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对他研究的论著多如牛毛。本书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作者对此前国内外关于海明威的研究有详尽的了解,给以归纳和总结。让读者不仅更清楚地看到海明威的叙事艺术的精湛,同时也能了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概况。是对海明威研究的一个新突破、新贡献。

目录

总序:“全球化”境遇与比较文学 蒋承勇

绪论

第一章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模式

第二章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时间

第三章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情境

第四章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声音

第五章 个案分析:《春潮》的叙事艺术

第六章 海明威的叙事艺术对美国前辈文学的超越

第七章 海明威的叙事艺术与美国同时代作家的异同

第八章 海明威的叙事艺术对欧洲传统小说的重铸

尾论  海明威叙事艺术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帕索斯的“新闻短片”选自30年代报纸新闻标题、消息、广告、标语口号、电台流行歌曲、官方文件、诗歌节选和粗俗俚语等,共68篇,这些事件与小说的人物没有关系。海明威的一些短篇小说也采用了类似新闻短片的片断式描写,如《向瑞士致敬》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惠勒先生在蒙特勒掠影”,第二部分“约翰逊在沃韦谈离婚”,第三部分“一个会员的儿子在特里太特”,这三个部分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与帕索斯的《美国》所不同的是,海明威不是基于真实的新闻事件,而是虚构的事件,而且海明威不写全景图式的小说。另一个短篇《祖国对你说什么?》中先有一个引子,然后是“斯培西亚就餐记”,第三部分是“雨后”,与《向瑞士致敬》和《美国》不同的是:这篇小说三个部分是连续的,相互关联的。帕索斯的作品跳跃性很大,这种跳跃性不同于意识流的跳跃性,意识流的自由联想毕竟还有一个内在的思想,而帕索斯的三个部分一点都没关系,单单一个新闻短片中的内容就杂七杂八。“人物小传”共25篇,包括20年代著名的政治家(如总统)、企业家(如福特)、艺术家、科学家、工人、演员、新闻记者等,他们中有伟人,有恶棍。“摄影机镜头”51篇,用意识流的手法写成,没有标点符号,全部用小写字母,以表现作者本人的意识潜流,跟虚构的故事无关。这种用小写字母来表达意识流的写法在海明威的《乞力马扎罗山的雪》中也出现了,不过,海明威没有取消标点符号。

杨仁敬在《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史》中说:“帕索斯吸取了欧洲现代派技巧,将法国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引入小说创作,大胆地改进叙事艺术,使长篇小说的叙事技巧和方法多样化,将以描写人物个人生活变迁为中心的小说,变成个人参与的群体的全景式的画面,没有情节,没有单独的主人公,虚构的描写与非小说的事实片断交织在一起。”④海明威在《世界之都》、《丧钟为谁而鸣》等小说中也出色地演绎电影蒙太奇。爱·茂莱说“海明威的《世界之都》借用了电影技巧来处理同影片有关的素材”⑩,如切、闪回、交叉剪接。所P170谓“切”,是电影中转换时间和空间的形式之一,指将两个前后场景不同的画面不用技巧地直接衔接起来,使前一个场景的画面刚一结束,后一个场景的画面迅即出现,以此收到对比强烈、节奏明快的效果。海明威在《世界之都》中共用了7次“切”。开始,在描写帕科穿着干干净净的亚麻布衬衫和夜礼服在明亮的餐馆工作时,海明威切入帕科的一个姐姐拒绝剑刺手的调情与纠缠;接着切入教士们聊天;然后又切入帕科和恩里克将切肉刀绑在椅子腿上,用围裙当披风,模拟“斗牛”;这时切入帕科的两个姐姐正在去电影院看根据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拍摄的“有声片”。当帕科躺在厨房的地板上血流如注,奄奄一息,恩里克去寻找医生时,海明威又切到电影院,描写两姐妹对《安娜·克里斯蒂》大失所望;之后海明威又一次切回饭店,但在回到厨房记录帕科之死前,先把焦点对准骑马长矛手。小说以那个“耽于幻想”而死的帕科和继续活下去的其他人物之间的最后一次对照而告终,这被爱·茂莱称为“蒙太奇结构中的对比法”。小说中也用了“闪回”的手法,当那个剑刺手被帕科姐姐拒绝后自尊心受挫,说了一句“竟会落到这步田地”,他以为别人因他是个失败的斗牛士而瞧不起他,于是镜头“闪回”到三年前他斗牛失败的情景。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丧钟为谁而鸣》是最电影化的,据希拉·格雷厄姆回忆:菲茨杰拉德曾告诉她说,《丧钟为谁而鸣》是“为拍电影而写的”⑩。爱·茂莱说:“这部成功之作的夺目光彩,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他对电影技巧的精妙运用,而且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技巧不是为了制造廉价的闹剧式的紧张而机械地外加在素材之上,而是作者对他的题材采取复杂的处理方法的必然结果。”@在《丧钟为谁而鸣》里,运用得较多的是交叉剪接。从第三十三到四十二章的叙事结构就跟电影剪接一模一样,把罗伯特·乔丹和玛丽亚在睡袋里、后来他同游击队一起准备炸桥的场面j跟安德烈斯在政府军防线上设法找到指挥部的场面剪辑在一起,即在第三P171

