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界关注民间治理到了十分热火和强劲的地步。然而,系统、全面地对民间治理进行阐述和分析,真正写出有历史的厚度、有理论的高度和有法律实证分析通俗度的专著还并不多见。本文通过评说学界对民间治理的争议和观点,阐述了研究民间治理的意义和价值。立足于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学理与方法,探讨了民间治理在中国法治进程中运用和实践的可能与机制。
图书 | 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目前学界关注民间治理到了十分热火和强劲的地步。然而,系统、全面地对民间治理进行阐述和分析,真正写出有历史的厚度、有理论的高度和有法律实证分析通俗度的专著还并不多见。本文通过评说学界对民间治理的争议和观点,阐述了研究民间治理的意义和价值。立足于法律社会学的基本学理与方法,探讨了民间治理在中国法治进程中运用和实践的可能与机制。 目录 导论/1 一、看得见的市民社会(公民社会)/l 二、走进生活的法治/8 第一章 结社活动的法治价值和意义/10 一、结社:人类自由自主活动的深层历史脉动/10 (一)国家权力回归社会的发展走向/11 (二)人类自由自主活动的自觉追求/18 二、经典作家民主契约理论视野中的结社自由/22 (一)经典作家的民主契约观/23 1.政治国家与非政治国家之间的协调/23 2.反对“权力拜物教”和“国家崇拜”/25 3.立法权的双重本性/26 4.公民的双重生活/27 5.消除人权和公民权的分离/29 (二)民主契约观与结社自由的理论正当性/30 1.消解国家权力的神圣性和贤能性/30 2.多元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分享和制衡/3l 3.现代民主和自由信念的确立/33 三、结社自由对民主与法治的结构性支撑/33 (一)强化权力制约、民主参与和监督/34 (二)促进多元群体的权益实现和保障/36 1.实现群体利益主张和权利要求的重要通道/36 2.展现“代表”与“参与”的融合/37 (三)促进社会自律秩序的形成/38 (四)对民主与法治价值合法性的确认和弘扬/40 (五)对法律局限的纠补/42 1.法律局限性对自由自主精神的削减/42 2.多元自主精神与法治秩序/50 第二章 民间社会组织与当代法治变革/54 一、“全球社团革命”与国家一社会、权力一权利关系的当代走向/54 (一)“第三部门”的蓬勃兴起/56 (二)全球市民社会(公民社会)初现端倪/59 (三)全球化时代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61 (四)“自由自主活动”的当代诉求/63 二、民间社会组织对当代法治秩序的变塑/65 (一)形成了良性互动式的新型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机制/65 1.组织化、群体化的权力制约和平衡力量/67 2.国家与社会互动合作的新型关系/71 3.国家权力增长的同步分解机制/73 (二)多元利益和权利的平衡增进了“自生自发”秩序/74 1.多元冲突的自我控制与协调/74 2.自主平衡的社会博弈规则的孕育/76 3.增强政治社会化和有序化/78 (三)促动了全球化时代的法治范式转换/78 (四)推进了全球治理和法治秩序/84 1.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和协调者,/84 2.国际社会规则的重要创制者./86 3.全球公民道德的重要推进者和建设者/86 三、民间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进程/88 (一)民间社会组织的兴起与中国民主法治进程/89 (二)转型期的社会稳定与民间社会组织/92 (三)民间社会组织的难题和民主法治功能的发挥/95 1.较高的行政依附性/95 2.较突出的功能失灵/95 3.较严重的制度供给不足/96 4.促进民间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96 第三章 转型期的“民间治理"与法治秩序/99 一、民间社会组织兴起对于转型中国的特殊意义/99 (一)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结构分化/99 (二)推动社会管理形式的变革/100 (三)促动社会价值观念的革新/10l (四)加快和谐社会的建立/102 二、“民间治理”与国家法秩序的互动和张力/103 (一)耦合支撑/104 1.合法性的双向提供/104 2.秩序的整合/105 (二)多元均衡/107 1.多元“民间治理秩序”对国家法秩序的均衡/107 2.“经验理性”对“建构理性”的抵制/108 (三)“共谋”和冲突/110 三、“民间治理”的秩序生发机制/113 (一)反思性的对话协商机制/113 (二)“公民性”社会资本的生成机制/115 (三)公共领域的运行机制/118 (四)自生自发秩序的衍生机制/121 四、民间社会组织及其“民间治理”中的“中国问题”/124 (一)“路径依赖”问题/124 (二)转型功能问题/126 (三)民间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问题/127 (四)法律规制问题/127 第四章 民间社会组织对社会资本的重建/130 一、社会资本与当代法治秩序/130 (一)法治秩序的伦理支撑/131 (二)当代多元复杂社会的整合力/133 (三)自生自发秩序的实础/135 二、信任危机、社会失范与社会资本的异型发展/137 (一)价值取向上的义理人情和群体本位色彩/137 (二)自身品格上的亲和权力倾向/138 (三)发展空间上的裙带主义特征/139 (四)功能导向上的功利主义倾向/139 (五)社会资本异型发展的“复归”指向/140 三、民间社会组织:社会资本重建的重要动力/143 (一)利益纽带对社会资本裙带属性关系的消解/143 (二)理性化对社会资本非理性化倾向的抑制/144 (三)促进社会资本的自由自主价值取向和公共精神/145 (四)增进“自生自发”秩序/146 (五)推动“公民性”社会资本的形成/148 四、促进民间社会组织的功能发挥和法治秩序的早日形成/149 (一)对民间社会组织进行合理定位/150 (二)增强民间社会组织的利益基础/151 (三)强化民间社会组织的自主自律意识/151 第五章 法治进程中的民间社会组织能力建设/153 一、中国法治进程的重要社会动力/153 (一)“全球社团革命”与法治的当代嬗变/154 (二)转型中的中国权力位移流散的重要平台/155 (三)培育民主法治根基的重要领域/156 (四)克服法律工具主义的重要屏障/157 二、民间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中的困境和问题/158 (一)独立性不足/159 (二)动员能力不强/163 (三)公信力不高/167 三、民间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出路和法治功能的实现/171 (一)增进民间社会组织的独立性/17l (二)提升志愿参与的热情和信心/171 (三)拓展民主参与的空间/172 (四)强化业务能力和水平/172 (五)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174 附录:黑龙江省民间社会组织能力建设调查统计结果/175 参考文献/223 后记/23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法治进程中的民间治理--民间社会组织与法治秩序关系的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马长山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66349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06-05-01 |
首版时间 | 2006-05-01 |
印刷时间 | 2006-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232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9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