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教仪式与戏剧表演形态研究/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学术基金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十年磨一剑遂成此书。作者从音乐、舞蹈、舞台、服饰化妆、仪式戏剧等角度探讨了道教仪式对中国古代戏剧的影响。作者深入各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书中内容旁征博引,论述条理清晰。想要了解道教礼仪与戏剧的关系,本书当仁不二是您的首选!

序言

中国古代戏曲和古代文学作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华夏子孙,有责任发掘开采,分析整理,让体现着东方文化的瑰宝,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焕发光辉。自然,我们也不能一味陶醉在祖先遗泽之中,审视它,研究它,扬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有助于祖国精神文明建设,才是我们整理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的目的。

近几年,广东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在这块热土中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因而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推动对中华文化的学术研究。因时际会,“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研究基金”,得以乘风御气,建立起来。有了这个条件,我们就有可能出版丛书,在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领域中,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我们出版这套丛书,也是为了纪念王季思老师。

王起,字季思(1906—1996),浙江温州人。早岁师从孙诒让、吴梅先生,以《西厢五剧注》名世。20世纪40年代后期,王季思老师到广东中山大学任教,历任中文系主任、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等职。数十年来,他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的工作中,在古代戏曲、古代文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王季思老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被公认是中国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研究的权威。

王季思老师一生热爱学生,教育青年。他常说:学术乃天下公器。学生和后辈学者向他求教,他从来都认真、热诚地给予帮助。直到七八十岁高龄,他还培养硕士生、博士生,石乞石乞穷年,不遗余力。他经常强调建设祖国教育和文化事业,要有人继承,渴望薪火相传,让中华文化之光一代又一代照遍大地。

弘扬中华文化,继承王季思老师匡扶后进的精神,是受过他老人家教诲的学生的共同心愿。1993年,广州市政协和中山大学联合主办“庆祝王季思教授从教七十周年大会”。其后,诸位校友像杨资元、赖春泉、陈绍基等学长,深感为促进学术的发展,应做一些更加切实的工作,朱孟依先生积极支持。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决心出版这一套丛书,希望能实现王季思老师多年的心愿,帮助热心于中国古代戏曲古代文学而又甘心坐冷板凳的学者迅速成长,让学术之花也在生长红棉的土地上盛开。

学术的殿堂是靠一砖一石垒成的,我们希望扎扎实实地奋工添瓦,不想欣赏海市蜃楼。目前,我们的能力有限,更兼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们的想法是:环绕着中国古代戏曲、古代文学的论题,逐年出版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只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日积月累,代代相传,我们一定能在祖国学术领域的南天,垒筑起一座丰碑。

王季思老师曾有诗云:

人生有限而无限,历史无情还有情;

薪火相传光不绝,长留双眼看春星。

丛书付梓之际,我们抄录这首诗,作为奠基之石,以明旨意,兼励来者。

1996年6月16日于中山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教仪式与戏剧表演形态研究/广东中华文化王季思学术基金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彩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131507
开本 32开
页数 3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55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04
14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