序言

郑克鲁

海明威是20世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对他研究的论著多如牛毛。在我国,自80年代以来,海明威是最受到读者注目和喜爱的作家之一,发表在报刊上的研究和评论文章多年来连续不断,就是明证。显然,海明威研究是一个热门。因此,以海明威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是需要一点勇气的。然而,研究海明威的文章虽多,但并不是说对海明威的研究已经穷尽了。事实远非如此,海明威的叙事艺术就是一个还需要下大力气研究的课题。

本来,海明威的叙事艺术是他的小说创作的精髓,因为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精通现代叙事艺术”。奇怪的是,多少人的研究似乎都没有在这一方面下笔,或者浅尝辄止,或者仅仅打一个“擦边球”,只触及一下同叙事有关的问题。这种情况恐怕与人们对叙事学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有关。叙事学是结构主义的一个分支,在20世纪60年代得到确立,欧美的一些批评家,特别是法国批评家热拉尔·热奈特发表《辞格》(共三集,1966—1972)以及同时期兹维坦·托多罗夫的多部论著问世之后,影响日渐扩大。由于叙事学涉及到文学创作艺术的奥秘,因此,叙事学成为结构主义理论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批评方法。在我国,对叙事学的介绍要迟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后才得到重视。总之,从叙事角度入手,去研究作家的创作,是20世纪下半叶才得到实践的一种批评方法。

正如上述,研究海明威的叙事艺术,既是切中海明威创作奥秘的研究,也是海明威研究的深入推进。运用叙事学的理论去研究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有可能步入堂奥,明了海明威的小说何以获得如许的读者和作家击节叹赏。

本书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作者对此前国内外关于海明威的研究有详尽的了解,给以归纳和总结。单就对国内外海明威研究状况的介绍而言,在国内还是第一家。本书的主体是评析海明威的叙事模式,解剖海明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叙事情境、叙事声音,阐明他的叙事精湛技巧之所在。作者认为海明威的小说采用两种叙事模式,又分为五种叙事结构。前者是对海明威小说人物的分类,后者是对叙事方式的划分。尤其后者,是在深入研究了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方式以后归纳出来的,为一般研究海明威的著作中所未见,是带有原创性的观点。作者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时间、叙事情境、叙事声音的分析,则是对叙事方式的深化。按作者的论述,叙事时间分为时序、时距和频率:时序指顺序、倒叙、预叙;时距指叙事时间的长短、省略、停顿等;频率指叙事的次数和速度。叙事情境对多种人称,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的叙事角度,叙事焦点的变换等进行了分析。叙事声音指对小说中叙述者的处理,也就是作家与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元叙事、叙事声音的多重性。从上述的简单介绍看来,《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运用叙事学理论,条分缕析地阐述了海明威小说的叙事特点,同时采用了结构主义擅长的图表将分析具象化,增强了行文的说服力。全书涉及了海明威的大部分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论述对象的熟悉和掌握材料的丰富翔实。不仅如此,作者还以《春潮》为例,研究了海明威如何在这部戏仿之作中也体现了他的叙事艺术。总的说来,本书对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的分析是全面而准确的。

