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东分体文学史(小说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山东分体文学史》丛书中的一卷,先秦齐鲁故地,人文荟萃,像管仲、齐桓公这样的政治家和孔子、孟子这样的思想家皆出于此,在齐鲁区域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套丛书是对山东地区古代文学创作的第一次较为全面的整理和研究资料,对地域文化研究者和文学类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都有较大参考价值。

序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齐鲁大地不仅是孔孟之乡,而且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这块土地不仅孕育了华夏文明,也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入学士。山东人的知书达理、勤劳质朴、执着坚韧、行侠仗义……诸多优秀品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为齐鲁文化精神,一代又一代地传承至今。山东小说便是这一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编撰本书的指导思想,即在于呈现山东小说产生、发展、成长、繁荣的全过程,挖掘山东小说史上的作家、作品,梳理山东小说的发展源流,并以此展现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对中华文明发展史的贡献。

在编写体例方面,本书虽然按照通史的一般规律,以时间为顺序,但却没有按朝代的先后,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胪列作家作品,而是根据小说文体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山东小说史的发展源流,将山东小说史的发展划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一、先秦;二、汉魏六朝(包括隋);三、唐宋金元;四、明代;五、清代。以此来充分展示山东小说史的历史画卷。

 一

先秦是中国小说的起源和滥觞时期,山东小说自不例外。一般的小说史大都前略后详,但因为先秦时期齐鲁文献十分丰富,而且与小说文体的关系又非常密切,所以山东小说史便不得不打破一般小说史的常规,于先秦齐鲁文献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这一部分自然就内容较多,篇幅较长。这一时期山东小说史的突出特点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史学传统对小说文体的巨大影响。先秦章共分六节:分别论述了《春秋》、《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墨子》、《晏子春秋》等七部典籍对后世小说的影响。第一节论《春秋》和《左传》。《春秋》在小说史上的贡献很少有人论及,但通读原文就会发现,后世小说在编年体例、春秋笔法等方面显然源自此书。《左传》的文学成就,各种文学史虽然论述颇多,但与小说的关系却缺乏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书则从《左传》的作者与成书、题材与内容、文学成就与形式特色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第二节论述《国语》。《国语》一书,一般的文学史多认为文学水平不及《左传》,但汉代此书就被名之为《春秋外传国语》,而许多“外传”又多被后世小说史家奉为小说,因此此书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便不容忽视,所以本书便从《国语》的成书与作者、《国语》的体例与后世小说、《国语》的叙事与后世小说、《国语》的形象塑造与后世小说、《国语》中的神话传说、《国语》的文体特征与后世小说等六个方面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国语》对后世小说的影响。第三节论述《论语》。《论语》与《国语》从文体方面讲都属于“语”这种文体,是先秦时期选辑贤人善语对子弟进行教育的教材(见《国语·楚语》申叔时语及后人的注释)。从《国语》到《论语》再到《魏晋世语》、《世说新语》,这一文体的演变轨迹十分明确,可见这一文体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本书着重从《论语》的成书过程、内容和体例、叙事和写人、诗化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四节论述《孟子》。主要从《孟子》的成书过程、叙事、写人、故事与传说、譬喻和寓言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是故事、传说和寓言方面,小说因素尤为明显。第五节论述《墨子》。《墨子》旧题墨翟撰,实际上也是他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家学派在先秦为显学,几与儒家齐名,但又不像儒家那样“子不言怪力乱神”,所以小说因素尤为明显。这在寓言、《明鬼》篇中的志怪故事、《公输》篇之叙事写入三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本章的最后一节论述《晏子春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晏子春秋》是比较特殊的一部书。按照通常的说法,诸子散文属议论文的范畴,但早在唐代,刘知几便在《史通》中指出了它“以叙事为宗”的特征。《四库全书总目》则称它是后人摭其轶事为之,实为传记之祖,列于史部传记类。近人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序言》更直接说它“是一部寓有政治思想性的古典文学作品,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也可以说是一部最早的‘外传’、‘外史”’。可见其在中国小说史、山东小说史上的地位。所以本书主要从内容与体例、叙事于写入、传说成分与虚拟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他如《尚书》、《公羊传》、《毂梁传》、《战国策·齐策》等实际上也属于山东小说史的研究范畴,但限于篇幅,也就只好忍痛割爱了。

