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胜迹北京/文化北京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北京的名山胜迹记述着北京大地的沧桑,折射着中华民族的历史。险关古道、帝王之都、古今园林……诸多的江山胜迹与北京相聚共存。希望本书中的北京胜迹能吸引您参与发掘和进一步丰富这些胜迹的内涵,或能为丰富您的文化生活有所助益。

目录

前 言 /1

北京湾大地沉浮 /l

 1929年:裴文中等人的重大发现 /2

 沉甸甸的文化现象:“北京人”头盖骨不知所终 /7

 华北大地的沉浮 /9

 北京湾端倪初现 /11

 北京湾的发展和消亡 /13

 北京西山巡礼 /15

 烈火锻造的北山 /19

军都山历史云烟 /27

 古蓟城安在 /28

 黄金台、碣石宫的联想 /30

 莲花池和徐无之山 /33

 燕赵长城屏蔽中原 /36

 秦汉长城九塞三关 /38

 俯瞰燕山古道雄关 /43

金戈铁马踏山川 /60

 辽兵马踏长城几多雄关 /62

 金太宗饮马云梦,海陵王遥望吴山 /68

 铁木真马踏居庸,忽必烈问鼎中原 /74

 大地浮沉数百年 /80

盛世辉煌今何在 /93

 辽柏和浮屠遥想 /94

 卢沟桥千年晓月与太湖石 /98

 元大都水文化千秋功业 /102

 《永乐大典》难解之谜 /108

 明清宫陵文化探微 /114

凝秀气园林古今 /129

 汉武帝奠定皇家园林的格局 /131

 皇家园林兴衰史话 /134

 金世宗和金章宗遴选燕京风水胜地 /135

 元朝和明朝——北京园林建设的沉寂时期 /136

 清朝是北京皇家园林建设的鼎盛时期 /137

 北京皇家园林主要文化特色 /138

 北海公园的帝王缘 /141

 天坛公园的数字文化 /146

 颐和园、圆明园历经沧桑 /149

 漫话园林中的匾额和楹联 /152

论尘寰三教遗踪 /156

 繁华镜中,望见几多古刹 /158

 无为有迹,大道亦需恢宏 /176

 歌舞樽前,难离玉振金声 /181

 天主教的教堂和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184

主要参考书目 /189

后 记 /190

出版后记 /191

试读章节

         黄金台、碣石宫的联想

历史的胜迹,有些是真实的历史原建筑物,有些则是以多数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改建的,但是因为其蕴含深刻的哲理,故能够长存于天地之间。黄金台就属于后者。黄金台的建筑起源于燕昭王招贤的真实历史事件。

明清时期,在朝阳门外尚存一高台,即为“燕京八景”中的金台夕照。明朝邱禾诗:“昭王当日有高台,陛级原因郭隗开。千载黄金留士价,多年骏骨不重来。”

诗中说的昭王,是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当时因国力衰微,被齐国所辱,其父哙死后,当时为太子的昭王即位。他谦卑对人,重金厚礼招纳贤士,以求强国之策。在诸多应招的人中,有一个叫郭隗的人,给燕昭王讲了如下的故事:

古代有一位国王,酷爱良马,派人四处搜寻,要以千两黄金求购千里马。几个大臣都无功而返。最后回来的大臣向国王禀告说,微臣为大王购得了千里马,而且只花费了五百两黄金。当国王让他牵上千里马时,该大臣竟然让人抬上来一匹死马。大臣向面带怒色的国王慢慢地解释说,臣所以买了这匹死马,除了它确实是一匹千里马之外,更重要的是臣要替大王昭告天下,大王是真正喜爱千里马的国君,对死马尚且如此,何愁活马不来……果然第二年,该国王就得到了三匹天下无双的宝马。说到这里,郭隗话锋一转,向燕昭王说,“大王要招贤,即请从隗开始吧。我就是那匹‘死马’。大王重用了我,天下比我有本领的人就会主动来辅佐大王了。”

