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背德者(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内容
编辑推荐

《背德者》宣扬了纪德所主张的一种背德主义,即小说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胆藐视一切既定的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地满足人的自然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在艺术上,小说打破了19世纪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法国古典文学的完美形式表现了现代人的复杂思想感情,为传统的小说模式重铸了新典范。1947年,纪德因《背德者》等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和处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推荐

《背德者》是法国作家纪德的带有强烈自传色彩的小说,记述一名违背传统习俗、企图遵循他个人癖好的男子的故事。故事中主角米歇尔偕其妻玛丝琳娜前往北非旅游,不幸染上肺结核,玛丝琳娜照顾他时,发现他对她并没有爱情且具有同性恋倾向。返回法国后,米歇尔遇见超乎道德的梅纳尔克,后者劝他忘掉过去,尽情享受肉欲。不久玛丝琳娜染病而亡,完全自由的米歇尔决定放纵自己的欲望。

目录

梵蒂冈的地窖

 第一卷昂蒂姆阿尔芒一杜布瓦

 第二卷朱里斯德巴拉利乌

 第三卷阿梅代弗勒里苏瓦

 第四卷蜈蚣

 第五卷拉夫卡迪奥

窄门

背德者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三部

试读章节

一八九O年,在教皇莱昂十三世的治下,各类风湿症专家x……医生名声鹊起,吸引了共济会会员昂蒂姆·阿尔芒-杜布瓦到罗马来求治。

他的连襟朱里斯·德·巴拉利乌惊叫道:“怎么?您到罗马去医治您的身体!但愿您到了那边,能够认识到您的灵魂患病更深!”

阿尔芒一杜布瓦用可怜巴巴的声调回答:

“可怜的朋友,请瞧瞧我的肩头。”

宽厚的巴拉利乌不由自主地抬起眼睛去瞧襟兄的肩头;那肩头一耸一耸不停地动着,仿佛抑制不住、正在哈哈大笑一样;眼看着这个半瘫痪的庞大身躯把剩下能活动的肌肉去做这样的滑稽动作,也真够可怜的。算了吧!他们已经作出了决定,巴拉利乌即使嘴巴再厉害,也无法加以改变。也许时间能够使他改变?也许圣地的秘密忠告能够……朱里斯十分失望,只能说:

“昂蒂姆,您真叫我难过(肩头马上停止跳动,因为昂蒂姆很爱他的襟弟)。我希望再过三年,到了大赦年,我来找您的时候,您能够变好了!”

昂蒂姆的妻子韦罗妮卡陪同丈夫前往罗马。她的心情跟丈夫的完全不一样:她跟妹妹玛格丽特同妹夫朱里斯都是虔诚的教徒,这次到罗马做长期的居留正符合她最宝贵的愿望。她的生活十分单调而且没有什么希望,她就用日常祷告、跪拜等琐碎的敬神仪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她不能生育子女,她就把原来要用在子女身上的全副心思都用在自己的理想上。最可惜的是她对促使昂蒂姆回到天主身边这件事没有很大的希望。很久以前她就知道了,丈夫宽大的前额上铭刻着否认天主的横纹,什么固执的事情都干得出来。弗隆神甫已经警告过她了。他说:

“夫人,最不可动摇的决定就是最坏的决定。现在您只有把希望寄托在奇迹上了。”

现在,她甚至不再伤心了。他们在罗马住下的头几天,夫妻两人就各自安排好各人的私生活:韦罗妮卡管家务和敬神,昂蒂姆搞他的科学研究。因此他们两人虽然住在一起却又截然相反,虽然互相容忍却又互相排斥。就因为这样他们两人间才能融洽一致,他们才能每人享受一半的幸福。他们各自从对方的容忍中看出对方在秘密地运用自己的美德。

P3-4

序言

1909年,纪德年满40。他发表过几部文学作品,写过一些文艺评论文章,虽然得到少数文艺界朋友的赏识,但他的名字和作品在广大读者中间还是陌生的。这一年,他和几个文友创办了一个文艺刊物,名叫《新法兰西评论》。这个刊物最早的撰稿人在社会出身、教育和信仰方面各不相同,他们的共同点是思想严肃、写作认真,在文艺领域有几个共同钦佩的对象,也有不肯追随时尚的操守。’这个刊物和伴同产生的几个文艺与学术组织后来形成了20世纪上半叶法国精神的中心,而这个中心的中心人物,无疑是安德烈·纪德。

从《新法兰西评论》诞生直到1951年纪德逝世,在近半个世纪中,纪德高踞法国文坛,他的作品和人格曾引起热情的赞赏和激烈的非难。他的作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中接触到的各种问题,与当代产生的也是读者遇到的问题有许多共同之处,从而展开思想交流或交锋所致。1951年纪德逝世时,法国作家佛朗梭·莫里亚克在他的随感录《活页笔记本》上表示哀悼,他写道:“只要纪德在世一天,法国便还有一种文学生活,一种思想交流的生活,一种在那些并非职业哲学家和谈吐风趣的作家之间进行的始终坦率的争论……那块封闭纪德墓穴的石板结束了法国经历过的最能激励心智的时代。”这段话可以说明纪德的影响和意义。