汉魏六朝(包括隋)时期是中国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山东小说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果说先秦时期山东小说的突出贡献是儒家文化的写实传统的话,那么这一时期的突出贡献则是道家、道教、佛教文化、方士文化的浪漫主义的驰骋想像的神话传统,这一传统直接影响了后世志怪小说的发展。后世山东小说史上之所以会出现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在中国小说史上颇有影响的志怪作品,与这一时期的这一小说史现象不无关系。这一章共分五节:第一节为“《汉书·艺文志》所涉山东小说”,第二节为“东方朔与东方朔系列小说”,第三节为“任日方及其《述异记》”,第四节为“颜之推及其《冤魂志》、《集灵记》”,第五节为“汉魏六朝其他山东小说综述”。从这些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山东小说史在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诸方面的特点。《汉书·艺文志》所涉小说有《封禅方说》和《待诏臣饶心术》二种。可见当时方士文化及其对小说文体的影响。《封禅方说》虽然已经亡佚,但《史记·封禅书》中大量与封禅有关的神话传说和方士故事等堪为小说史资料的材料,相信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待诏臣饶心术》亦佚,但从各种资料考证,亦与方士文化有关。东方朔本身就是一个集文人、方士、俳优等于一身的人物。班固《汉书·东方朔传赞》日:“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炫耀。而后世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着之朔,故详录焉。”①所以不但他的辞赋创作与小说有关,而且他本人也对后世小说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东方朔系列小说的产生,盖由于此。南北朝时期,先有任防的《述异记》,继有颜之推的《冤魂志》,都是极具齐文化特点的志怪小说。尤其是颜之推的《冤魂志》,虽然以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为指导,但也显然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善恶报应思想,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专写受屈的冤魂报仇雪恨的小说。《冤魂志》所宣扬的因果报应思想,实际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善良愿望,是传统思想的精华。这一思想对中国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的艺术形式、篇章结构、思想内容等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后世的许多小说名篇,如《霍小玉传》、《三国志平话》、《金瓶梅》、《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实际上都被纳入了因果报应的框架。最后一节主要以介绍这一时期的志人小说为主,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作,但刘峻的《世说新语注》为古代名注之一,对《世说新语》的流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一页。

如果按照中国小说发展史的分期,唐五代是中国小说史的全面成熟时期(亦可称之为进士化时期),宋金元是中国小说史的通俗化时期,可以说是两个风格截然不同的时期。但是因为这两个时期是山东小说史的低潮时期,作家作品都比较少,所以为了金书篇章的大致平衡,本书将这两个时期合在了一起,作为一章论述。本章共分五节:第一节是传奇小说综述,第二节是志怪小说综述,第三节是志人小说综述,第四节是“杂俎小说的代表作——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第五节是杂俎小说综述。显然,这一章的重点是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在传奇小说方面,这一时期虽然没有什么一流名著,但唐代王洙的《东阳夜怪录》直接从牛僧孺《玄怪录》中的《元无有》篇演变而来,足见传奇小说勺笔记小说在艺术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宋初张齐贤的《洛阳缙绅旧闻记》描写委曲,人物生动,被宁稼雨称之为“在宋初传奇小说中,本书堪称翘楚之作”①。在志怪小说方面,唐五代几无山东作家作品,入宋后亦仅有济阴上官融的《友会谈丛》、益都王蕃的《褒善录》、成武马纯的《陶朱新录》、郓州王质的《夷鉴别志》等少数几种。但其中上官融的《友会谈丛》内容怪而不怪,体现着一种由鬼神志怪向社会现实发展的趋向,被人称之为“内容广泛,描写也多善于刻画,穷形毕态,入木三分。其小说意味为宋人说部中较强者”②。其中,“柳开”条叙潘阆装鬼戏柳开,“子母胡孙”条叙母胡孙为其子报仇,均十分动人。马纯的《陶朱新录》亦为此类,其中“王涣”条叙统制王涣抢掠民妇,无异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之“胡统领剿匪”。足见古代山东小说作家敢于直面现实、敢于揭露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写狐写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显然直接继承了山东志怪小说的这一优秀传统。在志人小说方面,这一时期山东作家作品较多。唐五代有段成式的《锦里新志》、赵磷的《因话录》、史虚白的《钓矶立谈》,宋代有王曾的《王文正笔录》、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周密的《澄怀录》和《续澄怀录》。其中赵磷的《因话录》、史虚白的《钓矶立谈》、王曾的《王文正笔录》、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等都各具特色,对后世颇有影响。尤其是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不但长于叙事写人,而且乡土观念特别明显,在古代山东小说作家中很有代表性。

