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根据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自己在志愿军俘虏管理处任宣教干事时的亲身经历,以及通过搜集整理有关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一部纪实性的历史题材著作。该书记述了在朝鲜战场上举行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奥运会”,为人类战争史和国际奥运史谱写了一部气势磅礴、精彩纷呈、妙趣横生、感人肺腑的“战俘营 R.H.0.P. 史诗”。

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章 世人聚焦战俘之待遇(1)

第二章 战俘营弘扬奥运精神(47)

第三章 战地奥运会隆重开幕(94) 

第四章 战地奥运会精彩纷呈(115)

第五章 战地奥运会胜利闭幕(146)

第六章 朝鲜停战后战俘遣返(180)

第七章 志愿军优俘故事拾零(213)

附录:主要参考书目(265)

后记(266)

试读章节

虐杀战俘,可以说是人类自有战争以来的伴生物,一直被视为战胜者理应享有的特权,是向交战对手报复泄愤的一种本能行为和消灭后患的特殊手段,也是各国人民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有大量身为战俘的官兵,都是惨死在虐待、苦役、酷刑、大批活埋和集体枪杀的暴力之下。比如:臭名昭著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扎达鲍斯捷尔集中营、圣费南多俘虏营和奉天俘虏收容所,都是战俘的屠宰场。反法西斯盟国的美军也步其后尘,1942年,第一批战俘被送到纽约时,尽管美国总统罗斯福还为此特意写了一封信:“你们在这里不是战俘,而是美国的客人。”但总统的诺言根本没有兑现。美国军方关押着近600万德国战俘,美军没有为战俘提供卫生和有营养的食物。在关押当中,美军为了获取情报,还对德国战俘进行非人道的折磨。据加拿大作家詹姆斯·贝(JAMES BACQUE)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查找了众多的资料和访问了众多的当事人后,披露:当时驻欧洲盟军(SUPREME HEADQUARTERS AIJJED EXPEDI—TIONARY FORCE简称SHAEF)最高统帅部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1945年4月提出一项建议,将德国战俘分成两种等级:1.投降的战俘。P2.缴了械的敌对武装力量(DIsARMED ENEMY FORCE--简称DEF)。第一类人按日内瓦战俘公约处理,第二类人按敌对武装力量处理,即,就算他们投降了,也可以杀死他们。实际上到了1945年8月,所有的德国战俘都归入了第二类,即DEF。英国人拒绝了这一建议,美军就在自己的战俘营开始执行艾森豪威尔的指示。一位当时只有18岁的德国战俘,战后成为历史学家的查尔斯。V·卢蒂乔奥(CHARLES VON LUTflCHAU)回忆道:“我们住在周围围着铁丝网的,非常拥挤的露天土坡上,食物异常缺乏,一天吃一顿,数量只有美国士兵的十分之一。很多人迅速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我对一位美国军官说,你们这样做违背了日内瓦公约。他回答我:日内瓦公约与你们无关,你们没有任何权利。另一位战俘沃尔夫冈·伊夫(WOLFGANG )先生回忆道:在我所在的战俘营里有一万人,我做抬尸体的工作,每天有30至40具尸体被抬出营地”。结果,在美军的德国战俘集中营里,有一百万投降的德国战俘死于人为地饥饿、疾病、酷刑和枪杀之中。这一百万死亡的德国战俘人数相当于从1941年至1945年整个在西线与盟军打仗死亡的德军人数的总和,不少于日本在原子弹轰炸下的死亡人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在这样的杀戮中落幕的。为此,国际红十字会就德国战俘的悲惨遭遇曾多次向美国提出过抗议。

为了使这种人类历史悲剧不再重演,在瑞士日内瓦先后两次召开了如何正确对待战俘问题的国际会议。全体与会国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准则,于1929年7月27日,缔结了《关于战俘待遇公约》,1949年8月12日,又进行了修订并颁布了《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

然而,在朝鲜战争中,中国与美国在如何对待战俘的问题上却依然存在着天壤之别!P2

序言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赴汤蹈火,视死如归,扬长避短,英勇作战,表现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①。它为人类历史上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最可爱的人”的壮丽史诗,铸造了人类战争史上正义战胜邪恶的不朽丰碑。

今天,当我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求证志愿军何以创造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时,有一个根本性的结论: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对侵略、保卫和平的正义战争;志愿军将士是为了祖国和朝鲜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亚洲和世界和平而战的正义之师。保家卫国,和平至爱,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信念与情感的冶炼,精神与力量的凝聚。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战俘营奥运会纪实》一书,正是志愿军将士们追求和平、弘扬人道、维护人权、促进友善的生动写照。

