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地理学既是起源特别早,而绵延不断,具有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光荣史,并且保存着无比丰富的历史遗产。本书以探讨历代的各种地理作品所反映的地理观点与地理方法为主轴,阐明了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图书 | 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中国文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我国的地理学既是起源特别早,而绵延不断,具有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光荣史,并且保存着无比丰富的历史遗产。本书以探讨历代的各种地理作品所反映的地理观点与地理方法为主轴,阐明了我国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与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以探讨先秦至明代的各种地理作品所反映的地理观点与地理研究方法为主轴,对中国地理学史进行了全面概括,阐述了自有史以来东方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和特征。书中对有关作品的年代与内容虚实提出了许多见解,对于阐明不同作品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书曾被称为是给中国地理学史研究带来“转变”的重要著作。本书使用的是商务印书馆1988年2月版。 目录 增订本说明 /1 序言 /1 第一篇 地理学著作的创立——先秦时代 /1 第一章 中国地理资料的起源 /3 第二章 《尚书.禹贡》在地理学史上的地位 /10 第三章 《管子》书中地理篇章的特征 /26 第四章 《五藏山经》——幻想与真实的结合 /33 第五章 其他古书的地理成分 /52 第二篇 地理志和地方志的发展——西汉至明代 /67 第一章 《史记》与《汉书》的先驱作用 /69 第二章 《后汉书》瑟以后的正史 /91 第三章 地理志专著的演变 /101 第四章 《三通》的地理专篇 /113 第三篇 历代地图的演变——西汉至明末 /143 第一章 汉代地图的广泛应用和新出土帛图 /145 第二章 裴秀制图的实践与理论 /156 第三章 隋唐间制图的发展 /160 第四章 宋代制图的多样化 /165 第五章 元明间地图的进步 /177 第六章 第三篇小结 /181 第四篇 举世闻名的游记——战国至明末 /185 第一章 《穆天子传》——神话性的旅游记 /187 第二章 晋代法显的《佛国记》——天竺取经的旅程 /195 第三章 记述玄奘在唐初环游印度的两大名著 /207 第四章 蒙古族初兴时的《长春真人西游记》 /222 第五章 郑和下西洋随行人员的旅行记和航海图 /233 第六章 明末杰出旅游家的《待徐霞客游记》 /251 第七章 第四篇小结 /269 第五篇 地理专著的典型——北魏至明末 /273 第一章 郦道元著《水经注》——著述方法和重要贡献 /275 第二章 南宋论释《禹贡》的三家 /318 第三章 关于水利问题的几篇论文式资料 /334 第四章 元末汪大渊的《岛夷志略》 /348 第五章 明代王士性《五岳游草》中的地理见解 /369 第六章 徐霞客的地理论文 /379 第七章 第五篇小结 /391 全册总结 /395 |
标签 | |
缩略图 | |
书名 | 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中国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成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4327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5 |
出版时间 | 2005-01-01 |
首版时间 | 2005-01-01 |
印刷时间 | 200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0-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3.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2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