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英才家庭造(附光盘白金升级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教育界领军人物、实战派教育专家王金战揭秘英才成长全攻略。

无论是金光闪闪的成功人士,还是勤扒苦做的工薪阶层;无论孩子品学兼优,或者各项平平,或者困难重重,甚至昨晚刚跟您大吵一架,摔门而去……只要孩子3—18岁,智力正常,您都能在王金战、郭铭编著的《中国英才家庭造(白金升级版)》这本书里,找到为他量身打造的英才成长方案。

内容推荐

王金战、郭铭编著的《中国英才家庭造(白金升级版)》直击家庭教育五大难题——规划、沟通、习惯、激励、冲刺,运用200个第一手教育实例,全程指导英才成长。同时,书中还首次披露“老王独家”,锦囊妙计,出奇制胜;更有“王金战英才教育光盘”超值赠送,让读者与神奇老师面对面。

阅读《中国英才家庭造(白金升级版)》一天,孩子精彩一生!

如果您希望孩子接受第一流的英才教育,不用说 《中国英才家庭造》是第一本您应该读的书,条条大路通北大,清从第—章看到最后一章,并仔细体会。

目录

改版序言 方向决定未来

序言 拯救英才

第一章 规划:好前程来自提前设计

 1.比北大清华更优秀

早设计更成功/2

条条大路通北大/6

不容错过的小学规划/7

好成绩从外围突破/10

真正的“奥数”是快乐的/12

竞赛的蝴蝶效应/14

 2.特长圆你名校梦

从特长到“全优”/17

“特长约等于最爱”之辩证法/19

避开三大误区/24

选择特长不是选择轻松/26

 3.小目标带动大成功

三个第一/29

让孩子自己去“比”/30

成绩起伏行更远/32

前进1名是否胜利/33

优秀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目标/35

珍惜孩子的“三分钟热度”/37

 老王独家1:十几岁孩子的6条英才之路

第二章 沟通:好心态贵在及时调整

 1.挫折:受点小伤不会栽大跟头

忘掉过去飞更高/44

从头再来笑也甜/46

长胜不败的秘诀/49

宽容比反击更有力量/51

失态让孩子绝望/52

 2.逆反:一个问题就是一次机会

青春烦恼症/55

妈妈要爱得聪明/56

家长不必完美/61

严厉是一种暴力/62

时间抚平单亲伤口/64

工作狂父母须知/67

 3.恋爱:淡化的“第一次”更美好

误判不如不判/69

明恋比暗恋好办/72

受伤的总是女孩/74

责任难当不言爱/76

在学习中解脱/77

 老王独家2:英才家长竞选——我最得意的育儿故事

第三章 习惯:高智商源于细节培养

 1.学习:动静结合最高效

细节决定英才/90

7+1>8运动定律/92

当睡则睡,当起则起/93

不磨蹭是最大的进步/95

少学习,多思考/97

 2.交往:你我同行进步快

情商重于智商/99

优秀的共振现象/101

进与退的学问/102

助人越多成绩越好/105

孤独造就强势人格/110

 3.21天改掉坏习惯

诱惑始于空虚/114

做好人生大买卖/116

决裂是成功的第一步/118

谁在制造诱惑/119

21天戒瘾疗程/122

 老王独家3:助你门门A+的好习惯

第四章 激励:收放自如推动节节胜利

 1.减压法复制成功

一句话改变一生/132

三步优秀法/134

可怕的倒计时/137

迂回战术/139

知音式鼓励/141

 2.加压法扩大战果

压一压潜能无限/144

激将法因人而异/146

一言九鼎的三要素/150

 3.批评也能事半功倍

棍子、气泵加甜枣/154

保卫进取心/156

聪明别成危险品/159

 老王独家4:日诵提气诗,天地任我行

第五章 冲刺:动作规范就能超水平发挥

 1.规定动作决胜考场

2小时提高20分/173

拦路虎都是纸老虎/176

《盼子归》的战斗力/179

三封锦囊妙计/18l

心态决定成败/183

护身符显灵/186

相互支撑苦也甜/188

考场四大注意/189

每句话都要备课/192

大餐也是压力/195

 2.继往开来的18岁

教子苦海有边/196

我的前途我做主/198

打好手中的牌/200

 3.英才教育没有“来不及”

成功没有时间表/203

没有任何借口/205

 老王独家5:王金战高考历险记/207

附赠 1.王金战英才教育光盘

(1)怎样造就孩子的阳光心态(做客凤凰卫视“鲁豫有约”)

(2)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做客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

(3)英才成长家庭方案(各地家长报告会集锦)

(4)给高三报考支招(做客中央电视台“高校录取进行时”)

 2.“中学绝招”(全年)课程优惠卡

试读章节

不容错过的小学规划:

培育英才从什么时候抓起?

