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链中不可短缺的环节,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对金朝南北交融的汉化政策、金朝货币、金朝碑刻、金朝铜镜、金朝印章、金朝书法家与作品、金朝墓志的考证研究,论述了金朝文字演变的背景、书法发展的沿革、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地位。其中特别是通过金朝文物对其书法艺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解剖,从而比较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金朝书法的概貌。
图书 | 书法研究(金朝书法史论总第126期) |
内容 | 编辑推荐 金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链中不可短缺的环节,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对金朝南北交融的汉化政策、金朝货币、金朝碑刻、金朝铜镜、金朝印章、金朝书法家与作品、金朝墓志的考证研究,论述了金朝文字演变的背景、书法发展的沿革、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地位。其中特别是通过金朝文物对其书法艺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解剖,从而比较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金朝书法的概貌。 内容推荐 金朝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汉族封建统治者种种政治偏见,长期以来没有对金朝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所起的作用引起重视,连金朝是中国正统皇朝的举世皆知的历史事实也视有若无,使金朝与南宋并存120年中的大量书法史料散落民间不被人知。金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链中不可短缺的环节,是祖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地位和作用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金朝书法史论》通过对金朝南北交融的汉化政策、金朝货币、金朝碑刻、金朝铜镜、金朝印章、金朝书法家与作品、金朝墓志的考证研究,论述了金朝文字演变的背景、书法发展的沿革、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地位。其中特别是通过金朝文物对其书法艺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解剖,从而比较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了金朝书法的概貌。 笔者有幸出生在金朝故都黑龙江省阿城市。金朝“上京会宁府遗址”和那里的旧城墙、午朝门、斩将台、宫殿废墟等都是我儿时玩耍的去处。金朝的简史也曾是我中学时学习的“乡土教材”。从事书法专业以后,特别是试对金朝书法进行研究的十几年来,更加注意考察、搜集、整理散落在祖国各地的金朝书法史料。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深入挖掘金代书法艺术的真谛,以弘扬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艺术。 目录 王凯霞 金朝书法史论 侯学书 秦隶书的成熟形态 林嫜琴 刘清扬 两汉修辞学的发展与隶书的形成 张恒奎 北朝书法楷模的缺失及其影响 戴立强 《祝允明年谱》增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书法研究(金朝书法史论总第126期)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卢辅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5180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2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0 |
出版时间 | 2005-09-01 |
首版时间 | 2005-09-01 |
印刷时间 | 2005-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书法篆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292.1 |
丛书名 | |
印张 | 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2 |
宽 | 139 |
高 | 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