燕昭王遂重用郭隗,待以师礼。第二年,有齐国的邹衍、魏国的乐毅、赵国的剧辛等到燕国辅佐燕昭王。燕昭王“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到了其在位的第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国家富足了,军士们也都愿意为了国家去征战,昭王就拜乐毅为上将军,率领燕国的军队,与齐国交战,一举攻克齐国70多个城市,燕国成为战国中的强国之一。五年之后,昭王去世,齐国用反间计,燕惠王不用乐毅,乐毅出走赵国,齐国夺回了全部失地,燕国遂日渐衰败。

说到乐毅,在北京的历史上是应该多着些笔墨的。因为在军都山飘忽不定的历史云烟的影响下,现代人似乎更多地了解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在长江下游地区争霸的故事,了解范蠡、文种和越王勾践充满智慧和悲凉的君臣交往,却忽略了乐毅和燕昭王几十年的交往,以及乐毅的高大人生。

三国的诸葛亮在认定自己的人生价值时,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士中,最佩服的是管仲和乐毅。乐毅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历史人物呢?

据历史记载,青年时期的乐毅贤德而喜好兵法。当他听说燕国被齐国打败,国势衰微,燕昭王能够“屈身下士”,优礼郭隗时,便决定到燕国看看。当他以魏昭王使臣的身份到了燕国的时候,燕昭王如同招待贵客那样隆重地招待他,相谈甚欢。乐毅决定当燕昭王的臣子,昭王立即拜其为亚卿。经过君臣多年的努力,同时齐国的国王日益骄奢,百姓不堪其苦。这时,燕昭王问乐毅是不是可以兴兵伐齐,以雪前耻。乐毅说:“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习于兵战,未易独攻也。王若欲图之,莫若结赵及楚魏。”于是燕昭王派乐毅去说服赵惠文王,派别的使臣去联络楚国和魏国。当这些外交努力取得成功后,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把全国的兵权完全委托给他,赵惠文王也“以相国印授乐毅”。于是乐毅便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在取得伐齐的大捷之后不久,燕昭王去世,齐国使用反间计,燕惠王任命骑劫为将军。乐毅预感到灾祸来临,便投奔了赵国。赵国封乐毅为“望诸君”,尊崇有加。及至齐国大将田单打败了骑劫后,燕惠王才认识到乐毅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派使者到赵国向乐毅表示歉意,并希望他能够回到燕国为官。这时乐毅写下了传诵青史的《报燕惠王书》,其中说:“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乐毅婉言谢绝了燕惠王召其复归的王命;燕惠王则封乐毅之子为昌国君。晚年的乐毅往来于燕赵两国之间,两个国家的君王都把他待为上宾。后来乐毅客死于赵国。一说乐毅墓位于北京良乡之南三里处。明朝汤显祖诗说:“昭王灵气久疏燕,今日登台吊望诸。一自蒯生流涕后,几人曾读报燕书?”

《史记》和《资治通鉴》中说的都是燕昭王筑宫,待郭隗以师礼的典故。后来人们觉得这个典故讲起来太繁琐,于是就把它改为燕昭王筑高台,上置千两黄金,以招纳贤能之士。到了明朝时期,在易县附近,易水河畔和北京朝阳门外,各有一个“黄金台”。由于城市建设,北京的黄金台遗址已经不复存在,唯留有一个金台路的地名,让人们联想到2000多年前的那个著名的故事。

关于碣石宫,是燕昭王为邹衍所建。邹衍有大志,在当时诸侯之间颇有名气,到了燕国,昭王如同对待郭隗一样,待以师礼。唐朝陈子昂《蓟邱览古》诗说:“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根据这首诗,明朝的蒋一葵认为:“则故宫遗迹,唐时尚有存者。今芜没于荒烟蔓草中,无复识其处矣。”

