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建构之反思--以京派为例
内容
编辑推荐

论著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作者对京派理论批评家的著作作了精细的阅读和梳理,其他相关的知识也比较丰富,因此论著的资源是全面的、充实的、详尽的。论著中对京派群体在国人将目光投向西方的情况下利用外来资源。如何进行“过滤”和“改写”,与本土文化、传统资源融合,进行深入细致的切入肌理的论述,并从总结京派文学批评家的经验中进行当代反思,提出了异质理论接受的标准、方式和重心。这些观点独到新颖。富有创见,对我们如何建构今天的文学批评理论有启示意义。另外论著对中国现代以来“审美”内涵的辨析,也十分精彩。……论著对京派理论家审美批评的实践策略,提出了如“悬置”、“视角的调适”、“话语的智慧”、“批评体式”、“语言的传达”等很好的理论概括。有一定的理论力度。

内容推荐

考察中国文学批评的现代建构历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本论著选取京派批评群体作为切入点,对他们在现代批评建构中的所思所为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勾勒出中国现代批评发展的脉络,并对当下的文学批评以启示。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论著抓住几个关键问题进行论述,不是面面俱到。论著视野开阔。论述深入,语言流畅明晰,有一股理论探索的热情和勇气。

目录

导论

一、批评转型与范式建构

二、西潮、古学与新知

三、审美的现代性关联

四、个案选择之缘由

第一章 西方与本土问的缝隙与张力

一、时代潮流:西学间的择取与吸纳

1.一个基点:人本主义精神

2.三种方式兼容并取

3.西学接受的“间距”

二、本土意识:西学的变异与改写

1.过滤的“西方”

2.改写的“西方”

3.“双文化”现象

三、当代反思:异质理论接受之路

1.异质理论接受的标准:准确性抑或本土化

2.异质理论接受的方式:求异抑或求同

3.异质理论接受的重心:知识抑或方法

第二章 古典文学的“现代批评者说”

一、传统的召唤

1.民族审美传统:抒情的膜拜

2.民族审美趣味:化情为境,韵味悠长

3.民族审美形式:诗歌的体式意识

二、“现代”之凸显

1.史传批评与现代文化史观

2.文本细读与现代语言意识

3.形而上的追问与现代哲学意识

三、现代学术与现代批评

1.文与学的分途

2.文学史研究与现代批评

3.批评史研究与现代批评

第三章 现代批评审美维度的建构与坚守

一、“审美”在现代中国

1.现代性语境中的“审美独立”

2.中国现实语境中的“审美”问题

3.审美维度与社会维度的相互“越界”

二、京派审美理论建构的努力

1.“无所为而为”

2.现代学理的依托

3.与时代错位

三、京派审美批评的实践策略

1.“悬置”其他

2.视角的调适

3.话语的智慧

第四章 文学商业化与批评学院意识的碰撞

一、“京海论争”与反商业化立场

1.一场论争

2.“海派作风”与商业化

3.商业的力量

二、现象背后的理论话题

1.书坊与书斋

2.商业化与大众化

3.经济杠杆与政治力量

三、商业化映衬下的学院意识

1.艺术感知与审美趣味的彼岸性追求

2.经典意识

3.远离“捧杀”与“棒杀”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论沈从文的文学批评及其批评学价值

附录二 语言变革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发生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文学批评现代建构之反思--以京派为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邵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145352
开本 32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28
15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3:3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