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名师备课经验(数学卷)/名师经验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想改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这一尴尬局面吗?那就好好看看这本书吧。或许,看完之后,你的教学观念就有所改变,从而提高你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多角度展示了名师们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备课智慧。

本书是数学卷,它以“十年磨一课”精神备课的徐斌,强调通过与文本和学生对话进行创造性思维备课的林良富,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刘可钦,关注“为何而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作为备课支点的夏青峰。每个名师的备课智慧,都体现了教者超乎寻常的功力,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目录

序/1

出场名师:徐斌/1

备出来的理想课堂:十年磨一课

出场名师:林良富/18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五种策略

出场名师:刘可钦/32

备课预约出的精彩

出场名师:华应龙/47

从“计算器”一课谈我的备课观

出场名师:钱守旺/63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应树立的五种意识

出场名师:赵公明/76

备课的灵魂:教学意识

出场名师:陈庆宪/95

从关注学生起点开始备课

出场名师:林俊/103

研读教材:教师备课的核心环节

出场名师:刘爱学/111

备课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出场名师:夏青峰/127

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

出场名师:王冬娟/143

备课:在预设与生成中实现超越

出场名师:刘松/154

如何备好一节数学课

出场名师:陈惠芳/165

备课: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

出场名师:缪建平/180

平衡中巧“备”数学活动课

出场名师:张良朋/208

备课:给学生一个精彩的学习现场

试读章节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似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显示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而课堂上之所以出现这样一些现象,与教者备课不扎实有直接原因。

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课堂是生成的,课程改革后应该简化备课,甚至不要备课。孰不知,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哪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教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10年前,我曾执教过一节二年级的“万以内数的读法”,在教学比赛中还获得了一等奖,当时颇为得意;10年后,我又一次上了同样内容的课。我把10年前的教学实录找出来,与这次的教学实录进行了对比,发现其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现摘取其中三个片段对比分析。

P2

序言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住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教师备课之真谛。

众所周知,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然而,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教师很辛苦”最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繁重而无效的备课占用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无论是哪一门课,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只要能按这个总要求去备课,就都是好的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活动的过程。事实证明,教师理论水平的差异、教学修养的高低、是否下功夫备课,备课的深入程度如何,教后的反思是否及时、认真、深刻,往往在教育教学效果、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上产生很大的不同。

如此,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15分钟”的有效备课,正是名师们教学智慧的彰显。《名师备课经验》正是从多角度展示了名师们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备课智慧。

无论是语文卷中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的于永正,主张“系统备课、换位备课、多次备课、板块备课”的张化万,通过点线面等多角度去钻研教材、用足教材的赵景瑞,关注预设和抓“题眼”的窦桂梅,提倡对文本进行“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进行备课的闫学,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依据进行立体备课的盛新凤,还是数学卷中以“十年磨一课”精神备课的徐斌,强调通过与文本和学生对话进行创造性思维备课的林良富,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对不同教学思路的追问、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刘可钦,关注“为何而学、学习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作为备课支点的夏青峰……每个名师的备课智慧,都体现了教者超乎寻常的功力,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我想,这是名师们反复思考、敢于实践、追求完美的结果,也正是名师们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品读众多名师的备课经验,我们不难明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自觉地、全身心地钻研教材、教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认真地、创造性地备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创造和运用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像“准备了一辈子”的那位教师那样,下真功夫备好每一节课,下大功夫深刻反思教学行为和过程。这样,必然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有效备课”新路。

就让我们从品读名师们的备课智慧开始,寻觅“有效备课”的路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名师备课经验(数学卷)/名师经验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肖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134394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7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3.603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8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0:2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