从小开始,越早越好。

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两岁半的儿子去向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请教:“您说,我这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受教育?”

达尔文看了看孩子,问道:“您孩子多大了?”

母亲得意地回答:“才两岁半!”

达尔文遗憾地说:“已经晚了两年半。”

而我比较看好孩子的设计从小学开始。一个人的小学阶段完成了一生智力开发的80%。小学生的阅读力、记忆力很强,背唐诗、学外语、做奥数,他们都能很快掌握。至于艺术特长,更需要童子功。比如舞蹈,到了中学你再来训练,基本上就晚了。一些竞争比较激烈的乐器,如二胡、小提琴,必须从孩子七八岁就抓起。

我有个学生叫肖盾,现在是伦敦瑞士瑞丰银行投资银行的副总裁。作为一名中学生,他当年的英语水平到了一个什么程度?2000年,人大附中组织孩子们到美国参加OM大赛,全队师生,没有带一名翻译:因为有肖盾在,根本就不需要翻译。比赛结束,他就拿着当地的旅游手册,领着大家满世界观光。

原来,肖盾还没出生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就已经设计好了——如果生的是女孩,就重点培养她数学,因为女孩往往在数学方面是弱项,要提前将“短板”补足;如果是男孩,就下功夫教他学外语,因为男孩的语言能力通常弱一些。这样,还在肖盾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里就推行了“双语制”。

当然,前提是父母都还能说一点英语,虽然口语水平并不高。但是,一张白纸可以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肖盾刚上小学,就已经是个英语通了。甚至,很多词是先说好了英语,再学会汉语的。早上看到太阳,一开口就是“sun”,晚上看见星星,又喊着“star”。“太阳”和“星星”的汉语发音反而学得慢一些。

因此,肖盾从小就显得格外自信。课堂上,别的孩子开口说英语,总是怕出丑,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手脚也不知往哪儿放。只有肖盾大大方方,就像在给大家讲故事一样,不过用的是英语而已。

有一天,英语老师忍不住问肖盾:“你们家是不是刚从国外回来的?”

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推行了“双语制”,说这孩子从“国外”回来,错得也不算太远。粗通英语的年轻父母何其多,具备国际眼光真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吗?依我看来,差距就在于责任心和坚持。

有四只喜欢吃苹果的毛毛虫和一棵苹果树。第一只毛毛虫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只是看到其他的毛毛虫都在往上爬,稀里糊涂地也就跟着往上爬。没有目的,不知终点,更不晓得苹果在哪里,也从未吃到苹果。

第二只毛毛虫知道这是一棵苹果树,也确定它的“虫”生目标就是找到一个大苹果。问题是它并不知道大苹果会长在什么地方?它想:大苹果应该长在大枝干上吧!于是,它就选择较粗的树枝继续爬。最后,它终于找到了一个苹果,刚想扑上去大吃一顿,放眼一看,发现这个苹果是整棵树上最小的一个。

第三只毛毛虫知道自己想要的就是大苹果,并且带来了一副望远镜。先利用望远镜搜寻了一番,找到了一个很大的苹果,选择好了路径,遇到分支时,它不慌张,也没有跟着一大堆虫去挤独木桥。但是,因为毛毛虫的爬行相当缓慢,当它到达时,大苹果已被别的毛毛虫捷足先登了。

第四只毛毛虫知道自己要什么苹果,也知道苹果将怎么长大。因此,当它带着望远镜观察苹果时,它的目标并不是一个大苹果,而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苹果花。它计算着自己的行程,估计当它到达的时候,这朵花正好长成一个成熟的大苹果。终于,它如愿以偿,得到了最大最甜的苹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像第一只毛毛虫那样糊涂的家长越来越少了,但是能做到第四只毛毛虫那样提前规划、步步为营的又有多少?现在,家长们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花工夫,教育几乎成为家庭第一重要的投资了。各地的少年宫、各种面向中小学生的民办、校办的培训班,生意极其红火。到了周末,家长们带着孩子,背着画夹,扛着乐器,从城东赶到城西,四处培训。效果如何?用各种学习填满业余生活,两代人苦不堪言。不是拿着望远镜给孩子前程规划,而是攥着聚焦镜强迫孩子跟风、死擂,这样的家长大有人在。在一个人的智力开发期,如果学习的内容是他感兴趣的,那么,他的潜能就会极大地被激发;而一旦这些内容他完全不感冒,他的智力又将更大地被扼杀。跟风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性格缺陷也越来越大。将来走向社会,学的东西不再重要,看的是个人综合素质,孩子反而失去竞争力。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2012年伦敦举办奥运会。为加强两个城市的文化交流,2008年春节前,英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了一次考察。我是中方的项目负责人,英方则由大名鼎鼎的伦敦政经学院接管。我随英方负责人来到伦敦初中二年级的一个班。这个教室里没有黑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投影仪、一个屏幕。也没有课桌,摆了六张圆桌,像个大餐厅。每一个圆桌旁边有七八个学生围着,有做手工的,有做游戏的,有聊天的,也有看书的,还有做作业的,干什么的都有。教室里有三四个老师来回地串,辅导学生。

