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魅力陈云
内容
编辑推荐

 年幼孤苦伶仃而改从过“廖”姓的陈云、上海中央机关几遭灭顶之灾而化险为夷的陈云、长征路上神秘失踪的陈云、组织领导开国之初财经战线上“三大战役”的陈云、政坛上打不倒的三落三起的“老病号”陈云、不失儿女情长的布衣陈云……一个个传奇,在《魅力陈云》中全面、生动、真实地再现。本书述说了这位共和国开国元勋一生的辉煌与曲折,情节跌宕起伏。

在陈云同志100周年诞辰之际,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推出的“读领风骚”的《魅力陈云》,将告诉您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您想知道却又不完全知道的陈云。欲知详情,尽在《魅力陈云》一书之中。

目录

父亲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

——序《魅力陈云》 /1

一、白云出蚰

二、叱咤风云

三、云沐铁流

四、云映延河

五、风卷残云

六、雨霁云朗

七、风起云涌

八、风急云寒

九、云淡风清

十、云霞满天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曾经四分五裂的中国,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实现了财政经济的统一。随后,开始对一时“休克”的工商业进行“人工呼吸”,使之“复活”。

l950年1月5日,共和国第一期公债——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在全国各地正式发行。这一天,各地中国人民银行门前,异常热闹,购买公债的人流络绎不绝。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是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稳定金融物价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陈云亲自主持和领导了公债的发行工作。

发行公债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手段。陈云对这种手段并不陌生。建国前他在主持东北财经工作期间,为了筹措资金,尽快恢复东北地区的经济,就曾在东北发行过公债,而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主持中财委工作以后,为了解决严重的财经困难,曾在上海财经会议上提出过发行公债。可是,由于我们党长期处于农村环境,对发行公债这一经济手段不太熟悉,当陈云提出这个问题时,许多人都不是很明白,认为这是靠借债过日子,不光彩。当时,工商业者对发行公债也存在消极情绪,于是中央决定暂缓发行公债。

可是,不多久,一股来势凶猛的物价涨风席卷全国,给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此,坚定了陈云发行公债的决心,党中央也由此对发行公债的紧迫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务院正式提出了发行公债的提案,陈云在会上就物价和发行公债的问题作了报告,强调了发行公债的作用,讲明了为什么“发行公债比之多发钞票要好些”的道理。委员会们最后以热烈的掌声一致通过了《关于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决定》。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的发行,虽然数量不大,但对当时弥补财政赤字,回笼货币,稳定金融物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全国人民也通过认购公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据曾在政务院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的杨波回忆,在1950年,陈云忽然要他到北京图书馆去查阅抗战前的《大公报》、《益世报》。因为陈云记得,当时这些报纸上每天刊登棉布、棉纱、粮食、棉花的价格。陈云要杨波抄来这些价格,并对工农业产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作出统计。

杨波整理了1936年以及1937年上半年的商情。陈云看了,又要他继续查F去,查五年或者十年。陈云从杨波整理的历史资料中,得出现在应该如何确定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依据。陈云认为,把农村的农产品、土产品收上来,把城市的工业品销下去,两者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必须合理,既不损害农民利益,又能保证工人利益。陈云说,这涉及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治大事。

陈云常说:“七分经济,三分政治。”他认为,经济中有政治,政治离不了经济。加强了税收,于是有人俏皮地喊“共产党万‘税’”,陈云听了一笑了之。他以为,要增加国家财经收入,不加强税收不行。

几番金融物价斗争,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隐忧还没有完全消除——最要害的是财政经济没有统一起来,收支脱节,中央财政缺乏坚实基础,随时有出问题的可能。因此,1950年初,物价逐步稳定之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即全面铺开。

在上海财经会议上,陈云首先提出了统一支出的问题。他认为,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各根据地相继统一,野战军也都离开了原来的根据地,因此,军队的费用必须由中央统一支付。同时,陈云还提出了对重要物资进行统一调拨的问题,认为这对稳定全国的物价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要想统一支出和重要物资的统一调拨,就必须统一收人,因为没有统一的收入,统一的支出与调拨就是空的。在没有统一收入的情况下,支出只能靠发钞票,而多发钞票必然会导致物价不断上涨。

相对来说,统一全国的支出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统一收入就难了,各地区各自为政早已习惯了,现在要把财权上交,一时很难转过弯来。所以,统一财经,包括统一收支,但重点是收。为此,陈云做了大量的工作。 ……P151-152

序言

父亲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

——序《魅力陈云》

  陈伟华

一晃到了父亲陈云离开我们十周年的日子,也是父亲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觉得他仿佛还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感觉他就在我们身边并没有离开我们,他那双慈祥的眼睛还在注视着我们。在这特别的年份里,中共党史出版社重点安排出版青年作家余玮同志撰著的长篇人物传记《魅力陈云》。这部作品浸透着作者的心血、洋溢着创作的激情。在他的笔下,父亲的形象被塑造得有血有肉,可亲可爱。可以说,这部书勾起了我甜美而温馨的回忆。

