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以建立"以人为本"的房地产评估新制度为主线,在界定"房地产评估制度"理论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挖掘出了现有制度深层次的问题及其成因,然后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房地产评估制度进行研究,找出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房地产评估新制度框架及其主要的新制度,最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研究了房地产评估新制度变现的措施与路径。
图书 | 房地产评估新制度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以建立"以人为本"的房地产评估新制度为主线,在界定"房地产评估制度"理论概念的基础上,首先挖掘出了现有制度深层次的问题及其成因,然后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房地产评估制度进行研究,找出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房地产评估新制度框架及其主要的新制度,最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研究了房地产评估新制度变现的措施与路径。 序言 制度也是一种生产力,不同的制度安排具有不同的经济绩效。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至关重要行业,作者选择其价格评估业的制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早在1993年就开始从事房地产价格评估业,并一直在大学讲授房地产估价课程,发表了十余篇房地产价格评估方面的学术论文,在读博士期间参加了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经纪人学会委托的“房地产估价业与经纪业规范管理研究”的课题,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其中的房地产评估制度作为博士论文课题进行研究,查阅并整理了大量的国内外学术资料,利用继续教育授课的机会进行了较为广泛的问卷调查,进行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专题探索,最终形成了这本专著。 《房地产评估新制度研究》综合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从创建房地产评估制度理论概念出发,以对国内外房地产评估现有制度的分析为基础,对我国房地产评估新制度的构建与变现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均做了开拓性探讨.其思路清晰,观点新颖,相信该研究成果对我国房地产评估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相信房地产估价师通过阅读本书能对我国今天的房地产估价业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对我国明天的房地产评估业有着较为清晰的预期。 书中从“评估活动”、“相互关系”和“参与人”三个维度对房地产评估制度的范围进行界定是全面的,对现有制度问题的分析切中了房地产评估业的要害,对现有制度 遗传基因的分析具有可贵的理论深度。在房地产评估新制度构建的研究中,通过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博弈论、新古典经济学和心理学对制度对象的行为进行分析,使构建出的房地产评估制度具有理论根基,而不是通常的“自我感觉或判断”,而且合伙制的产权制度、职业道德准则、评估复审制度和房地产评估立法等新制度的构建均建立在相当的理论基础之上,极大地提高了房地产评估新制度的“信服度”。最后一章“房地产评估新制度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新制度的设计和如何得到新制度是“两码事”,设计一个理想的制度是困难的,但得到一个理想的制度更为困难。作者在该章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两种方法,论证了房地产评估新制度是一种值得我们去得到的制度,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应该如何去实施新制度的变现,从实践上提出了新制度变现的具体步骤,从而构成了一个制度研究的完整框架。 总之,我感到《房地产评估新制度研究》是值得广大房地产评估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阅读的书,这不仅是因为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房地产评估制度的一本专著,更是因为它在研究的视角上、论点上和成果上都有所创新。关于这些,我同意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肯定的以下几点创新: 1.构建了包含“以技术为中心”的剩余索取权分配模式和“以评估人员为主体”的生产要素组织模式的“以人为本”房地产评估新制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以机构为主体,重资金轻技术”的房地产评估制度模式。 2.提出了通过激励方式对制度对象行为进行约束的新思想,构建了关于房地产评估人员行为约束的“四控一奖”模式和关于评估机构行为约束的“两控一奖”模式。 3.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评估制度的问题,采用了博弈论、新古典经济学和心理学来分析房地产评估制度对象的行为,为房地产评估制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且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界定了房地产评估制度的理论概念,把房地产评估制度的内涵从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外生制度,扩展到了职业道德、伦理规范、行业文化和习俗等内生制度。 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增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 2004年10月10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房地产评估新制度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东祥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70335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8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5-04-01 |
首版时间 | 2005-04-01 |
印刷时间 | 2005-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293.3 |
丛书名 |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5 |
宽 | 145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