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经济学著作导读/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20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后,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已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已经逐渐在摆脱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结合中国国情,广泛借鉴、吸收当代各国经济学说,这些都在酝酿和形成着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各种条件。

序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历史的大国,也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经济思想。但是,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所以,作为一门科学的经济学只是在近代西方国家经济学的影响下才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9世纪后半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开始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借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说,曾提出各种使中国“富国裕民”的对策。20世纪初以后,中国出现最早的留学生,20~40年代,先后出国留学的人中间出现中国近代以来最早的一批专业化的经济学学者、专家,开始用专业化的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探索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规律,并系统宣传、传授各种经济学理论,建立起中国的经济学教育、研究的组织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获得了全面、系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得到广泛的普及,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学说史、世界经济、生产力理论以及各类部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其他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学领域出现了更为繁荣的景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继20世纪50年代大批到苏联、东欧的留学之后,80年代以后出现持续不断的出国留学热,留学对象国以英、关、欧洲为热点,遍及世界许多国家。新一代经济学专门人才正在迅速成长起来。

有人说,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称得上“中国经济学”的理论,也有人预期,以中国经济学领域目前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出现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人。如果考察经济学说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近代作为一门科学的经济学最早是从英、法产生并获得成功发展的。在近代德国和美国,经济学曾经是作为外来的理论输入的,随着本国特定的经济发展道路的形成,出现了具有本国特点的经济学说。在德国有历史学派的理论,在美国有制度学派的理论。由于美国经济在20世纪初以来逐渐获得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也逐渐成为经济学说发展的中心,占支配地位的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经济学说越来越多地以美国经济学家为代表。随着中国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具有13亿人口的大国在世界经济中日益增长的影响,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有着数千年悠久与独特发展历史的中国正在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因而,人们期待或预期带有中国特点的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实际上,20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已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这些探索包括对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方式的研究,对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和演变规律的研究,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研究,对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研究,对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系统研究,对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对西方经济学说发展史的研究,对西方理论经济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对各类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研究,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研究等。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学界已经逐渐在摆脱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结合中国的国情,广泛借鉴、吸收当代各国经济学说,这些都在酝酿和形成着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各种条件。

为了使读者较为全面地了解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我们编撰了《中国经济学著作导读》一书。本书定名为《中国经济学著作导读》,是指中国人编撰的经济学著作,主要涉及理论经济学,也兼及部门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著作。全书介绍著作210本,力求使所选书目能大体代表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总体状况。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广东经济出版社共同发起推荐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有较大影响的1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活动,最终选出10本经济学著作: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马寅初:《新人口论》;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于光远:《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又名《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研究》);卓炯:《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蒋一苇:《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刘国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吴敬琏、刘吉瑞:《论竞争性市场体制》。这10本著作的入选偏重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如果从其他角度考虑,还有许多著作具有重要影响。比如在中国经济史研究方面,不能不提到李剑农的《先秦西汉经济史稿》《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宋元明经济史稿》,这一套书是李剑农20世纪20~50年代研究的成果,在中国最早以近代经济学方法简明扼要地综述了中国两千多年经济发展的脉络。对中国古代经济史作出同等贡献的还有傅筑夫,傅筑夫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写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1~5卷,该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独特性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建国以后,严中平、吴承明、彭泽益、李文治、张国辉等一批经济史学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许涤新、吴永明主编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是这一代经济学家几十年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方面,胡寄窗、赵靖等同样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胡寄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上、中、下)和赵靖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是这个领域中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在理论经济学的各学科中,值得提及的著作还有樊亢、宋则行的《世界经济史》(四卷);陈岱孙的《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初探》;徐禾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概论》;胡代光、厉以宁的《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高鸿业、吴易风的《现代西方经济学》;鲁有章、李宗正主编的《经济学说史》;陶大镛的《社会主义思想史》;谭崇台的《发展经济学》等。5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界一大批专家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尤其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进行了长期、系统的研究,随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这种研究不断深入,在这方面曾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近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可以从汤在新主编的《(资本论>续编探索——关于马克思计划写的六册经济学著作》一书中体现出来。长期以来,人们只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以至于把《资本论》结构就看作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整体。该书利用“二战”以后陆续出版的马克思的“手稿”,借鉴国外对马克思的最新研究成果,明确指出马克思“六册计划”是马克思理论的整体结构,《资本论》主要内容只是“六册计划”中第一册《资本》“四篇结构’’中的第一篇。该书还根据马克思大量“手稿”中有关论述,讨论了“六册计划”各册应继续加以研究的问题。应该说,该书代表了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80年代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也涌现出新一代经济学家,并陆续出现一批反映经济改革中理论发展的著作,本书也有选择地介绍了新一代经济学家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著作。我们相信,读者从我们选入的经济学著作中不仅可以了解几代中国经济学家所取得的成果,而且能够对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前景增添更大的信心。

《中国经济学著作导读》的撰写以介绍原著的内容为主,着重著作的结构、各部分或各章节的主要内容、观点介绍,并适当给予简要的评论。本书的编撰以经济学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为主要对象,作为一种重要参考书,便于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学在20世纪以来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进程。本书也适用于对经济学理论有兴趣的广大读者。

《中国经济学著作导读》是我们所编的“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系列之一。我们还同时组织编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导读》《西方经济学名著导读》。该“经济学著作导读”系列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并由教育部“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提供资助。

姚开建

2004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经济学著作导读/经济学经典著作导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开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767465
开本 16开
页数 7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5
出版时间 2005-07-01
首版时间 2005-07-01
印刷时间 200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1.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4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79
210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8: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