我认为《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的可贵之处,还表现在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海明威的叙事艺术对美国以往文学的超越,并与美国同时代作家作比较,论述了海明威对欧洲传统小说的发展和对世界文学的影响等方面。作者并不是孤立地研究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而是把它放到美国和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视野宽广,从而增加了这部论著的内涵和分量,也更加精确地给海明威的文学地位划定了坐标。作者这种比较不同于近年来有的初学者随便将两个作家或两部作品加以比较的不可取做法,后者做的是毫无关联的乱比较,而前者是研究海明威如何发展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指出他的高明表现在哪里。这样做需要研究一系列大作家的叙事艺术,然后才有可能与海明威的叙事艺术作比较,实际上这也是对叙事艺术发展史的一个鸟瞰式评论,让读者不仅更清楚地看到海明威的叙事艺术的精湛,同时也能了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概况。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是对海明威研究的一个新突破、新贡献。

后记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本书花了几年的心血,今天终于面世,我感到无限欣慰和激动。作为一个有家有室的女子,在承担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的同时,既要完成教学又要搞研究是多么的不容易。我常有这样的感慨:一个女子要获得同样的成功,她的付出要大大地超过男性。

这本书是在我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在写作过程中,导师郑克鲁教授悉心地辅导,宏观把握,微观细察,在身体欠佳的情况下,仍逐字逐句阅读我的论文,我成长的每一步都倾注着郑老师的心血,为此我永远地感谢恩师,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导师对学术无限热爱,精益求精,难能可贵的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甘于坐冷板凳,满腔热情地献身于学术,这种精神将深深地影响我一辈子,我今生今世会执著于学术的探索!

我要特别感激海明威研究专家董衡巽先生,他与我素昧平生,从未谋面,但通过电话和书信,他耐心地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最让我难忘的是,在盛夏酷暑,他给我回信,并亲自到邮局邮寄,这种将学问传给新一代的无私的精神让我肃然起敬,也鼓舞我将海明威研究继续深入下去。

在书稿撰写的过程中还得到谢天振、朱宪生、聂珍钊、汪介之、陈建华、张弘、孙景尧、叶华年、黄铁池、任生名、杨正润、刘文荣等老师的指教,他们中肯的意见使我少走了弯路,考虑问题尽可能地今面细致。

书稿的顺利完成还归功于很多的幕后英雄,我的母亲从老家.专程赶来,帮助我照料孩子,操持家务,我的父亲孤独地看守着家,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望着他们的满头白发和苍老的面容,我深感天底下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边无际,最ic求回报的。我于心不忍,我心存感激。谨以此书献给他们二老,权且对他们付出的辛劳给予一点精神的安慰。我的丈夫深知学问的重要,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谅解。我那可爱的女儿,在我离家忙于读书、写书的日子里,缺少我全心全,-trc的关爱,我难以忘怀她那一声声带泪的呼唤,一篇篇在作文中抒写的对我的思念,以及每次相逢时的亲热场面,为了学问,我让她幼小的心灵就饱受了寂寞冷落的滋味。好在书稿终于完成了,我可以加倍地补偿我对他们的爱!

本书的出版承蒙蒋承勇教授的大力支持,也感谢资助此项研究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如果说原来万事J~-f-只欠东风的话,那么他们就是和煦的东风,使我的美好愿望化为了现实!

2004年秋定稿于上海锦秋花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816554
开本 32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3
出版时间 2005-02-01
首版时间 2005-02-01
印刷时间 200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074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8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