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让-保尔·杜波瓦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人沉重的一生,2004年获得了费米娜文学奖。小说细腻中带着幽默,忧郁中不失活泼,作者在轻快的叙事中浸透着对人性、政治、社会和生命的厚重思考,折射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人民的生存情境,读来令人感悟良多。
图书 | 一个法国人的一生 |
内容 | 编辑推荐 法国作家让-保尔·杜波瓦的小说,讲述了一个人沉重的一生,2004年获得了费米娜文学奖。小说细腻中带着幽默,忧郁中不失活泼,作者在轻快的叙事中浸透着对人性、政治、社会和生命的厚重思考,折射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时期人民的生存情境,读来令人感悟良多。 内容推荐 小说以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为生活背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保尔·布利科一生的人生经历。“我”从小便生活在死去哥哥的阴影下,粗暴的祖母是“我”儿时难以挥去的梦魇。为了文凭学习,青春时期的消遣和放纵,被一个好婚姻拘囿,成了两个孩子的保姆,然后因意外的成功而致富。不知不觉中,“我”跨越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全部阶梯。然而,在生命行将步入尾声时,“我”却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人生打击:妻子的欺骗,亲人的离世,经济的破产,女儿的精神失常……本以为至关重要的生命存在,最后只是某种完全虚无的东西。 试读章节 我的母亲跪倒在地。我从未看到过一个人这样突如其来地瘫软下去。她甚至没有来得及挂断电话。我在走廊的另一头,但是我能感觉到她的每一声哭泣和传遍全身的颤抖。她两只手蒙在脸上,像有点可笑的绷带。父亲走向她,挂上听筒,接着,轮到他自己也瘫坐在门口的扶手椅上。他低着头,哭了起来。沉默、惊惧,我停在长长走廊的尽头,没有动。我与我的父母亲保持着距离,感觉是在努力推迟逼到眼前的大限,是短暂地抵御那我已猜到内容的可怕消息。我就这样呆在那儿,站着,在苦难的边缘,浑身发烫,眼神满是戒备,注视着迅即传播的不幸,等待着轮到自己被击垮。 我的哥哥樊尚在1958年9月28日那个星期天死了,在图卢兹,在傍晚的时候。电视刚刚宣布17 668 790法国人最终接受了第五共和国新宪法。 那一天,无论是我的父亲还是母亲,都没能去投票。他们在哥哥的床边度过了整个白天,他的病情在头天夜晚恶化了。接受了阑尾炎并发急性腹膜炎手术,他在那个白天陷入昏迷。 我还记得,值班的医生曾长时间地接见我的父母,以便给他们交代在他看来已是不可怀疑的结局。在这次会面过程中,我被留下,坐在走廊的一个椅子上,问自己那扇门后边在说什么,为什么我不能听。我想到我的哥哥,想到所有他出院后将会向我讲述的一切,而且,我已经在仰慕他此后几个星期里会享有的一个英雄的、一个死里逃生者的形象。在那时,我八岁,而樊尚还不足十岁。这点微不足道的年龄差事实上却是重要的。对他的年龄来说,樊尚又高又壮,体格健美,是那种俗话说生下来为新世界打造基础的人。他天生具有惊人的成熟,总是耐心地给我讲述成人世界的变迁,一面庇护我于它的风云变幻之中。在学校里,他享有无人可及的声望,但是当他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时候,他也毫不犹豫地反抗老师,或者反抗父母。在我眼里,所有这一切都给予了他巨人般的高度。在他身边,我感觉自己在变幻无常的生活中得到了庇护。而且直到今天,他死后四十多年了,每当想起我们的少年时代,他总是那个被爱戴和被崇拜的巨人。 父亲艰难地从椅子上站起身,然后向我走来,可以说他已是一个老人。好像在他身后拖着一种看不见的重负,阻绊着他的脚步。我看着他走近,模糊地感觉到他将要向我宣布世界的末日。他把手放在我的胳膊上,说:“你哥哥刚刚死了。”没看父亲那痛苦的面容,没对他表现一点儿细微的感情流露,我冲进樊尚的房问,占有了他那有六匹白马拉着的铬铁四轮马车。这个玩具,或者宁可说这个纪念物,是我的叔叔,一个斜眼的使人讨厌的小个子男人和大旅行家,两年以前从伦敦带给他的。它肯定是来自白金汉宫附近某个平庸的纪念品店铺的产品,但是它的重量,它独特的闪光,它的车体细部——车灯或是它的车轮——的准确清晰,还有马的步态显现的力量,对我都有魔法物的价值。如果他本来不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男孩,这个东西,仅仅是它,也将足以给予我哥哥全部的威望。樊尚从来不借给我这套马车,借口是它太容易坏而我太小,还不能玩这么复杂的东西。有时,他把车放在客厅的地板上,让我把耳朵贴着地板砖。他说:“别动。一点儿也别出声,闭上眼睛。你会听到马蹄的声音。”于是,当然,我听到了它们。我甚至看见它们在我眼前奔驰而过,由我哥哥,勇敢的御手执鞭驾驶,他在闪闪发光的车厢的高处随车的颠簸而摇动。于是,我恍惚觉得自己正当童年,每一天都给这个临产的世界注入我们生命的力量。而且我期待长大,再长大,长得更快、更强,按照这个王者长兄和大师骑手的榜样。 在他死去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摆脱他,就是占有那件东西。就是偷盗他,以不忠实的继承人的狂热行为。大概我是怕樊尚会把这辆四轮马车带到坟墓里去。也许我希望,凭借这被禁的也是神圣的物件,给我一部分他的荣耀,他的合法性,成为一个老大,至少能够抢劫死者,能够使他们沉重的马车跑起来。是的,在我哥哥死去的时候,我偷盗了他。没有内疚,没有悔恨,甚至没流一滴眼泪。 P1-3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法国人的一生》是让-保尔·杜波瓦最好的小说。思考的深邃,令人发笑的片段,生活的严肃性,准确的写作手法。 ——Marie—LaureDelorme,《星期日报》 它(《一个法国人的一生》)像缪塞年轻时那样轻快,像缪塞年老时那样震撼人心。 ——Gilles Martin—chauffier,《巴黎竞赛报》 一位拥有伟大才智作家的让人无法抵御的优雅。 ——Jean—Louis Ezine,《新观察家》 在《一个法国人的一生》中的并非是黄金时代,而是灌了铅的年代。但正是这份忧郁使故事得以展开。 ——GerardLefort,《解放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一个法国人的一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法)让-保尔·杜波瓦 |
译者 | 韩一宇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06068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1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8 |
出版时间 | 2006-08-01 |
首版时间 | 2006-08-01 |
印刷时间 | 2006-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65.45 |
丛书名 | |
印张 | 10.1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Hlrizon Media Co.,Ltd.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