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词学通论(国学名家选粹)
内容
编辑推荐

名家主张,国学津梁,使你置身于博大精微之中,获致心灵的文化滋养。

  本书既详细阐明了词的特点及作法,又清晰论述了词的发展。前五章采用我国传统方法论述词的特点与作法,后四章以时代为序,论述词的发展概况,兼对作家作品加以评价。使读者既了解词的特色,掌握词的作法,又能清楚地知道词的发展概况及规律。

内容推荐

《词学通论》是吴梅在大学教书时的一本讲义。所谓通论,含综论、统论之意,即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研究词。它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更是两者结合的。在1933年8月出版的《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二期《词籍介绍》中,曾这样说:“本书先论平仄四声,次论韵,次论音律,次论作法。于《论音律》章内,又附《八十四宫调正俗名对照表》、《管色杀声表》、《古今雅俗乐谱字对照表》、《中西律音对照表》,最为本书特色。自第六章以下,论列唐五代以迄清季词学之源流正变,与诸大家之利病得失。”归纳起来,主要是论词与音乐的关系、词的作法、词的发展史,以及对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的评价。就中,自第二章至四章,分别标日“论平仄四声”、 “论韵”、“论音律”:皆围绕音乐问题而论词;而第六章至第九章共四章,皆标日“概论”,实是历代作家作品论,贯串起来,便是一部词史的雏形。谈词之作法的仅有第五章,实际上每一章中皆有所涉及。在全书之前,冠以“绪论”,作为第一章,揭示有关词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本书是一代词学大师吴梅先生介绍词学及词学发展史的专著。作者从了解词学、欣赏词作的角度入手,讲解词学的基本知识及其词的演变历史,在介绍与评点历代词人词作优劣得失的过程中,引导读者领会词的无穷魅力。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论平仄四声

第三章 论韵

第四章 论音律

第五章 作法

第六章 概论一 唐五代

第七章 概论二 两宋

第八章 概论三 金元

第九章 概论四 明清

试读章节

杨守斋《作词五要》第四云:“要随律押韵。如越调《水龙吟》、商调《二郎神》,皆用平人声韵。古词俱押去声,所以转折怪异,成不祥之音。昧律者反称赏之,真可解颐而启齿也。”守斋名缵,周草窗《萱洲渔笛谱》中所称“紫霞翁”者即是。尝与草窗论五凡工尺义理之妙,未按管色,早知其误。草窗之词,皆就而订正之。玉田亦称其持律甚严,一字不苟作,观其所论可见矣。戈顺卿又从其言推广之,于学词者颇多获益。其言日:“词之用韵,平仄两途。而有可以押平韵,又可以押仄韵者,正自不少。其所谓仄,乃入声也。如越调又有《霜天晓角》、《庆春宫》,商调又有《忆秦娥》,其余则双调之《庆佳节》,高平调之《江城子》,中吕宫之《柳梢青》,仙吕宫之《望梅花》、《声声慢》,大石调之《看花回》、《两同心》,小石调之《南歌子》,用仄韵者,皆宜人声。《满江红》有人南吕宫者,有入仙吕宫者。入南吕宫者,即白石所改平韵之体。而要其本用人声,故可改也。此外又有用仄韵,而必须入声者,则如越调之《丹凤吟》、《大醣》,越调犯正宫之《兰陵王》,商调之《凤凰阁》、《三部乐》、《霓裳中序第一》、《应天长慢》、《西湖月》、《解连环》,黄钟宫之《侍香金童》、《曲江秋》,黄钟商之《琵琶仙》。双调之《雨零铃》,仙吕宫之《好事近》、《蕙兰芳引》、《六么令》、《暗香疏影》,仙吕犯商调之《凄凉犯》,正平调之《淡黄柳》,无射宫之《惜红衣》,中吕宫之《尾犯》,中吕商之《白苎》,夹钟羽之《玉京秋》,林钟商之《一寸金》,南吕商之《浪淘沙慢》,此皆宜用人声韵者。勿概之日仄,而用上去也。其用上去之调,自是通协,而亦稍有差别。如黄钟商之《秋宵吟》,林钟商之《清商怨》,无射商之《鱼游春水》,宜单押上声;仙吕调之《玉楼春》,中吕调之《菊花新》,双调之《翠楼吟》,宜单押去声。复有一调中必须押上,必须押去之处。有起韵结韵,互皆押上,宜皆押去之处。不能一一胪列。”(《词林正韵发凡》)顺卿此论,可云发前人所未发,应与紫霞翁之言相发明。作者细加考核,随律押韵,更随调择韵,则无转折怪异之病矣。