战俘,是战争带来的特殊群体。战俘的命运历来是交战双方乃至全世界人民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在50多年前的朝鲜战场上,与美方虐杀朝、中被俘人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对美、英等国的大量俘虏,坚决执行人道主义的仁慈和宽大政策,规定“眼不红(不枪杀)、手不动(不虐待)、俘虏人格要尊重(不侮辱)”。在战俘营里,按照高于志愿军连级以下干部、战士的供给标准,照顾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发给他们生活用品和主副食品,并设置医疗机构救死扶伤。同时,以拥护和平、反对战争为中心,采取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寓救于乐、组织俘虏书写家信、撰写文章以及邀请国际人士参观俘虏营等形式,对战俘进行进步思想的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52年11月15日至26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里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大型体育运动会。参加这次运动会的代表队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战俘,运动员代表共有500多人。这是一场极为特殊的运动会,是一切按照国际奥林匹克模式进行的运动会——“战俘营营际奥运会”。这场运动会不仅表现的是来自五大洲不同肤色的战俘们所进行的一场体育竞技,更主要的是它体现了中国人民严格执行《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奥林匹克宪章》和《日内瓦公约》的宗旨,以及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体现了我军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人类“和睦相处、自强不息、永远向上”的奥林匹克情怀,在中外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经历二年零九个月的时间,以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共同胜利而结束了。战俘问题也画上了句号。中国人民志愿军对待“联合国军”战俘所表现出的让人难以置信的宽容与仁慈,以及对人权的充分尊重,尤其是对以“和平、友善、奋进”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发扬光大,追根溯源,这些高贵品质都是与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正所谓“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作者祝继光同志,当年任志愿军政治部俘管处宣教干事,亲历抗美援朝战争并参加了志愿军碧潼战俘营的管理工作,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由于他丰富的亲身经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志愿军战俘工作的史料进行了悉心的收集、整理和鉴定。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作者在书中记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幕,回顾了许多体现人性、感人肺腑的真情实景,史料翔实,情节生动,文笔流畅,亮点迭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站在历史、哲学和美学的高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真、善、美”的恢弘画卷,歌颂了志愿军战俘营中志愿军将士们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度和仁慈宽厚、和平至爱的真挚情感。无论是就史料的真实性,还是就作者对这场特殊“奥运会”的深层次思考,本书为后人研究朝鲜战争,评说这段历史提供了有力佐证。同时,它也是一本集国际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为一体的好教材。我深信此书的出版面世,对于教育人们启迪深思、规范行为、追求和平,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必将会受到中国人民和国际友人的深切关注、热烈好评!

谢德财

2004年3月13日于南京

后记

2001年7月13日,中国力挫群雄,赢得了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实现了中国人民自1908年以来就明确提出的期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百年梦想,这是全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个大喜日子。

我在大惊大喜之余,赫然忆起了50年前在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曾在朝鲜战场上组织过一次十分成功的战俘营营际“奥运会”,它充分展现了“和平、人权、人道、友善、合作、公正、奋进”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中国人民严格执行《联合国宪章》、《世界人权宣言》、《奥林匹克宪章》和《日内瓦公约》,追求奥林匹克和平理念的伟大实践,是世界战争史、国际奥运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部新乐章。对于这样一段符合二十一世纪时代主旋律,但至今还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自己是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又保存有部分见证那段历史的原始资料。因而,一种再现这段珍贵历史,以弘扬和赞颂中国人民争取与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精神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决心在古稀之年为后人留下一份尽可能完整的历史档案资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描写抗美援朝战争辉煌业绩的书籍虽然很丰富,反映我志愿军战俘营内容的文献也有一些,但以系统记述当年战俘营营际“奥运会”为重点的史料似乎还没有,有的只是部分的、泛泛的和零散的记录。要完整地、深入地、准确地再现当年各项活动的时间、地点、言谈举止,以至人物的姓名、籍贯、军号、军衔等详细资料,难度是非常大的。为此,自己便广泛联络,调研走访,收集资料,购买书籍,举办研讨会。两年多来,经过询事考言,循名责实,晨抄瞑写,孜孜兀兀,总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拙作,并将它作为志愿军老战士向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的一份献礼!

“饮其流者怀其源”。在写作过程中,承蒙南京中共党史学会抗美援朝研究分会顾问、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兼南京空军原司令员谢德财、中国军事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解放军理工大学体育教授张爱华、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社科部主任、教授钱振勤、原志愿军政治部俘管处教育科科长、碧潼“奥运会”筹委会主任、《“联合国军”战俘纪事》作者王奈庆、原志愿军政治部俘管处外语干部、《第一等战俘营》作者郭维敬、原志愿军政治部俘管处干部、《美军战俘》作者程绍昆、原志愿军政治部俘管处外语干部、碧潼“奥运会”筹委会秘书李正凌、深圳市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副研究员孙霄八位特邀顾问的全力支持;受成于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鲍明荣先生对本书稿的认真审定和解放军出版社的鼎力襄助;南京中共党史学会抗美援朝研究分会顾问、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南京抗美援朝研究分会副秘书长郑光晨、原志愿军老战友李廷阳、周柏生、边震遐、孟晶丽、池炳文、舒伦、何华棠、刘禄曾、解放军理工大学政委毋瞩远、解放军理工大学副校长王耀华、解放军理工大学理学院社科部政委郑建阳、南京中共党史学会抗美援朝研究分会顾问、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涂寿鹏、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教授朱听昌、江苏文联创研中心主任、一级作家庞瑞垠、江苏民间文学社社长马春阳、南京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主任、制片人蔡传道、南京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作家王维、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新闻影视中心主任王大鹏、南京市白下区民政局局长刘善武、南京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肖振才、南京抗美援朝研究分会副会长李福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曹首光、张涛、原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金冶、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政委白景峰、原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杜平之子杜少平、原志愿军俘管处主任王央公之子王东健等领导、学者、战友以及南京市白下区第六干休所的领导和有关同志们、亲朋好友们,对自己都有开窍之恩、指点之情、忠言之诲、一字之师也,在此一并恳谢!同时,本书从国内外有关书籍和报刊中选用了若干珍贵的图片,而这些图片原先发表时均未署名,故本人无法查找原作者姓名,也未能署名。在此谨对被收入本书中的有关图片的作者表示深切的谢意!

此外,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女儿、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图书馆副研究员祝莉,她主动承担了本书所用大部分原始英文素材的翻译、图片的编辑整理以及数十万字的微机录入、修改工作。倾心竭力,以尽孝道,使我感激涕零!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事过境迁,史料不全,记忆淡化,能力有限,本书难免仍有挂一漏万,留椟弃珠,错谬至是。敬请厚爱的读者不吝赐教、匡正为盼!

 作者祝继光谨书

2004年春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俘营奥运会纪实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祝继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548861
开本 32开
页数 2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297.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