父亲从小家境贫寒,年仅4岁就失去了父母双亲,在舅舅抚养、照顾下,他只读到高小毕业,就因无力交付学费而被迫失学了。此后,他在当学徒、做店员和长期的革命活动中,靠勤奋自学,靠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不仅具备了很高的文化水平,而且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确立了自己毕生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信仰。

1925年,父亲在上海领导商务印书馆职工大罢工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随着革命事业的不断发展,父亲在党内逐渐担负了越来越重要的领导职务。但无论工作怎样繁忙,斗争环境多么险恶,父亲始终坚持读书学习。他多次对我们说过:我参加革命几十年,从没有停止过学习。他深知,作为一名党的领导者,不学习和掌握理论,就不能“把握伟大而又变化多端的中国革命运动”。他在1939年12月写的一篇文稿中说道:“学习理论既然是每个党员的责任,那么,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因为你是老干部,因为你常常担负独当一面的领导工作,你就更有责任而且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这是他对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时也是他自己的切身感受。  父亲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来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来自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与理解。在延安时代,他利用--相对安定的环境,系统学习了5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这为他最终全面掌握--5克思主义真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妈妈告诉我们,父亲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以致由于工作和学习过于繁重、紧张而病倒过,流鼻血的毛病就是那时坐下的。父亲不仅自己学,还在中央组织部内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带领大家共同学习。

建国以后,父亲主持全国财经工作,十分繁忙,很难再有完整的时间用于读书,但他始终保持着勤奋学习的精神,只不过这时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向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学习,向了解实际情况的干部学习,向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农民学习。

“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受到严重冲击,一度被迫离开北京到江西“蹲点”,这反而给他提供了又一个极好的读书学习的机会。在南昌,父亲每天上午去住所附近的化2T_石油机械厂参加z-A的班组会,下午和晚上则在住所读书。在他下放江西的日子里,我们去看他,他给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要我们认真读马列的书,读毛主席著作,学好哲学。

当时,父亲在给我的一封信中要我首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著作,说“哲学是马列主义根本中的根本”。同时,为了使我了解国内外形势,把学习理论与学习时事结合起来,他在信中还提出要我每天看《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或《北京日报》。另外,为了使我能理解马列著作,他要求我看中国近代史和世界革命史方面的书,并且具体教我怎样才能找到这方面的书。这封信是父亲对女儿的谆谆教诲,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世界观、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粉碎“四人帮”后,父亲重新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2Y-作又忙起来,不可能再有完整的读书时间,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学习。在这个时期。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读报和看《参考消息》、《参考资料》。他看报纸很仔细.往往从《人民日报》的第一版看到第八版,包括读者来信。另外,在这个时期,他反复强调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981年。中央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小平同志来家里看望父亲。父亲建议,在决议稿上加一段话,提倡全党学>-7哲学,也学点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小平同志很重视这个意见,立即转告起草小组的负责同志,并指示他们在决议中要把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写得更丰富、更充实,在结束语中要加上提倡学习的意思。

在我们眼里,父亲永远是那样慈祥可亲,深爱着自己的每一个孩子。在我们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父亲总是告诫我们要做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要继承革命的传统。父亲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也没有为世人写下回忆录。他留给我们的另一种财富却是巨大的,那就是他老人家的思想信念与精神风范。这是世间怎样一份珍贵、丰厚而又值得骄傲的财富啊!

父亲在世的时候,从不愿讲自己的政治生涯和革命功绩,留在我记忆中更多的是慈父的温馨与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精神魅力。大约是1988年,一家电视台拍了一部电视剧《陈云出川》,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父亲平时不看电视剧,所以也不知道这件事。不知哪一天被工作人员说漏嘴了,父亲便请秘书告诉有关部门,不同意继续播出。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强调,我有三本书就够了(指他的三卷文选)。一直到1995年,父亲生病住院时,在党中央的决定下,才出了一本反映他革命生涯的画册。

余玮同志撰著的这部《魅力陈云》,让我再一次感受到父亲的平凡与伟大,感受到父亲的魅力与真情。我们做子女的,心底那永不褪色的思念,在这部书中得到回应。其实,父亲本身可以说是一本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教科书”——耐读,更耐人寻味。感谢余玮同志长期对父亲生平的关注与研究,感谢他对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综合,感谢这部传记真实、全面、生动地再现了我父亲的一生。从中,我还真切地感受到,陈云不仅仅是我的父亲,他老人家那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求实的、辩证的思想方法,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乐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工作作风,以及对祖国、对人民深情真挚的爱,属于整个民族和人民……

 2005年4月lO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魅力陈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余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92352
开本 16开
页数 3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
丛书名
印张 25.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