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代史(第4版)/中国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七章叙述一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共8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吸收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补充了一些有关近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状况以及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方面的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由国内著名近代史研究专家共同执笔。全书分七章叙述一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共8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吸收了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补充了一些有关近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状况以及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方面的内容。

1977年7月初版,曾进行4次修订,在高等院校的历史教学和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影响。本书荣获第三届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目录

第四版前言(1)

第三版说明(7)

第二版说明(8)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一、清朝统治的衰落 (1)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 (4)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8)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8)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15)

三、战争的三个阶段(19)

四、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订立 (28)

 第三节 战后十年间的中国社会(32)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32)

二、思想与学风的转变。(38)

第二章 太平天国及第二次鸦片战争(447

 第一节 太平天国起义(44)

一、洪秀全和金田起义(44)

二、定都南京和北伐、西征(50)

 第二节 太平天国的制度和政策(61)

一、《天朝田亩制度》(61)

二、各项制度和措施(64)

 第三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68)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68)

二、英法侵略战争的再起和《北京条约》(71)

三、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76)

 第四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治格局(79)

一、辛酉政变 (79)

二、政变后的政治格局(82)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及其失败(86)

一、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 (86)

二二、分裂后的形势和《资政新篇》的提出(90)

三、保卫安庆和经营江浙(94)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98)

五、太平军余部和捻军的英勇斗争(103)

 第六节 太平天国时期西南、西北各族人民起义(106)

一、广西壮、汉各族的继起斗争 (106)

二、贵州苗、教、号军起义(108)

三、云南回民起义(109)

四、陕、甘、宁、青回民起义(111)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13)

 第一节 太平天国失败后的社会经济(113)

一、外国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扩大(113)

二、农村经济的凋敝 (119)

 第二节 统治集团内部对举办洋务的不同态度(124)

一、洋务宗旨的提出和洋务派的形成 (124)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127)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131)

一、军事工业(131)

二、新式陆海军(139)

 第四节 近代民用企业的出现(142)

一、官督商办企业(142)

二、商办企业(151)

 第五节 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154)

一、新阶级的产生(154)

二、思想文化的演变 (157)

第四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166)

 第一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166)

一、新疆的收复和《伊犁条约》的订立 (166)

二、日美侵犯台湾、《烟台条约》和英俄进窥西藏 (172)

 第二节 中法战争(176)

一、法国发动侵华战争 (176)

二、中国不败而败(182)

 第三节 中日战争(190)

一、战前的朝鲜问题和清政府内部的矛盾(190)

二、日本不宣而战和清政府的外交活动 (193)

三、辽东失陷和北洋海军的覆灭(199)

四、《马关条约》的签订 (204)

五、台湾人民的浴血抗战(209)

第五章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214)

 第一节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危机(214)

一、帝国主义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214)

二、帝国主义对华的资本输出(222)

三、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28)

 第二节 资产阶级的维新运动(231)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31)

二、维新运动的发端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234)

三、维新运动的高涨 (239)

四、变法维新与顽固守旧的争论(251)

五、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255)

六、思想文化的更新及社会风气的转变 (263)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70)

一、反对外国教会侵略斗争的新高涨 (270)

二、义和团在山东的兴起及其在北部中国的发展(274)

三、八国联军侵华和清政府宣战(286)

四、京津军民抗击八国联军(288)

五、宣战后北部中国的斗争和“东南互保”(293)

六、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辛丑条约)的订立(298)

第六章 辛亥革命(304)

 第一节 民族灾难的深重和清末“新政”(304)

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304)

二、清末“新政”(311)

三、残破的农村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315)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322)

一、孙中山和兴中会 (322)

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出现{327)

三、蓬勃发展的反帝爱国运动(334)

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 (340)

 第三节 革命运动的发展(346)

一、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346)

二、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及其他革命活动(351)

三、群众性的反抗斗争 (362)

 第四节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和立宪运动(366)

一、“仿行宪政”的“预备”措施(366)

二、“国会请愿运动”和保路风潮(373)

 第五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382)

一、武昌起义与全国各地的响应(382)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389)

三、袁世凯窃夺政权 (396)

四、临时政府北迁后的政局和“二次革命”(401)

 第六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文化(407)

一、社会变动中各种思潮的涌现(407)

二、史学、文学艺术和新闻出版的新面貌(411)

三、新式教育的推广和科学技术新成就 (417)

第七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近代中国

历史的新趋向(422)

 第一节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与护国运动(422)

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与反袁斗争的继续开展(422)

二、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429)

 第二节 北洋军阀的权力争夺与护法运动(438)

一、军阀割据与张勋复辟(438)

二、段祺瑞的统治和护法运动(446)

 第三节 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活动(453)

一、沙俄在蒙古的分裂活动(453)

二、沙俄在新疆的分裂活动(457)

三、英国制造西藏“独立”(459)

 第四节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462)

一、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462)

二、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468)

三、工人阶级的成长 (474)

 第五节 新文化运动(477)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西文化问题的论争(477)

二、思想文化发展的新局面(486)

三、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491)

试读章节

第二节 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

一、鸦片泛滥和中国的禁烟

18世纪中叶,英国已在西方各国的对华贸易中居首位。但是,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壁垒面前,西方的工业品很难找到市场,屡屡亏损。同时,昧于世界大势的清政府在对外关系方面采取“闭关”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清政府把对海外的贸易严格限制在广州一口,规定外国商人销售商品和购买土货都必须通过少数特许的“行商”(即“十三行”)之手,进行严格控制。这种外贸政策也严重阻碍了西方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相反,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土特产品的出口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是出超。以中英贸易为例,1781年至1790年,在中国销往美国的商品中,仅茶叶一项就达9600万元。而1781年至1793年,英国销往中国的全部工业品只有1600万元,仅及茶价的六分之一。所以,外国必须以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19世纪初,从广州流人的白银,每年约在100万两至400万两之间。直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每年仍旧出超二三百万两以上。这种贸易状况,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扩张的需要是尖锐对立的。于是,英国商人便开始利用鸦片这种特殊商品,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P8

序言

“中国文库”出版前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代史(第4版)/中国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侃//李时岳//李德征//杨策//龚书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42016
开本 32开
页数 4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2
出版时间 2004-03-01
首版时间 2004-03-01
印刷时间 200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
丛书名
印张 16.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