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炯文集(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曾任《文学评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早年曾发表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和电影剧本,参加过《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概论》的编写。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成果的汇集,适合从事文学研究几文艺批评的人士阅读。

序言

我从事文学研究近半个世纪。先是1958年在北京大学参加1955级同学集体编写《中国文学史》的两卷本和后来的四卷本,被推为编委和副主编,负责撰写绪论和结束语以及近代文学的小说部分。大概由于这套文学史著作在当时颇有影响,被定为大学文科教材,所以毕业时,尽管我希望到报刊从事编辑或文学创作,却被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挑选到文学研究岗位上来工作。从1960年至今,开头在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蔡仪先生领导下参加《文学概论》的编写工作,然后在所长何其芳率领下去安徽省寿县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到通县农村蹲点,探讨文学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才回城。十年“文革”中自然不可能从事什么研究,大好的岁月白白浪费了。粉碎“四人帮”后,我又立即被抽调到《红旗》杂志帮助工作,担任过文化组的负责人,1978年底才又回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科研岗位。当时何其芳同志已去世,沙汀同志接任所长,陈荒煤同志被调来协助沙汀同志负责全所常务工作。他筹划要编写中国当代文学史,认为我有过编写文学史的经验,就调我协助朱寨同志抓这项课题。于是我便从文学理论研究室调到当代文学研究室,后来担任了这个研究室的副主任、主任。1990年后又被任命为《文学评论》副主编、主编。1991年还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副所长,其后又被任命为所长,直到1998年1月。这期间,由于编辑工作和文学所的事务性工作,我实际能够从事研究工作的时间便很少。但由于岗位的变化,我的研究也不能限于中国当代文学,而逐渐扩展到中国文学史和当前文学批评,间也涉及某些理论问题。因此,我这本自选集也就包含文学评论、文学史和文学理论三个部分,大体上反映了我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的轨迹。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花了不少时间从事当前的文学批评,先后出版过《新时期文学论评》、《走向世纪之交》、《文学的攀登与选择》、《文学的回眸与反思》、《张炯文学评论选》等评论集;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方面,我主编过《新时期文学六年》、《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中国当代文学史稿》、《新中国文学五十年》等著作,并出版了《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以及专著《新时期文学格局》。在文学理论研究方面撰写了《文学创作导向》、《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社会发展与中国文学》等书,并参加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所属的国家重大课题《文学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方面,与朱寨同志共同主编了《当代文学新潮》一书。在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除与邓绍基、樊骏同志共同主编《中华文学通史》十卷,与邓绍基、陈骏涛同志共同主编《中国文学通典》四卷,共六百万字外,还主编了《中华文学发展史》三卷,力求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从汉族扩大到各少数民族,从大陆地区扩展到台港澳地区。此外,我还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中国文学卷》的编写审订工作,并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国文学卷》副主编兼现当代文学部分的主编。这本自选集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从我已经出版的著作中选出的,其他也发表于报刊。由于这些文章间隔时间先后垂半个世纪,反映的自然是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观点,也必然存在当时的认识的局限和学力的状况。

中国文学学科现在已涵盖文学理论、文艺美学、比较文学、文学批评,从古代到当代的文学史、中国民间文学儿童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以及各种文体的研究。在20世纪这些方面前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文学理论从古代文论转向现代文论的建设,经过解放前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这方面学者的努力,已经初步建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体系,在文学理论中国化方面也初见成绩。目前正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做出新的努力。中国文学史研究自20世纪初黄人、林传甲等所编的《中国文学史》至今已出版新著,包括通史、文体史、地域文学史、少数民族文学史、流派史、翻译史、中外文学交流史以及断代史等共1300多种,可以说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在新世纪面临如何对历代重要作家、作品、流派、运动作更深的微观研究的基础上,去做新的更有科学性的综合,并在过去资料不足的方面做出填补空白的研究,特别是文学接受史方面的研究。文艺美学已初步建立了理论的体系,目前更扩展为文化美学方面加强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研究以及生态美学等的探讨。比较文学研究于世纪之交也走向新的研究前景,从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更多走向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当代文学批评在我国新时期以来文学空前繁荣的情况下,更面临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大量新的作家、新的作品有待阅读与批评,许多十分著名的作家作品也需要有更深入的作家论、作品论去加以阐释。还需要有更多的宏观性批评从全局上对文学创作现状进行扫描,同时多视角、多方法的批评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如何避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体炒作,坚守学院批评的学术立场,并在这个领域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加强美学的和历史学的批评,都仍然需要我们做出更大努力。

因篇幅所限,本文集只收入47篇论文,一些较长的论文也无法收入。由于学力关系,我自知本集所选文章的学术价值都有限,而且难免有所偏颇。但从中多少还是看得出自己所涉学术领域的艰难步履和所作的探求,也许对读者不无参考价值,于自己也起着“温故而知新”的鞭策作用。我虽年逾古稀,还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岁月于文学研究的领域仍能继续做些工作,所以也期待通过这本选集能够得到同行和读者的指教,求得在未来有些许长进。

2005年3月10日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炯文集(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18088
开本 32开
页数 60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66
出版时间 2005-05-01
首版时间 2005-05-01
印刷时间 200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8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53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5
155
3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4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