纪德于1869年在巴黎诞生,父亲是法国南方的新教徒,法学教授,母亲出身于法国北方信奉天主教的大资产阶级家庭。纪德曾一再提到这两个极不相同的家庭和省份在他身上留下的矛盾的影响。他十岁丧父,母亲溺爱他,但管教极严;小时候身体孱弱,上学时断时续,但喜欢读书,学习凭个人爱好;生活在家庭的清教气氛里面,宗教信仰和传统道德抑制着他向往大千世界的欲念。他早年受象征主义的影响,写过一些反映他当时内心矛盾的苍白无力的象征主义作品。

19世纪末叶在法国文学里面出现的象征主义思潮是对当时西方社会生活和实证思想的宇宙观的反应。它力求探索人的精神现象,最后触到人的存在,就是自我。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象征主义宗师马拉美和慧眼诗人兰波企图抓住诗歌的本质,排除说教和感情的成分,超越人的认识,直探生命的奥秘。象征主义运动扩大了诗歌的境界和思想领域,为法国20世纪新文学开拓了道路。但象征主义文学的末流偏重形式、技巧,追求形象的暗示,往往流于抽象、武断、晦涩。他们中间有不少入学识渊博,但他们远离生活,其作品多取材于古代神话或民间传说,只在写作技巧上汲汲以求,于是内容越来越贫薄,形式越来越造作。波德莱尔说过:“对艺术的疯狂爱好像一种疾病,它把一切吞噬了。”这句话移用在这些人身上是很合适的。

早在1895年起,新的文艺思想已经隐隐涌现,年轻一代对于前辈们迷恋非现实、寻求新的战栗、爱好有毒的花朵、爱好黑暗和幻影感到厌恶,把他们称作思想混乱的唯灵论着,要求从梦境回到现实生活,从黑暗走伺光明。小说家夏尔一路易·菲立普要“人们在脑子里看到自然的生活”。比利时诗人维尔哈仑放声高歌“人生百态”。在这19世纪将尽的年头,最能够代表这种趋势的作品是纪德的《地上的粮食》。这个作品是几代青年知识分子心醉的读物,它使他们挣脱19世纪末年僵化的理想主义桎梏,给他们带来了思想道德的解放。马丁·杜·迦尔在他的长篇小说《蒂博家族》开头写两个少年主角如饥似渴地阅读《地上的粮食》,反映了新时代对这本书的向往。

……

纪德在1944年写成《岱西》,1946年发表。这篇伪造的回忆录发表时离他逝世只有五年时间,可以说是对他的艺术和思想的总结。

《岱西》的情节大略是这样:希腊阿蒂克国王子岱西过着惬意的日子。有一天,他的父亲艾哲对他说:“你的童年过去了,你做一个人吧。你要让人们看见,他们中间的一个能够做到什么和打算成为什么。有丰功伟业需要你去完成。好好地干吧。”岱西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彻底清除地上许多暴君、强盗和恶魔;打扫干净某些不安宁的道路;把天空弄得明朗澄澈,让人把头抬高一点,少害怕一点意外的事故。归来之后,把一个小小的乡镇建设成为世界名城西方文明的策源地雅典。但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时刻是遇见被放逐的提普国王厄迪普。厄迪普的事业与盖世英雄岱西建立的功业都同样伟大,厄迪普现在与神对抗,岱西始终同人斗争。岱西问厄迪普为什么把自己的眼睛挖掉,纪德在1930年写的剧本《厄迪普》里面让厄迪普解释说,因为他的眼睛没有及时点醒他,使他犯了错误。在《岱西》这个故事里面,厄迪普说他出于一朝之愤,挖掉了自己的眼睛。但他失明之后,却发现了另一种光明——真正的光明。他高呼:“黑暗啊,我的光明!”他突然发现另一种价值准则。但是岱西却拒绝接受这另一个世界。岱西说:“我只能够称赞您公开表示的超人的智慧。但是我的思想,在这条道路上,不会追随您。我始终是这片土地上的儿子,我相信人,不管他是怎么样的,不管您认为他有多少毛病,他都要利用手上的牌去赢得胜利。”厄迪普抛弃了世间去追求神圣的东西,而在岱西看来只有人才是宝贵的。岱西说:“如果我拿厄迪普的命运和我的相比,我是满意的;我没有辜负我的命运。我身后遗下雅典城邦。我爱它胜过爱我的妻子和儿子。我建立了我的城邦。我死后,我的思想永生不灭住在那里。我心甘意愿地接近寂寞的死亡。我享受过地上的财富。想到我死后,多亏了我,人们认为自己更加快乐、更加善良和更加自由,我心里就感到快乐。为了未来人类的幸福,我完成了我的事业。我生活过。”

岱西说:“我最大的力量就是相信进步。”这正是纪德自己的信念。纪德虽然挖掘人类最隐秘的内心活动,但他像科学家一样,谦虚而大胆,在文学和道德的问题上应用实验的方法,即使自相矛盾也不后退。他缺乏一种严谨的、系统的学说,但具有丰富深刻的创见。他在给莫里亚克的信中说道:“我不是一个惶惑不安的人。”他相信人类,人类的优点和缺点在他身上都存在着,所以读者对他感到亲切,接近。

                      陈占元

书评(媒体评论)

只要纪德存在一天,法国便还有一种文学生活,一种思想交流的生活,一种在那些并非职业哲学家和谈吐风趣的作家之间进行的终结轻率的结论。

——莫里亚克(法)

近三十年的法国思想,不管它愿意不愿意,也不管它另以马克思、黑格尔或克尔凯郭尔为坐标,它也应该参照纪德来定位。

——萨特(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背德者(彩色插图本)/名家名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纪德
译者 郑永慧//桂裕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5140
开本 32开
页数 3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6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12.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