001年《新华社1月4日电》)

以上所举数字,仅是我国当前贪污行贿犯罪的局部现象,这已清楚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如不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贪污思想,打击贪污行贿犯罪行为,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人民生活、事业发展、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带来严重的损害。

为了以古鉴今,防贪反贪,以利于两个文明建设,我们特编写了此书。此书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即反贪论、反贪诗、反贪法、反贪事。

反贪论,是从上百种典籍、上千篇文章中,节选出来的名人反贪要语。选材力求简明切意且足可对后人有所启迪者。其排列位次,是在大的历史阶段内,以论者姓氏笔画为序。

反贪诗,是从数千篇古诗中挑选出来的反贪诗谣。其中多为唐人吟咏。在所有诗篇中,都体现了对贪暴奢腐的憎恶,对广大贫寒民众的同情。其排列先后,是以年代早晚为序。

反贪法,是从唐代以后历朝法典中以及正史、杂史中检选出来的反贪条例及诏令。之所以选自唐以来,是因为自唐始,才正式形成较为详尽的,可以借鉴的成文反贪法例。其排列,以朝代先后为霹。

反贪事,基本是从正史数千篇列传中遴选出来的人物反贪事例。其中多为清官反贪事,也有少量贪官贪鄙事例,但所列贪官,尽皆遭到反贪,没有好下场。其位次,基本以正史纪传先后为序。

对于部分难以辨识、难以打印的古体字、异体字、假借字、错字,略作更改与校勘,其中不便更改的专用字,只好保留。

对于部分难解的词句,略作注释:因字量所限,难能多注。

对于所选的反贪事,多系节选自正史列传有关反贪部分。如需看全传,请查其他版本。

在编写中,辽宁大学图书馆、辽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古文献资料上多所相助;也得以参考了如《楚辞全译》、《中国历代反贪全书》、《古诗荟萃》、《新选唐诗三百首》等近人著作,于此谨致谢意。

此书虽非巨制,但在编写中所需参考资料,浩如烟海;所选入内容,皆可谓百中挑一。其内容,在戒贪反贪上颇有参考价值。它的出版,定能对戒贪、反贪有所裨益。由于成书仓促,无暇多顾,故错漏失当之处,必不在少,敬望读者,不吝教正。

                   2004年10月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代王朝反贪录/木鱼石书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雅轩//王凯旋//王大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126625
开本 32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4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03
14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9: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