如果根据确切的历史记载,燕昭王时期,燕国的都城肯定已经在今河北省的易县一带。所以唐朝陈子昂诗中的说法,不足以作为考古的凭证。燕昭王,以及郭隗、邹衍、乐毅都确有其人,为后世所景仰。人们愿意寻觅其历史足迹,以托情怀。但是燕国都城的位置可考,黄金台、碣石宫遗址难寻。如果说燕昭王时期真的修筑过什么“高台”,那么“燕昭王所为乐、郭筑而礼之者,其胜迹皆在定兴”的说法更为可信。把黄金台称为“燕台”也更为妥切。

明朝岳文肃《燕台怀古》诗读起来使人感慨万千:“督亢陂荒蔓草生,广阳宫废故城乎。秋风易水人何在?午夜卢沟月自明。召伯封疆经几换,荆卿事业尚虚名。黄金不置高台上,似怪年来士价轻。”P30-33

序言

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申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北京作为世界著名古都、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七大古都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千年的建都史,尤其是50多万年前的房山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是人类起源和发展史上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地点之一。北京历史之悠久、文化内涵之丰富,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有的。

面对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如此丰厚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去保护和继承它,使之为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国际国內文化交流做贡献,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

近些年来,尽管在文化图书市场上曾经有不少介绍北京文物古迹、文学艺术、文史等方面的图书、影视等作品,但从宏观上、多个层面上、系统成套地介绍北京文化的丛书,尚付阙如。

当我翻开眼前这套《文化北京丛书》书稿的时候,不禁为之拍案称好。丛书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既包括了宫殿、坛庙、寺观、园林、书院等有形的文化实体,又包括了历史掌故、民俗风情、宗教诗文、戏剧、音乐、歌舞以及商贾贸易、风物特产等无形的文化艺术;不但对北京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系统的叙述,而且对这些文化进行了独到的解读。总的看来,这一丛书具有以下主要特色:

一、系统性强。丛书的内容涉及面广,相关的知识非常丰富,且成为体系。

二、有开拓性。丛书并不局限于单纯某种文化的介绍,而是试图把北京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全方位介绍;也不拘泥于一般内容的叙述,而是试图透过表面的现象挖掘这些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三、实用性强。北京文化的內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而丛书则尽量挑选那些最能体现北京特色、最能引起读者兴趣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力图做到为读者着想、为读者服务。

《文化北京丛书》由于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不但可以丰富历史文化知识的内容,也有助于文化素养的提高。由于丛书的作者都是这方面长期从事专业研究工作的专家,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档案资料和实地考察研究的成果,因而具有很强的资料保存价值。许多作者在掌握前人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新观点、新理论, 因而也增强了丛书的学术价值。

本丛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新世纪新北京进一步深化“人文奥运”的主题,而且也有助于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世界了解北京。我认为旅游教育出版社不失时机地组织出版了这套丛书,将为宣传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播人类文明的成果做出积极的贡献。

编者知我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为保护和宣传北京的历史文化而效力,对北京文化有深厚的情缘,特嘱我为序。不敢推辞,特写了几句短语冗言,请教读者高见,并借以聊表对丛书出版之祝贺。

后记

龙庆峡的山和水,白草畔上蓝天白云之下的山花,周口店无语的先民,几经辗转落足燕京的太湖石,寻寻觅觅黄金台畔一杯土,巍巍峨峨万里长城几多情。当你每一次登临北京的山川,或再一次徜徉在北京的古迹之林,应该能够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这片土地上文化积淀的凝重,以及蕴含其间的所有自然和人类历史遗存的神韵。这些是北京不朽的文化宝藏,发掘它们,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也将鞭策我们奋进。倘然能够以此书,略微引起读者指点江山的兴趣,成为后来者发掘北京文化宝藏的引玉之砖,笔者欣慰之至。

                        班武奇

                        2005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胜迹北京/文化北京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班武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旅游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712786
开本 32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1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01
丛书名
印张 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