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探索外太空活动的深入,深空探测正逐步成为航天活动的新热点。本书介绍了深空探测领域中的天线组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深空测控通信技术不可多得的教材。同时,书中提供的参考文献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帮助。本书不仅对深空测控领域的科研、工程和教学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我国未来深空测控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建设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书 | 深空网的天线组阵技术(精)/JPL深空通信与导航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随着人类探索外太空活动的深入,深空探测正逐步成为航天活动的新热点。本书介绍了深空探测领域中的天线组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从总体上了解和掌握深空测控通信技术不可多得的教材。同时,书中提供的参考文献为读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帮助。本书不仅对深空测控领域的科研、工程和教学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我国未来深空测控通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建设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序言 本书介绍深空网(DSN)中天线组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那些希望了解这一已经研究成功并已实现的技术的人员提供入门指导。书中并没有对组阵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的讨论,只包括DSN已经使用的那些相关部分。 虽然基带组阵、符号合成和载波组阵技术在DSN历史中相当早的时候就进行过研究和开发,但直到进入木星范围的伽利略探测器上的主天线发生故障,天线组阵才显示出其重要作用。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对全频谱组阵和复符号合成两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虽然这两种方法都得到了进一步开发,但最终采用了全频谱组阵来支持伽利略数据重放。这一努力非常成功,后续的全频谱组阵提供了比伽利略任务更高的数据率,可以同时利用戈尔德斯顿综合设施内多达6个天线进行组阵。除了给70m天线提供备份外,该全频谱处理阵(FSPA)可以使未来的深空任务在不同的时间使用数量不同的天线,从而使资源的利用最优化。这种能力在DSN其他的综合设施内也已经实现。 我们在本书中对这一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描述,包括某些历史背景,对几种组阵方法的分析,这些方法及其组合的对比,用于获得合成加权值的几种相关处理技术的讨论,几项组阵试验的结果和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这些内容摘自许多在JPL参与组阵技术和能力开发工作的同事们的著作。我们对在DSN天线组阵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诸多的科学家、工程师、测试和操作人员深表感谢。最后我们感谢NASA及其深空网,特别是伽利略工程在开发这一令人兴奋的能力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David H.Rogstad Alexander Mileant Timothy T.Pham |
标签 | |
缩略图 | |
书名 | 深空网的天线组阵技术(精)/JPL深空通信与导航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罗格斯塔//米兰特//彭 |
译者 | 李海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10906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3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1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首版时间 | 2005-05-01 |
印刷时间 | 2005-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N820.1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2 |
宽 | 16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5-2650 |
版权提供者 | 美国约翰·威立父子公司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