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社会学法学/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
内容
编辑推荐

源远流长的西方法学,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无论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是庞德的社会控制论,无不闪烁着西方法治文明的灿烂光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的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正是这种文明的生动体现。《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在国内第一次全景式展现西方各法学思潮与流派的主张、源流与发展,为人们了解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提供了全新的读本。本书是其中的一册,重要向您阐述社会学法学这门学科的构成体系、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人物。

内容推荐

产生于19世纪末的社会学法学以实用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作为其理论基础,并成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社会学法学视法律为一种社会现象,强调法律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利益对法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强调法律、判决的社会效果。社会学法学对当代西方法学具有重要影响。当代西方法学炙手可热的经济分析法学、批判法学、女性主义法学等各种法学流派与学说,大多被人们认为是社会学法学的当代变种。

目录

绪论:揭开社会学法学的面纱

一、社会学法学还是法律社会学?--社会学法学的定义

二、社会学法学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三、社会学法学的发展阶段及本书的基本框架

上编:欧洲的社会学法学

第一章:社会学法学的先驱与萌芽

第一节:社会学法学的先驱

一、亚里士多德

二、从霍布斯、斯宾诺莎到孟德斯鸠

第二节:社会学法学的萌芽

一、实证哲学之父--孔德的社会学法学思想

二、赫伯特·斯宾塞的思想

第二章:德国的社会学法学思潮

第一节:耶林的目的法学

一、追求生活质量的罗马法专家

二、法的产生与法的生命

三、法律的概念和法律的目的

四、权利与义务

五、社会与国家

第二节:德国的利益法学

一、何谓"利益法学"

二、概念法学的颠覆者--赫克的观点

三、其他利益法学者的观点

第三章:自由法律运动

第一节:埃利希的法律思想

一、社会学法学之父

二、埃利希眼中的法律

三、社会团体的内部秩序乃是法律的灵魂

四、社会团体和社会规范

五、社会规范与法律规范

六、"活法"和"自由的判决"

第二节:康特洛维奇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社会学家眼中的法律

第一节:涂尔干的社会学法学观

一、社会连带关系--法律成长的沃土

二、法律的成长历程

三、犯罪与刑罚--以结构功能主义观点分析犯罪现象的典型

第二节:韦伯的社会学法学

一、价值无涉与理想型--韦伯社会学法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二、法律是什么

三、社会规则的分类与法律的产生

四、法律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五、从形式不合理性法向形式合理性法的过渡--韦伯的类型学研究

第五章:狄骥的社会连带法学

第一节:狄骥的生平及思想概说

一、涂尔干的衣钵传人

二、狄骥思想的源泉--涂尔干的"社会连带关系"和孔德的"实证主义"

三、何谓"社会连带关系"

第二节:狄骥的国家理论

一、国家起源于社会连带关系

二、国家的目的

三、国家不需要主权

四、乌托邦式的"工团国家"

第三节:狄骥的法律思想

一、社会规范和客观法

二、法的起源、任务和作用

三、狄骥的国际法思想

第六章:心理法学派

第一节:塔尔德的法律思想

第二节:沃尔德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彼得拉任斯基的法律思想

下编:社会学法学的北美传统

第七章:社会学的美国化与美国社会学法学的产生

第一节:美国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对

社会学法学的影响

一、美国社会学的引进

二、萨姆纳的社会学思想

三、美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以及

对法学研究的影响

第二节:霍姆斯的实用主义法律思想

一、哈佛的贵族

二、霍姆斯法律思想的灵感来源

三、"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

四、"法官预测论"、"坏人"视角、法学研究方法以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第三节:卡多佐的学说

一、颇具影响力的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二、司法过程的性质

三、法律的稳定与进步

四、卡多佐的法哲学观

第八章: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律运动

第一节: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扫描

一、内部众说纷纭的美国现实主义法学

二、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理论渊源

三、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理论框架和主要特征

四、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分析工具

第二节:卢埃林的现实主义法学

一、现实主义的法律观

二、积极的法律改革观

三、法律的功能

四、法院到底将做出怎样的判决

第三节:弗兰克的法律思想

一、推翻"法律神话"