本章的重点是段成式的《酉阳杂俎》。杂俎小说上承《山海经》、《博物志》的传统,近受当时风气的影响,至《酉阳杂俎》,始于志人、志怪小说中卓然独立,自成一家。《酉阳杂俎》的最大特点是杂:从内容方面讲,志人、志怪无所不包;从形式方面讲,笔记、传奇、杂史、别传无所不有。称为“杂俎”,只当不过。《四库全书总目》称“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①,甚有见地。此后,山东杂俎小说特别发达,接连出现了张齐贤、王子融、庞元英、王巩、周密等人的11种杂俎小说,显然受乡贤段成式的影响。其中,庞元英的《谈薮》,王巩的《甲申杂记》、《闻见近录》,周密的《齐东野语》等均水平较高。

明清时期,是山东小说的成熟时期和全面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山东小说继承和发扬了反抗与现实两大创作传统,出现了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等许多在中国小说史上独具鳌头的一流作品。因为这一时期山东小说史上作家多,作品众,所以在编写方法上以小说体式为章节,主要沿短篇小说(又包括白话短篇小说和文言短篇小说)和章回小说(又包括世情小说、神话传说小说和历史传奇小说)两条线索,点、面结合,展开胪叙和分析,兼及山东客籍作家的作品及以山东为故事背景的作品。其中第四章包括两节:第一节为明代山东短篇小说,第二节明代山东章回小说。第五章为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第六章是山东与《水浒传》。第七章是兰陵笑笑生与《金瓶梅》。第八章包括三节:第一节为清代山东短篇小说,第二节为清代山东章回小说,第三节为《醒世姻缘传》与《续金瓶梅》。第九章为蒲松龄与《聊斋志异》。在具体写作过程中,除强调、突出了在中国小说史上早已声名显赫的一些山东小说——比如《三国志通俗演义》、《聊斋志异》、《续金瓶梅》——之外,还增补、分析了一些过去中国小说史上不大常提而实际上成就不凡的一些山东小说——比如曾衍东的《小豆棚》、解鉴的《益智录》、蒲松龄的《醒世骈言》等。同时,还分析、考证了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的个别“悬案”,比如《醒世姻缘传》的作者虽是山东人,但并非蒲松龄;蒲松龄所写的一部“醒世姻缘小说”,其实是《醒世骈言》。虽然这些说法不一定正确,但至少表明了作者的一种态度,至少为小说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在选择材料方面,本书主要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山东籍作家的作品,比如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齐东野人的《隋炀帝艳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曾衍东的《小豆棚》等,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正宗的山东小说,也确实体现了山东小说的创作成就。其中有些作家、作品的纳入,体现了近几年古代小说研究的最新成就。比如罗贯中,近几年学术界有不少文章探讨他的籍贯问题,不少学者都倾向于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因此,笔者便毫不犹豫地将《三国演义》纳入到山东小说史的范畴。二是山东客籍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或长期居住在山东,或偶尔在山东逗留过。而他们的作品则恰好弥补了山东小说史上的某些阙漏,因此,根据小说史的需要,本书也纳入了一些山东客籍作家的作品。比如吕熊的《女仙外史》,吕熊虽是江苏昆山人,但曾随于成龙在山东住过,并且小说写的又是山东农民起义女领袖唐赛儿的故事,因此,也收入了《山东小说史》的范围。三是以山东为故事背景的小说作品。比如世情小说《金瓶梅》,虽然其作者至今仍存在争议,但小说写的是山东清河、临清一带的入或事,因此也归入了山东小说史的范畴。其他如《孔圣宗师出身全传》、《醒世姻缘传》等也都属于此类情况。此外,为了体现山东小说史的全面性,本书对某些知名山东小说的续书——比如《金屋梦》之类,也作了必要的介绍。

在编撰写作方面,前三章属于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的源流探寻和资料挖掘部分,由王恒展编写,后六章属于搜集梳理、总结归纳的作品分析或作者考证部分,由徐文军编写。鉴于作品搜辑困难及笔者水平所限,加之撰写时间仓促,本书定然存在诸多软创硬伤,尚有待同志者指教。其实,一部真正的山东小说史,并不是由两个人就能完成的。本书的撰写,也不过是抛砖引玉、以待后贤而已。

王恒展  

2004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东分体文学史(小说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恒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齐鲁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314361
开本 32开
页数 5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05-01-01
首版时间 2005-01-01
印刷时间 200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952
丛书名
印张 1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3
14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