我好不容易发现了一个做作业的小男孩。拿起他的数学书,你知道一个初二的学生在做什么数学题吗?3除以5等于多少。我就指指这个题,让他做。他从书包里掏出计算器,先按了“3”,再按了“÷”,又按了“5”,最后一按“=”,那个屏幕上显示出:“0.6”。然后,这个男孩就用无比期待的眼神看着我。

我连忙伸出大拇指:“Verv good!”

这就是英国的教育。

这样的题,我们国家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觉得太简单。可人家初二的孩子用计算器做出来,还兴奋得不得了。在英美国家,上午九点上课,下午三点放学,作业很少,学习轻轻松松。不是英国人傻,美国人不聪明,人家也知道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学习水平一般,但他们宁愿这样做。为什么?他们非常清楚,中小学时代应该是享受童年、童真、童趣的时代,应该培养孩子一种健全的人格、阳光的个性、广博的爱好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学生上了大学,年龄一大,就开始拼命学,而且高校的教学质量要求非常严:剑桥大学每年淘汰率高达20%,伯克利大学一年淘汰30%的学生,近乎严酷。去了这样的学校,谁敢不学?

我们国家恰好相反,孩子们中小学阶段被如山的作业、成堆的考试,训练成了学习机器、考试机器,一旦考上大学,整个人就松懈下来。中国哪一个大学有淘汰率?多数学生学习可有可无。即使这样,还有一些跳楼自杀的。所以,家长不能选择国家的教育体制,也不能使劲逼孩子。但是,孩子要想在现有的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怎么办?必须提前设计。

P7-10

序言

拯救英才

英才还需要拯救吗?

当然需要,并且十万火急。

2007年,《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经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振,铺天盖地的求助随之而来,其中数量最大的来自家庭。随后,我被聘请为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课题组组长,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卫视、新浪网等主流媒体专访。这些都让我有机会、有责任、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触中国的家庭教育。

28年的教育实践结合近两年的集中研讨,我认为:孩子成为英才其实很简单,关键是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做。很多具备英才潜质的孩子,在他们成长的黄金期,由于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法而“泯然众人”,甚至被贴上“问题孩子”的标签。例如:

家长恨不得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却不知道把孩子的特长培养和前程规划对接起来,两代人疲于奔命,孩子出现厌学,提前退出竞争;

家长对北大、清华、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的招生政策理解不到位甚至一无所知,强迫孩子在中低档次的作业中浪费时间,令孩子错失成才机会;

家长自以为对孩子关怀备至,有求必应,殊不知其中有很多是孩子并不需要的,而理解、尊重、信任等孩子真正渴求的东西,家长却吝啬至极。

孩子青春期精力过剩造成的偏执、孤僻、不务正业,甚至黑社会等阶段性问题,被家长当成不可接受的过失无情打击,压抑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家庭战火连天;

少年儿童共有的马虎、粗心等特点,被家长当成孩子唯一的缺点加以批评,掩盖了孩子学习技能上的真实缺陷,使孩子自信心摇摇欲坠;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小男孩,在小学期间转了三个学校。为什么呢?这个孩子上课总喜欢闹堂,太调皮,严重干扰了别人的学习,老师、同学都不欢迎他,三个学校也都容不下他。

家长找到我,说:“我孩子很聪明,就是水土不服,哪个学校也呆不下去。一提起孩子,老师就揭短:你还想再换一个学校吗?现在这孩子都抬不起头来了。”

我跟孩子见了一面,问了几个问题,发现他竟然是超常儿童!上课时,老师一讲他就会,剩下的时间就总想弄一点动静,表现自己的超级聪明。在大家眼里,孩子就成了调皮捣蛋,一刻也闲不住。

“诊断”完毕,我就开药方了:“你说你聪明,我来检验一下。”我拿出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的数学思维训练题叫他做。结果,他一个题也做不出来。

“你看到了没有?和真正优秀的孩子比,你还差得远呢!你有本事,两个月之内把这本书啃下来,我就佩服你。”

于是,这孩子一头扎进了《数学思维训练题》里,智商找到了用武之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孩子跳了一级,进了人大附中的初中。初一期间,他又到日本参加数学竞赛。

一个智力超常的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的反复糟蹋下,险些被耽误了一生!