二、法律怀疑论

三、以法官行为为中心的法概念

第九章:庞德的社会学法学

第一节:社会学法学的集大成者庞德

一、半路出家的法学天才

二、形而上学俱乐部与庞德同事的社会学思想

三、呼之欲出的社会学法学

第二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分析法学和历史法学

一、形同朽木的分析法学

二、消极的历史法学

第三节:社会学法学的宣言

一、社会学法学的纲领

二、社会学法学的内容

第四节:法律假说与利益

一、何谓"法律假说"

二、庞德的利益观

第五节:法律的概念

一、法律--一张普洛透斯式的脸

二、法律概念的剖析

三、法律的范围

四、法律的局限性

第六节:法律的任务

一、法律的社会学定义

二、法律的任务

三、法律能做些什么

四、社会控制和社会工程

第七节:法律发展的阶段

一、原始法阶段

二、严格法阶段

三、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

四、法律的成熟阶段

五、法律社会化阶段

第八节:法律的适用

一、法律适用的步骤

二、有法司法与无法司法

三、法律的价值准则

第十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法律社会学的新发展

第一节:布莱克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一、布莱克法律社会学的思想渊源

二、法律的概念

三、理论体系--法律的运行公式

第二节:塞尔兹尼克的法律社会学思想

一、法律社会学的发展阶段

二、法律的功能

三、塞尔兹尼克的法律观和道德观

四、塞尔兹尼克对法律的分类

结语:社会学法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

一、马克思主义法律社会学的基本思路

二、当代法律社会学的发展趋势

附录

主要代表人物与代表著作一览表

主要名词术语与代表人物索引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一)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1903)是英国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社会有机体论的创始人。他出身于英国德拜的一个地方教师家庭,幼年时由于身体欠佳,以至于13岁之前他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来源于他的父亲。此后3年,斯宾塞开始接受其叔叔T.斯宾塞的指导,后者是英格兰教会的教师和革新者。28岁那年,他当上了《经济学家》刊物的主力编辑。3年后,他发表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社会静力学》(最初发表于1850年)。1853年他的叔叔去世,斯宾塞继承了他的遗产。此后,他的另一位伯父以及他父亲也将财产留给了他,这些财产也为他后来发表另外一些著作提供了经济后盾。

斯宾塞的主要著作有:《政府的本分》(1842)、《社会静力学》(1850)、《社会学原理》(1876—1896)、《个人对国家》等。 斯宾塞受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强烈影响,创立了社会进化的学说,是社会学界的达尔文主义者。

(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说

斯宾塞同孔德一样,也是一个实证主义者。他断定人类的一切知识都以思维的初始活动为基础。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现象,用生物有机体的发展规律推导社会发展规律。他认为,宇宙的一切事物只有逐渐的进化,而没有质的飞跃,这是事物发展的共同规律。自然界、生物有机体是这样,社会和国家也是如此。这种进化,就是由简单单一体发展为复杂的高等的机体。社会和国家同有生命的机体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它也按照同样的规律,由简单到高级、由单一到复杂逐步发展。社会发展的结果就是建立一个稳定的、和谐的社会和国家。所以,斯宾塞的社会政治哲学也被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

斯宾塞还坚持社会有机体说。在斯宾塞看来,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最完善、最和谐的社会。他把社会及其各种组织同人的机体相比较,整个社会就像一个人体。像人体一样,社会也由各种器官和系统构成。社会的工业组织就像个人的消化器官;分配系统所管辖的社会商业组织就像个人的血液循环器官;管理系统所属的社会政治组织就像个人的神经发动器官;政治社会的立法会议就像个人的大脑中枢。它们各有自己的机能,各自接受信息,做出判断,由其他器官去实行。此外,斯宾塞还将社会中的一些其他现象同人体做了比喻。例如,他将货币比做人的血液;把铁路、公路比做人的血管。斯宾塞还认为,在社会中担任消化(营养)系统职能的是工人阶级,担任循环(分配)系统职能的是商人,担任神经(管理)系统职能的是资产阶级,而且这种分工是天然的、合理的、不可改变的。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论是我们理解他的社会学法学思想的基础。P22-23

