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力量(以楼忠福和广厦为坐标)
内容
编辑推荐

从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成功透视一个国家的力量,从一个国家的变革解读一个企业和企业家的命运!本书记录楼忠福和广厦的成功,记录一段至关重要的历史,记录一个社会必须容纳的一个群体,记录一个民族必须赞颂的一种精神,记录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和厚积的一种力量!以一种大历史的眼光,去考察一个国家的起伏、一段历史的功过和一个时代的变迁……

内容推荐

这不是一个人的传记,而是一个时代的传奇。这不是一企业的成功史,而是一个国家力量的勃发。  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以宏大叙事的手法,将出生于1954年的楼忠福的人生命运和广厦创业经历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叙述和解读。从他充满传奇的人生和广厦成功的创业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他以及很多和他一样优秀的中国企业家身上杰出的精神品质和企业家精神,还可以见证新中国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

目录

前言 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

代序 没有中国企业家 就没有中国未来/1

第1章 时间开始了/9

第2章 走出旧约/39

第3章 八仙桌上吃牛排/83

第4章 向天堂的方向快跑/131

第5章 桃子熟了/177

第6章 激情燃烧的地产/243

第7章 国人国力/275

后置的前言 梳理历史的长发/307

附录1 楼忠福简介/321

附录2 广厦空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325

试读章节

2001年5月,楼忠福打破一个传统,把广厦集团的年中工作会议第一次放在浙江之外的重庆召开。

依照广厦的传统,广厦重要的工作会议都有东阳和金华的政府官员参加,而这次更是格外隆重,不仅东阳市委书记和金华市委书记出席了,重庆市委副秘书长也出席了。

这次会议更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广厦集团260多名中层干部包了一架专机从杭州直飞重庆。包专机飞到总部之外的另一个城市开会,这在国外倒是常见的企业行为,但在中国企业界。就算是垄断性的大国有企业,也不曾有过。

不过,这只是广厦一个新传统的开始而已。其后,广厦几乎每年都把重要的工作会议放在杭州总部之外的城市召开了。2002年广厦的年中工作会议放在北京,2003年放在西安。2004年楼忠福本来想再搞一个突破,把会议放在澳洲,因为广厦国际集团在澳洲也有业务。但是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后,楼忠福最后放弃了这个决定。不过广厦还是包了专机,让整个集团的优秀职工到澳洲旅游了一趟。

在2001年的重庆工作会议上,楼忠福吹响了广厦第三次创业的号角,并开始对家大业大的广厦集团的治理问题进行一系列战略性调整,同时还聘请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刘伟和清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魏杰为广厦集团专家董事。P285

序言

鼎新与时俱进

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种变革虽然以经济上的改革开放为旗帜和先导,但实质上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中国的变革是全面的。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的,改革开放的20多年,既是中国经济腾飞和国力崛起的20多年、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茁壮成长的20多年,也是中国文化、社会和制度转型的20多年。

对于中国内地来说,市场经济是一种新事物。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过程,既是新的经济运行模式、新的社会组织形态逐渐出现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文化逐渐形成的过程。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离不开生机勃勃的企业家群体,按照伟大的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看法,企业家不但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且他们的创新是经济得以发展和社会得以进步的核心力量。香港经济的繁荣和富裕,很好地说明了一个地区的企业家群体与一个地区繁荣、富裕的关系。

中华文化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经得起考验的文化之一,而且中华民族也是世界上公认最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民族之一。后一点不但可以从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杰出华商群体身上得到印证,也非常鲜明地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身上。

从全球的角度看,本书的主人翁——浙江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楼忠福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和健旺企业家精神的杰出华商代表之一。作为内地第一代企业家,楼忠福的人生经历、创业的艰难程度和传奇色彩,可以跟香港第一代企业家中的任何一位媲美,其故事的感人程度与香港第一代企业家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以宏大叙事的手法,将出生于1954年的楼忠福先生的人生命运经历和创业经历放在国家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来叙述和解读。从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创业经历中,读者不仅可以看到他以及很多和他一样优秀的内地企业家身上杰出的精神品质和企业家精神,还可以见证新中国每一个阶段的发展和变化。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的:“这不是一个人的传记,这是一个时代的传奇。记录楼忠福,不是记录他个人的成功史,而是为了记录一个时代、一段至关重要的历史、一个社会必须容纳的群体和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一种力量。”

2004年是邓小平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的25周年,同时也是内地一批著名企业家创业的20周年——楼忠福、柳传志和张瑞敏等内地著名企业家都是在1984年开始创业。回顾中国改革的过程,内地企业家群体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反过来看,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创造令世界惊诧的经济奇迹、中国综合国力自1978年以来之所以能够迅猛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稳步提升,也都离不开中国民营经济力量的蓬勃生长和壮大。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企业,或者说企业家,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核心力量,因此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企业力量,或者说企业家力量的竞争。环顾全球,哪个国家的综合力量最强,哪个国家就必然具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优秀和最庞大的企业家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作者把中国企业家力量看作支撑中国国力崛起、代表中国未来希望的“中国力量”,是一个富有创见的深刻看法。

不过,对于有悠久的蔑视商人(企业家)和仇视财富传统、信奉“不患寡而患不均”理念的中国文化来说,要把企业家力量看作国家力量可能仍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种观念对于实行了30多年计划经济、具有浓厚平均主义思想传统的中国内地,可以说远没有深入人心。在长期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香港,由于近年来经济整体不景气.所以仇富情绪和平均主义观念也有乘机抬头的趋势。个别本港学者还跑到内地鼓吹歧视和打压民营经济力量的偏激观念.甚至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家群体和改革开放的大方向。

人类社会的历史已经有大量事实雄辩地证明.平均主义和仇富心态的极端思想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十分有害的,这些思想一旦付诸实施,带来的必将是灾难和社会的倒退。

所以说,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大中华地区,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地区,认识和尊重企业家的巨大贡献和作用、营造适合企业家成长和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仍然是一件任重道远的、意义重大的事情。

21世纪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展机遇,如果我们不想错过这个机遇。我们的社会就必须与时俱进,而我们的社会如果要与时俱进.我们的文化就必须进行必要的革故鼎新。

作为在世界华商中拥有广泛影响力的香港主流财经报纸,宣扬企业家精神的伟大贡献、营造适合企业家成长和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我们“在商言商”的《香港商报》责无旁贷的使命。所以我们香港商报社两位记者——首席记者龙镇洋和总编助理周建顺,能够不辞劳苦地写出《中国力量》一书,也算本报为这个重大的时代使命奉献的自己的绵薄之力吧!《香港商报》社长吴松营

甲申年冬于香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力量(以楼忠福和广厦为坐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龙镇洋//周建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50849
开本 16开
页数 3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2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45
丛书名
印张 2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