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条都折射着人类文明的光彩。用串联的方法将同韵的、意义相关的成语组成生动形象的四言诗,以此来展现成语故事,更便于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和运用成语。
图书 | 新课标成语串联360(彩图注音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华成语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条都折射着人类文明的光彩。用串联的方法将同韵的、意义相关的成语组成生动形象的四言诗,以此来展现成语故事,更便于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和运用成语。 序言 成语是我们民族语言中的瑰宝,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它表义丰富而又言简意赅,最具民族文化色彩,生动形象,深受广大语言使用者的喜爱。 吕叔湘先生曾经为我与同仁编写的《中华成语大辞典》题辞时说:“成语之妙,在于运用,颊上三毫,龙睛一点,与其滥也宁啬。”这成了我们学习、研究、应用成语的座右铭。 如何让广大青少年学好成语,这是大家经常探索的问题。我接触过的学成语的办法,虽各有特色和效果,但似乎始终没有找着更好的。2004年12月,王雅坤同志送来她编写并拟出版的《成语串联360》文稿让我提意见。 我翻阅后认为,该书的优点表现在: 一、将成语串联起来学习,这种串联既有内在的意义联系,又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还扩充词汇量,加深了对相关成语的了解。这实在是一种创新的学习举措。 二、从形式上有易记易背、生动有趣的特点。因为编者将成语组合成意义连贯,形式整齐、协韵的四言诗句,将原本互不相干的成语从意义上进行了有机组合。这种组合吸取了句式整齐、协韵的传统诗歌韵文的艺术手法,符合人们学习语言和容易记忆的规律。我国传统的启蒙读物,大多采用这种编写形式,往往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王雅坤等同志深入钻研,创造出这种学习成语的办法,无疑对学习成语具有重要的意义。 成语串联学习法,确实是一种有创造性的新方法。祝成语串联学习法在实践中充实、完善。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李行健2005年2月25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用成语串联的方式学习成语和语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光鉴 教育部科学教育总课题首席专家“成语串联学习法”实在是一种创新的学习举措。它无疑对成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行健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语文世界》杂志社社长、著名语言学家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课标成语串联360(彩图注音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雅坤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希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793494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5 |
出版时间 | 2005-06-01 |
首版时间 | 2005-06-01 |
印刷时间 | 200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少年(9-14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小学语文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24.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04 |
宽 | 141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