序言

源远流长的西方法学,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它迄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而愈盛,成为西方社会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充满理性思辨的领域,贤杰辈出,学派纵横,卷帙浩繁,闪烁着耀眼的智慧光芒;亦如大江之涛,前赴后继,滚滚推进,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当然,与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有光明就有黑暗,有进取就有曲折。西方法学发展的历程,也间或泛起些许糟屑和污秽,但总体上顺应了社会发展与人类思想演进之规律。西方法学的积淀与变迁,提供了诸多有益于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知识成果,是人类应当汲取的财富;而那些喧嚣一时、昙花偶现的沉渣,亦不失其反思和警戒之意义。正是鉴于这些反复的考虑与权衡,我们才决定编辑这样一套《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力求使其尽可能较广泛和全面地体现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多样性特征。

该丛书定位为普及性知识读物,其对象主要是高等学校法学本科学生或具备相当知识水平的人士,同时亦包括那些对西方法学感兴趣或需从中查找有关资料的研究人员。因此,该丛书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语言通俗、明了,文字简练,脉络清晰。第二,侧重于客观性资料的概括与介绍,不含过多的分析与评论。必须指出的是,西方法学中的一些学派或思潮的代表性著作包含着许多极富哲理思辨的、艰深难懂的论说。要将这些表述刻意加以“通俗化”,不仅困难重重,而且可能拧曲原意、伤其精髓。逢此情形,我们只能力求做到恰如其分,相信读者能予以谅解。

本丛书的主题是“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依学界通说,“法学思潮”和“法学流派”二者,完全可视为同义语。但仔细揣摩,它们之间还是能够区分,并且在某种特定情形下应当予以区分。“法学思潮”亦称“法律思潮”,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如欧洲、北美)或国家里,带有普遍性,且常常起伏不定的,对法现象进行理解和论说的趋向。而“法学流派”则是指,在法学思潮中逐渐凝结而成、相对稳定的派别或支派。其中,不仅存在着核心人物及其论著,更重要的是还有为法学界公认的、相对确定的主导精神和主义。不过,无论“法学思潮”或者“法学流派”,它们均有大小和强弱不等的时空影响力。

《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是法律出版社的张波先生和赵浩女士首先动意,继而与我们共同策划的。之后,我们又陆续得到了法律出版社法学学术出版分社、张波先生及各位责任编辑的鼎立襄助。今日,在此拙作得以付梓之际,我谨代表二十多位作者,向颇具声望的法律出版社的朋友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期盼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吕世伦

2005年6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无论是黑格尔的法哲学思想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无论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是庞德的社会控制论,无不闪烁着西方法治文明的灿烂光辉。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涌现的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正是这种文明的生动体现。《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在国内第一次全景式展现西方各法学思潮与流派的主张、源流与发展,为人们了解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提供了全新的读本。

—— 张文显(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法制现代化进程具有历史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了解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对把握其间的理论要义和精髓十分有益。《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对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组成部分的法学思潮与流派做了很好的梳理,勾画出上千年来西方法律的智慧与思辨的清晰轮廓。这套丛书有助于人们开拓视野、汲取精华,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

—— 公丕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人类法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融入了无数法学家的睿智和诸多法学思潮与流派的精神。各种思潮、各个流派都蕴涵着引人深思的哲理,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组成部分。法学家们的睿智体现在哪里,引人深思的哲理又在何方?《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丛书以其系统、扼要和清晰的笔触,图文并茂的卷面,为人们提供了初步的答案。

—— 何勤华(华东政法学院院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社会学法学/西方法学思潮与流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文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650796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5
出版时间 2005-10-01
首版时间 2005-10-01
印刷时间 2005-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09.1
丛书名
印张 9.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3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