P11-13

序言

王生平

上世纪末出现的“国学热”,热了不久即被“西学热”冲淡,正如在此之前的“美学热”很快被“文化热”所取代一样。转型时代的“车轮”转得如此之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就“国学”而言,回首一瞥上世纪初叶辛亥前后情景,恍如昨日,何其相似乃尔。那时有《国粹学报》,今日有《国学季刊》;那时出“国学”丛书,今日有大规模“儒藏”编纂工程;那时有“国学大师”,今日“大师”更多;那时有《拟设国粹学堂启》的设想,今日有“孔子研究院”、“国学班”的建立,甚至沉寂几十年的私塾也星星点点地萌发出来;那时有“20世纪,为中国古学复兴的时代,岂不盛乎”的渴望,今日有“民族文化复兴”的期待。尽管从辛亥到21世纪初,人们经历了“打倒孔家店”的“五四”洗礼和文革横扫“四旧”和随后而来的“评法批儒”运动,但“国学”不但没有消逝,反而以“热”的形式姗姗而来。这意味着什么?时间说明一切,此情此景难免引发人们“未见池塘春草绿,门前梧桐已秋声”的深沉感慨。确实,百年虽历史一瞬,但毕竟是几代人的历程,尤其近20年来的巨变,已赋予了“国学”以新的内容、形式。

首先,“国学”这个概念,已经从古典走向近、现代,她不再是那么含混笼统的“国家固有学术、文化”,而是文史哲各有特征的分科。

其次,“国学”不仅不以儒家马首为瞻,不排斥反而与道、释等各家有互补关系。于是就有“儒治世、佛治心、道治身”的分工又合作状态。华夏文化对内如此,对外也如此,表现为近现代有识之士能主动与异质文化交流而相得益彰。西方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说:“光明从东方来,规则从西方来”。英国李约瑟博士认为:“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没有像中国的孔庙具有神圣化的意义,但孔夫子却从来不谈‘鬼神”’。王国维、蔡元培各自汲取了叔本华、康德的哲学和美学,结合礼乐传统文化,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新命题,为补充教育方针的“美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美育”终于于前几年被正式纳入教育方针之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界还提出了“文化中国”概念,受到了界内外人们的瞩目。她不是地理或政治概念,而是文化概念,主要指对中国文化的心理认同和认同心理。人们之所以认同这个概念,不是随心所欲的主观刻意为之,而是正确概括、科学提炼的历史经验。从秦汉到明清两千多年,汉民族以其文化而非暴力同化其他少数民族,是主流。包括“五胡乱华”、“满族入主”,其结果最终由被统治者、被压迫者的汉族同化了统治者、压迫者,竟可以使他们失去原有的语言文化等。所以,中国、中国人不是种族观念,而是文化观念。“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所征服的民族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十全十美是天上的尺度,达到十全十美的愿望是人类的尺度”,歌德说道。即使面对历史如此悠久,地域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文化如此统一的中国也当作如是观,圣人的宏大理想和落实在生活中的结果总是有很大的剪刀差。常见的是,同一事物中既有长处又有缺欠,“此事古难全”。这从汉代阴阳五行组成的天人反馈系统落实在人对社会中的“秩序性”的取向上可看出来。一方面带来所谓安分守己,听天由命,“思不出位”,逆来顺受;另一方面又教育人们做事做人要注意整体和全局,不走极端,从而可以在系统中获得归属感。长处和弱点,优点与缺陷,本就难以分割地连在一起。正因为如此,孔子才提倡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损益”: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要求“把握分寸,恰到好处”。这也是“过犹不及”的“中庸”,也即是“度”。但实际上往往做不到,就需要批评或批判来校正。这就是后人总结概括的批判,继承,批判地继承;解构,重构,解构再重构等模式所由来。杨振宁教授曾批评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数学的发展,我认为有一定道理。确实,中国人在各种事务中惯于深思熟虑,周详细密地计量估算,注意实际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逻辑,不冲动,不狂热。然而同时就束缚、压抑了浪漫想象的自由开展、逻辑形式的纯粹提炼和抽象思辨的充分发展。在理性形式和思维能力处处套上了不离日常生活经验的框架,阻碍了它的新开拓。无怪乎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按照这一标尺,不就把杨振宁问题的价值突出表现了出来了吗?!“不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以不知为知。前者是动力的催化剂,后者是无能的遮羞布。正是从这里出发,沿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路径,华夏文化不因无人格神的上帝而悲观,而是在此情境下建立乐观宇宙观,以为支持,以求上进,日新又日新。因此之故,在本尼迪克特这位人类学家划出“罪感文化”、“耻感文化”这两类文化类型之后,我国学者把华夏文化特质概括为不同于“罪感文化”、“耻感文化”的“乐感文化”:中国人很少彻底的悲观主义,而总愿意乐观地眺望未来,即使是处在极为困难的环境里,他们也相信有一天“否极泰来”,因为这是符合天道的。

中国书籍出版社策划出版“国学名家选粹丛书”,希冀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多途径、多问题、多要求、多方法展开了乐感文化的表、里、内、外,把握华夏文化的灵魂,把无意识意识化,并进行转化性的创造,为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我完全同意并赞成这个意向,是为此序。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哲学研究》副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词学通论(国学名家选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14287
开本 32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8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23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0:5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