这样的孩子还有多少?

这样的家庭还有多少?

家庭内部关系没有理顺,教育外部大环境又发生着巨变:

独生子女时代,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更不敢出次品或危险品,因此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心急要求高,往往会出现更多问题,面对这个世界级的教育难题,家长怎么办?

当今社会,衡量成功人士的标准变化了,关键看你能不能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个人事业红红火火,自己孩子一塌糊涂,谁愿意做这样的成功人士?

互联网时代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孩子们的求知视野,但也让很多孩子沦为这个工具的奴隶,深陷网络不能自拔。让孩子顶住诱惑,学业出类拔萃,谈何容易?

一个成功的孩子,首先必须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一个健康孩子的重要标志就是心理健康,中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患有心理疾病,这对于一个民族是危险的。让孩子既成才又成人,身心俱健,家长何去何从?

大学生的就业率不到40%,家长辛苦半生,孩子苦读16年,毕业后却加入了失业大军,如何避免这种窘境?

基于以上体会,我认真思索,最后归结起来,家长们的主要作用应该体现在如下两点:

第一点,家长是孩子前程的设计师。

孩子最为重要的是什么?是成长,是前程,孩子也许有心,但是被过量的学习任务所压,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经验去考虑自己前程的设计之事。但中小学阶段的前程设计又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重要的任务谁来完成?只有靠家长!所以家长的第一个角色应该是孩子前程的设计师。

有心的家长会从方方面面来设计孩子的前程,其中之一就是艺术特长生。我第一次接触艺术特长生,是在青岛二中当教导主任期间。当时有一个学生,高考.离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差了50分,却凭借艺术特长生被清华大学录取。我觉得,这个家长真不简单!我一研究,里面的学问大着呢!第二年开始,我从青岛二中300多个毕业生中间,挑出108个艺术特长生,结果有60多个孩子被选中,占整个山东省艺术特长的1/3,而他们最后全部上了重点大学。事实上,被媒体津津乐道的“全国高考第一班”里:37个北大清华,10个剑桥、哈佛,这些孩子单纯的高考分不一定是最高的,正是我和各位家长提前给孩子们设计了个性化的成才之路,才使得他们进入了最好的学校。

第二点,家长是孩子心灵的导师。

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社会环境复杂,孩子的心理诉求普遍被忽视;学生各自为政,同学交流有限,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孩子的苦闷往往找不到出口;因此,家长必须做起孩子的心灵导师。否则,孩子的心理问题会越积越重,到最后形成心理疾病,再想好好学习,就很困难了。所以,家长甚至得充当孩子倾倒心灵垃圾的回收站。

有些家长跟我表态:“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也去学数学,帮孩子补习功课。”但这不是家长做的事,而且这个事,家长也做不了。这是典型的角色错位。我常说:女儿读高中前,我是个不及格的爸爸;女儿上高中后,我又是一个可以打满分的爸爸。为什么?就是从孩子泪痕斑斑的日记里,从孩子欲说还休的眼神里,我痛苦地反思:一个父亲的角色到底该如何定位?那就是和孩子交朋友,帮助孩子把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及时引导出来、排解出去,同时不断激励他们挖掘潜能、挑战自我,一个快乐、自信的孩子自发地就能成长为英才。在我的前程规划和心灵引导下,女儿提前半年就被北大、清华、人大同时录取,最后又以645的高分,毫无悬念地进入北大。

话说回来,什么是英才?

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是英才吗?

只有进入一流企业才是英才吗?

当然不是。

只要一个孩子目标明确,心态阳光,学习上有执行力,工作中能独当一面,他就是当之无愧的英才。然而,一个具备如此素质的人,还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呢?

我是教数学的,本来就缺少文学细胞,费了老大的劲来写此书;还怕写不好,又把《中国教育报》的大牌记者、编辑郭铭请来把关,通过颇有名气的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向社会。如此千辛万苦,只求用我亲历亲为的翔实事例及具体做法,掺杂一些切身体会,给各位家长们以启发,以助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英才家庭造(附光盘白金升级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金战//郭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1360
开本 16开
页数 2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8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4
16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