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凡人还是天才?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给他(她)提供了什么样的早期教育。天下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父母,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透明的,都是无邪的,他(她)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看你给了他(她)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本书立足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力图把科学的多元智能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引入家庭,对如何对孩子个体行为和习惯进行设计、引导和改造,向父母提供了全方位的育儿理念与教育方法,使每个家庭能够最便捷地领略新世纪新家教的魅力,让优秀的孩子会更加优秀,失去信心的孩子可以恢复信心。
天才是有责任感的,敢做敢为,不怕失败。错误对天才来说只是一个过程,他要做的是把将来的事情做得正确和完美。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取决于这个人有什么样的性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培养他良好的性格。——卡尔·威特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趋向正常,使教育呈现全面性的秩序化,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孩子以往的缺点。当孩子因成绩不好而感到沮丧时,千万不要再对他们进行责难,这是相信孩子的才能并且使之增加的一个原则。
孩子们对家庭氛围的共同心声
一位美国学者曾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经济条件不等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统计的调查结果,使他始料未及——当孩子们被问到他们最大的心愿和要求是什么时,绝大多数的孩子对吃、喝、穿、用、玩的东西都不太感兴趣,他们普遍重视的竟然是家庭气氛和精神生活!
他们希望的共同心声是:
(1)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要吵架。
(2)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不要偏心。
(3)大人说话不要失信,不要疏忽了对孩子的承诺。
(4)爸妈要相互谦让,不要彼此责备。
(5)我们的小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并热诚招待。
(6)爸妈对我们少发一点脾气,多一点微笑。
避免与孩子对立的十招
美国人认为,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相处的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因为一些小事不断地发生冲突,孩子因此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常常与其产生对立。
但是,作为家长,怎样避免与孩子发生对立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儿童学家卡尔·匹克哈特博士的建议也许能给一些父母提个醒,帮助他们与孩子更好地进行沟通。他的建议是:
(1)不要期望孩子每日按你的规定来做事。因为即使你尽力去做,你的孩子也并不是一味完全配合的。
(2)不要在没有提醒,或事先未通知的情况下,使日常生活发生突然的变化。
(3)不要提那些让孩子可以用“不”来回答的问题,如:“你现在要洗澡吗?”
(4)当某事对你很重要时,不要给你的孩子有选择的机会。
(5)不要期待你的孩子会耐心等待或按部就班地做某事。
(6)不要下最后通牒,如:“你必须把饭吃完才能出去玩。”
(7)不要因孩子的要求而感到心烦意乱。作为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这些行为并不坏,也并非是对抗,而是因为他们还不成熟。即使一些行为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作为父母,也应欣然接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好奇心及行为的复杂性。
(8)当孩子说“不”或“不,我不”时,不要表现出惊讶或不安。
(9)不要反对孩子继续玩弄脏了的、但他们很喜欢的玩具。当他们吸吮手指时,不要埋怨他们。
(10)不要期望你的孩子会很轻易地同其他小孩分享快乐。P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